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尚志 第13章 百年胸罩
    導言:胸罩的起源撲朔迷離。1943年,好萊塢大亨、乳房愛好者霍華德·休斯在拍攝電影《亡命之徒》時,為了讓女主角簡·拉塞爾的胸看起來像兩片雲彩,設計了托住胸部的短內衣,以此宣布胸罩由他發明。後來女主角與大亨鬧翻了,矢口否認有這麼檔子事,而且霍華德·休斯的宣言有點後知後覺。早在1859年,一個叫亨利的紐約布魯克林人為他發明的對稱圓球形遮胸申請了專利,被認為是胸罩的雛形;1870年,波士頓有個裁縫還在報紙上登廣告,售賣針對大胸女性的胸托;到了1907年,專門設計長袍的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聲稱:“我以自由的名義宣布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興起。”雖然不知道他到底設計了什麼,但由此被認為是胸罩的發明人;同年美版《Vogue》出現了胸罩(brassiere)一詞,胸罩開始被大眾熟悉和接受。鑒於保羅·波烈和美版《Vogue》在時尚界的地位,我們認為胸罩從1907年起正好100歲了。胸罩比一切其他服裝都更能表達兩種相反的欲望——遮蓋身體的同時又強化和展示它,胸罩的性意味和儀式化的成分,構成了女性矛盾的歷史:既通過客觀對身體的束縛來順從壓制,又主觀上突出身體來打破禁忌。

    有個叫郝桑的服裝史學家專門收藏束腰,其中制作於1860-1870年間的被這樣描述:“質料為暗黑色絲綢,內有細棉襯,設計極端復雜,針腳細密,用了20根鯨骨,140條系帶線。”胸罩出現之前,女性戴著這樣的東西已經超過400年,胸罩的首要任務就是擠掉束腰。

    束腰起源於宮廷,野史說是法國的約瑟芬女王偷情懷孕了,為了掩人耳目拿布使勁纏住腹部,竟出現了將乳房托高的效果,配以時興的低胸衣服,乳房清晰可見,一時成了潮流。男性認為束腰形成了駭俗形象,只為引起猥褻好色之心,女性卻認為這樣便於展示珠寶。胸罩出現前夕,上流女性依然受苦於木板條、鯨骨和皮革束腰的壓迫,如果膽敢脫掉束腰,姿態松散,就被認為在道德上是可悲的。加上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女性地位有限,像簡·奧斯汀的小說描述:“擁有財富的男人必定渴望娶個老婆。”不論上流的還是平民,都拼命想嫁出去,誰也不敢打破束腰的身體規訓。勞工階層女性和農婦買不起昂貴的束腰,又會妨礙工作,還應運而生了平價的小束腰,胸前系帶,不必僕人幫忙。當時上流階層有絕對引領潮流的優勢,雖然胸罩的發明人保羅·波烈專侍貴族,他那脫了束腰的老婆也僅僅被當成驚世駭俗的超時髦人士,效仿者寥寥。

    18世紀中期,歐洲有過一股由醫生發起的反束腰運動,打著科學的旗號,與反奶媽運動並肩作戰。有名的言論出自法國一個叫波諾的男人寫的小冊子:“使用鯨骨束腰導致人類物種退化,違反自然規律,增加人口減少的危機,劣化了男人的品質,換言之,女人名為孕育男人,卻讓他打受孕成形那一剎那便受刑。”這種自私的男性觀點著實叫人惱火,但標卻與早期的女性主義者相同。1876年,美國的一位女性存在主義教母吳爾森(AbbaGooldWoolson)在一次反束腰演講中說:“我存在,首要的角色不是妻子,也不是母親,而是女人,我有作為女人存在的權利。新女人有權穿得堅強、舒服與快樂。”可沒人聽他們的,雖然束腰讓女性遭了罪,並以色情意味符合男性的勾引原則,可婦女比男人更多利用了性感而出人頭地,只要不脫下束腰,就有晉身上流的可能性。

    胸罩證明了戰爭與繆斯可以共存。一戰一爆發,德國和法國也相應發起了束腰對胸罩的大戰。一副刊登在德國的《萊比錫新聞》上的廣告痛斥巴黎人發明的胸罩是危險的,強力推銷真正的德國精神束腰,它直扣至腰部,給乳房盔甲般的支撐。不過,胸罩大戰跟真實戰爭一樣,法國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一戰後是史上少數平胸風潮之一,社交女孩努力顯得平板,好讓長串珍珠項鏈順身而下,人造絲也問世,胸罩價格低廉,要勾引的貴族男性日漸破落,女性必須外出工作,便利的胸罩成為首選。接著是二戰。美國政府號召女性拋棄藏有大量鋼絲的束腰,以支援戰場,據說三年間節省了2萬8000噸鋼材,夠造兩艘軍艦。正逢華納兄弟公司剛拿到胸罩專利,適時推出全布胸罩,還給信鴿設計了布背心,大發一筆戰爭財。

