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管理日誌 第30章 十月:慎言語,守機密 (3)
    「中孚」,內心誠信之意。「孚」字反覆出現在《周易》之中,作《易》者將「誠信」視為為人處世的基礎之一,離開了「誠信」,或許會一事無成。這一點與孔子的見解是一致的,在孔子看來,一個人沒有誠信,就不知道他還能幹什麼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卦辭傳達了一種美好的願望: 誠信能夠施及諸如小豬、小魚等動物,這該是一種怎樣寬廣的誠信啊!有了這樣的誠信,還能不吉祥嗎?但是《彖傳》又強調,即便有了這樣的誠信也還不夠,還需要守持正固,才能應合於天道。

    《象傳》則強調居上位者應該以高度的誠信「議獄緩死」,不可草菅人命。

    誠信是如何強調都不為過的,可是如今的管理者往往輕許諾言而無法做到恪守諾言,所以經常出現「不講信用」的現象,最終導致管理者與下屬衝突不斷。事實上,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最有效的管理便是雙方都保持誠信,做到言而有信。如此一來,就可以各司其職,各盡其能。

    星期五

    其子和之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象》曰: 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罷」,位不當也。

    初九,可以預料的吉祥(即作好預防措施應付可能出現的危險為吉),有了其他狀況則不能安寧。

    《象傳》說:「初九虞吉」,心志沒有改變。

    九二,白鶴在山陰鳴叫,它的同類聲聲應和;我有甘甜的美酒,願與你共同分享。

    《象傳》說:「其子和之」,符合內心的願望。

    六三,遇到敵人,或擊鼓進攻,或鳴金收兵,或因害怕強大的敵人悲傷哭泣,或因敵人的撤退開心歡歌。

    《象傳》說:「或鼓或罷」,位置不適宜。

    初九,因為位居卦低,一切似乎有所預料,但是如果出現其他的狀況很有可能會改變預期,所以初九一定要保持恆久之心。

    九二的文字美得像詩,表達的都是美好的意象。我對「其子和之」一句頗有感觸: 很多管理者總是找不到與自己心靈相通的屬下,而《中孚》卦的九二則有人和應,為什麼?孔子說得很清楚:「君子居其室,出其善言,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如此一來,我們也就理解為什麼作《易》者用白鶴鳴叫來象徵了。因為這是善言,應該以一種優美的聲音來形容。

    六三,遇到了敵人,將兩種結果都說出來,接下來就看六三自身如何應對了。

    管理者要員工們配合自己其實很簡單,就是內心保持誠信,下達一些真正能夠促進企業發展的指令。第四周

    星期一

    有孚攣如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象》曰:「馬匹亡」,絕類上也。

    九五,有孚攣如,無咎。

    《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上九,翰音登於天,貞凶。

    《象》曰:「翰音登於天」,何可長也?

    六四,月亮即將圓滿,雖然遺失了馬匹,卻沒有危害。

    《象傳》說:「馬匹亡」,斷絕關係依然向上走。

    九五,心懷誠信地牽繫天下,沒有危害。

    《象傳》說:「有孚攣如」,位置恰當。

    上九,飛鳥的鳴叫傳到了天際,守持正固以防凶險。

    《象傳》說:「翰音登於天」,這種虛音又如何獲得長久呢?

    六四應該緊隨九五,所以不惜斷絕與同類的關係而一心承上,這與它所處的位置也有很大的關係。即它即將達到作為臣子能夠達到的最高階層,就像月亮快到圓滿之時了,這時不可因為同類的影響而導致失敗。

    九五,作為君王,應該心懷誠信地以天下黎民百姓的安樂為己任,所以《象傳》說「位正當也」。

    上九,誠信是口頭上的,是虛的,是相對白鶴的普通鳥兒的鳴叫,這樣的聲音很快就會消失,所以「何可長也」?

    管理者應該以企業所有成員的成長和發展為己任,為每一位員工提供合適的職位和空間,使每一個人都能夠在企業內得到最大化的價值體現。

    星期二

    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小過》: 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彖》曰: 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象》曰: 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小過》卦: 亨通,適宜守持正固;可以實行小事,不可以實行大事;就像飛鳥留下了聲音,不適宜向上,適宜向下,大為吉祥。

    《彖傳》說: 小過,柔小者有所超越可以獲得亨通;超過而能夠守持正固,可以稱得上與時俱進了。應柔者獲得中位,所以施行小事吉祥;剛健者失去中位,所以不可以實行大事。卦中用飛鳥來比喻:「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向上逆行而向下順行。

    《象傳》說: 山頂上有雷聲轟鳴,小過;君子應該行為超過一般的恭敬,喪事超過一般的哀痛,花費超過一般的節儉。

    「小過」,略有超過之意,是相對「大過」而言的。「大過」,過分的超過往往難以獲得吉祥,但是「略有超過」卻通常可以獲得吉祥。當然,因為有所過,所以還是不宜行大事,也不宜逆勢而行。

