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寶貝計劃 第4章 親子理財,你需要知道的 (2)
    2007年進入股市,那是"餐具"(網絡用語,即慘劇),若買房則是"洗具"(網絡用語,即喜劇),而把錢存銀行存20年也只能買個"茶具"(網絡用語,即差距)。財放在不同的資產裡面,結果是不一樣的。由於復利的威力,時間越久遠,差別越巨大。

    消費得延遲,理財得趁早

    時間是財富最好的朋友。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投資則更得趁早。

    前面我提到,供一個孩子念到本科,恐怕至少得花100萬元;而若要送到國外留學,至少要花200萬元。這100萬元看起來相當驚人,聽起來似乎很難做到。不過,如果能及早規劃孩子的教育基金,並通過系統化地執行,要為孩子準備數百萬教育基金或成家基金,並沒有那麼困難。

    以基金投資為例。假設基金投資回報率為每年10%,預計等到孩子18歲時需使用教育金,從孩子的教育基金或成家基金,越早準備越輕鬆。若剛出生時,針對100萬元的教育基金目標,採用定投的模式,只需每月支出1665元,而若等到寶寶10歲時才想到準備,則需每月準備6840元,趁早理財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在大多數情況下,每個人婚後的開支都會比婚前有所增加。

    以我為例,在瓜瓜出生後,家裡的開銷越來越大,而且看似都是些不可削減的開支。對大多數中產階級而言,養房、養車、養小孩、購物,還有娛樂支出,各種看似不能縮減的開支,嚴重縮減了可投資的空間,面臨房子、車子、孩子這"三座大山","月光"的家庭恐不在少數。

    我承認,不投資的想法也是一種價值觀。

    有錢就花掉,"及時行樂"是很多人不投資的理由。年輕人因為收入不高而不投資,中年人因為家庭負擔大而不投資,但要知道,等到了負擔減輕才想投資,為時已晚,剩下的時間已不足以準備足夠的教育金及退休金了!

    西方有句諺語:安度晚年有兩種方法,要麼認真儲蓄,要麼死了算了。親子理財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某種意義上,我贊同"少生優生"的策略,在衡量成本與收益後,我願意只生一個孩子,在孩子身上實現投入的最大化,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較好的教育和成長條件,而這一切都必須有金錢作為支持。

    當年,我們父母的生活比我們現在更窮,為什麼可以順利養大我們,現在還能過上經濟獨立的退休生活?那是因為他們那一代比我們要重視儲蓄。中國台灣地區首富王永慶曾有句名言:"賺一塊錢不是一塊錢,存下一塊錢才是一塊錢。"那麼怎樣才能多攢錢呢?

    第一,強制儲蓄。

    根據《富爸爸窮爸爸》的精神,我們的父母固然能省下錢,但大多只是"窮爸爸",他們奉行的是"收入-支出=儲蓄"原則,每一天都需要精明地算計。

    他們總是認真工作,爭取晉陞加薪的機會;收入增加之後,再增加消費;然後,再繼續認真工作,再增加消費……他們不停地辛苦工作,但收入總與支出打平,甚至趕不上支出,就像老鼠籠裡不停踩著轉輪的寵物鼠,不停地跑,但永遠跑不出籠子。

    在如今這個社會,消費不僅是生活必需,更是緩解壓力的手段;但若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富爸爸",則應將觀念轉變為"收入-投資支出=消費支出"。

    比如每個月領到工資後,就把20%的工資列為投資支出。我建議:在拿到工資後,父母們應將用於投資的錢單獨列出,雷打不動用於投資,剩下的才是支出。

    瓜瓜出生後,我特意增加了我的投資支出,瓜瓜的教育基金成為每月必須要支出的投資,房貸、保險也是我每月必不可少的支出。我之所以強調房貸、基金定投,因為這二者相當於強制儲蓄,對"月光族"來說極為重要。

    "月光族"如何理財?我覺得不如索性給自己"壓擔子",買個小房子或者定投基金。

    第二,控制消費。

    大多數人的最大消費不在買房、供車,而是到星巴克喝杯咖啡、到大賣場購物、到餐廳吃飯等,而這統統都是可以避免的生活消費。

    存下錢,是為孩子積攢教育基金以及為將來儲備養老金的最根本方法,也是前提。

    在理財上,有所謂的"拿鐵原則"。"拿鐵原則"說明的是一般人常在小地方浪費錢,最後失去累積財富的機會。

    假設一杯拿鐵25元,每天喝一杯,一年就花掉9125元;2.如果每天省下25元的拿鐵錢,每月定期投資年回報率8%的組合,看看結果:每天一杯25元的拿鐵,30年後能長成112.5萬元的巨款,這就是控制消費,且從小錢開始管理的理由。

