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劉墉講為人處世 第22章 能理性做事者贏天下 (1)
    中國有句俗話叫「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也是這個道理。不見得你最用心的,就一定成功;反而可能無心中造成的機緣,使你獲勝。但是會不會因此,你就不必耕耘了呢?

    ——《有贏有輸才是人生》

    做事難,難在方法,人們都想成功地做一番大事業,卻苦於找不到做事的方法。其實,做事的方法雖然五花八門、形式不一,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堅持一點——理性。做事理性,這樣你才會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更容易成功。如果只憑著腦子發熱、異想天開地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結果只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這種人只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永遠無法領略到成功的風采。

    理性思考、做事有計劃的人辦事沉穩謹慎,環環相扣,效率明顯,成績斐然,深得別人的器重和讚美,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細節決定成敗

    生活中,要善於在細處做文章,細心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注重做一點一滴的小事。善於在小處見功夫,不斷品嚐細緻給我們帶來的溫馨融洽。當然,注重「小處」,並不等於說不做大事,相反,凡是成就大事的人往往是由特別注重一些細節而開始的。

    周恩來同志身為總理,每日國事纏身,但在接人待物上的細緻入微卻給中外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蔣介石之所以能讓眾多部屬死心為其效力,很大程度上不得不歸功於他「攻心為上」的用人之道——他平時能用心記住一些將官的字號、他們父母的生日,並且不失時機地派上用場,令部屬感恩涕零。

    善於從細緻的事情做起,還反映出一個人心態的平和、沉穩和不浮躁,繼而能使自己始終處在一個左右逢源、氛圍融洽的境地。

    輕重緩急,恰如其分

    凡事都要做到有法有度,首先要因事而異,不同的事情表現出來的情勢不同,有些是事急人不能急,一急方寸就亂,特別是幾個問題同時擺在你面前時,一定要認真分析,拈出輕重,分出緩急,逐件解決,避免東一頭西一頭亂撞;其次要因人而異,同樣一件事,與不同的人打交道,用的時間和精力不同,明白的人不用細講,悶頭的人別嫌麻煩,時時處處體現寬窄厚薄,方方面面講究遠近高低。

    為人處世要潛心思慮,發乎自然,不刻意求之,不矯揉造作,遇事分輕重緩急,處理事情講恰如其分。這就要求我們把握好一個度。度有兩層意思:對於輕重緩急來講,它是考慮怎樣去做,這是法,比如拉琴時大弓、小弓、快弓、慢弓,拉出的聲音有重、有輕、有急、有緩,這樣才能合出優美的曲子;對於恰如其分來講,它是分寸,即做到什麼程度,就如同織一隻手套,手有五指,長短粗細不一,手套只有織出相對應的指套才有意義,而織出不同的指套用的時間和毛線也是不同的。

    慢工出細活

    生活中,我們常說「某某不長遠」、「麥秸火一陣兒」的話,可見,什麼事不長久,是不得人心的。理性做事,還要注重一個「遠」字。所謂「慢工出細活」,不要急於求成,一個理想可以分成無數階段去實現。「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把無數的小目標完成了,積累起來就變成了大事業。

    做事情分成一鼓作氣和長期堅韌不拔兩種方法。凡是在一段時間內把一件事情做完後不需要再重新做的,就應該一鼓作氣把它完成。比如考試,如果一旦考過去就不用再考了,就應該在一段時間內拚命考好。但有些事情是需要一輩子認認真真去做的,就應該長期一點點做,每天不間斷地做。劉墉說過:我不認為自己有什麼成功。如果說有那麼一點點,就是因為「鍥而不捨」,我這個人就是「幹到底」。

    一個人要在閒來無事的時候,應存有應變之心,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忙碌緊張的時候,不應當像盲人摸像一樣,分不清層次、不考慮效果,要在忙中靜下來深思自己的路子對不對,學會調理自己的情緒,不至於盲目,通過生活的樂趣來平衡自己的身心,要忙裡偷閒多爭取日常生活中的雅趣。

    《易經》中有一卦叫「漸」,是一上上卦,卦辭中說:「物有變遷,徐而不速,循序漸進,建立功業,輔正國家。」所以只要看準了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就一定會有成就自己所嚮往的事業的那一天。所以,做事要有長遠考慮,欲速則不達。這就要求我們創造性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體味細緻給自己帶來的從容不迫。

    同流不合污

    人是群體動物,再孤僻的人都會受群體影響。當你發現身邊一群人突然往同一個方向跑,你能不拔腿跟著跑嗎?也正因此,古人會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孟母該不該三遷?》

    《三字經》中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是善良的,人們的性情也很相近,但是因為習染不同就會變得相差很遠。為了不使自己誤交損友、沾染不好的習慣,人們在選擇朋友、鄰居的時候,也都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與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做朋友,人就能在朋友處獲得人格的熏陶、道德的感召,自然是受益無窮。相反,如果和道德低劣、不學無術的人做朋友,那就有可能在損友處受到意想不到的牽連和傷害,甚至誤上賊船,無藥可救。

    在解放前,有一位青年作家,叫穆時英,他曾寫過一本叫做《南北極》的小說,深刻地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後來,他走進了上海的十里洋場,受到了腐朽生活方式的影響,開始歌頌起那些醉生夢死的生活來。

    這可是「近墨者黑」的絕好例子。但是,我們不禁想到,同樣生活在上海的作家魯迅先生,卻始終保持著革命家的本色,以筆作槍,同令他厭惡的黑暗社會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人們不禁會問:「近朱者赤,近墨者一定黑嗎?」

    就像警察,他們每天都和小偷、盜賊打交道,難道每個警察都會變成小偷、盜賊嗎?再說那些小偷、盜賊,他們每天都和警察打交道,難道每個小偷都能變成像警察一樣的好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只是有些問題我們必須明白。劉墉說:「問題是,有光就有影,黑暗面總是存在的,你不能不懂。」

    佛學大師南懷瑾老先生說過,人生在世,如果僅僅堅持「眾人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清高自傲,恐怕換來的只會是屈原式的含恨離世或是文人式的抑鬱不得志。看清現象與本質,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塵境不流俗,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透過現象看本質

    一個人很有錢,但是他一點也不快樂,他跑到教堂去尋求快樂之法。神父告訴他:你每天做一件好事就可以了。於是,那個有錢人就開著奔馳車在路上轉,找好事做。

    終於,他看到一位老農對著他的手扶拖拉機發呆。有錢人一問才知道,拖拉機壞了,老農正等人來幫忙,這個有錢人就說:我可以幫你。但老農害怕他的奔馳車開得太快,拖拉機會散架。有錢人就答應老農會開慢些:「如果我開得太快,你就把指示燈往右檔。」

    於是,奔馳車就拉著手扶拖拉機上路了,開著開著,後面有一輛寶馬車鳴笛,有錢人讓出了車道,寶馬車很快就開了過去,有錢人很不高興。於是踩著油門努力追。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