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和愛 第八章蒙迪的故事:蒙迪給我的啟發
    從2004年第一次看到蒙迪馴馬的紀錄片,我就被他的故事所吸引。這些年來,在思考規矩和愛的關係時,蒙迪的身影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裡。他在馴馬和教育孩子上的成功不僅幫助我更深地理解規矩和愛之間的關係,也幫助我在實際操作中探索規矩和愛的融合。下面我先談談蒙迪教育中的愛,然後再分析蒙迪教育中的規矩。

    蒙迪的愛在教育過程中體現在三個方面,因著愛而謙卑自己去進入馬的世界,用馬的語言交流;用愛建立信任;按著馬能夠接受它能夠承擔的,循序漸進地給馬做規矩。

    因著愛而謙卑自己去進入馬的世界。儘管有一個很暴力的父親,蒙迪從小就對人和對馬都充滿了愛。正是因為這樣的愛,才促使蒙迪想到要尋找新的馴馬方法。他的第一步工作是深入馬群去學習馬的語言,進入馬的世界。然後用馬的交流系統和馬交流。少年蒙迪這種謙卑的姿態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者好好學習。有多少次我們在給孩子做規矩之前能認真地聆聽孩子?有多少次我們願意先謙卑自己進入孩子的世界,然後再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前進?聆聽是進入孩子世界的開始。蒙迪曾經說過:「如果你能把馬的語言說得足夠好,馬必定對你作出積極的回應。」這個原理也適用在教育孩子上:如果你能把孩子的語言說得足夠好,孩子就一定會對你作出積極的回應。孩子和馬一樣,都渴望用自己的語言與能讀懂他們的人交流。

    用愛建立信任,蒙迪和馬的愛不是單向的,通過交流,蒙迪和馬用愛建立相互的信任。這樣的相互信任是成功規矩的前提。但是要建立這樣的信任往往需要艱苦的過程。它需要愛心,也需要耐心。蒙迪在曠野上跟著狂奔的野馬整整二十四小時,就是為了建立野馬對自己的信任。一開始,野馬把蒙迪當做要傷害自己的敵人而躲之不及。但是漸漸地它發現這個跟著自己的人非但沒有傷害自己,而是可以幫助自己走出恐懼。當這樣的信任和依賴建立以後,下面一系列的規矩就變得水到渠成。我們給孩子做規矩失敗,往往就是因為沒有和孩子建立足夠強大的愛和信任。而不能建立這樣的愛和信任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沒有足夠的耐心。62歲的蒙迪能在馬背上堅持二十四小時,他的耐心從何而來?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出於他的愛心。我們的父母也愛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卻總是失去對孩子的耐心呢?這說明僅僅憑著本能的愛心是不足以產生足夠的耐心。我認為除了對馬的愛心,蒙迪的耐心還有以下兩個因素。

    首先,蒙迪確信不管野馬跑多久,它一定會停下來。他確信這樣的結果會發生。應該說蒙迪的馴馬是一種帶有對未來看見的教育過程。這樣的看見能讓我們不會因為眼前發生的一些困難而輕易改變我們的努力方向。我在蒙迪的紀錄片中注意到一個細節,蒙迪在追逐野馬時,帶著一根套馬索,只要他願意,憑他的訓練可以輕易地先將野馬套住然後再進行下面的訓練。但是蒙迪始終沒有這樣做,而是等著野馬按自己的意願走過來。因為蒙迪深知等待這種結果的意義,也確信這一刻一定會發生。從這個角度來看,蒙迪的看見是一種教育信仰。也正是這樣的教育信仰才能讓62歲的蒙迪在馬背上堅持二十四小時。我們有多少父母是帶著明確的「信仰」和「看見」去教育我們的孩子呢?若沒有這樣的「信仰」和「看見」,我們的耐心又能讓我們堅持多久呢?

