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和愛 第六章情商(一):讓孩子學會謙卑
    謙卑是一種美德。謙卑是建立在穩定而客觀的自信之上。所以謙卑不是自卑。沒有愛的規矩造成的結果是自卑,而帶有愛的規矩培養的是謙卑。謙卑和敬畏是分不開的。人因為有真正的敬畏才能謙卑。培養孩子的敬畏和謙卑是中國傳統教育的精髓所在。可惜的是,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中國大陸經過很多場政治革命很多人已經遠離敬畏,也不知道真正應該敬畏的是什麼。所以,要恢復中國傳統文化,首先需要恢復的是敬畏教育。所以我們中國的父母特別要為自己好好補上這一課。雖然謙卑是需要一輩子學習的功課,但是你讓孩子在他們的人生早期就看到一個謙卑的父母,這是對他們一生最大的祝福。由於在第四章中已經有詳細的論述敬畏的重要性。在這裡我用意大利名著《愛的教育》中的一個例子來說明怎樣為孩子樹立一個謙卑的榜樣。故事發生在一個小學的班級裡。

    卡羅?諾琵斯因為他父親是上等人,很是高傲。他的父親是個長有黑鬚的沉靜的紳士,差不多每天早晨都要陪伴著帶琵斯到學校裡來。昨天,諾琵斯和培諦相罵了。培諦年紀頂小,是個賣炭者的兒子。諾琵斯因為自己的理錯了,無話可辯,就說:「你父親是個叫花子!」培諦氣得連髮根都紅了,不做聲,只簌簌地流著眼淚。好像後來他回去向父親哭訴了。午後上課時,他那賣炭的父親——全身墨黑的矮小的男子就攜著他兒子的手到學校裡來,把這事告訴了先生。我們大家都默不作聲。諾琵斯的父親照例正在門口替他兒子脫外套,聽見有人說起他的名字,就問先生說:「什麼事?」

    「你們的卡羅對這位的兒子說:『你父親是個叫花子!』這位正在這裡告訴這事呢。」先生回答說。

    諾琵斯的父親臉紅了起來,問自己的兒子:「你曾這樣說的嗎?」諾琵斯俯了首立在教室中央,什麼都不回答。他父親捉了他的手臂,拉他到培諦身旁,說:「快道歉!」

    賣炭的好像很對不住他的樣子,連連說:「不必,不必!」想上前阻止,可是紳士不答應,對他的兒子說:

    「快道歉!照我所說的樣子快道歉,對於你的父親,說了非常失禮的話,這是我所不該的。請原諒我。讓我的父親來握你父親的手。要這樣說。」賣炭的越發現出不安的神情來,好像在那裡說「那不敢當」。紳士總不答應。於是諾琵斯俯了頭,用斷斷續續的聲音說:

    「對於……你的父親,……說了……非常失禮的話,這是……我所不該的。請你……原諒我。讓我的父親……來握……你父親的手。」

    紳士把手向賣炭的伸去,賣炭的就握著大搖起來。還把自己的兒子推近卡羅?諾琵斯,叫用兩手去抱他。

    「從此,請叫他們兩個坐在一處。」紳士這樣向先生請求。先生就令培諦坐在諾琵斯的位上,偌琵斯的父親等他們坐好了,才行了禮出去。賣炭的注視著這並坐的兩個孩子,沉思了一會兒,走到座位旁,好像要對諾琵斯說什麼,好像很依戀,好像很對不起他,終於什麼都沒有說。他張開了兩臂,好像要去抱諾琵斯了,可是也終於沒有去抱,只用他那粗大的手指在諾琵斯的額上碰了一碰。等走出門口,還回頭向裡面一瞥,這才出去。

    先生對我們說:「今天的事情,大家不要忘掉。因為這可算這學年中最好的教訓了。」

    在這個故事中,這位紳士爸爸不僅用嚴厲的規矩告訴孩子對和錯,還用他那紳士般的謙卑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從高傲的誤區中走出來。這位既有規矩又有愛的好爸爸是一位真正的紳士。

