先秦時期的權謀遊戲 第92章 得一士而國興·西施與美人計 (2)
    一天,正當吳王陪著她玩到興頭上的時候,西施卻故作嬌嗔地對吳王說:「英雄好漢不應該終日沉浸在溫柔鄉里,應當馳騁疆場,為國爭光。像你這樣成天陪著我們,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光,消殘壯志嗎?」吳王聽了這些話,不禁肅然起敬,忙問道:「那我該怎麼辦呢?」西施說:「大王是否知道當今天下大勢呢?魯國的三家大夫為擴充自己的勢力爭得你死我活,根本顧不上國家;齊國自從晏平仲死後,真是國無賢士了;楚國呢,離咱們最近,可自從戰敗之後至今尚未復之;晉國就不必提了,自晉文公死後就失去了霸主地位。如此看來,天下諸侯無一能同大王相比,大王不趁此時大展宏圖,又要等到何時呢?」這番話直說得吳王血脈賁張,對西施欽佩不已,決心出去闖闖天下。

    就在這時,齊國因為魯國綁架了齊悼公的妹夫邾國國君,就邀請吳國一同出兵攻打魯國。吳王當即發兵相助。魯國一看兩個大國來攻,馬上放了邾國國君並派人前去賠禮。齊國一看目的達到了,就不願再打,讓吳國退兵。吳王正想乘機顯示威風,就發怒道:「你讓進軍就進軍,你讓退兵就退兵,難道吳國成了齊國的屬國了嗎?」吳王仍然率兵前進,直取齊國。魯國一看吳國攻打齊國,又立即派人送禮,要跟吳國一起攻打齊國。吳、魯聯合攻齊,齊國一片混亂。齊國的大夫殺了齊悼公,向吳國求和,願意年年進貢。吳王沒想到稍一出去,居然收服了齊、魯兩國,這使他大為得意,也就更為寵信西施。

    勾踐見第二條計策生效,就開始啟用第三條計策——掏空吳國的國庫。有一年,越國的收成不好,越國大夫文種來吳國求借十萬石糧食,說是明年稻熟即還。大臣們議論紛紛,有的怕借了不還,有的怕越人有詐,還有的覺得越國年年進貢,連糧食都不借,未免太不近人情。在議而未決的時候,吳王就去問西施。西施倒是旁徵博引地說了一通,弄得吳王既欽佩又難堪。西施說:「大王虧得還想稱霸天下,連這一點兒小事都決斷不了,如果自己不懂,學學前人的樣子好了。早先齊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的時候,就號召大家救濟遭到饑荒的國家,後來秦穆公還賣大批的糧食去救濟敵國的百姓,況且現在越國已經歸附大王了呢?俗語說『民以食為天。』你不借糧給他們,難道讓他們都活活地餓死嗎?」吳王覺得西施說得十分透徹,當時就高興地答應借十萬石糧食給越國。

    第二年,文種如數送還糧食,吳王見越國如期如數送還糧食,十分高興,又見送來的稻子顆粒飽滿碩大,就下令用這十萬石稻穀做種子。吳人種上以後,遲遲不發芽,待發覺種子都爛在地裡,早已誤了季節,無法播種了,吳國這年幾乎顆粒無收。吳人只埋怨吳王不顧水土差異,硬拿越國的稻穀做種子,哪知這些稻穀都是被文種煮過且曬乾的。勾踐想掏空吳國國庫的計劃也逐步實施。

    越王見吳國鬧了饑荒,就想發兵攻打。文種勸阻道:「為時尚早。一是伍子胥尚未除去,二是吳國仍然兵強馬壯,軍隊也全在國內。我們只有抓緊準備,等待時機。」但是越國操練兵馬終於被吳王知道了,他打算再征伐一次越國。就在這時,齊國和魯國之間又要打仗。在孔子的弟子子貢的勸說下,吳國準備進攻齊國以幫助魯國,越國也自願派三千甲士前往,結果是齊國又被打敗了。在回國後舉行的慶功會上,吳王各有封賞,甚至想封越國一些土地。大臣們都稱頌吳王賞罰分明,唯有伍子胥趴在地上說道:「大王不要愛聽奉承阿諛的話,打敗了遠方的齊國,不過是於國無益的一點兒小便宜,將來越國滅了吳國,那才是大災難呢!我的勸諫大王如果不聽,那就讓我傚法關龍逄、比幹好了。」

    伯嚭見時機來臨,立刻插話說:「你如果真的想做忠臣,幹嗎又把兒子寄養在我們的敵國齊國呢?」原來,在齊、吳尚未打仗以前,夫差讓伍子胥送國書給齊國,國書是辱罵齊王的,其意在於激怒齊王殺了伍子胥。齊國大夫鮑息是伍子胥好友,替他在齊王面前說了許多好話,再加上齊王害怕吳國,怕殺伍子胥惹起事端,才把他放了回來。伍子胥回家後就把自己的兒子伍封送到鮑息家裡,寄養在那裡。因為他十分清楚,就吳王目前的所作所為看,吳國是一定不會長久的。這次被伯嚭當眾揭出,著實惹惱了吳王。吳王說:「念你在先王時代立過大功,我不為難你,你以後也別來見我了。」