    無論一個人的薪水多少,只要持續努力工作,多半能積累到足夠的教育基金。但前提是必須控制生活中的每一杯"拿鐵",不要因為是小錢就輕易浪費。

    父母們不妨養成記賬的好習慣,看看自己的錢是否花得合理,比例是否恰當。

    第三,延遲消費。

    買LV包包,還是買LV股票?我的選擇一向是:消費可以延遲,而理財必須趁早。

    "月光族"從不會用Excel做記賬表格,他們全部的資產就是一堆名牌手錶、高檔背包和時尚衣裝。但若仔細計算,LV包固然迷人,但LV的股票魅力更大。LV包買進來後,除少量限量款外,幾乎買進就會貶值,但反觀LV股票,雖然經歷了一輪經濟危機,但5年間LVMH股價仍上漲了51.76%,最高時更是上漲了185%。

    同樣,以汽車為例。中產階級消費者若在5年前以20萬元的價格買進一輛中檔汽車,哪怕不計算任何養車費用,5年後該車的殘值應只剩下10萬元左右。而當時若投資一隻汽車股,以上海汽車(600104)為例,5年間其股價上漲了171.98%,當時的20萬元如今會變成54.4萬元。5年後兩者價值相差了44.4萬元,折算成每天的費用,竟相當於每天243元的打車費。

    所以,謹慎購買汽車,如果一定得買,不妨買一輛便宜的汽車,因為汽車無非是個代步工具。要預測一個人未來能否成功,能不能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有許多當下很想要,細想後卻不需要的花費,例如限量款的包包、一輛拉風的新車。

    經濟學上通常把投資回報率視為放棄現時享受,換取未來享受的回報。要想存下錢,我們必須學會延遲消費。而延遲消費的獎勵,就是未來鼓鼓的錢包。

    父母們不妨定出一個理財目標,附上明確的時間表(例如10年後要存到100萬元),寫成字條放進皮夾。從今以後,當你想要衝動購物時,這張字條或許可以提醒你:不要買!

    好吧,和你的另一半克服過度消費的慾望,延遲消費,一起積累寶貴的本金,然後享受時間的復利,走向財務自由之路吧。

    投資前的準備

    "每月房貸那麼多,她還跑去買衣服,亂花錢。""當初叫他快賣掉股票,就是不聽,現在賠成這樣,都是他的錯。"為寶寶理財,前提就是爸爸、媽媽形成理財共識。否則,這些看似平常的爭執和心結,長期下來,就會捅出家庭財務的大黑洞。

    錢不是真正的問題,財商和價值觀才是關鍵。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學者加裡·貝克爾(GaryS.Becker)說,家庭就像公司,經營家庭公司的董事會——夫妻,若是同心協力,追求成長與控制風險,就能創造財務與婚姻的雙贏。

    財商小貼士

    請記住,攢錢是理財的起點,無法攢錢的人,就會無財可理。任何人要想一生富有,就得始終不渝地兼顧工作和理財。

    可惜部分夫妻看不到彼此的差異,於是,當喜歡享受的人遇上習慣勤儉的人、敢於冒險投資的人碰上不願承受一點點風險的人,就可能為了錢而吵架。面對分歧,有人會據理力爭,有人會沉默冷戰,無論哪種,都會傷感情,更可能為家庭財務埋下地雷。

    在制定理財目標前,夫妻間應重新瞭解彼此的金錢性格,以下是美國理財大師戴維·巴赫(DavidBach)建議的4大溝通步驟:

    Step1.打造共同的金錢夢。夫妻先討論希望和另一半過什麼樣的生活,並寫下這些期望,再從中找出彼此都認同的夢想,然後依重要性進行排序,確定夫妻要一起達成的家庭理財目標。

    夫妻理財可以創造財務及婚姻雙贏,重點是兩人要同心協心而不是分頭進行,兩人合作的效率通常是分頭進行的雙倍。

    Step2.為夢想標價。目標必須明確、詳細,例如買房,送子女出國留學等,並計算出實現目標需要的金額和日期。在紙上寫下目標,目標會變得重要而具體,實現概率也會提高。

    "孩子18歲時,要留出100萬元,作為去美國讀大學的費用。"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金錢夢想,只有定下清晰的金錢目標、實現時間,才有實現的可能。而有了夢想的父母,沒有什麼事做不到,當然也包括理財。

    Step3.依性格與專長進行理財分工。一個家庭的財務管理項目非常多,要靠合理的管理與分工機制才能經營好。而這個管理機制,可依夫妻兩人的個性進行分工。

    如今不少父母各自事業有成,財產也都是各自打理,這無可厚非。但雙方必須建立共識,遇到一些大項目的投資,如子女教育基金等,必須設立統一的投資賬戶。

    Step4.用三大工具追蹤、檢視成效。戴維·巴赫形容夫妻一起理財,就像飛機要同時啟動兩翼引擎才能飛抵財富目的地,但在過程中還有一個重點:"必須全程監控,才能確保從起點到終點不偏離航線。"舉例來說,孩子今後是否需去海外留學、是否要買學區房、是否要為孩子準備成家(結婚)基金,都得夫妻達成共識。當然,共識必須建立在家庭收入等實際條件上,不能不切實際。若將太多的希望,甚至一個家庭40%以上的收入,都放到孩子的教育上,反倒會降低家庭的幸福度,增加自身的焦慮感。

    但一旦定下理財目標,就須堅定地執行,並每隔兩三年作一個會診,判斷目標是否實現,或自身的收入狀況是否有變化,並根據實際狀況進行調整。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