    順便介紹一下,《愛的教育》是1923年由夏丏尊先生翻譯介紹給中國的讀者。先生在《譯者序言》裡說:他在1920年得到這部小說的日文譯本,一邊讀一邊流淚。他說他把自己為人父、為人師的態度跟小說裡寫的相比,慚愧得流下了眼淚;又說小說固然是虛構的,但是他覺得世間要像小說裡寫的那樣才好,又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當時許下心願,一定要把這部小說譯出來,不光是給孩子們讀,還要介紹給父母們和教師們讀,讓父母和教師都跟他一樣,流一些慚愧的眼淚、感動的眼淚——他認為這比給孩子們讀更為重要。

    總之,作為父母要意識到建立客觀積極的自我的重要性。它是高情商的基礎和核心。一個孩子能客觀地認識自己是幸福人生的開始。而只有規矩和愛的結合才能培養出客觀積極的自我。

    第六章情商(一):情商要素之二: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高爾曼的情商體系中的第二大要素是自我調控(self-regulation)。英文中的regulation有管理、控制和規範的意思。高爾曼對自我調控的解釋是:人對自身負面情緒和衝動的控制和重新調整能力,延緩判斷和行動前思考的習慣。簡單地說就是用理性來管理情緒、作出判斷和指導行動。

    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來探討如何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用自己的理性引導孩子的情緒;用延緩滿足培養孩子克制和等待的能力;幫助孩子經歷挫折。

    孩子有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什麼事情都來情緒,來了情緒長時間不能恢復。孩子的情緒反應和情緒管理能力雖然和個性傾向有關,但主要還是受環境,特別是父母的影響。很難想像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緒的父母可以培養出一個善於管理自己情緒的孩子。作為父母,不僅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還要用自己的理性去幫助孩子從情緒中引導出來。

    我發現中國父母和美國父母在處理孩子摔倒後情緒反應有很大的不同。下面通過這兩種典型處理方法的比較,解釋如何用理性引導孩子的情緒。

    中國家長看到孩子摔跤後,會一個箭步衝過去,一把把孩子抱起來,非常情緒化地問孩子:「哎喲,寶寶摔疼了吧?」可這樣的做法是用自己的情緒去強化孩子的情緒,其結果會讓孩子疼痛感加劇,哭得更厲害。無可奈何的家長最後就抱著孩子找到把孩子絆倒的台階,然後對孩子說:「寶寶,是這個把你絆倒的吧?寶寶看好了。」說完一面用腳狠狠地跺,一面說:「我讓你再把我家寶寶絆倒。」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首先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自然就無法把孩子從情緒中引導出來。最可怕的是最後一步用腳跺台階,在傳遞給孩子一個重要的信息:你摔倒的責任在台階,你是受害者。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以後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他會首先怪罪周圍的人或者環境,怨天尤人,長大後很難有責任感。再來看看美國家長的處理方式。

    美國的父母看到孩子摔倒了,也會過去,不是一把抱起,而是蹲下來,頭貼著孩子的頭問:「你沒事吧?(AreyouOK?)」這個時候孩子也有一定的情緒,但聽到父母理性的聲音,孩子常常能回答說:「OK。」這種情景下,孩子能說出這個簡單的「OK」就是了不起的能力,一種從情緒中迅速恢復理性的能力。因為語言的對答標誌著理性的恢復。當孩子自己起來後,父母指著台階說:「寶貝,你可能沒有看到這裡有台階,下次要小心啊。」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僅用理性的語言去關心引導孩子的情緒,而且在孩子的理性恢復後用愛的口吻傳遞給孩子一個重要信息:摔倒了是你自己的責任,你是責任人。

    中美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會讓孩子產生不同的自我意識、情緒感受和控制情緒的能力。在美國確實看到大部分摔倒的孩子,都是自己爬起來,若無其事地拍一拍繼續前進。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語言在調節控制情緒中的重要作用。有時候能用語言把父母自己和孩子的情緒感受講出來。年幼的孩子往往是把情緒用行為發洩出來,作為父母要幫助他們把情緒說出來。例如看到孩子哭泣時,可以抱著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傷心,對嗎?」通過這樣給孩子的情緒命名的方法可以從兩方面幫助孩子。首先,可以就幫助孩子理解自己所處的情緒狀態,以後孩子也會慢慢學會把情緒感受說出來。其次,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和理解,這樣被人接納和理解能幫助孩子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另外,有時候父母自己很生氣時,要給孩子做一個用理性的語言表達情緒的榜樣:「寶貝,爸爸真的很難受,很難受。」