    吳王回去跟西施說這件事,西施深知伍子胥的厲害,雖然暫時被吳王疏遠,只要不殺死他,就有復出的機會,那將對越國極為不利。她決心借此機會殺掉伍子胥。西施說:「伍子胥是什麼人,他連自己的國家都想滅,連楚平王的屍首都要用鞭子抽,難道還會怕什麼人嗎?俗語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伍子胥主張滅越國,若是用他,就先把我這個越國人殺了;若是不用,為什麼又留住他呢?像你這樣優柔寡斷,如何能成大事?我真替你難過。」西施一邊說,一邊難過地犯了心口痛病,雙手捧心,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吳王本來被西施這一番又吹又拍、又打又拉的話說得羞愧交加,又看到西施這副樣子,立即決定賜伍子胥屬鏤劍令其自殺。西施終於幫助越國除去了一個令越人十分害怕的人物。

    西施見到主要障礙已經除掉,就放心大膽地鼓勵吳王北上逐鹿中原,爭取霸權。公元前486年,吳王動用大量民工挖掘直通淮河的運河。公元前484年,他從水路出發進攻齊國,在艾陵(今山東省泰安)大敗齊軍,由此更加相信水軍的力量。並征發大量民工,消耗無數的財力貫通長江、淮河、泗水、沂水、濟水等幾大水系,以至從吳國坐船即可直達齊國。但吳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已接近枯竭了。

    公元前482年,吳王帶領大軍前往衛國的黃池約會諸侯,並請當時的霸主晉定公來「歃血為盟」,推吳國做盟主。就在這時,越王見到機會來臨,派范蠡為大將攻吳,連打勝仗。夫差得到消息後,用武力逼迫晉定公等推他為盟主,匆匆回師。但終因旅途疲勞,軍心渙散,連打敗仗。吳王派伯嚭去講和,范蠡看到吳國一時難滅,就暫時撤兵講和。

    吳國失敗後,西施假裝向吳王請罪,要求吳王處死她這個越國人。吳王卻說:「人生下來總會有個地方,你又不是攻打吳國的人,也不是勾踐的親人,為什麼要領罪。」從此以後,吳王十分消沉,經常陪著西施喝悶酒。

    公元前478年,越國再次興兵伐吳。這時的吳國已衰敗不堪,難以抵擋越軍的攻勢。吳王只得退守姑蘇城。因城牆堅厚,一時難下,越國採取了長期圍困的戰術。圍了兩年,終使姑蘇城「士卒分散,城門不守」。

    公元前473年,姑蘇城破,夫差率眾逃至姑蘇台上,派王孫雄袒衣膝行至勾踐面前說:「往日吳王在會稽得罪了您,不敢同您交好了,只願為越王臣虜,以贖前罪。」越王心有不忍,意欲應允。范蠡忙上前說:「往日上天把越國賜給您,您卻上違天命而不接受,才會有今天;今日上天把吳國賜給我們,我們如不接受,那就有違天理了。」范蠡毅然擂鼓進軍,吳王自殺,吳國滅亡,吳國全土為越國據有。

    【評議】

    在兩千多年的傳說渲染中,西施已成為一個無比美麗的形象,乃至成為美麗善良的象徵。人們好像根本就不把她當做一個禍亂國家的女人看待,更不把她與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相提並論,而是把她看做是一個被污辱與被損害的女人,從而給予了無限的同情。

    為什麼會這樣呢?或許人們把越國的復仇看成是一場正義的戰爭,或許人們把吳王夫差看成是邪惡殘暴的化身,或許人們把西施看成是一位為愛國而獻身的女中豪傑,或許人們對她的遭遇與結局深懷歉意,甚至是由於人們為她的美麗所傾倒。這些也許都是猜測,也許這些猜測每一個都不無道理。

    為了表示對西施的同情,人們為她設計了一個美好的結局,也算是對她辛酸付出的一點兒報償。據說,勾踐滅吳後,范蠡留下一封信就不見了。信上說:「大王滅吳,我的本份已盡,現有兩個人留不得。一是西施,她迷惑吳王,使之亡國。如果留下她,她還會迷惑您,因此我把她殺了。另一個就是我自己,我如果活著,也許要擴大勢力,對您是很危險的,因此,我把我自己殺了。」其實范蠡是帶著西施泛游五湖,經商致富去了。

    從這個傳說裡面,我們看到了什麼呢?正像文種自殺前告誡范蠡的一樣,「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西施實際上是沉水而死,我們卻不願面對這一現實,而是把這些歷史事實美化、淡化,把女人看做是可以興國、可以亡國的神佛。不錯,有計劃有預謀而又成功地利用女人去禍亂敵國,西施助越滅吳確是首屈一指,堪稱千古第一美人計。但我們是否每逢禍亂就應寄希望於女人呢?是否就應當在人們的意識上形成這樣一種濃重的傳統呢?男人們不知想到沒有,在他們創造了西施這一光照千古的形象之後,他們自己內在的怯懦與虛弱也就暴露無遺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