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管理日誌 第21章 七月: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3)
    《彖傳》說:「損」,減損下位者增益上位者,它的原則是使下位者有所奉獻於上位者;減損而能夠「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兩簋祭品就可以用來祭祀是順應時勢的,減損剛健者增益陰柔者也是順應時勢的: 事物的減損增益、盈滿虧虛,都是與時勢保持一致的。

    《象傳》說: 山地下有湖澤,損;君子應該戒惕憤怒,杜絕邪欲。

    《序卦》說:「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化解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所閃失,從而造成損失,《損》卦討論的正是如何「減損」的問題。《彖傳》說:「損下益上」,即減損下位者增益上位者。這裡面涉及一個問題: 下位者是自願的,還是被逼的?如果是自願的,而且上位者還始終保持誠信,則「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如果是被逼的,則可能是「官逼民反」,要出大問題,所以《象傳》告誡上位者「懲忿窒慾」。

    當然,損益都必須遵循自然之道,就像日出日落、月盈月虧一般順應天時。

    作為企業的經營者,一定要注意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而不輕易發怒,同時應該控制自身的慾望,不可過於貪婪,以免下屬人心渙散。

    星期五

    巳事遄往

    初九,巳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象》曰:「巳事遄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象》曰: 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初九,完成了自我修養之後迅速前往輔助君王,沒有危害;應當根據現狀酌情減損自身的剛質。

    《象傳》說:「巳事遄往」,與上位者志向吻合。

    九二,適宜守持正固,急於求進有凶險;不用減損也可以增益(六五)。

    《象傳》說: 九二利貞,應當以堅守中道作為自身的志向。

    六三,三人同行欲求一陽,必定會減損一陽剛人;一人獨行,則可以獲得朋友。

    《象傳》說:「一人行」,三人同行則會產生猜忌。

    初九,「巳事遄往」,「巳事」,意思是事情辦完。那麼,到底應該是什麼事情辦完了呢?《周易折中》指出:「『巳事』之義,謂如『學優而後從政』之類。」即孔子所提倡的「學而優則仕」。當自身的道德修養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應該迅速前往輔助上位者。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

    九二,以陽剛之軀位居陰柔之位,不宜貿然行動,應該守持正固。由於六五是陰居陽位,兩者對應,所以說「弗損益之」。

    六三,強調的是專一,當三人同行去做同一件事,必定會互相猜疑,還不如一人獨自前行。

    當我們掌握了能力和知識之後,應該積極努力地發揮自身的能力,唯有如此,人生的價值才能夠得以體現。第四周

    星期一

    弗損益之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象》曰: 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六四,減損他的疾病,使之能夠迅速接納陽剛而有喜慶,沒有危害。

    《象傳》說:「損其疾」,是值得喜悅的事。

    六五,有人進獻價值十朋的龜,不能夠謝辭,最為吉祥。

    《象傳》說: 六五元吉,是上天保佑獲得的。

    上九,不需要減損也可以增益;沒有危害,守持正固可獲吉祥,適宜有所前往,得到廣泛的擁護而不限於一家。

    《象傳》說:「弗損益之」,志向得到充分的展示。

    六四,陰柔過度,所以要「損其疾」,有初九與之對應,所以「可喜」。

    六五,收到他人的增益。「朋」是古代的一種計量單位,「十朋」指價值珍貴;「龜」乃增益品,收到價值珍貴的增益品又不能夠謝辭,所以「元吉」。《象傳》認為,這是上天的意願,「自上祐之」。

    上九,可謂高明之極,不需要減損他人就可以獲得增益,自然「無咎,貞吉,利有攸往」,而且「得臣無家」。

    管理層不需要減損員工們的利益就可獲得自身的收益。也就是說企業進入了良性發展階段,每個人都體現了自身的價值,都在獲取自身應該得到的那一部分。一家企業只有發展到這一步才能夠稱得上是良性經營。

    星期二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益》: 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象》曰: 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益》卦: 適宜有所前往,適宜渡過大河巨流。

    《彖傳》說:「益」,減損上面的增益下面的,這樣人民的喜悅就沒有止境;從上面增益下面,這樣的行為大為光明。「利有攸往」,居中守正而有喜慶;「利涉大川」,正如木舟之道可以通行。增益之時採取行動可以順利,這種增益就可以日日增進而沒有止境;就像天施降利惠、大地生養,增益可以抵達四面八方。凡是增益的法則,都是順應時勢而運行的。

    《象傳》說: 風雷互動,益;君子應該看到善行就跟著去做,有了過錯就立即改正。

    「益」,增益之意,與「損」是對應的,《序卦》說:「《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事物不可能一直減損下去,到了某種程度一定會有所增益。《損》卦是減損下位者,增益上位者;到了《益》卦就變得相反了,是減損上位者增益下位者了。一旦真正做到「損上益下」,那麼一定可以使得天下安定、人民喜悅,所以《彖傳》說:「民說無疆」,「其道大光」。

