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金說6:社交禮儀 第47章 善待親友的你
    各位好!本篇我們來談談有關與親友相處的禮儀。

    許多剛剛參加工作、住過集體宿舍的人,可能都知道:與住宿在一起的同事過好集體生活,和睦相處是挺難的。在一家研究院當助理工程師的梁達仁先生就有類似的體驗,只是他在這個方面非常注意,所以至今也沒有和同宿舍的夥伴們鬧過矛盾。不僅如此,實際上他還是宿舍裡公認的最自覺、最有教養的人呢。

    梁先生曾經介紹過他與集體宿舍的室友們友好相處的經驗,他說:最重要有兩條,一是要自覺;二是要體諒和幫助別人。

    要做到自覺,就要遵守集體宿舍的作息時間,按時就寢,按時起床。大家都有興致時,把「臥談會」的時間延長一些未必不可。可要是在別人休息後亂說、亂動,甚至仍在意猶未盡地欣賞音樂,就絕對讓人討厭了。要做到自覺,還應主動承擔諸如打掃衛生、打開水之類的服務於大家的工作。並且還要嚴於律己,搞好個人衛生。要是自己的髒衣服到處亂塞,飯碗不到吃下頓飯時不洗,於己是不自重,於人是不自覺。

    要做到體諒和幫助別人,先要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室友心煩之時,不宜上前打擾,或與之亂開玩笑。室友向自己傾訴了個人隱私,既要認真地聆聽,適當地為之排遣「離愁別恨」,又要為之保密,守口如瓶。室友遇到難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應予以全力幫助。但是再好的朋友,也不能不分彼此。比如說,亂翻別人的日記、書信,亂穿別人的衣服,借了別人的東西不還,等等,都是破壞室友之間關係的致命毒藥。

    梁先生所介紹的經驗,如果站在社交禮儀的角度來考察,涉及的其實是每個成年人都難以迴避的如何與親友相處的問題。據此而論,他的意見是非常正確的。

    在現實生活當中,除了與自己家人的關係之外,我們與自己的親戚、朋友的關係無疑是我們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了。我們每個人所期盼的個人事業的成功、家庭生活的幸福等等,若離開了親友的關心、幫助和支持,是完全不可想像的。因此不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我們都必須善待自己的親友,主動地與他們搞好彼此之間關係。

    以下,我們就來談談與自己的親友進行交往的禮儀規範。

    首先,與親戚交往的禮儀。

    親戚,簡單地說是與自己或自己的家庭成員存在著血緣關係或婚姻關係的人。一般而言,血緣關係和婚姻關係是一種不可隨意更動的人際關係。出於這種原因,我們與親戚之間的關係,較之於其他方面的人際關係,往往顯得親密無間。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與親戚之間就十分容易相處,或是二者之間的關係永遠牢不可破。要想協調好與親戚之間的關係,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就非得加以注意不可。

    第一,要講究禮貌。不要以為親戚們與自己的關係非同一般,與他們交往時就可以棄禮不論,隨心所欲了。

    實際上,關係越是密切,人們就往往更加注意對方對自己的看法,特別是注意對方是否一如既往地尊重自己。若是以為親戚關係渾然天成,沒有必要像對待外人那樣過於客套,見面非得行禮、問安,開口非得稱「您」,得到幫助之後非要說一聲「謝謝」,要是那樣的話,親戚之間的「近乎」表現在哪裡呢?這種看法根本沒有道理。

    俗話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親戚之間也是一個樣。親戚之間的親情,主要體現在榮辱與共,患難相助,而並不是說可以沒大沒小地一點不講禮貌。內容與形式是對立的統一。形式決定於內容,內容體現於形式。我們對待親戚的感念與敬重,也必須通過一定的形式體現出來。社交禮儀就是這樣一種形式。

    我們對自己的親戚如能待之以禮,不僅能夠更好地、恰如其分地表達出我們對對方的敬重,而且也能夠向對方展現出我們的良好教養。這對於我們雙方之間關係的發展,將大有益處。

    第二,要平等相待。我們每個人的親戚都絕不止一人。親戚多了,難免有近有遠,有親有疏,有的談得攏,有的卻缺乏共同的語言。別人對待這種狀況怎麼辦,我們管不過來,可是對於我們個人而言,對待所有的親戚,不論對方是富親戚、窮親戚,是自己有求於對方、還是對方有求於自己,都應當平等相待。

