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金說6:社交禮儀 第48章 探望病人的你
    各位好!以下我們來談談有關探望病人的禮儀。

    孫曄的同事老李因病住院,聽到這個消息後,他急急忙忙買了一大袋東西,便趕去探望。在病房裡,小孫見到老李病情穩定,情緒不錯,才算鬆了一口氣。臨走前,為了表示對老李的關心,他還親自削了一個大菠蘿,「監視」著老李將它全部消滅了。

    但是小孫剛剛離去,病床上的老李就顯得有些吃不消了。原來老李患的是急性胃炎,本應忌食酸性食物。可是礙於情面,他不得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結果好幾天之後才緩過勁來。事過之後,醫院的大夫和老李的家人紛紛批評老李不知輕重;有人私下裡還埋怨小孫不大懂事。

    說小孫在這件事上表現得不大懂事,確有一定道理。說到底,小孫之所以好心辦了壞事,是由於不瞭解探望病人時所應當遵守的禮儀規範。

    親朋好友生病臥床不起,或是因病住院,專程前去探望,於己而言,此乃人之常情,也是向對方表示關懷與友情的極好時機;於病人而言,能夠使他在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刻心想事成,因此而感到無比欣慰,並增強戰勝疾病的勇氣;同時,還能使其家屬感到溫暖與慰藉。

    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社交活動,合乎禮儀規範的探望,能夠令病人精神振奮,有助於其病情穩定或早日康復;而不合乎禮儀規範的探望,卻會使病人意志消沉,沉浸在悲觀失望之中而難於自拔,或是因此而加重病情。

    探望病人,通常需要在是否應當前去探望、探望的時間、停留的短長、饋贈的禮品、與病人的現場交流等幾個方面加以特別的注意。

    是否應當前去探望。

    在一般情況下,考慮是否應當親自前去探望一位病人,大致需要著眼於以下三個問題。

    其一,自己與病人的關係。每當親戚、朋友、同學、同事臥病在家或是患病住院,一旦我們獲知這一消息,就應立即前去探望。

    倘若病人是長輩或上了年紀的人,及時前去探望他們,並給予適當的關心照顧,更是我們每一位有良心的人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如果對方已經離、退休,而且身邊缺少親友關照,我們的探望與關心對他來說或許是一帖蓋世無雙的良藥了。

    自己若負有一定的領導責任,下屬病了,如能前去探望,不僅會使他人覺得自己很有人情味兒,而且能夠促使自己與對方的上下級關係日後更加和睦。

    其二,病人的病情如何?自己的長輩、其他上了年歲的親友,即便偶感風寒,可能的話也要前去探望,以示晚輩的關心與尊重。要是年輕人得了一些無關宏旨的小病,如傷風感冒、鼻炎、沙眼、過敏性皮炎之類,找機會表示一下關心即可,沒有必要小題大做,借題發揮,非得興師動眾地前去探望不成。

    如果病人已經病入膏肓,或是不久人世,即使自己與他關係一般,也應盡早前去探望。不要一拖再拖,延誤時機,弄得在病人生前連最後一面也沒有見上,以至於將來抱恨終生。

    總之,只要自己知道病人病情較為嚴重,就應盡可能地前去探望。裝聾作啞,置若罔聞;或是編造理由,能不去就不去,既會令病人失望,也會使自己顯得失禮。

    其三,自己如果不能親自前去探望病人應該怎麼辦?有時自己身在異地他鄉,而且工作繁忙,實在抽不出身來前去探望病人;有時則可能是病人所患的是嚴重的傳染性疾病,或是其他暫時需要與世隔絕、不允許親友前去探望的病症,或是需要不受任何打攪地靜養一段時間;面對上述不容探望的情況,我們依然應當以適當的方式對病人表示慰問。必要時,過一段時間再去探視。

    如果病人神智清醒,能夠閱讀,可以認真地寫給他一封慰問信,或是寄上一枚特製的康復卡。委託其親屬或醫護人員轉達自己的問候,也可以。

    若是病人已經神智失常,或失明失聰,則可以寫信、打電話或親自前去,向其家人表示慰問。

    第二,探望的時間。

    決定前去探望之後,到底何時成行為佳呢?這主要視病人的病情和所處的地點而定。

    從總體上來講,上午大都是醫護人員為病人診斷治療的時間,故不應打擾。

    午間和晚間是病人休息的時間,也不能前去探視。假如妨礙了病人的治療和休息,倒還不如不去。

    在一般情況下,當病人病情穩定或趨於好轉時,比較適合接待探訪者。要是他剛下手術台不久,或身體極度虛弱,你怎麼好意思去「逼」他強撐病體,會見自己呢?