    《益》卦對上位者(即君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甘願減損自身而增益下屬的確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但是,這也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基礎就是《象傳》所說的「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作為管理者要將員工的收益視為企業經營的根本之一,時刻為員工考慮,只有員工們都能夠積極投入到工作之中,企業才得以在市場立足。

    星期三

    不可無功受益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

    《象》曰:「元吉無咎」,下不厚事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於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初九,適宜有大的作為,最為吉祥,沒有危害。

    《象傳》說:「元吉無咎」,初九原本不適宜勝任大事,(如今卻可以了。)

    六二,有人贈送價值十朋的龜,不能夠謝辭,長久正固可獲吉祥;君王正在獻祭天帝祈福,吉祥。

    《象傳》說:「或益之」,這樣的增益是從外部得來的。

    六三,用增益去解救凶險之事,沒有危害;心存誠信,行為適中,像手持玉圭虔誠地告知王公那樣。

    《象傳》說:「益用凶事」,這是原本的職責。

    初九,剛剛獲得增益,所以可以大有作為。這種情況只會出現在《益》卦,所以《象傳》說「下不厚事也」,即初九原本居於下位不能夠勝任大事,但是在《益》卦之中卻可以,所以「元吉,無咎」。

    六二,有人贈送珍貴的增益品,不能夠謝辭。但是這種增益是從外部得來的,是沒有由來的,所以不能夠自己享用,於是用來祭獻天帝,由此才可獲吉祥。

    六三,同樣如此,受到增益之後不可獨自享用,而是用來解救凶險之事,並且內心虔誠地告知王公。六二、六三傳達了同一個觀點: 不可無功收益。沒有由來的增益應該將之轉化為對他人的幫助,正所謂「無功不受祿」。

    作為管理者,通常會得到一些沒有由來的收益,這時應該與大家共同分享。因為企業的發展是由眾人共同推進的,而不是因為某個個人的能力。

    星期四

    有孚惠心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 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無恆,凶。

    《象》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六四,行為適中,告知王公心意可獲聽從,適宜依附君王遷移國都。

    《象傳》說:「告公從」,可以增益自己的志向。

    九五,心懷誠信並具有施惠天下的心願,毫無疑問會極為吉祥;天下人也將心懷誠信報答君王的恩德。

    《象傳》說:「有孚惠心」,毫無疑問會吉祥;「惠我德」,是大的心志。

    上九,沒有人增益,有人攻擊他;心意不能夠持之以恆,有凶險。

    《象傳》說:「莫益之」,偏移了增益的言辭;「或擊之」,這是從外部不招自來的凶險。

    六四,陰居陰位,位置適中,同時緊靠九五,所以九五對他言聽計從,也能夠施行一些大的願望,甚至是「遷國」這樣的大事。

    九五,以陽剛位居君王之位,有誠信,胸懷天下,能夠以人民安樂為根本,同時治政以德。這樣一來,還有什麼危害,自然是「元吉」,而且由於是以人民為中心,所以人民也給予其充分的回報,如此,「大得志也」。

    上九,因為脫離了群眾,位居《益》卦之終,所以沒有人願意增益他,反而有人去攻擊他,看來遠離群眾終究不是一件好事。

    管理者如果能夠時刻聽取下屬意見,同時尊重、關懷下屬,就一定可以使自身的企業獲得意料之中的成功。

    星期五

    施祿及下,居德則忌《夬》: 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於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象》曰: 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夬》卦: (將決定)在宮殿大堂之上宣告出來,心懷誠信地告訴大家有危險存在;應當在邑城上下頒布號令,不適宜發動戰爭;適宜有所前往。

    《彖傳》說:「夬」,決斷之意,剛健者決斷制裁陰柔小人;剛健行動而令人喜悅,決斷而使眾人和睦。「揚於王庭」,陰柔者乘駕於五陽爻之上;「孚號有厲」,它的危害已經可以看得到了;「告自邑,不利即戎」,武力制裁之道是沒有出路的;「利有攸往」,陽剛之氣生長最終必定能戰勝陰柔。

    《象傳》說: 湖澤水化氣上升在天上,夬;君子應該施降恩澤給下屬,不要以有德自居。

    「夬」,決斷之意。當問題出現之時,一定需要有人來決斷,否則問題永遠無法得以解決。《夬》卦講述的正是決斷之道。卦辭中有三點值得注意: 一是「揚於王庭」,為什麼要如此?因為決斷必須公開化,私底下的決斷往往會有失公正;二是「孚號有厲」,在問題沒有得到最終決斷之前,告訴大家要防止危害,因為有人想要改變決斷結果必定會從中搗亂;三是「不利即戎」,決斷需要建立在道義之上,而不是以強弱作為判斷,所以不能以武力征服來決斷。

    《夬》卦同時還提醒位居高位者: 應該與下屬們分享利益,同時不要自視甚高,認為一切功績都是因為自身而獲得的。

    管理者在決斷問題時應該注意三點: 一,結果公開化;二,提醒大家問題有可能會延伸;三,不要憑借手中的權力而主觀臆斷,應該根據事實情況作出決斷。

    同時,管理者還必須懂得,與下屬共同分享的不僅僅是利益,還有功德。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