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權謀遊戲 第30章 仁德政治陽謀陰謀·秦朝滅亡與漢朝的興起 (2)
    漢軍與楚軍對峙於滎陽。楚軍包圍了漢軍,漢王採用陳平的離間計才得以解圍。漢王急問陳平說:「你可有什麼辦法?」陳平說:「項羽手下有能力的大臣寥寥無幾。大王不如使用反間計,拿出數萬黃金,離間項羽君臣關係,使其內訌,漢軍正好乘機攻楚,楚軍肯定大敗。」漢王於是拿出四萬斤黃金給陳平,讓他任意使用。

    陳平派人在楚軍中散佈謠言說:「鍾離末為項王立下汗馬功勞,卻未得任何好處。他們已經起了叛離之心。」項羽起了疑心,就派使者到了漢軍。漢軍準備了最好的飲食,在進獻給使者時卻假裝驚訝地說:「我們以為是亞父派的使者,原來是項王派的。」說完就把東西換成最差的,供給使者使用。使者回楚後,一一向項王作了匯報。項羽對范增也起了疑心,拒絕了范增攻打漢王的建議。范增見項羽對自己起了疑心,長歎著說:「天下大事已定了,大王您好自為之吧!希望讓我告老還鄉。」項羽答應了他。

    漢王入武關,集結部隊,想再次東征。轅生勸說:「漢楚已相互攻打幾個月,漢軍遭受了失敗,大王您現在派軍出武關,項羽一定南渡。大王您再深修軍壘以抵抗項王,使滎陽成泉兩地士兵換班休息,韓信等人就有機會攻佔黃河以北的趙地,然後大王再轉進滎陽。如此,楚軍多方受敵,力量分散,漢軍休整後,再與楚軍抗戰,定會全勝。」漢王聽從了建議,事情正如轅生所料的那樣。

    韓信和張耳領兵幾萬,東下井陘,攻下趙地。張耳請漢王封他為趙王,漢王答應了。當初趙王與成安君陳余聽說漢軍到了,就聚兵井陘口。廣武君李左車勸成安君說:「聽說韓信俘魏王,擒夏悅,打了不少勝仗。現在幫助張耳攻趙,正是銳氣旺盛的時候。但千里行軍必然乏糧,戰士們都面有饑色。現在,井陘大路上車不能並行,騎兵不成行列,糧食必定拖在後面。希望大王給我精兵三萬,偷襲敵軍,從小道去截斷漢軍糧草。您深挖城塹,加高城牆,堅守營地,拒絕交戰。這樣一來,漢軍前不能攻,後不能守。我斷絕他們的退路,使其難以找到可以充飢之物。不用十天,必定擒獲張耳、韓信。希望您慎重考慮,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但成安君沒有聽取這一建議。

    韓信知道後,大喜過望。於是放心地進兵攻趙,趙軍大敗。韓信有言在先,活捉廣武君者賞黃金一千兩。於是廣武君被活捉,韓信親自為他鬆綁,以軍師的禮節相待,並問他說:「我欲北攻燕國,東伐齊地,如何取勝?」廣武君推辭說:「我只不過是敗軍的一個俘虜罷了,怎麼可以商討大事?」韓信說:「百里奚住虞國,虞國滅亡,住秦時,秦則一時之霸。這並不是因為百里奚彼時愚笨,此時聰明,實在是因為君主聽不聽他的建議的緣故。假使當初成安君聽從您的建議,我韓信恐怕已經失敗了。我真心討教您,您不要顧慮,請您直說。」廣武君很感動,謙遜地說:「我的計策未必有用,但願您能辨識。現在將軍銳不可當,所向披靡,這正是優勢所在。但是將士疲乏,不能再戰。此時倘攻打燕國,未必一時就能攻下。日久糧盡,情勢危急,恐齊軍會乘機犯境。如此一來,形式將對將軍十分不利。用兵之道在於用己之長,克彼之短。」韓信說:「但聞其詳。」廣武君說:「將軍不如按甲休兵,安撫趙地。幾百里之內慰勞品自會送來,將軍用它犒勞下屬。然後,一面派兵據守燕國要衝,一面派人遊說燕國。燕國懾於形勢,恐不敢不服。齊國聽說,也必望風歸順,如此,天下事可以平定。」韓信聽後有豁然開朗之感,點頭稱是,照此而行,一切正如廣武君所料,燕齊兩國很快就歸順了。

