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養生 第1章 前言:中醫裡的養生智慧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安居樂業,衣食無憂,但是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心理壓力的加大,很多疾病的侵入與形成也隨之大踏步地向前邁進。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現代人越來越重視自己身體的健康情況,紛紛尋求益壽延年的養生之道。但是,有些時候,一些人會陷入一個健康誤區,認為只要有了醫療保障、多吃些補品,再做些運動,健康問題也就解決了。事實上,只要我們觀察一下身邊的人,就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是因為他們沒有醫療保障?還是沒錢買補品?都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科學養生。

    其實,中華民族長久以來就是一個非常講究養生的民族。養生學的起源與發展在我國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而「養生」這個在當今十分熱門的名詞最早出現於《莊子·內篇》之中。

    早在茹毛飲血,鑽木取火的原始時代,我們的祖先為了在大自然中更好的生存繁衍,在與天斗、與地斗的漫長歲月裡,從勞動與生活的實踐中,通過長期的摸索,逐漸認識到人體生命活動的一些規律,提出了一些防病保健、強身健體的理論和方法,並加以實踐應用,流傳至今。發展到後來,人們便將這種自覺的、保健延年的活動叫做「養生」。再後來,人們將保健延年的實踐加以理論歸礎上,增加了理論的歸納和提高,創立出了一整套實用、適用的理論,人們將其稱為養生之道。

    經過長期地實踐和不斷的完善、充實,後人們將偏於養生保健方面的理論方法發展為養性、攝生、道生、保生等;把側重於老年人益壽延年的方面劃分為壽老、壽親、養老、壽世等。這樣一來,就基本反映出了養生的主要輪廓。因此,你若問:「何謂養生?」回答就是:「保養生命。」

    通常來說,人類從出生到死亡,都要經過長、壯、老、衰四個階段。在這四個階段中,我們免不了會生病或者遇到一些不測,但是,為了讓自己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我們就必須講究「養生」。

    養生的目的在於讓人的身體能始終處在一個完整的動態平衡之中——前提是我們的身體是健康無病的——並應具備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情感的自我調節能力。要注意生活與工作環境的調適,飲食與營養的調和,勞動與休息的適度,情志與道德修養的和諧,以及運動與健身,預防與治療等方面。

    古代養生家曾提出過養生的兩個要點:一是要「養正性」,二是要「順自然」。所謂養正性,就是要人們實行正常的、有規律的思維活動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說要保養正氣。中醫理論認為:構成人體及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是精、氣、神,三者以臟腑為中心,通過神的支配,經絡的輸通來實現生命活動。因此,古代養生家歷來將精、氣、神列為人身之「三寶」,是養生的關鍵。「養正性」就在於怎樣去調節、制約這三者之間的生理環節,使之不偏不倚,以保持人體相對的陰平陽秘。

    「順自然」,就是要求人們在養生的過程中不僅要順從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而且還要隨時適應周圍的環境。尤其在對待外界事物的影響方面,如地位、職稱、工資、住房等,要有自我控制、調適情緒的能力。中醫理論認為:思不宜久,慮不宜過。不為身外之物擾動心神。所謂情志坦蕩,隨遇而安,這就是順應自然的精華所在。

    養生,就是人們通過各種正確方法對人的身體和生命進行有效的養護。健康則是一個人的身體和心理都處於一個相對穩定、正常的狀態。對於疾病,我們恨不得躲得遠遠的,可是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生病嗎?

    通常情況下,疾病比較喜歡以下四類人群:

    一、身體虛弱者。這類人的心臟及內臟各器官都較弱,身體的免疫力都較差,極易被疾病侵入;

    二、身體內濕寒較重者。他們常表現在怕冷,手腳涼且潮濕,按熱脹冷縮的原理,他們的血管、毛細血管受寒後收縮,內徑變窄,影響渾身內外氣血循環,所以這類人也極易被疾病侵入;

    三、多欲者。這類人慾望過大,想急切獲得成功、成就等,白天黑夜籌劃、思考,大腦得不到較好的休息(大腦是人的中樞神經,它的職責是管理協調人體各支神經健康高效的工作),這樣它的系統會出現紊亂,直接影響人的身心健康;

    四、生活有不良習慣者。這類人吸煙、酗酒、性情暴躁、多愁、心眼小,無休止應酬、夜生活等,久而久之違背了人的生存規律,也就為疾病侵入提供了條件。

    可以說疾病對以上這四類人是情有獨鍾的。它們無孔不入、來勢兇猛。但我們不應被它嚇倒,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瞭解一些防病治病的知識,懂得科學的養生之道,改掉不良生活習慣,就可以把疾病拒之門外。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健康長壽,這也是從古至今人們的追求,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也是提高生活質量和品質的必要條件。但是,它並非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攝養就能實現。只有按照人類生命發展的客觀規律,順應自然,切實掌握養生的具體方法,針對人體的各個方面,採取多種健身措施,持之以恆地進行調攝,才能達到目的。

    中國自古就有「病三分醫,七分養」方能除其根強其身的說法,朋友們,請珍惜自己的身體和生命,讓我們科學的養生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