    卦辭之中用了一個很美的意象: 飛鳥遺其音,讓人想像到飛鳥在高空飛翔、鳴叫,聲音不時傳下。為什麼不宜上而宜下呢?自然是飛鳥飛在高處,聲音向上傳毫無意義,也無人欣賞,唯有下傳才會有聽眾,才會有人欣賞聲音的唯美。

    「小過」說明行為舉止更為謹慎、小心,這正是領導者需要做到的。所以《象傳》說:「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管理者需要以身作則,在每一件事上都必須比普通員工更加用心,更為嚴謹。如此一來,方可獲得員工們的尊重。

    星期三

    不及其君

    初六,飛鳥以凶。

    《象》曰:「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無咎。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

    《象》曰:「從或戕之」,凶如何也?

    初六,飛鳥逆勢向上會有凶險。

    《象傳》說:「飛鳥以凶」,自取凶咎,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六二,超過祖父,遇到了祖母;不及君王,遇到了他的臣子,沒有危害。

    《象傳》說:「不及其君」,臣子不可以越權君王。

    九三,不肯過多防備,將要受到攻擊,有凶險。

    《象傳》說:「從或戕之」,這種凶禍還不大嗎?

    初六,適宜安靜居守,不適宜逆勢飛揚,所以說像飛鳥一樣逆勢向上會有凶險。對於初六來說,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六二,可以超越自家的祖父,但是不可以超過君王,這是作為臣子極其重要的一項原則。歷來有多少能人異士因為超越了帝王而遭受殺戮,作為臣子應該有所抑制,而不應恃才自傲。

    九三,因為不肯充分防備而受到他人的攻擊,從而導致凶險。這一爻告誡世人,當防則防,決不可輕信他人,招致危害。

    在企業內處事同樣如此,作為下屬不應該恃才自傲,儘管在上司作出錯誤決策時需要及時提醒,但也必須採用一種使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以免為自身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星期四

    亢必有悔

    九四,無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象》曰:「弗過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象》曰: 「密雲不雨」,已上也。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

    《象》曰:「弗遇過之」,已亢也。

    九四,沒有危害,不過分剛強就會遇到陰柔;前往有危害所以必須警戒,不適宜施展才華,適宜長久守持正固。

    《象傳》說:「弗過遇之」,位置不適宜;「往厲必戒」,終究不可以長久。

    六五,濃雲密佈卻不下雨,從城邑的西郊升起;王公射取躲藏在穴中的獵物。

    《象傳》說:「密雲不雨」,六五旺盛的陰氣已經往上去了。

    上六,已經超過去了;飛鳥陷入羅網,有凶險,這就叫天災人禍。

    《象傳》說:「弗遇過之」,位置已經過高了。

    九四,儘管沒有危害,也能夠遇到六五,但是一定要警戒,不適宜施展自身的才華。為什麼?因為九四以陽居陰位,而上承六五之陰柔之身,絕不可恃才自傲,超越君王,否則要招來殺身之禍。

    六五,這樣的君王並不可取。為什麼?因為有德的君王是不會射殺躲藏在洞穴之中的獵物的,這是一種道德的體現,而六五卻做了,這種舉動太過分了。

    上六,因為太過了,所以沒有人與之應合,就像飛鳥陷入了羅網,大有凶險。看來「亢」永遠都不是什麼好事。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掌握好一個尺寸,太過了必定會遭受挫折,企業經營也是如此。過分執著於既定的戰略就會錯過市場中良好的機遇;過於把握機遇,又會喪失企業原本的價值理念。管理者的高明之處在於能夠做到有效、適中的平衡。

    星期五

    思患而預防之

    《既濟》: 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象》曰: 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

    《既濟》卦: 柔小者獲得亨通,適宜守持正固;若不慎守,最初吉祥最後將混亂。

    《彖傳》說:「既濟,亨」,柔小者獲得亨通之意。「利貞」,剛健者與陰柔者行為端正而位置適宜。「初吉」,陰柔者得中位;「終止則亂」,這種方式是沒有出路的。

    《象傳》說: 水面上有火,既濟;君子應該考慮可能出現的危害而作好預防。

    「既濟」,既成事實之意。可是《既濟》全卦並沒有強調「既成事實」的好處,而是不斷傳達守成之艱難,這是作《易》者一貫的防患於未然的態度。歷來都有「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感慨,可見,在既濟之後,的確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處理,稍有不慎則前功盡棄。

    由此看來,《象傳》所謂的「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毫不為過。

    企業走出創業困境之後,管理者往往會鬆懈下來。可是事物發展的規則永遠都是「泰極否來」,所以管理者一定不可疏忽,而是應該加強警戒,及時覺察不良狀況,做到防患於未然。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