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自己幹掉 第12章 拖延等於放棄 (1)
    職場自殺式5:做事拖延

    「到時候再說吧。」

    「好的,我再考慮考慮。」

    「這件事我過幾天就做。」

    「再等等吧。」

    「不急,早晚都會去做的。」

    你是否覺得這些話似曾相識?

    在這些話的背後,都傳達出一個聲音,那就是——我不會再做這件事!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到處充斥著拖延的行為。我們自己也深受其害——遞交給客戶的方案遲遲得不到實質性的答覆;交代給下屬的事情臨近最後期限也沒有執行;上司對於自己的提案遲遲不予答覆;簽字這樣簡單的事情,卻因為領導的休假而不得不耽誤很長時間……我們的寶貴時間浪費在由於拖延而不得不等待的過程中。

    你是否也曾為自己的拖延行為感到後悔?因為拖延,不得不在最後期限到來的前一刻草率地完成任務;因為拖延,沒有兌現承諾,當別人追問時無言以對;因為拖延,很重要的事情被耽擱,損失了大定單;因為拖延,遭到同事、上司、下屬的冷眼……拖延,是你慘遭「滑鐵盧」的重要原因,也是職場的一大禁忌。

    拖延心理學

    拖延當然不是好習慣,我相信你對此有所認識,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你一次又一次地縱容自己,終於成為了別人嚴重的「拖延大王」。人們提起你,幾乎用一致的鄙夷口吻說:「這傢伙,不靠譜,總是拖!」

    這可不是好信號!一旦被人們貼上「拖延」的標籤,你將因此遭受無形損失,而且不可計量。人們對「拖延大王」唯恐避之不及,更不希望與其共事或合作。

    既然對拖延的害處諳熟於心,為什麼還要明知故犯?

    失敗恐懼症

    導致拖延的第一因素就是害怕失敗。失敗是每個人都不願意得到的結果,然而,失敗卻在所難免。我們只能竭盡全力減少失敗,降低失敗的可能性,卻無法阻止失敗的發生。

    不願意接受失敗,就會在潛意識中拒絕做出行動。你會因此喪失行動上的主動性,只有在別人的推動下才會向前進。一旦缺失了外在壓力和督促,你就會止步不前,拖延也就接踵而至。

    既然失敗在所難免,何不以坦然的心態接受之?懂得接受失敗的人,才會在失敗中汲取教訓,總結經驗,最終走向成功。

    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拖延,具體而言,應該做到:

    第一,盡可能地完善行動方案,並制訂備選方案;

    第二,做好充分的資源準備,減少失敗的可能性;

    第三,行動上做最好的準備,心態上做最壞的打算;

    第四,做好應對失敗的方案。

    那只難吃的活青蛙

    我們遭遇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往往會止步不前。有些問題之所以被擱置,就是因為我們總是本能地迴避難題。在開會時,你是否常聽到這樣的話——「這個問題我們下次再商議。」「這個問題先不討論。」由於一時難以解決,所以很自然地遭到延遲。

    面對一隻活的青蛙,你是否不敢想像將它吃下去?難題就好像那只活的青蛙,因為真的很難鼓起勇氣將它吃下去,所以一再拖延。

    人們發現,那些被拖延的事情,絕大部分是很難解決的問題。三下五除二就能解決的問題,用得著再三拖延嗎?

    只是有些事,看似簡單,而對於某些人來說,卻是那只難吃的青蛙,例如:找上司簽字蓋章這樣的小事,卻因為某些人患有「上司恐懼症」而變成了難題;還有人因為實在沒有什麼成績可以匯報,所以像月度總結報告這樣並不需要很長時間的小事,卻被一再拖延。

    未設定完成期限

    由於沒有設定截止期限,所以我們總以為完成的時間還很寬裕,直到某一天截止時間突然到來,才猛然意識到大事不妙,可是,一切晚矣!

