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8090不靠譜 第15章 如何調教獨生子女 (5)
    美國的孩子跟中國的孩子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中學的時候就至少有一次社會服務體驗。普通的美國大學生在畢業之前至少有三次實習機會,而我們中國的中學生只會考試,考上了大學也不知道為什麼上這個專業,等到大學畢業時只有11%的人有一次或以上的社會實踐,有很多畢業生甚至根本沒有在社會上實踐過,有60%多的大學生沒有一個朋友是自己在社會上認識的。如果你去當公務員,當一個街道辦事處的公務員,那個社區裡的人會全是你的親戚嗎?你所擔當的職業,所面對的對象都是陌生人,而職業成就的高度取決於你跟陌生人的交往能力。特別是有女孩的家庭,從小父母就教育女孩子不要跟隨便陌生人說話,這樣很危險。

    我告訴你,女孩子如果從來不跟陌生男人交往,十幾年之後,她交往的第一個男孩子可能就是色狼。我們在研究女孩子喜歡的男性的時候發現,她們都覺得瀟灑倜儻的男孩子比較好。我告訴你,瀟灑比不瀟灑的孩子風險大,一個男孩子真正愛上一個女孩子的時候,他是不瀟灑的,他說話是不順溜的,他如果是瀟灑倜儻的,那可能是玩感情。但很有意思的是,我們通常就是會被玩得很迷惑,碰到真愛的時候就可能會錯過。獨生子女這一代,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更少了,都覺得這事不能講。這件事情不說的話,孩子犯錯的可能性更大。80後是中國第一代性解放的人群,是第一代接受婚前性行為的人群,是第一代覺得婚前同居才是對的人群,是第一代貞操觀念沒那麼強的人群。這一方面是由於他從社會上獲得的信息更多了,另一方面,他不是從社會上的人那裡獲得信息,而是從網上。

    所謂的社交是一種行動能力,這個能力是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的。我過去想為什麼美國人的社交能力那麼強,因為他們很多都信教,而教會是很重要的社交場所,有很多人是在教會裡找到對象的,其他還有1/4的人是從社會活動中找到對象的,還有一些是在學校裡找到對象的。孩子上學時很小就開始在同學們面前演講了,從小就說,說到大他就敢說了。另外還有一點,他面對陌生人沒有恐懼感。我知道在座的各位,你們可能跟很多朋友有交往,但是你們給孩子一個機會了嗎?你跟四五個人出去吃飯的時候,不妨把孩子帶上,你在這邊吃飯,他在另外一邊吃飯,也給他社交的機會,讓他建立一個圈子,這樣一旦遇到問題和風險,他就有對象去說。所以現在父母真正擁有的其實是過度謹慎的自以為是的所謂責任心,根本不是智慧和知識。他把責任心和自以為是的東西轉變成為忠告,然後讓小孩子以為這個是最好的選擇,其實不是這樣的。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基於情緒和情感提出的忠告與事實是有巨大偏差的。

    我是學民事法律出身的,在家庭糾紛、婚姻糾紛中,最好的忠告往往是由社區裡喜歡助人為樂的大媽提供的,她見過無數家庭吵架,就能給你分析是怎麼回事。所以社交偏差裡面有很多目標,但是最佳的狀態是父母和孩子共享朋友。比如,一個孩子的父母跟我是朋友,孩子如果覺得不愛聽父母的,就可以請袁叔叔說一說。當然這個袁叔叔也有前提,如果他心目中認為袁叔叔跟爸爸是一起的,他就不會聽袁叔叔的。有家公司的老總每次都叫我給他推薦一些專家給他兒子上課,結果推薦去了以後都被他兒子戲弄一番。因為要在一個80後面前證明你是專家可不容易。專家說給你幾個圖片,你看看。孩子說你的圖片都是50年代的吧,我們現在是21世紀了,還整這個圖片?教授沒辦法,跟老總說,這個孩子怎麼這麼沒有禮貌!禮貌?80後對人講禮貌的前提在於你值得尊敬,要是對所有人都得有禮貌,那不累死了?面對80後,你如果有一個與孩子共同認可的對象,你會發現他可以幫你瞭解你的孩子。所以適度發展社交,會給我們教育孩子提供巨大的支援。