    十二月,漢王在成皋與楚軍相峙,久未分勝負。鄭忠進諫說:「大王加固營寨,不要作戰,派劉賈彭越進入楚軍,焚燒他們的糧草,可望取勝。」項羽此時正攻打彭越,曹無咎駐守成皋。當時,漢軍多次被困,正準備放棄成皋。酈生獻計,才又得以據守於成皋。酈生說:「只有懂得百姓是天的道理,才能事業有成。君王以百姓為天,民以食為天。敖倉是楚軍的糧運樞紐,楚軍卻離開滎陽,不堅守敖倉,僅僅命令士兵把守成皋,這真是天賜良機。楚漢長期相爭不下,生靈塗炭,時局動盪,人心難定。大王應該盡快用兵,收復滎陽,佔據成皋,奪取天下。現在燕趙之地已經平定,只有齊地還未攻下。齊王田廣擁有千里之地,田間率二十多萬軍隊屯兵歷城,幾個田氏的人勢力都很強大,人心狡詐。您即使派幾十萬軍隊也不能很快攻破。不如讓我捧著您的詔令遊說齊王,使齊地成為漢的東方屏藩。」漢王同意。

    酈生去遊說齊王說:「大王可知天下的歸屬?」齊王說:「不知。」酈生說:「大王若知天下歸屬,齊尚可保存,倘不知道,齊國難保。」齊王說:「天下將歸屬誰?」酈生說:「天下歸漢。」齊王又問:「您是怎麼知道的呢?」酈生說:「漢王與項羽有約在先,合力攻秦,先入咸陽者為王。漢王先入咸陽,項羽卻背信棄義,不讓漢王得關中,卻讓他就任漢中。項羽放逐並殺害義帝,漢王集合天下義兵攻打三秦,尋找義帝墳墓,稱王卻在各諸侯之後。漢王封賞有功之臣,好處與人共享,英雄豪傑都願意效犬馬之勞。漢王兵肥馬壯,各諸侯望風而降。項王卻背信棄義,殺害義帝,賞罰不明,任人唯親,積怨天下。如今天下人都願意歸附漢王。漢王出兵,勢如破竹,接連攻克三十二座城池,此乃天意。現在漢王有敖倉的糧食,成皋的地形,把守著白馬渡口,堵塞了太行要道,逆我者亡,順我者昌。大王若歸附漢王,可保全家國,是明智之舉。」齊王認為有道理,便撤掉守兵。

    韓信聞訊,連夜引兵渡河到平原,偷襲齊國。齊王大怒,烹了酈生,率兵東逃。酈生當初進見沛公,沛公正坐在床上讓兩個女子給他洗腳。酈生進來,只作揖,不下拜,說:「您想幫助秦朝還是想攻打秦朝呢?」沛公大罵說:「秦苦天下久矣,攻打它理所應當,我怎麼還會幫助它呢?」酈生說:「您想攻打秦朝,就要集合義兵,而不應該如此傲慢地接見長者。」沛公聞言馬上停止洗腳,起身道歉。

    項羽向東進軍之初囑咐曹無咎說:「只要阻止漢軍東行就可以了。倘漢軍挑戰,千萬不要應戰。」曹無咎沒有聽項羽的話,領軍應戰,結果敗死。漢王進兵成皋時,曹無咎開始拒絕應戰,後受不住漢軍一再侮辱,引兵渡汜水至一半時,漢軍進攻,楚軍大敗。項羽聞訊,回師廣武,建了一座高壇,準備烹死劉邦的父親。後漢王派人勸說,請求放回父親,項羽乘此與劉邦訂盟約說:平分天下,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歸漢王,以東歸楚王。雙方同意後,項羽放回漢王父母及妻子呂氏。

    項羽罷兵回東邊,劉邦想要帶兵向西。張良說:「現在漢王擁有大半土地,人心歸附。楚兵疲憊不堪,糧食斷絕,正是天要滅楚。不如趁其撤退之時,率兵攻打。」漢王於是率兵追擊項羽的軍隊,並與韓信、彭越相約攻擊楚軍,但二人卻未來會合。

