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和愛 第二章規矩和愛:錯誤的父母教養方式之一:溺愛型
    在近代的家庭教養理論中,影響最大的要數鮑姆林德(DianaBaumrind)的父母教養方式理論。鮑姆林德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發展心理學教授,她在20世紀60年代研究了100多個家庭,發現不同的父母教養方式主要的差別就在於愛和規矩這兩個維度上。她用了比較專業的詞彙:滿足需要(responsiveness)和堅持要求(demandingness)來代表愛和規矩。根據愛和規矩這兩個維度上的強弱結合,可以勾畫出四種父母教養方式。

    鮑姆林德的四種父母教養方式

    類型高度規矩缺乏規矩

    高度滿足嚴格型(authoritative)溺愛型(permissive)

    缺乏滿足嚴厲型(authoritarian)忽略型(neglecting)

    毫無疑問,我們都會同意鮑姆林德的觀點,那就是高度滿足和高度規矩相結合的嚴格型是最理想的父母教養方式。本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探討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的嚴格型模式。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傳統的家庭中佔多數的是嚴厲型。關於嚴厲型教育的利弊我將在第四章結合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展開論述。在近30年中,由於獨生子女政策和農村人口流動等社會形態的變化,中國的溺愛型和忽略型的家庭越來越多。下面我們就來仔細探討這兩種類型的家庭會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現今的中國由於獨生子女的政策,溺愛型的父母越來越多。無論家境富裕或貧困,都用溺愛的方式來教養孩子。所謂的「四二一綜合征」是指四個老人、一對父母都把愛傾注在一個獨生子女身上。六雙手捧著都怕掉了,六張嘴含著都怕化了。這樣的溺愛往往最終只能教育出一個讓人傷心透頂的不孝之子。可怕的是無論家境是貧還是富,中國的很多父母都喜歡用溺愛來培養孩子。

    先說說富裕的家庭。近20年,中國的有錢人越來越多。不少商業成功者自己都有一個值得驕傲的拚搏經歷,從社會的底層靠努力創出一片天地。有過這樣人生體驗的人原本應該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更加嚴格要求。可惜的是不少人由於缺乏理性的反思,會對自己所經歷的磨難「不堪回首」,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來一個180度的轉彎:我受了那麼多的苦,就是不讓我的孩子再受苦。對孩子總是沒有原則地滿足。孩子還小的時候,他總是快樂地接受你的溺愛。但是這種沒有規矩的愛,它會讓孩子慢慢習慣於這樣容易的得到。這些孩子非但不感恩,而且慾望也隨長大而增加。直到有一天,你無法為他埋單。這樣的悲劇在現代中國可真不少啊。

    在我浙江老家,有一位遠親是一個小企業的老闆。他對兒子百依百順。結果這個兒子不好好唸書,早早離開校園,混跡社會。不久就學會了賭博。一開始父親也沒有太在意,慢慢地兒子開始在外面借高利貸賭博,最後債台高築,兒子一逃了之。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有一天,債主拿著一張200萬元的欠條找到了父親。無奈之下,這位愛子心切的父親把自己的小企業變賣了,還拿出了所有的存款湊足了200萬元還了賭債。當債主走後,這位堅信破財消災的慈父馬上打電話給在外面躲債的兒子,讓他不必再害怕,回來好好重新做人。

    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敲門,滿心期待浪子回頭的父親忙衝過去開門,誰知來者不是兒子,還是昨天的那位高利貸債主,正當這位父親納悶的時候,債主又掏出另一張兒子簽名的借條,一共還有300多萬元。不知為何,這位父親此時突然變得非常平靜,告訴債主自己還需要時間籌錢。等債主走了以後,父親和兒子通了電話,證實了借款。父親放下電話,就在大廳裡懸樑自盡。那位不孝之子得知父親自盡的消息後,也只能在一個晚上偷偷回家看了父親一眼,就連夜逃走躲債去了。這個兒子縱然還活在世界上,哪還有幸福可言。然而這個悲劇的最初原因就是父親早期的溺愛。溺愛不僅害了孩子,也斷送了自己。