    其次,蒙迪的耐心還來自於他對馬的豐富知識和理解。蒙迪知道在馬自己願意走過來之前,必須經歷這樣一個奔跑的過程。這個長距離的奔跑對人或許是不能理解的過程,對馬卻是一個有意義的過程。明白了這一點,蒙迪自然就更有耐心。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失去耐心往往是因為我們覺得孩子的行為是無理取鬧或者不可理喻。很多在大人眼裡無理取鬧的行為,從孩子的角度看往往是有著它的合理性的。從這一點來看,進入孩子的世界可以幫助我們對孩子更有耐心。所以只有聆聽孩子,進入孩子的世界,我們的愛心才能產生出足夠的耐心。

    循序漸進地給馬做規矩,蒙迪的愛還體現在他對馬的能力和現狀的體諒。蒙迪在馴馬時,在設定每一步規矩時都會仔細考慮馬能夠承受的。例如,為了讓野馬接受馬鞍,蒙迪設計了三個從小到大的馬鞍,讓野馬逐個慢慢適應。在第五章中,我曾經提到在做規矩過程中,愛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體諒孩子所能夠承受的範圍,循序漸進地讓他們接受規矩。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曾經提出過一個最近發展區的理論。他認為每個孩子在現有承受的水平上還存在一個潛在的可承受的區域,這就是最近發展區。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交流和幫助,讓這個最近發展區得以實現。蒙迪循序漸進的馴馬方式就是通過愛的鼓勵,把馬身上一個又一個的最近發展區開發出來。

    雖然蒙迪的馴馬的方法直接彰顯的是他的大愛,但是完成的結果卻是嚴厲的規矩。他的成功進一步肯定了敬畏心和一致性在做規矩中的重要作用,這還給我一個重要的啟發:規矩不僅僅可以通過懲罰,也可以通過獎勵得以實現。

    做規矩之前,蒙迪首先建立自己在馬面前的權威。而權威的建立從剝奪野馬和馬群在一起的特權開始。只有剝奪了這樣的特權,馬的內心才會產生尋求幫助的需要。所以做規矩是從失去一些特權開始。同樣,我們給孩子做規矩時,也需要剝奪孩子的某些自由和特權,讓孩子先對人,再對規矩產生一種敬畏。蒙迪的案例也進一步論證了規矩一致性的重要。在做規矩的過程中,每次野馬作出反抗,蒙迪會停下來耐心等待。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規矩。給孩子做規矩也是同樣,我們可以等待,但不能放棄。這樣孩子就會明白規矩是神聖的,是無法躲避的。

    蒙迪自己認為新的馴馬方式得益於成功的獎勵系統。每當野馬在接受規矩的過程中有一點點進步,蒙迪馬上給以及時的獎勵。在教育孩子時,蒙迪不僅讓孩子明白違反規矩所得到的懲罰,他更鼓勵孩子去自己選擇遵守規矩後得到的獎勵。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的孩子做錯時,我們不會忘記懲罰。但是當孩子做對時,我們卻常常沒有意識去肯定和鼓勵。例如,有一個男孩每次走進自己的房間時,總是砰的一聲重重地摔門。每次出現這樣的情況時,總會招致父母的批評。但是當他偶爾悄悄地把門關上時,父母從來沒有去注意,更不要說去表揚了。

    從情商的角度來看,蒙迪本人就有著很高的情商。他不僅有非常積極客觀的自我意識,也有著很強的抗逆力。蒙迪從小就有堅定的人生信念,並用這樣的信念支撐自己走過一個個困境。他雖然有一個粗暴的父親,但是他卻能通過理性的反思把愛融入規矩中。無論在馴馬還是在教育孩子上,蒙迪總是先進入對方的世界,用極強的同理心培養出高情商的馬和孩子。他給教育對像一定的選擇權利。讓他們在行為上具有自主性的同時理解行為和後果的關係,由此來培養教育對像對自己行為的負責能力。試想,如果那匹害羞男孩當初是被傳統粗暴的方式馴服,當它獲得自由時,很難再能自己歡快地跑回蒙迪身邊。由此讓我聯想到現在很多的中國學生,他們在中學艱苦學習中咬牙挺過,進了大學就再也沒有學習的動力了。就像是一匹脫韁的野馬,再也不能回頭。產生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中學階段的學習是他們不得不承受的煎熬,他們毫無選擇。所以蒙迪的教育方法值得我們中國教育者深思和學習。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