    人們習慣於處理緊急的事情,所以那些沒有完成期限壓力的事情,理所當然成為被拖延的對象。所以,當你告訴別人「請盡快」「越快越好」「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的時候,不要指望他們盡快完成。因為沒有明確完成的時間,而不同的人對「快」的理解各有差異,所以你根本不可能控制他們的完成時間。

    責任心在跳躍

    領導同時對你和小劉說:「你們倆一起把這件事辦一下。」這時,你會產生僥倖心理——小劉會去辦這件事的。當這件事沒有辦好,追究責任的時候,你再次產生僥倖心理——小劉會對這件事負責的。而與此同時,小劉與你產生了同樣的僥倖心理。於是,這件事被拖延下去。

    一件本可以輕易完成的工作,卻因為責任不明確,得不到及時執行。責任沒有明確到個人,就會導致責任的跳動。如果領導只對你一個人說:「請你將這件事辦一下。」你明確肩負了責任,也就不可能產生任何僥倖心理,自然會不遺餘力地完成任務。

    正是因為責任的真空,讓你感覺到偷懶和逃避責任的可能,才導致拖延行為的產生。

    獎懲的空位

    如果上司交代你辦一件事,可是,上司卻沒有明確地告訴你為什麼要辦這件事,以及辦了這件事你將得到的好處和不辦這件事你將遭受的損失,那麼,你就會認為這件事不重要,很容易忽視這件事。

    你也許會反駁,上司交代的事情,我都會盡心盡力去完成——我完全相信你能做到這一點。那是因為你對無法完成任務的後果有相當清醒的認識。你知道,如果你無法很好的完成任務,上司將認為你沒有能力,自然不會對你有所器重,你也就得不到良好的晉陞和滿意的薪水。

    當人們不明確做的好處和不做的壞處時,就不會有動力去完成某件事,拖延行為也就應運而生。

    老羅退休後,為了鍛煉身體,他決定每天早晨起來跑步。可是,跑了一段時間,他覺得很難堅持,自己常常給自己放假。

    為了讓自己堅持每天晨跑,他想出了這樣的方法——晨跑的路線是繞小區兩圈,起點是小區門口的早餐店,終點也是這裡。他規定自己每天晨跑結束後來早餐店吃早飯,如果沒有晨跑,就不允許自己吃早飯。從此,為了吃到早飯,老羅每天都堅持晨跑。

    老羅只有晨跑才可以吃到早飯,否則就會挨餓,正是在獎勵和懲罰的雙重推力下,老羅做到了每天堅持晨跑。當你明確了行動後的獎勵和不行動的懲罰,而且感覺到這樣的獎懲會對你的利益產生較大影響,你就會迅速行動,不會拖延。

    拖延意味著放棄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時間如白駒過隙,逝去如飛。你是否在月末總結的時候覺得自己成績寥寥?你是否在年終總結的時候覺得自己在虛度時光?一年又一年,轉瞬即逝,等待歲月老去,恐怕只剩下無奈的嗟歎了。

    拖延無疑是效率的一大殺手。你在前行的路上事事拖延,等於走走停停,而別人卻一路向前,毫不停留,當然很容易就超越了你。他們采走了路邊的果實,你只能望洋興歎。

    某公司的事業部經理離職了,公司決定通過競聘的方式在該事業部選拔新的經理。人力資源部在三個月前將選拔新經理的事情通知給每一位事業部成員。俞凡接到通知後,首先感覺到非常興奮,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如果競聘成功,那麼自己不僅會獲得職位上的晉陞,而且薪資待遇也會大幅提升。他決定好好準備,參與競聘。

    然而,沒準備多少東西,他看了看日期表,離競聘的時候還早著呢,過段時間再準備也完全來得及,於是他將這件事擱置在一旁。

    一個月過去了,他幾乎把這件事忘記了,偶爾想到,又看看日起表,再次對自己說:「還早,到時候再準備也來得及。」

    三個月轉眼就快到了,人事部將競聘規則發到他手上的時候,他才猛然想起競聘的事。時間太倉促了,他匆匆做了些準備,競聘的日期就到了。

    競聘那天,俞凡走上台,由於準備不足,他心裡完全沒底,緊張得語無倫次,問題回答得也是漏洞百出。而他的同事們則精心準備,發揮良好。俞凡不僅因此失去了升職的機會,而且在同事面前丟了一次臉。