    這位可憐的企業老闆最多算是小富之人。有些父母不僅有錢而且有權有勢,這樣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會面臨更大的挑戰,需要有更大的智慧來應對。目前中國有錢有勢的父母不少,但有這樣智慧的父母卻不多。於是,在中國官二代、富二代都是貶義詞。這些父母往往對孩子溺愛和放縱,孩子也仗著父母的權勢放縱驕逸。很多年輕人只恨自己沒有一個有權有勢的爸爸: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彷彿整個社會一下子進入了拼爹的時代。更有甚者,親爹不行,還要想方設法去拼一個乾爹。有一個權重財富的爸爸一定是件好事情嗎?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幕又一幕從拼爹到坑爹的悲劇。

    在中國有一個可拼的爹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還處於一個靠關係而不是靠制度的社會。和我們關係最親的當然是自己的父母,不拼爹還拼誰呢?可是,現實中拼爹的結果往往是坑爹。養不教,父之過。且不要多怪這些孩子們,要怪就怪那些不懂教育道理卻手握特權的爹們,是他們先坑了孩子,然後又讓孩子坑了自己。

    當然父母也都是人,難免有惻隱之心。但是不能用惻隱之心來左右規矩。特別是手握特權的父母更要有教育的理性。而理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有敬畏之心。如果沒有這樣的敬畏之心,就必然會用錢財和特權來溺愛孩子,其結果可想而知。所謂「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手握特權的父母要意識到自己教育子女比一般人更嚴格。現在中國有這樣意識的父母實在太少了。在這一點上,我不得不提及前總理朱鎔基。他在對子女和親屬的嚴格要求上是很值得今天的很多官員學習。朱鎔基到上海當市長時,當著他堂哥朱經冶的面,對時任上海紡織局黨委副書記的侄子朱匡宇說:「匡宇,我在上海一天,你就不要想陞官。」朱鎔基在上海的四年裡,朱匡宇真的做了四年的上海紡織局黨委副書記。所以有時候父母有特權,子女更要比一般人低調,有時為了避嫌甚至要失去一些機會。父母先敬畏權力,孩子才遵守規矩。

    但是,手握特權的父母要做到敬畏權力,嚴格要求孩子是何其難的一件事情。父母的特權往往是一顆定時炸彈,稍不小心,就會面臨災難。有時候父母突然失權失勢,反而會因為失去教育的隱患而成為一件好事。我有一個頗有能力的同學,30幾歲就當上了一個市的教委主任。雖然自己是搞教育工作的,但卻對兒子相當縱容。有一天中午,還在讀小學的兒子發現學校食堂的午餐不可口,轉身就跑到校長辦公室,指著校長的鼻子大發脾氣,那位校長也實在沒有骨氣,竟忙叫廚房趕緊去菜場買了海鮮特製了幾個菜。一個小學生對校長尚且如此,在同學和老師們面前會如何跋扈,我簡直不能想像。時隔不久,我的同學因經濟問題獲刑兩年。頓時爹的這座大山轟然倒塌。沒想到他兒子卻因此明白了人間世態炎涼,徹底改變了為人的態度。不僅夾著尾巴做人,而且懂得了奮發努力。我同學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牢獄之災一不小心成就了他兒子的人生前途。這樣戲劇(或悲劇)性的事情真可謂是現代版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我在網上看了一些關於李雙江的兒子李天一和張國立的兒子張默的情況,我覺得這兩個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是很有才氣的。例如李天一的書法、運動、唱歌都不錯,張默也有不錯的演技。但是缺乏了對規矩的敬畏,那些所謂的才氣只是增加了他們的傲氣和霸氣。今天拼爹,明天坑爹也就成為必然。

    其實中國古代有很多有遠見的達官貴人都認識到這樣的家庭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尤為重要,並且以身作則,為後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清朝的曾國藩。曾國藩是清朝歷史上最有權勢者之一。他組織湘軍打敗太平軍,救大清王朝於危機之中,最後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謂顯赫一時。然而他對子女嚴格要求,毫不溺愛。在曾國藩看來,要教育孩子立足社會,並讓這個家庭能夠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關鍵就是兩個字:勤與儉。他要求孩子們一生銘記十六個字——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看看現在的富二代、官二代的教育,再想想150多年前的曾國藩的家教,我不禁感歎:雖然日新月異,時代變換,但是家教的根本——規矩和愛,是亙古不變的。所以我在這裡要特別告誡有錢有權的父母。

    不管你多有財富,請記住:再富不要富孩子。

    不管你多有權貴,請記住:再貴不要貴子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