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首富黃光裕 第13章 罪樹篇 (6)
    黃氏兄弟自然在這一年的搶購風中樂開了花。當時家用電器消費旺盛,特別是彩電供應尤為緊張,價格在一天之內能夠上漲數次,一台400元的彩電漲到2000元照樣購者如潮。各個彩電零售商家被熱浪沖昏了頭腦,開始大量囤貨。黃氏兄弟也將他們當時能夠調動的現金全部用來囤貨。但等國美的庫房全被電器塞得滿滿時,黃氏兄弟突然出自本能地產生了一種恐懼感,於是率先放水甩貨,以比市價低得多的零售價把庫存商品清理一空。等1989年的寒潮來臨時,很多家電零售商遭遇了滅頂之災,國美卻意外地逃脫了厄運。

    對於私營經濟來說,1988年是真正取得合法地位的一年。當年4月12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新憲法中增加了這樣一段至關重要的文字:「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存在和發展,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對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這是自1956年中國實現社會主義改造、消滅私營經濟後,首次以憲法的形式重新確立私營經濟的地位。

    轉瞬之間,中國經濟從熱氣騰騰的1988年進入到寒冷肅殺的1989年。這一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政治緊張、經濟疲軟的年份。通貨膨脹、官員腐敗、民工熱潮等諸多難題都在這一年加速發酵。因為蘇聯和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政局的持續惡化,再加上國內發生的政治風波,以及野草般瘋長的私營經濟,讓一些人開始擔心:這些會不會讓社會主義中國「變色」?此種擔憂最終導致中國經濟出現了「倒春寒」現象。

    在這股「倒春寒」中,年廣久以貪污、挪用公款罪被捕入獄;李書福、王廷江、蔣錫培等被「嚇壞」的私營企業家,紛紛把自己的企業送給當地政府,以求退財消災;而在民營經濟發達的廣東、福建等省,則出現了企業家攜款外逃的現象。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記載,1989年下半年,全國個體戶註冊數減少300萬戶,私營企業從20萬家下降到9.06萬家,減少一半多,這個數字要到1991年才略有回升。

    剛剛創立兩年的國美電器也遭遇了嚴重的危機。曾經被搶購的家用電器,一下子變得無人問津。另外,國美的數家門店也在一次清查行動中被關、很多貨物被抄走,黃俊欽再次被拘查,黃光裕則被逼得在外面東躲西藏。黃氏家族遭遇了第二次重大危機。

    至於被查的原因,沒有明確的說法。但據資料分析,最大可能的是兩種原因:一個是涉嫌偷稅漏稅;一個是有販賣走私家電之嫌。而這兩點,可以說是當時大多數私營企業的普遍問題,算得上兩宗典型的「原罪」。

    偷稅漏稅是當時經濟領域的治理整頓重點打擊的對象。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江蘇省,從1989年5月便開始重點普查私營企業的稅收情況,普查後得出的結論是:「當前個體戶偷稅漏稅情況非常嚴重,佔到企業總數的80%」;而整頓的第二個重點是對國有體系外的新興企業進行清肅,打擊與國有企業爭奪生產資料的「惡劣行徑」,而新興的家電行業是重中之重,被視為「通貨膨脹、市場失控」的罪魁禍首。在原材料受到嚴格控制的當時,眾多企業只能通過「倒爺」來解決這個問題。而「倒爺」的途徑無非是兩條:一個是通過權力,把計劃內的原材料搞出來,再賣給計劃外的企業;另外一個則是大量走私的成品或配件。也就是在這一次整頓中,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受到了嚴重驚嚇——1989年4月,廣東警方查處了一起走私案,順籐摸瓜找到了聯想門上。柳傳志只得向領導求援,最後以罰款300萬元了結。