    我寫過一本書叫《黑蘋果》,是青年社交指南,也是總結了孩子社交中遇到的問題後寫出來的。這段時間我每天選一個大學生做我的助理,他們看到我在做一件事情,就會問我為什麼這樣做。而所有這些你怎麼能夠讓他知道合適不合適?只有在實際的場景中,在他跟我交往的過程中才能教會他。比如我們給他印了一張小名片,他不知道名片怎麼遞給別人,我就告訴他名片可以這樣或那樣遞。名片上手機號要不要寫上去呢?我說先不要寫,每次遞名片時,你再把手機號寫上去,然後問對方是否可以把手機號告訴自己。這就是一個場面改易的潛規則,沒有人告訴你,但它是存在的。所以這些東西是可以在社交中教會他的。而且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80後、90後是非常愛學習的,他並不是不喜歡人情世故,他對新知識都很有興趣,而且他特別尊敬的人肯定是講的話是他以前沒聽說過的,他喜歡的人是超越了他所掌握的知識的人。所以,要想成為一個80後孩子的好家長,就要換一個角度。如果你昨天看了一本很有趣的書,你就可以當做新的題材講給他聽,這樣更容易被他接受。

    第六是行動抽離,就是不讓小孩行動,老讓他好好讀書、好好考試,不讓他進行社會活動。什麼叫技能?技能就是行為,在他進行相對穩定的操練後形成的習慣。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行為在進行21次重複之後會成為習慣。一個人通常在一個月之內就能學會開車,平均也就是21次左右的練習機會。我們怎樣讓孩子形成對很多事情的行動力?比如說很多孩子到了學校就會做作業,但是不會說話溝通,到了國外他學習成績還可以,但是不會在公共場合發言。父母帶著孩子出去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在陌生人面前進行操練。

    有時候孩子會很緊張,父母回去可以告訴他,你看爸爸每次說話的時候都有手勢,人做手勢的時候說話的語調會自然抑揚頓挫,如果沒有手勢就會顯得很呆,跟動作配合講話就會非常自然。我們大部分人說話時是沒有動作的,而如果一個小孩在10歲左右的時候面對陌生人會說話,還能加上手勢,他的魅力就會大增,就很容易受到成人的欣賞。一旦他受到成人的欣賞,讓別人覺得他很可愛,別人就會給他一些資源,他就可以在社交中成為資源整合者。行動是美麗的關鍵,行動的時候他是有所發揮的。比如所有的老師都是坐在那裡講課的,但是如果一個老師是站著講,同時又有行動輔助,老師和老師之間的區別就有了。

    還有一個規矩感,我們在愛孩子的時候往往邊界意識不是很強。當然以往的邊界感是命令的形式,現在則需要以解釋的方式。小時候父親叫我不要碰熱水瓶,我問為什麼,他說熱水瓶裡的水會把我燙傷。其實嚴格的說法是,我碰熱水瓶,它可能會倒,它倒了之後我會被熱水燙傷,但是爸爸把它簡化成了一個簡單的規則:不准碰熱水瓶。他不准我碰,我就真的去碰了一下,他又說不能碰,我說為什麼,他說會燙傷,我說沒燙傷啊。其實孩子就是這樣的,沒有經歷過的事物不視為自己的事物。《聖經》裡講的是「活出來的智慧」,只有經歷過、體驗過的才是你的。所以對80後的父輩而言,就算你是很權威的老爸,是教授,你說的話也不算,他一定要親自體驗過。

    所以如果你是爸爸,你就要付出一些,你可能要砸碎這個熱水瓶。你去碰一碰它,讓熱水瓶倒下來,摔碎。這時候不能去碰它,因為會燙到手,然後告訴孩子,這就是你不輕易讓他碰熱水瓶的原因。過去我們家有12個孩子,我想要溝通的時候,我媽可不跟我溝通,一天幹活下來累都累死了,還溝什麼通?我很喜歡游泳,但是她不讓我下水,我說為什麼,她說會淹死,我就說不會啊。我五六歲就下水摸魚,我媽為了確定我有沒有下水,就想了一個辦法,她在我手上掐一掐,如果有一塊白印,就知道我下水了,然後就會批評我或打我一頓。後來我想到一個方法,就是把肥皂塗在手上,這樣她就掐不出印記來了。如果我媽能拿一個被淹死的小孩做例子給我講,我也許就會聽她的話不下水了。

    過去的老闆怎麼當的?對員工說,出去,把這件事情辦了。他不會在事情辦完之後叫員工來討論一下,今天辦這個事情感覺怎麼樣。我們的管理人員沒這個耐心,但是今天對80後、90後的員工就要有高度的耐心。拿倒水這件事來說,不是80後不願意端茶倒水,而是不明白用倒水建立人際關係,它是一個社交技術。假如不是倒水,還有其他的事,比如人家送快遞來了,找的這個人正好不在,那誰接一下?年輕人會想,反正不是我的,不接,這樣就不好。再比如有人打電話來,響了很久,你就要去替別人接一下,問問對方有沒有急事,有急事的話自己可以代為轉達。這也跟倒水是一個道理。所以今天無論是作為80後、90後的父母、長輩還是管理者,你都需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用新的方式來對待年輕的員工。所以我講,今天我們要有管理孩子的新的對策。