    由於拖延,俞凡喪失了一次很好的發展機會。「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錯過了美好的時段,追悔也無濟於事。

    由於拖延,你錯過了一次向大客戶投標的機會;由於拖延,一次又一次地令上司對你失望;由於拖延,被競爭對手搶佔了先機,你因此失去了很多的市場份額;由於拖延,下屬和同事們不再信任你,你因此變得孤立無援,沒有人響應和擁護你……這一切都將對你的職業生涯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你將因此逐步走向失敗的深淵。

    問題不會自動消失

    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往往被擱置。這些擱置的難題越來越多,就形成了巨大的「問題黑洞」。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存在這樣的「黑洞」,人們懼怕這個「黑洞」,甚至都不敢靠近一步。人們都害怕解決難題,所以這些問題就被無止境地拖延了下去。

    「黑洞」裡的問題多種多樣,例如:薪資調整;人事調動;矛盾糾紛;股權分配;技術難題;設定人生目標;與上司溝通自我職業發展;確定項目提成;裁人;等。通常而言,涉及多人利益的事情是「問題黑洞」中最常見的一種。

    如果不著手剷除「黑洞」,那麼它只會越來越大,而不可能自動消失。「黑洞」將對相關人員造成巨大的無形壓力,令他們坐立難安。我們通常會有這樣的經驗:越是刻意迴避的問題,反而會形成更大的壓力。如果我們總是無法直面「黑洞」,那麼它必然將成為前行路上巨大的負擔。

    「出來混,早晚會還的。」這是某部電影裡耐人尋味的一句台詞。在這裡,我不追究這句話的深層涵義,只是想說,被拖延的事情猶如債務,早晚都得償還。拖延的任務越聚越多,堆積在一起,讓你如負沉坷。

    為了填補問題「黑洞」,你必須做到:

    第一,在條件充分的前提下,立刻著手解決問題。屬於自己的工作內容,就自己解決。即便無法立刻解決,也要寫入待辦事項清單中,及時處理。不屬於自己的工作內容,那就找到責任人,充分溝通,明確問題的定義和解決期限,及時監督完成情況。

    第二,如果條件不具備,無法立即解決問題,那就規定時限,並且明確相關責任人。要求責任人在規定的時間內解決問題,並且設定獎懲規則,及時監督完成情況。

    第三,對於已經積壓的問題,全部羅列到清單上,按照解決的迫切程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明確解決期限和相關責任人,設定獎懲錯失,及時監督完成情況。

    【自救法】

    明確好處和壞處

    我們可以將激勵的方式分為正激勵與負激勵。正激勵產生推力,如獎勵;負激勵產生壓力,如懲罰。這兩種力都可以促使人前行,從而減少拖延行為的產生。

    樊傑經營著一家網絡科技公司,有一個問題令他感覺非常痛苦,那就是員工的執行力。一個相當不錯的想法、目標或計劃,往往因為下屬的執行不到位而夭折、流產。有時候,樊傑不得不親自執行,結果往往都獲得了成功。可是,他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事都由他親自執行。

    更令人苦惱的是,員工們毫無工作積極性,總在等待他交代任務,絕不可能自動自發地有計劃地開展工作。他感覺自己是一個人在戰鬥。

    他將自己的苦惱告訴一位企業咨詢師,並詢問解決方法。咨詢師這樣對他說:「有一個簡單實用的方法,你可以嘗試,那就是你每次交代完任務後,詳細而明確地告訴他們做完這件事將得到的好處。」

    樊傑聽完咨詢師說的話,深有領悟,並在工作中貫徹下來。他很快就發現員工們的積極性高漲起來,執行力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員工們並不是他想像的那樣死氣沉沉,而是充滿了活力,會主動發現並解決問題。

    如果你並不知道做某件事的意義所在,那你為什麼會去做呢?管理者的職權並不能代替做事的意義。很多管理者高估了職權的力量,結果遭到了下屬的「軟抵抗」,也就是執行不力,喪失主動性。

    對於個人而言,在開展某項行動之前,必須先想清楚意義,也就是行動的好處和不行動的壞處,這樣才能提高行動的效率,避免拖延的產生。

    明確懲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