    此後不論流行大的,小的,尖的,圓的,束腰再也沒有取代胸罩。在1994年的巴黎時裝周上,”高級時裝的曲線與束腰又驚鴻一瞥,由唐娜·凱倫推出,以塑膠撐骨制成,比前輩要適於穿著,但依舊不大方便。它被賦予了更多性意味,一下一下解開系帶暗示著男性必須掌握的繁復前戲技巧,又迎合了1990年代大胸風潮(與裡根執政後的男性保守主義有關?),被稱為隱藏著希望女性重新注重家庭,用胸部來哺育的意識。從束腰到胸罩的轉變,女性看上去獲得了解放,但取代鯨骨束腰的是現代審美標准的肌肉緊身衣,要想達到標准腰圍必須減肥,要想胸部高聳還要隆胸,比起只要穿上束腰成本更高。

    伍迪·艾倫的電影《傻瓜大鬧科學城》講的是2173年的事兒,他指著1960年代的一張焚燒胸罩運動的照片說:“看,火不是很大嘛!”實際情況是,火根本沒燒起來。1968年美國小姐典禮現場,聲稱胸罩是罪惡發明的女權主義者傑蔓·可瑞爾帶著一群擁躉沖進會場,她們壘起一個自由的垃圾桶,把胸罩、高跟鞋、假睫毛、卷發棒、絲襪、時尚雜志等一大堆象征女性遭受壓迫的物件扔了進去,准備點把火燒了。可惜沒有獲得放火許可證,抗議了一陣作鳥獸散,也沒一個敢當場脫下胸罩。

    這件事卻得到了誇大的媒體反應,聯想到當時的性解放之風,媒體憑空描繪出一副胸罩在烈火中辟啪作響的場面。當時《紐約郵報》的擬了一新聞標題焚燒胸罩與美國小姐,迅速被到處引用,再加上有的媒體把年輕男子焚燒征兵卡抗議越南戰爭的事件與焚燒胸罩混為一譚,一時間熊熊烈火胸罩頃作罹灰。對應於美國的焚燒胸罩,法國掀起的是上游泳熱潮。打從60年代初期,一些激進女性主義者就在海灘上脫了上圍,在1968年5月的學生運動背景下顯得格外有沖擊力。很多女性開始不戴胸罩,不管是法國、意大利或西班牙,沙灘上四處可見裸著上身的女性。胸罩廠商利潤劇減,防曬霜熱賣。

    與反對束腰的理由相似,桎梏了身體以取悅男性,兩片布成了阻礙女性前進的大礙。1960年代的美國女子長得越來越像她們的祖母(曾經歷過1920年代的平胸風潮洗禮),削短了頭發,想方設法使胸部纖小,渴望獲得更多政治權利與社會自由。醫生也參與進來。與17世紀的陰險言論形成鮮明對比,當時有本《遮起乳房,不然就得癌症》的小冊子,企圖誤導大眾相信裸露乳房與乳腺癌有關。1960年代卻有個人類學家撰文寫道:“佩帶胸罩與乳腺癌有必然聯系(未經科學證實),日本一科學家對11名佩帶胸罩的婦女進行了3個月的研究,得出結論:胸罩就像中國古代的裹小腳,給女性帶來難言的痛苦,長期佩帶胸罩還會加速乳房的下垂。另一些科學家的研究結果沒這麼聳人聽聞。美國的兩位醫師尼爾森·勞倫森和蘇珊·樂芙分別研究聲明:佩帶胸罩既無危險也沒有治療作用,更沒有延緩乳房下垂的功效,是個可有可無的東西。

    也許真是個問題,只不過稍稍鼓了一些,為什麼男性可以不戴,女性非要戴呢?按照波蘭社會學家切龍的理論,歷史已經把女性與衣著的瑣事聯系起來,定義為瑣碎、淺薄、愛慕虛榮甚至邪惡,而男性以等級制原則著衣,強調社會地位,超脫了瑣事轉而肩負更高級的職責。都是身體,女性定要多穿一層。女性主義抓住了這一不公平的歷史。可雖然很多女性在心裡拋棄了胸罩,公共場合依舊會把它武裝上身,也許女性主義忽略了另外一點:女性的穿戴依然比男性衣著更具有道德危險,而任何場合的裸露都是不自在的,即使宣稱我只穿香奈兒5號,那也是經過修飾。真正用胸罩來展示男女平等的,恐怕要屬運動胸罩的發明人亨達·米勒(HindaMiller),她把兩個男運動員用的下體彈力護罩縫在一起的,發明了泰龍胸罩,與女性主義者總跟自己過不去相反,她的創舉表明:男性不穿的女性穿也無妨,男性穿的女性也可以穿。