    首先要擴大孩子的社交面,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見識別的事情,小孩子的潛力怎麼會被發掘出來?這完全是自己給的,不要讓孩子局限在一個範圍裡,因為父母不知道孩子的真正愛好是什麼,孩子自己也不知道,都是在建設的過程中確定的。父母的責任不是一開始就讓孩子學鋼琴,而是讓孩子接觸更寬的面,一個小孩子喜歡小蟲子,這樣就很好。很多發明家小時候對於機械裡面包含的運作機制很感興趣,於是就動手拆拆裝裝,然後發現了新的世界。孩子對微觀世界的觀察能力是超過大人的,這就是孩子為什麼很容易在微觀機制中創造出新的東西來的原因。他的想像和構思方式跟大人不一樣,大人的思維方式都已經固定了。我們需要給孩子這樣擴大認知面的環境。

    第二是配置共同的人脈資源。

    第三是讓孩子有相對獨立的決策方式。比如說今天中午吃飯,你讓孩子自己選,當然他有可能選擇麥當勞,但第二次選擇你可以叫他不要重複,還是由他選。這個過程中,他會上網查,因為選擇一家餐廳要有一個理由,然後你會發現,這個孩子以後找地方吃飯絕對沒有問題。這只是舉一個例子,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他在很多方面培養出決策能力。而且你會發現,由於孩子的信息搜集能力強,只要你讓他進行這個決策行為,三四個月之後,他選餐廳的能力比你還要強。因為大部分的父母找餐廳是在按照老方式找,只有小孩子利用網絡信息,他就會超越你的決策方式。

    第四是柔性溝通,多探索事情的來由。我知道很多人寫家庭博客,今天爸爸寫,明天媽媽寫,後天孩子寫,寫了之後還要比一比,三個人相當於三票,投票決定誰的博客寫得最好,這就適度地讓孩子擔當了風險。過去我們講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今天我們在路上難免會碰到陌生人,我們可以給孩子定一個目標,讓他去街上認識三個陌生人,然後再跟他分享一下這個過程。孩子小的時候你會有點擔心,但是慢慢地能建立起他與陌生人交往的能力。

    第五是向子女學習。現在我們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一直覺得自己是處於某種特殊地位的,這樣單向灌輸是不起作用的。現在在兩個方面子女是明顯超過父母的:第一是信息獲得的技能,包括運用新技術,比如IT技術的能力;第二是娛樂能力。大家去卡拉OK都知道,小孩唱的歌,父母就不知道,父母唱的歌,小孩都知道。上次我到上海一家電台做節目,他們知道我去做節目,就放了兩首老歌,放了之後我說怎麼我還是沒聽過,他們就說是2009年下半年流行的,對他們而言那已經是老歌了。假定你現在跟孩子出去唱歌,你唱了一首你的孩子那個年齡層的人中間流行的歌,如果你是孩子的媽媽,那麼你在孩子心目中就會相當有權威。如果你是爸爸,唱周傑倫的歌,你一定是相當有權威的爸爸。這是我們說的要向後代學習,向子女學習。

    第六是還孩子們以孩子的世界,現在的孩子非常成人化,這對他的成長是不利的。他在小的時候還理解不了這個世界,你把世界的溝通方式告訴他,他會覺得不能承受之重、不能承受之深、不能承受之複雜。孩子要有一個漸漸認識世界的過程,他需要跟同齡人一起成長。我希望家長們建立起重要的機制,和自己好朋友的家庭一起組建孩子的心理俱樂部,形成孩子的心理社會,並且最好還是有異性的社會,這樣的方式可能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最後我把美國著名家庭教育學家塔爾貝克的話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刻,在名利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在寂寞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在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在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

    再送給大家4句話,這是我總結的。今天我們和80後、90後甚至更年輕的一代人分享的時候,要掌握8個字:第一是共好,培養共同的愛好;第二是後學,向後輩學習;第三是樂活,不僅要樂活,而且要快樂地工作;最後是迎領,我們帶小孩時不要在心理上有優勢,要在迎合、理解和發現中培養他們。我把這4句話作為家庭管理、企業管理和公共管理中面對新一代人都可能嘗試和探尋的規則。謝謝大家!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