    有的人在與親戚往來的過程中,崇尚「實用主義」。他們用人靠前,不用人靠後。人們所不齒的「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勢利眼」現象,正是對他們的真實寫照。我們可不能去向他們這些人「看齊」。

    對待所有與我們存在親戚關係的人,我們都不能忘記血脈親情。不管對方現狀如何,也不管對方過去怎樣對待過我們,只要我們與之存在某種形式的聯繫或交往,我們就應該將對方從一般的朋友、同事中區別出來,給予特殊的照顧。更為重要的是,對待輩分相仿、關係相似的親戚,我們務必要平等相待,不分薄厚。

    舉例來說,如果你有兩位表兄,一位當官,另一位務農,那麼當你選擇送給他們兩人的年貨時,最好的方法是選擇價格、品種相似的東西。要是你給前者送去了茅台酒、中華香煙,對後者卻用兩瓶二鍋頭酒便打發了,人家兄弟兩個後來一「通氣」,弄巧成拙的還不是你。

    第三,要給予特別的照顧和幫助。從精神上、物質上給予自己的親戚以特別的照顧和幫助,是人性的重要體現。就此來說,法律允許,社會承認,其他人也是無可非議的。

    當我們自己遇到難處時,通常最先想到的是求助於親戚,得到親戚的大力照顧和支持。推己及人,我們的親戚也是一樣。碰上親戚有求於我們,而且我們也有能力予以照顧和幫助時,例如,對方向我們借宿、借錢或者委託我們代為購買書籍、藥品、書刊之類的東西,我們一定要痛痛快快地答應下來,並且即刻付諸行動,將事情快辦、辦好。

    要是親戚求助於我們的事情一時難於辦到,或是有悖於黨紀國法,則應在不傷情面的前提下以實相告。這樣做,即使對方一時想不通,我們自己也問心無愧。沒有必要為了在親戚面前逞能而鋌而走險,也沒有必要將人家交辦的急事一拖再拖,直至不了了之。

    其次,與朋友交往的禮儀。

    朋友,是我們的知音。真正的朋友之間,應當以誠相見,以心貼心。要想使自己與朋友之間建立深厚的友誼,並且使這種友誼萬古長青,不注意下述問題是不行的。

    第一,要以誠相待。信任是友誼的基礎,要想贏得朋友的信任,促進雙方之間的理解,加深雙方之間的友誼,就非得與對方以誠相見不可。

    對待朋友的所作所為,在不傷和氣的情況下,要敢於坦率地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心裡怎麼想的,嘴上就不應該對朋友有所隱瞞,甚至口是心非。有些人篤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逢人只說三分話。在朋友誠心誠意地向他徵求意見時,也一味地報喜不報憂。這樣的人總有一天會失信於朋友,也是愧對於朋友的信任的。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要想贏得真正的朋友,無論如何都必須以誠立身,以誠取信於人。

    第二,要相互支持。好朋友之間往往無話不談,女孩子就更是這樣了。對許多女孩子而言,日記和朋友最值得自己信任,而且也是自己渲洩情感的最重要的「渠道」。跟朋友說過的「悄悄話」,就連自己的父母也不一定知道。與朋友交心,其實意在求得其支持。

    只有朋友之間同舟共濟,才能化險為夷,遇難呈祥。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有了朋友的鼎力相助,我們也會倍感溫暖。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支持與幫助都是相互的。正所謂「人心換人心,五兩換半斤。」如果自己遇到難處,需要朋友的支持,便四處尋求,來者不拒,多多益善;而當朋友渴望得到我們的支持與幫助的時候,卻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實在推不了、躲不過去了,也要跟朋友開個價錢,實行「有償服務」。這種人是不配稱之以朋友的。

    第三,要保持聯絡。朋友一場,常來常往。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我們是否有求於人,都應當與自己的朋友保持經常性的聯繫。

