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管理日誌 第29章 十月:慎言語,守機密 (2)
    九五,位置很得當,但正因為位置得當,所以才會因缺乏謹慎而信任小人。一旦小人得到寵信,便會造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的後果,九五應該學習九四「介疾」之行為。

    上六,遠離眾人卻引誘他人與自己一起喜悅,行為可謂失正,心志可謂黯淡。

    管理者必須遠離小人,一旦小人獲得重用,必然會導致賢能之人的離去,如此一來,企業必將陷入困境。

    星期三

    享於帝立廟

    《渙》: 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象》曰: 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

    《渙》卦: 亨通,君王到宗廟舉行祭祀活動,適宜渡越大河巨流,適宜守持正固。

    《彖傳》說:「渙,亨」,剛健者前來而不窮盡,陰柔者正位於外部而與上位者志向相同。「王假有廟」,君王的行為符合中道;「利涉大川」,乘著木舟能夠建立功績。

    《象傳》說: 風吹行在水面之上,渙;先代的君王向天帝祭祀並建立宗廟。

    「渙」,渙散之意。《序卦》說:「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喜悅之後會各奔西東、分道揚鑣,所以在《兌》卦之後是《渙》卦。

    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 《渙》卦的「渙散」之意並非「潰散」,而是有組織有次序的自發性的分散,所以才能「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有點類似於今天的企業將人員分佈到各個區域市場一般,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而非就此「散亂」。

    當人員分散開去後,管理者又應該如何凝聚人心呢?如果不能夠凝聚人心,整個團體將會是一盤散沙,所以《象傳》說「先王以享於帝立廟」。在古代,要凝聚人心必然要舉行祭祀儀式,並建立宗廟,這樣就使得人們的內心之中有著同樣的信仰和共同的根。

    今天的管理者應該如何凝聚人心呢?無非有以下三點: 一,確定企業發展遠景,使所有的人感覺到自己在參與一項偉大的事業;二,尊重每一位員工,讓每一個人都得到自身應有的價值體現;三,公平公正地對待企業內部的每一位成員。

    星期四

    渙其躬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 初六之吉,順也。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象》曰:「渙奔其機」,得願也。

    六三,渙其躬,無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初六,借助健壯的馬努力拯濟可獲吉祥。

    《象傳》說: 初六的吉祥,在於順應上位者。

    九二,渙散之時奔向可以依靠的案幾,悔恨消失。

    《象傳》說:「渙奔其機」,心願得以滿足。

    六三,渙散自身以附從陽剛者,沒有悔恨。

    《象傳》說:「渙其躬」,志向在於向外發展。

    初六,處於《渙》卦最下,應該在渙散的開始及時「拯」救,從而避免潰散。而初六性格溫順,可以上承九二,所以吉祥。

    九二,在渙散之時找到立足的位置,使自身的心願得以實現,所以沒有悔恨。

    六三,「渙其躬」,屬於自發性的自我渙散,這是六三為了促進發展而採取的措施,使下屬們分佈四周,以謀求更大的發展。這樣做又會有什麼危害呢?

    有節奏、有次序、有規劃地安置人員,使他們立足於每一片目標市場。這樣的分散是為了發展而作出的前瞻性決定,是每一位管理者應該掌握的經營方式。

    星期五

    匪夷所思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六四,渙散了朋黨,最為吉祥;渙散之後聚為山丘,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象傳》說:「渙其群元吉」,六四品德光明正大。

    九五,像渙散汗水一樣發佈號令,又翻修君王的居所以聚合人心,沒有危害。

    《象傳》說:「王居無咎」,位置適宜。

    上九,渙散了血光之災,離開而遠走,沒有危害。

    《象傳》說:「渙其血」,遠離危害。

    六四是輔助九五的賢臣,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時一定要防備九五的猜疑,所以應該「渙其群」,但是由於六四品德出色,渙散之後的群體又聚合成一座山丘繼續支持著六四,這看似不符合常理的事,卻證實了品行的重要性。

    九五,發佈命令猶如發汗,發而不收,可謂堅決。同時能將自身的財產分給眾人,必定能聚集人心,所以沒有危害。

    上九,遠離眾人,可以順勢而走,從而沒有危害。

    對於管理者來說,品德是第一重要的。擁有了品德,就擁有了他人的支持和肯定,也就擁有了促進企業發展的基礎。第三周

    星期一

    制數度,議德行

    《節》: 亨;苦節不可,貞。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象》曰: 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節》卦: 亨通;過於節制不適宜,應該守持正固。

    《彖傳》說:「節,亨」,剛健者與陰柔者分開,而剛健者得以居中位。「苦節不可,貞」,這樣的方式是沒有出路的。愉悅而勇敢赴險,處於正位而懂得節制,並恪守中正之道必定可以事事通順。天地有所節制而形成四季;君王依制度而節制,就不會浪費財物,也不會禍害人民。