    若去醫院或療養院探望病人,應當遵守院方規定的探視時間。必要時,可通過向病人親屬詢問或打電話向院方咨詢的方式,搞清楚有關這方面的規定以及病人所住的病區、病房和床號。不要不守秩序,因為探望病人的心切,而連闖帶混,破壞有關規定。

    在正常的情況下,如果病人休養在家,則以下午時間前去探訪為宜。病人經過了午休,精力相對而言要充沛一些。

    要去準備探視身在異地的病人,應三思而後行。行前還應向病人的親屬徵詢自己何時抵達為好,並應盡量不給對方增添麻煩。

    第三,停留的長短。

    探望病人的主要目的,是要當面給予病人鼓勵、安慰、支持,並對其予以必要的幫助。因此它與親友平日以談天、消閒、娛樂為目的互訪具有顯著的差異,在停留的時間上也顯然要短於後者。

    在一般情況之下,與病人在一起待一刻鐘至半小時的時間最為恰當。因為病人養病的處所不同於客廳,要求病人陪自己漫無邊際地神侃亂吹一通,並不是什麼好事。

    如果病人精神不錯,或是頗感寂寞,在其再三挽留下多待一會兒是可以的。只是千萬別超過一個小時。要是病人身體欠佳,或是護士小姐特別關照過「不宜長談」,在他那兒待五至十分鐘亦可。

    若病人病情較輕,而且臥病的時間也不長,去探望他一次即可。要是病人病得很重,或是身邊缺少陪伴的親人,相機多去幾次,更合適一些。對待自己的長輩,尤其應當這麼做。

    第四,饋贈的禮品。

    欲去探視病人,免不了要預備一些送給他們的禮品。過去,人們常常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律以糕點和水果罐頭相贈,現在來看並不見得對路子。這是因為暫且不論病人的病情與口味兒如何,油膩而難於消化的糕點就讓缺少運動的病人難於享用了。可是你拿去了,人家又不得不當著你的面親口嘗一嘗,這不是讓人活受罪嗎?至於說到水果罐頭,在其口感和營養方面,也比「正宗、原裝」的水果相形見絀。

    一般認為:適於送給病人的禮品,主要有以下幾種:

    其一,鮮花。它的適用範圍最廣,幾乎適宜送給任何病人。由於鮮花能夠帶給人們美感,使單調乏味的病房充滿生活氣息,同時還可以調劑病人的情緒,因而最受歡迎。平常我們送給病人的鮮花應是氣味較為淡雅的切花,如劍蘭、石蒜、紅罌粟、睡蓮等等。不要送香氣過於濃郁的鮮花,更不要送盆花。因為前者會使置身於空氣不大流通的環境中的病人頭暈,後者則暗含「扎根」之意,犯了民間的忌諱。

    送給病人的鮮花盡量不要選擇清一色的白色或黃色的花,人們通常認為這兩種色彩不太吉利。除了選擇色彩鮮艷的鮮花之外,還不應忽略其寓意。象徵青春永駐的紫羅蘭,象徵安慰的深紅色的天竺葵等等,均可首先予以考慮。

    其二,水果。營養豐富的新鮮水果,有時對某些病症也有一定療效。例如,蘋果可以開胃、降壓,梨子可以止咳、清熱,香蕉可治便秘,柑、橙可治咳嗽。只要它們對病人的病情沒有負作用,就可以選擇適當的品種送給病人。

    其三,書刊或音樂製品。對於患外傷或慢性病的病人來說,閱讀一些內容適宜的書刊,或欣賞可以令人輕鬆而愉快的音樂,有助於其修身養性和消磨時光。一本風趣的讀物、一冊幽默的漫畫、一張曼托瓦尼樂隊演奏的輕音樂光盤,往往都會令獲贈的病人高興至極。