    抵制誘惑是高情商的重要標誌,在談到敬畏時,我談到了中國古人意識到一人獨處時抵制誘惑的不容易。所以提出了君子慎獨是修身最艱難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孩子在面對誘惑時能慎獨嗎?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做了一個轟動心理學研究的軟糖試驗(marshmallowtest)。

    心理學家把幾百位四歲左右的孩子一一帶到一間陳設簡陋的房子裡,然後給這些孩子每人一顆非常好吃的軟糖。但是告訴他們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軟糖;如果等15分鐘再吃,將獎勵一顆軟糖,也就是說總共可以吃到兩顆軟糖。絕大部分孩子都說希望能吃兩顆軟糖。心理學家就把孩子獨自留在房間。孩子會面對那個軟糖(誘惑)等上15分鐘。這15分鐘猶如15個小時那麼漫長,大部分孩子無法抗拒誘惑吃掉了軟糖,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抵制了誘惑。他們的自制力使他們不僅等到了第二顆軟糖,也迎來了比別人更幸福的人生。因為實驗結束後心理學家跟蹤研究了這些孩子整整十四年,直到他們高中畢業。發現控制自己耐心等待的孩子在學業成績和成就上都高於不能抵制誘惑的孩子。後者更容易沾染毒品,體重超標。

    這個實驗的結果很簡單明瞭:人的自控能力大小跟人生成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實驗中孩子行為的一些細節更能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獨自面對誘惑時自己的軟弱。

    實驗中只有一小部分孩子是一開始就迫不及待地把軟糖吃掉的。大部分孩子都有一段非常掙扎的心理過程。他們看著看著就用小手碰一碰軟糖,或者用鼻子聞一聞。這往往是被誘惑擊敗的開始。因為在此之後,就是用舌頭舔一下,或者揪下一點點放在嘴裡。然後就越陷越深,最後索性把軟糖全部塞到嘴裡。反觀那些能堅持到最後的孩子,他們常常用一系列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例如,唱歌,自己做遊戲,或者把軟糖從自己的眼前拿開。他們成功的秘訣在於使用了正確的策略來暫時逃避誘惑。當我觀看這一實驗過程的錄像時,這些細節引發了我去思考一個和情商密切相關的問題,那就是人如何認識自己本質的軟弱?

    《聖經》中耶穌親自教導門徒應該怎樣禱告,其內容後來被稱為主禱文。其中有一句是(祈求上帝)「不要讓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當時我覺得很不理解,既然上帝那麼有力量,為什麼我們只祈求逃避試探,而不是戰勝試探呢?軟糖實驗中的孩子們讓我明白,在沒有人神合一之前,人就是那麼軟弱,人不是神。所以人能認識自己在試探前的軟弱是件好事。因為這樣的客觀自我認識能幫助我們在獨自面對試探時作出正確的選擇:逃避試探而不是去挑戰試探。

    我國台灣地區的現任領導人馬英九長得英俊,讀書也好,他獲得哈佛大學的法學博士。80年代初他就因擔任蔣經國的英文秘書成為公眾人物。在台灣有很多女粉絲。30多年裡,馬英九卻從未有過緋聞。有一次記者忍不住問馬英九為何能面對誘惑而坐懷不亂。沒想到馬英九很坦誠地回答:「若是有美女坐懷,我還是會亂了方寸的。所以我能做的就是不給美女有坐懷的機會。」能有這樣的自警自省說明馬英九比一般人更清楚自己軟弱的本質。正是因為有這樣清醒客觀的自我認知,才有現實中逃避誘惑的生活睿智。我猜想馬英九小時候參加軟糖實驗的話,一定能等到第二顆糖。