    週末或假日,應當想方設法地與朋友相互走動走動。比方說,串串門,聚一聚,一同外出觀光遊覽,或是去文娛場所娛樂休閒。如果彼此之間忙不勝忙,實在抽不出功夫來見面、聊天,那麼不要忘了定期地與朋友通電話,或者致信問候。每逢朋友本人或其家人的重要紀念日,應盡量親往致賀,並送以紀念性禮品。朋友碰上了不幸,必須立即前去慰問、相陪。

    不要過河拆橋。對朋友像對待衣飾一樣,講究歲歲常新,將暫時無助於自己的舊友打入另冊,不聞不問。可是一旦有事相求了,又去臨時抱佛腳。這是不可取的小市民作風。

    第四,要學會容人。《禮記》裡說:「君子尚寬。」每個朋友都跟我們自己相似,都有自己的所長與所短,也有自己的歡樂和憂傷。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在與朋友交往之時務必要記住這一點,不要對朋友要求過高。

    不少年輕朋友都盼望自己能夠早日成熟。而在對待朋友的問題上,能否寬宏大量、容忍朋友的短處與不足,便是我們用於判定一個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標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朋友也是人,所以也難免會有其自己的種種不足。朋友之間過從甚密,好朋友之間就更是如此了。或許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對於朝夕相處的朋友的弱點和短處,看得要比其他人更真切一些。

    對於朋友的種種不足,我們應當認識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別指望對方會因為我們看不慣而立即「痛改前非」。對方的毛病倘若無關宏旨,那就不必與之水火不容,告訴對方「有我沒他,有他沒我」。不妨與之求大同,存小異。

    當然,若是對方的問題十分嚴重,也不能聽之任之,而應婉言相勸,以盡朋友之責。

    跟意見不合的朋友可以好說好散,但是也不必反目為仇,一刀兩斷,甚至陳谷子、爛芝麻地清算歷史舊賬。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即便與舊日的朋友不做朋友了,也不一定非做敵人不可。這是不難做到的吧?

    在談到與朋友相處的問題時,對於一種特殊的朋友——我們的鄰居,不能不特此一提。古語道:「遠親不如近鄰」,如果我們連跟自己的鄰居的關係都搞不好,那麼做人肯定是不成功的。

    要與鄰居搞好關係,第一,不能以鄰為壑。有人對鄰居一律實行「關門主義」,平日對人家不理不睬,「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樣的人,不但會由於自己的失敬於人而失去鄰居的關心與照顧,並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而且還會破壞自己的公眾形象。所以,我們不要放過與鄰居交流的每一個機會。例如,見面首先問候對方,當對方不在家時為之代收信件,過春節時先過去給對方拜個年等等,都是促進自己與鄰居相互關係的絕妙的催化劑。

    要與鄰居搞好關係,第二,不能充當長舌婦。與鄰居走動多了,免不了要坐下來拉拉家常。此時此刻,最重要的是要出言謹慎,不可搬弄是非。

    與鄰居拉拉家常,說說知心話,是為了加深相互瞭解,取得對方的信任。但這並不等於非要對他人的私事說三道四不成。一個喜歡走東串西,以揭露他人隱私、傳播張家長、李家短為樂趣的人,不僅顯得自己無聊至極,而且也是令人反感的。

    要與鄰居搞好關係,第三,不能事事較真。鄰居是自己的朋友,既不能遠交近攻,也不能軟的欺、硬的怕。對待鄰里之間的糾葛,不宜處處在意,斤斤計較,而應當寬容大度一些,對非原則性的雞毛蒜皮之事,不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例如,對待衛生值日、電費分攤、小孩打架、夜半歌聲之類經常導致鄰居衝突的事由,我們一方面要嚴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也不必以牙還牙,非跟鄰居討回公道不可。人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跟鄰居相處,也需要這樣互諒互讓。

    從總體上講,善待親友,核心之點在於愛與誠這兩個字。惟有捧出一片愛心,才能換得親情與友誼。唯有以誠待人,方可得到親友的理解與支持。希望大家今後在與親友交往的過程中,時刻記牢這兩字真言。

    有關與親友相處的禮儀規範,我們暫且談到這裡,謝謝大家!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