    這股寒潮持續了3年之久。美國學者庫恩在其2008年底出版的《中國30年——人類社會的一次偉大變遷》一書中,描述了那段時期的形勢:「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制裁、封鎖和孤立的政策,外商投資止步觀望。經濟上由於治理整頓措施以指令性計劃和行政命令為主的形式出現,要求很急、力度很大,加上其他因素影響,致使經濟下滑。而在思想政治方面,『左』的東西死灰復燃。1990—1991年間,一些地方出現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批判市場經濟的風潮。有些人提出『以反和平演變為中心』,有些人說全黨和全國人民現在有『雙重任務——階級鬥爭和全面建設』。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中國都處於一種低谷狀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1989年1月13日,詩人海子寫出了自己最具影響力的詩句。但幻想中的溫暖抵抗不了現實中的冷酷,兩個月後海子在山海關外臥軌自殺。在這一年,感性的詩人和理性的商人一起陷入了絕望之中。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在經過短暫的停滯後,又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在《中國30年——人類社會的一次偉大變遷》一書中,作者庫恩如此寫道:鄧小平始終渴望中國能夠穩步走上發展壯大之路,他對由於保守者影響而放慢改革步伐很不滿意。1992年初,這位88歲高齡的領導人決定把問題擺到檯面上來。他深知為了建成一個與世界強國平起平坐的強大中國,必須迅猛擴大它的經濟基礎,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1992年1月18日,鄧小平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南方之行。與1984年第一次南方之行的相對謹慎相比,這一次鄧小平熱情洋溢地稱讚了特區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績,並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基本路線要堅持一百年」等旗幟鮮明的觀點。正如其後「兩會」期間刊發的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的標題所渲染的一樣,全國又掀起了一股新的下海經商熱。僅北京一地,每個月新開的公司便以2000家的速度遞增,以至於半年後,全市庫存的工商營業執照全部用完,只得緊急向天津市調運1萬個救急。

    經過三年的跌跌撞撞,國美電器終於生存下來。1990年,珠市口店3年的合同期滿,兄弟倆又續簽了1年。1年後,這個狹小的地方已經滿足不了兄弟倆日益火紅的生意,他們決定放棄這家門店。而此時,他們已經在北京開了好幾家新的門店。1992年,黃氏兄弟幾家電器店的銷售額已經近2億元。

    八、兄弟倆為什麼會分道揚鑣?

    就在生意紅紅火火進行的時候,1992年底,黃氏家族發生了一件大事:曾經一起創業、同甘共苦的黃俊欽與黃光裕兄弟兩人,卻因為志趣各異,最終分道揚鑣。

    黃氏兄弟的聚合,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熱點。想當年,黃俊欽出門闖蕩天下,黃光裕緊跟不捨;後來,黃光裕來北京試水,黃俊欽不放心,馬上也跟了過來。當時的兄弟情義,讓天涯仿若咫尺。而如今,黃俊欽位於新恆基大廈的辦公室與黃光裕位於鵬潤大廈的辦公室,直線距離不超過300米,但兄弟倆卻關係平淡,絕少往來,仿若咫尺天涯。據鵬潤內部人士講,「只有在事涉利益的時候,雙方才會坐到一起談一談。」是什麼原因,令兄弟倆的關係從天涯咫尺變成咫尺天涯呢?

    一種說法,是因為兩人的產業理想和商業觀念漸行漸遠。具有商業眼光的大哥黃俊欽,敏銳地抓住了房地產這個中國最暴利行業的脈搏,在1991年就開始介入。

    從1987年到1993年,經過6年多時間的艱苦創業和不斷積累,黃光裕和他大哥黃俊欽為國美日後的飛速發展,打下了一個十分堅實的經濟基礎。在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實力之後,又兵分兩路,向房地產業滲透了進去,他們投資了一家全資的房地產公司——新恆基地產。

    兩人開發的第一個項目是新恆基大廈。

    黃俊欽屬於那種干一行鑽一行的「技術迷」。在蓋鵬潤大廈時,黃俊欽已經對建築設計研究得十分透徹,並親自上馬操刀,通過自己的設計,節省了很多空間,大大提高了利用率。一座房子,哪個地方能節約多少成本,他只要一看圖紙就會一清二楚。

    1992年,從海南刮起的房地產熱浪席捲全國,讓黃俊欽更是沉醉其間。據國美舊臣李俊濤介紹,約在1992年的時候,大哥黃俊欽開始對電器行業產生了疲倦之心,卻對房地產、資本運營、IT等行業興趣漸濃,於是黃氏兄弟正式分家。當時,黃俊欽名下還分到了幾家電器店,黃俊欽把這幾家電器店改名為「恆基電器」。