    《象傳》說: 湖澤上有水,節;君子應該制定禮數,並以此為準則評議道德品行。

    「節」,節制之意。節制並非一味的克制,而是在節制中培養品德,在節制之中尋求發展。所以《節》卦告訴我們的是: 適當的節制,是促進事物順利發展的一項要素。

    卦辭強調了三點: 一,適當節制可獲亨通,不胡亂浪費,自然會有所收益;二,「苦節不可」,所謂「苦節」,即違背心願的節制,這樣的節制會使人的心理產生扭曲,往往導致走向另外一個極端;三,「貞」,無論處於什麼環境都必須恪守正道,違背了正道,一切皆無。

    《彖傳》主要從如何節制上作了解說,強調順應天地之道制定節制制度,使人們能夠適度、中和地有所節制,而不至於陷入「苦節」。

    《象傳》則強調了兩點: 一,制定適當的節制制度,告知人們節制之道;二,強化道德評估,依據德行任用和提拔人才。

    做任何事情都講求一個「度」,力度不夠會出問題,力度過大也容易出問題,正所謂「過猶不及」。因此,企業在推行開源節流之時,一定要明確方向、制定規則,在該節約的地方節約,在該投入的地方投入,唯有如此,才能確保企業的穩定發展。

    星期二

    慎言語,守機密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門庭,凶。

    《象》曰:「不出門庭凶」,失時極也。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無咎。

    《象》曰:「不節之差」,又誰咎也?

    初九,(節制謹慎而)不跨出門庭,沒有危害。

    《象傳》說:「不出戶庭」,知道暢通則行、阻塞則止的道理。

    九二,(苦苦節制而)不跨出門庭,有凶險。

    《象傳》說:「不出門庭凶」,因為嚴重地錯過了時機。

    六三,不懂得節制,導致哀傷歎息,沒有危害。

    《象傳》說:「不節之嗟」,又有誰會來加以咎害呢?

    初九,位於《節》卦之始,需要適當節制,因此「不出戶庭」。為什麼「不出戶庭」?是因為慎言語、守機密,出了門庭必定會與人交流。與人交流便會因一時不慎而透露機密,因此不出門庭可謂謹慎之至。所以孔子在《系辭上》中說:「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九二,同樣是「不出門庭」,卻為何有凶?原因很簡單: 初九面對的是閉塞,應該慎守不出,而擺在九二面前的則是通暢大道,可謂機遇大好,如果仍然拘束與節制而不敢行動,必定會錯過時機。時機一旦錯過,便會被他人獲取,最終必將對自身造成危害。

    六三,因為不懂得節制而導致哀傷歎息,說明六三已經開始及時悔悟,這樣一來,還有什麼危害呢?

    如今企業員工的保密意識非常薄弱,通常一項新的策略剛剛開始規劃便已經被相關工作人員透露出去,最終造成了企業的被動。因此,管理者應該強化對員工「慎言語、守機密」的素質培訓。

    星期三

    甘節之吉

    六四,安節,亨。

    《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節;貞凶,悔亡。

    《象》曰:「苦節貞凶」,其道窮也。

    六四,安然節制,亨通。

    《象傳》說:「安節之亨」,因為順承於上位者。

    九五,適度的節制令人感到甘美,吉祥,前往有所嘉賞。

    《象傳》說:「甘節之吉」,因為九五位居中位。

    上六,過度節制,使人苦不堪言;守持正固以防凶險,悔恨即消失。

    《象傳》說:「苦節貞凶」,這樣的方式是沒有出路的。

    六四,應該順從於九五的指令而安然節制,所以獲得「安節之亨」。

    九五,作為領袖,應該制定適當的節制規則,讓人們在節制之中體會到甘美愉悅,如此一來,必定吉祥。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需要領導者對節制的尺度有著一個準確的把握。

    上六,因為「苦節」而致凶險,但是由於「苦節」是出於節約的用心,所以只要能夠守持正固,還是可以避免悔恨的。

    管理者應該制訂適宜的節制計劃,並且以身作則,身先士卒,一味盲目節制只會適得其反。

    星期四

    議獄緩死

    《中孚》: 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象》曰: 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中孚》卦: (誠信能夠)感化小豬、小魚,因而吉祥,適宜涉渡大河巨流,適宜守持正固。

    《彖傳》說:「中孚」,陰柔者在內部而剛健者取得中位;愉悅而順從,誠信可以感化國度。「豚魚吉」,誠信可以施及小豬、小魚;「利涉大川」,此時能像乘駕木船那樣暢行無阻;內心誠信而守持正固,是順應天道的。

    《象傳》說: 湖澤上面有風吹過,內心誠信;君子應該以誠信之德審議訴訟,寬緩死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