    漢王問張良說:「諸侯不聽調遣怎麼辦?」張良說:「楚兵將要失敗,韓信和彭越還沒有得到封地,他們肯定不會來。大王如果表示要同他們共同擁有天下,他們就會馬上出兵。韓信雖自立為齊王,卻地位不牢。彭越住在梁地,魏豹死後,彭越想得到魏王的位子,大王也沒有封他。如果能把雎陽以北至谷城的土地分給彭越,把陳以東近海的土地分給韓信,楚地又是韓信的家鄉,他想統治故鄉的土地,這樣一來,二人一定聯合出兵攻打項羽。如果用這些土地分封他們二人,他們為了自己作戰,楚軍就易被打敗。」漢王依計而行,韓信、彭越終於出兵,在垓下滅掉項羽。

    滅掉項羽後,漢朝定都洛陽,後來聽取婁敬的建設,遷都長安。婁敬勸高祖說:「陛下定都洛陽,難道想與周朝比試嗎?」高祖說:「是。」婁敬說:「陛下得天下與周朝不一樣,周積德十幾代。武王伐紂,諸侯群起呼應,成王繼位,周公輔佐。周建都洛陽,洛陽乃天下中央,四方諸侯都接受周朝分封,向周朝進貢。到周朝全盛時,不養兵卒,教化天下,四海融洽,天下大同。周朝的哀微不是因為德行小,而是勢力小。現在大王率三千人從沛縣起兵,東征西伐,生靈塗炭。百姓死傷無數,哀哭不絕於耳。大王憑什麼能與成康盛世相比呢?大王不如遷都長安,控制秦朝舊地,扼住天下的咽喉,才能抓住天下的脊背。加之秦地地勢險要,乃天府之地,控制住它可確保坐穩江山。」高祖又問群臣,群臣都認為定都洛陽好。張良說:「洛陽土地貧瘠,四面受敵。關中則東有崤山、函谷關,右有隴、蜀群山,南有巴蜀,北有胡宛,三面屏障,得天獨厚。正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婁敬的說法是正確的。」高祖這才遷都長安。

    後有人報告說韓信謀反,高祖採用陳平的計謀擒獲韓信,廢為淮陰侯。當時有人密告高祖,說韓信要謀反。高祖向諸將問平定之策。諸將紛紛表示要發兵鎮壓。唯有陳平說:「有人上書說韓信造反,還有別人知道嗎?」回答說:「沒有人知道。」陳平又問說:「韓信自己知道嗎?高祖說:「不知道。」陳平問說:「陛下的部隊與楚軍相比怎樣?」高祖說:「不如楚軍。」陳平又問說:「陛下手下的大將有能超過韓信的嗎?」高祖說:「沒有。」陳平說:「現在我們的士兵和將帥之才都不敵韓信,發兵攻楚真是自討苦吃。陛下不如假裝巡遊楚地,會盟諸侯。韓信聽說您要巡行遊樂,一定會到郊外迎接拜謁您,陛下就趁勢捉住他。」高祖認為有理,果然準備甲士,趁韓信迎接之機將他捆綁了。田肯祝賀高祖說:「陛下擒住韓信真是幸事。此地地勢便利,發兵攻打別的諸侯如水一瀉千里不可阻擋。像齊這樣重要的位置,不是自己的子弟不可以封為齊王。」高祖賜田肯金五百斤。

    陳豨做代地的相國,謀圖造反,自立為王,高祖親自帶兵鎮壓。趙國相國曾上奏請求處死常山的郡守和縣尉,高祖念及他們不曾謀反,赦免了他們。高祖問周昌說:「趙地有可以拜為大將的人嗎?」周昌引薦了四個。高祖一一見過,不甚滿意,但依然拜為大將。左右大臣不解,高祖說:「陳豨謀反,天下諸侯除邯鄲以外都不出兵,我如今封賞他們四人,正是嘉獎趙國。」

    尉佗也在南越稱王謀反,高祖封之為南越王,命令他向漢稱臣。高祖派陸賈到南越,尉佗傲慢地接見了他。陸賈進諫說:「您本是中原人,現在違反本性,穿上胡服,想要拿小小的南越同天子抗衡,禍患將要來到。漢王正是氣勢鼎盛之際,只用了五年時間就橫掃諸侯,平定天下。」

    高祖當了十二年皇帝,年六十二駕崩。惠帝繼位,呂後臨朝聽政。

    【評議】

    秦磚與漢瓦,秦時明月與漢時的關隘,給後人留下了那樣多的感喟與遐思。秦朝是這樣滅亡,而漢朝又是這樣興起,一切都顯得那樣不平凡,那樣富有傳奇色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