    其四,對患者有益並受其歡迎的食物。如得到醫生的許可,還可以送給病人一些他平日愛吃、而且有助於其病情恢復的食品。例如,甲魚、肉鴿對於手術不久的病人,雞湯、排骨對於傷筋動骨者,均大有益處。

    第五,與病人的現場交流。

    探視病人不是去參加春節團拜講究熱鬧,所以最好不要成群結隊一同前往,去醫院或療養院探望病人特別要記住這一點。否則狹小而清靜的病房裡一下湧入一大群人,搞得熙熙攘攘,不但會使被探視者難於承受,還會影響到其他病人的休息。

    來到病人住處門外,如發現病人尚在休息,可以恭候在外,或是改日再來。若準備進門,應先輕敲一下房門,或請他人通報一聲,待病人穿好衣服或蓋好被子後,告以「請進」,才可以推門而入。

    進入室內後,不要高聲喊喝、闊步行進,不要製作刺耳的噪音。見到病人憔悴的病容、陌生的醫療器械,應當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一定不要大驚小怪、面露恐懼,甚至一時說不出話來。對於其他病情嚴重的病人不要頻頻窺視,對於發出異味的便盆、痰桶不要再三躲避。這樣做,有助於病人的情緒穩定。

    見到病人之後,要表現得親切、熱情、自然。譬如說,應當盡可能坐得離他近一些。對方如堅持坐起來,可以扶他一把。得到醫護人員許可後,可陪他在室外散散步。對病重的病人,可以幫他擦一把臉、翻一下身、喂一餵藥、削一個水果、打一瓶開水,或讀一讀報紙,盡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自己作為探視者的最大使命,是要陪伴病人消磨一段時光,並使其感到寬心。而要做到不辱使命,則應在表情與談吐兩個方面倍加注意。

    其一,注意自己的表情。在病人的面前,表情應當自然、冷靜、一如既往。不要愁眉苦臉,故作沉重和悲傷,說話走調,更不要一見面便「人未語,淚先流」,甚至嚎啕大哭,使病人思緒煩亂、心情敗壞。

    其二,注意自己的交談。在病人面前交談時,不要吞吞吐吐、欲語還休,或是故弄玄虛地與人耳語和低聲交談。那麼做會刺激病人的神經,使其胡思亂想、疑神疑鬼。

    與病人交談的基本原則,通常應當是「報喜不報憂」。可以盡量多談一些與病情無關的話題,如逸聞趣事、時尚流行、社會新聞、國內外大事之類。至於涉及病人病情的內容,則至多可以談一談戰勝疾症的範例,以及病人病情好轉的跡象。

    當面向病人詢問病情、與其切磋求醫問藥之道,往往都會使病人沉浸在病情的苦悶之中不能自拔,因而難於起到探視病人本應起到的使其寬心的作用,故此必須迴避。

    不要好心辦傻事,在病人面前大談特談其所患病情的嚴重,或是誇大其病情。說什麼:「我們鄰居也得過這病,真難治,現在還沒好了」,「你怎麼病成這個樣子呢」,「你的臉色真不好,我都快認不出來你了」,「你可瘦多了」,等等,都是不應該的。

    與護士遵照醫囑對病人進行的個別護理相對應,由病人的親友共同配合,創造出一種有利於病人治療與康復的氣氛,在本質上講也是一種護理。用術語來說,它叫做社會護理。

    社會護理的核心,主要是心理護理。它通常採用所謂的「支持療法」,即通過對病人在精神上進行寬心、安慰、支持、鼓勵、勸解和疏導的方法,使病人消除顧慮,增強信心,從而達到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有鑒於此,我們在病人面前,一定要完成好「社會護理」的任務。屆時,我們的每種表情、每句話語,都要給病人安慰和鼓舞,增強病人戰勝病痛的勇氣。

    如果在與病人交談的過程中,發現其表現出煩躁,或是顯得十分疲乏,應適可而止,立即告退。

    有關探病的禮儀規範,我們暫且談到這裡,謝謝大家!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