    大約在1996年前後,黃俊欽把精力更多地投向了房地產業,對恆基電器無暇多顧,導致恆基電器的經營日漸衰落。黃俊欽乾脆徹底了斷,把僅存的兩家門店轉給了弟弟黃光裕。黃光裕後來說:「黃俊欽的想法很不錯,他現在做IT、房地產、資本運營三塊。我們純粹是兩家公司了,沒有什麼捆在一起的東西。我們各自的市場定位、發展方向和經營方法,都已經截然不同,應該說是兩個趨勢。」

    還有一種說法,是一山難容二虎。在1993年以前,國美電器由兄弟倆合作經營,黃俊欽主要負責全面的管理,黃光裕則側重市場業務方面。黃光裕開拓市場的「利器」是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和一輛不起眼的三輪車。他常常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去調查市場行情,有時還推著三輪車將貨物扛回來。但志高心大的黃光裕,不可能永遠「甘居人後」,他更加嚮往那種一言九鼎的感覺。

    不過,對兄弟倆存在矛盾之說,黃光裕卻作了否認:「我們哥倆之間又不會爭什麼,從不為錢、為權去爭,而且當時兩人也都不想出名。」但黃光裕也坦言道:「企業不容有兩個領導,因為總會有一些漏洞讓人鑽空子。」

    不管緣於哪一種原因,兄弟倆最終分了家,而且分得很乾脆、很徹底——黃光裕分到的是國美的牌子,以及一部夏利車和幾十萬元的現金,其他的全歸黃俊欽。從當時的情況看,黃光裕確實有點「吃虧」,因為國美在1993年的資產規模至少有幾百萬元,不僅從1991年開始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分給了黃俊欽,而且當時已有的五、六家電器門店並沒有分給繼續做電器的黃光裕,而是分到了對電器行業已經沒有太大興趣的黃俊欽名下。

    黃光裕後來回憶道:「我哥哥的確分得比我多,多出也不止一星半點。」當時,國美這個品牌根本談不上什麼無形資產,黃光裕分到這塊牌子,原因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長遠戰略眼光,更多的只是一種無奈。國美之所以後來名揚天下,更多的是因為日後黃光裕和張志銘等人付出的汗水與智慧。

    黃氏兄弟今日的關係冷淡,恐怕少不了當年點點滴滴矛盾的累積。一位曾就職國美電器高層的知情人透露,兄弟兩人在鵬潤大廈建設時期發生激烈爭執,一度反目。鵬潤大廈系黃俊欽所建,黃光裕購買其中一部分,但遲遲未向哥哥支付樓款。他當時實在沒錢,非常艱難,而黃俊欽也很缺錢。

    兩人關係緊張時,甚至叫來保安互相對峙。黃光裕在2005年接受筆者採訪時,對此解釋道:「當時鵬潤大廈一人一半,底下人為了一些小事吵起來,是保安們不懂事,怎麼會扣到我們的頭上來!我們之間矛盾是有的,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該爭的時候就爭嘛,但不存在傷害感情的問題,畢竟我們是兩個不同的企業。」

    「我不想說我很親切/我不想說我很純潔/可是我不能拒絕心中的感覺……」這首由楊鈺瑩唱紅的流行曲,是電視劇《外來妹》的主題曲。《外來妹》於1991年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時轟動了全國。自此,「外來妹」成為一個和廣東改革開放緊緊聯繫在一起的詞彙。

    就在1991年,黃光裕18歲的大妹妹黃秀虹也成為一名外來妹。但她這位外來妹顯得與眾不同——眾多外來妹都是紛紛南下廣東打工,而她卻逆流而上,從廣東汕頭老家北上來到了北京;眾多外來妹出去打工都是舉目無親、無依無靠,但她在北京城內卻有大哥黃俊欽和二哥黃光裕,而且兩人已經成為擁有數家電器零售店的小老闆。

    黃秀虹學的是會計,於是在國美從一般的財務人員做起,1995年開始升任國美電器西四分店店長。黃秀虹說:「不會因為我是老闆的妹妹,就一定要有個好的職位,我很高興我可以從底層做起。」因為有了這個平台,黃秀虹的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從剛開始面對財務報表時的手足無措,到後來逐漸學會妥善處理每天不斷湧現的各種問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