    反觀現實,我們很多成人就像軟糖實驗中的大部分孩子,因為直接挑戰試探而一點點陷入誘惑不能自拔。特別是一些有錢有權的人,他們面臨的試探比一般人要多,如果對自己的軟弱沒有這樣客觀的認識,很難從試探面前走過去。看到很多貪官就像軟糖實驗中的孩子都是一點點陷入誘惑的。見人惡,即內省。先不要痛罵那些貪官們,每個人不妨自己內省一下。我曾仔細閱讀過一些落馬的職位較高官員的成長資料,我發現他們是一群能力超眾的人。不僅是智力,道德水準和自我克制能力也比一般人強。否則他們很難升到這麼高的職位。不幸的是,在中國目前的環境中,他們遇到的誘惑是難以想像的。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些自己過不去的誘惑。如果沒有敬畏,沒有對人性的弱點有清醒的認識,在中國做官實在是個高風險的職業。我們常人不要誤以為自己一定有戰勝試探的能力,而是應該慶幸自己沒有遇見這樣的試探。

    由於近幾十年中國社會的變化,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誘惑要比我們大得多,培養孩子面對誘惑的能力是情商教育中一個重要環節。這方面,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一個可操作的訓練就是用延緩滿足來讓他們學會等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一些年幼的孩子,如果父母對他們的要求稍有不從,或只是滿足稍微慢一點,就大哭大鬧。這樣的孩子長大了除了不能抵制誘惑,還會因為自控能力差引起其他一系列的問題。如做事缺乏耐心,缺乏獨立能力,學習不能專心等。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沒有在一開始就注意延緩滿足的訓練。就像盧梭在《愛彌爾》中描述的,從小對孩子百依百順,最後培養出來的一定是個「小暴君」。以後你的延緩和不從在他眼裡就是不能容忍的背叛,他一定要用自己的暴力來征服你的背叛。

    延緩訓練的原則是合理、自然、循序漸進。孩子的有些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可以等一會兒再滿足他。如孩子有點口渴想喝水,這個要求當然是可以馬上滿足的,但是有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說:「媽媽知道寶寶渴了,水有點燙,媽媽幫你吹,一會兒就能好。」孩子在等待的時候還可以問一個孩子感興趣的問題,這樣的等待就自然。孩子看到你也在幫他一點點接近目標,等待就容易。最後孩子喝到水了,千萬不要忘記誇獎孩子能夠等待。這樣的過程讓孩子看到等待行為兩方面的價值。首先自己的等待在媽媽眼裡很有價值(被誇獎)。其次,通過等待,得到的是更好的結果。就像軟糖實驗中的孩子一樣,等待不是意味著失去,而是雙倍地得到。

    制定規矩也是訓練延緩滿足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事先有明確的規矩,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延緩滿足。例如,我自己每次吃飯第一口總是吃飯而不是吃菜,這就是小時候父親的規矩。孩子有些要求的滿足可以讓他先付出一定的努力。這樣在延緩滿足孩子要求的同時,也可以鍛煉孩子的其他能力。例如孩子要你讀第二本故事書時,你可以要求孩子先把第一本書放回書架。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等待能力,又能幫助他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和自制力的增強,等待的難度可以隨之加強。例如,孩子很想要某個玩具,而你也覺得合理。你不一定要說:「媽媽這就給你去買。」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得到這個玩具,但媽媽有個小小的條件,那就是你要每天堅持自己刷牙,如果你能堅持一周,媽媽就買給你。」往往孩子能堅持一周,就能養成自己刷牙的習慣。

    在延緩滿足的訓練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規矩和愛的核心作用。訓練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平時家庭的規矩狀況和父母的權威。父母有權威,平時的規矩一致性高,再加上父母能體貼孩子的合理需要,孩子就容易接受,訓練的效果就好。等待的動機就會自然從他律內化成自律。

    總之,和別的教育一樣,在幫助孩子學習調控情緒中,父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情緒控制起著關鍵的作用。如果你能在孩子面前樹立控制情緒的榜樣,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相反,如果父母自己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也會變得急躁而不講道理。在這些年的父母培訓中,我發現很多情感上受過傷害的單身媽媽由於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讓孩子的情緒發展受到很多負面的影響。由於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所以我在這裡想特別談談單親媽媽的情緒處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