    侍女胸罩公司(Maidenform)發跡於1920年代,正值平胸浪潮,可這個公司不管風向如何變換,始終堅持一個宗旨:制造具有托舉功能的胸罩,塑造女性弧形曲線。1949年,侍女胸罩推出夢想系列廣告第一篇,一個女人身著緞質胸罩,廣告語為:“我夢見我戴著侍女胸罩,逛街。”此後這個系列廣告一直延續,1960年代性解放時期,廣告語變成了:“我夢見我戴著侍女胸罩,抓住公牛的角。”美女手抓牛角的樣子頗有性意味。1953年一女議員競選阿拉巴馬州州長,競選詞是:“我夢見我戴著侍女胸罩,當了州長。”後來她真選上了,諷刺的是沒過執政期得了乳腺癌而死。這個系列廣告前後持續了20多年,成為無數卡通、賀卡,大眾文化模仿與反諷的對象,改編語包括:“我夢見我戴著侍女胸罩,80天環游世界,”我夢見我戴著侍女胸罩,因不雅暴露被捕……我夢見廣告揭開了胸罩的新篇章:女性再也不管男權思想,女性主義怎麼標榜,而徹底臣服於時尚工業制造的假象。

    能讓乳房高挺的魔術胸罩是典型代表。四十多年前就已經發明了,突然在1991年大放異彩。美國的莎拉李親密公司(SaraLeeIntimate)獲得魔術胸罩在美國的銷售權,撒下千萬美元廣告費和五花八門的銷售計劃。時尚雜志為其推波助瀾,1992年《Vogue》寫道:“顯露乳溝,游走於走光邊緣的胸罩,最能展示新女性魅力。”另一本雜志《COSMOPOLITAN》則建議:“別害羞,露出乳溝正流行!”1994年5月魔術胸罩在紐約的初登場可謂大陣仗:百貨公司門口不僅有管樂隊吹奏恭迎,還有一隊歌劇男高音高唱贊歌,運送隊伍是一支美艷的拉拉隊,乘坐專用纜車抵達,而主角——魔術胸罩,被裝在防彈運鈔車裡,清晨就排隊的搶購者蜂擁而上,魔術胸罩成了胸罩乃至服裝業最讓人驚異的奇跡。

    倡導新奢侈的公司裡,胸罩制造商維多利亞的秘密始終被當成翹楚。發家故事不過是一人收購了一家快要破產的內衣小店,發現前任店主一直以為都是男性幫女性購買內衣,把店裡搞了很多皮革和黑色布置,使女性顧客心生抗拒。收購人沒想設計出什麼新型胸罩,卻精心編造了一個創始人故事:維多利亞是個英法混血,她聰慧又典雅,成熟又時尚,在倫敦的高尚住宅區開一間專賣歐式風情的內衣小店。不論產品開發,市場營銷還是店鋪設計,維多利亞的秘密始終圍繞著這個虛擬人物。品牌迅速迷惑了消費者,在美國平均零售價比同類產品高出10美元,卻是自1997年始增長速度最快的內衣品牌。失敗的前維多利亞的秘密說明了胸罩的誤區:不要讓羅密歐決定胸罩的式樣,頭腦才是人體最性感的部位,胸罩的問題還是問朱麗葉吧。

    成功的維多利亞的秘密則證明:要想讓女性掏腰包多麼簡單,只要編個故事。胸罩跌宕的前世今生也許被隱匿在塞得過滿的衣櫃裡,女性木然地穿上它,脫下它,卻永遠不能忘記它在個人歷史中的瞬間。女性13歲跟著母親第一次走進一家胸罩專賣店。母親是個簡單地把生活分成支持與反對人:噴發膠,支持;不塗唇膏就出門,反對;不戴胸罩,絕對絕對反對。母親告訴她,這些小事反映了女人如何對待自己。母親要幫她挑選三件胸罩:一個白色標准型,一個米色的夏天穿,一個藍色的留待冬天(黑色太猥褻了)。店員在她換胸罩的時候進進出出,她覺得受到了粗魯的對待,但她們根本不注意她剛剛發育的胸,而專注於那些產品。她穿著新買的胸罩走出店門,默默跟在母親身後,臉上既有成為小婦人的喜悅,又有對成長的惶惑。這種表情在幾個月前她初潮那天有過,在幾年後她失去了貞潔時會有,在更多年後她初為人母時又出現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