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一枝禪 第27章 天心月圓 (5)
    可是禪師卻不是這樣想的,他認為這個和尚是到了下山雲遊的時候了,於是不再挽留他,提著斗笠,率領眾僧,送他出寺。到了寺門外,智通和尚接過斗笠,大步而去,再也沒有任何留戀。

    眾僧向禪師問道:「他真的悟道了嗎?」

    禪師感歎道:「這個和尚實在是前途無量啊!連『尼姑是女人做的』都參透了,還有什麼禪道悟不出來的呢?『尼姑原來是女人做的』,這個道理眾人皆知,可是有誰能從中悟到佛理呢?這句話從智通和尚的嘴裡說出來,卻蘊含著另一種特殊的意義——世間的事理,一通百通。」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

    寂寂更無人——

    唐·寒山

    佛說吉祥草

    人生的生老病死都是有一定規律的,能夠看到這一點的人實在不多,因為他們總是沉迷於性情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就總是覺得活得累和苦,如果能放開這一切,那麼結果就會是另一番情形了。

    有一位孤寡的母親,膝下只有一子。這位母親對於獨子疼愛有加,生怕一個閃失,失去了惟一的希望。

    有一年,村落流行一場瘟疫,寡母鍾愛的兒子不幸地也在這場瘟疫中死去了。傷心欲絕的母親不能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每天摟抱著氣絕已久的孩子,嚎啕大哭。

    從此婦人就像瘋子一般,碰到人就哀哀祈求:「我的孩子死了,天吶!誰能救救我的孩子?」

    可憐的婦人活在喪子的悲痛中,哭斷了柔腸,街坊鄰居都愛莫能助,不知如何來幫助她。

    直到有一天,佛陀到此地宣教說法。許多村人不忍婦人沉淪在痛苦的深淵,把婦人引到佛陀的座前,希望佛陀給她一些啟示。佛陀慈悲地看著婦人說:「婦人家,你只要找到一樣東西,我就有辦法救治你的孩子。」

    絕望中的母親,聽到之後懷著無限期盼的眼神對佛陀說:「佛陀,只要能救我的孩子,任何東西我都願意去找。」

    「你如果能找到吉祥草,把它覆蓋在你孩子的身上,便能起死回生。」

    「什麼叫吉祥草?要到哪裡才採得到呢?」

    「吉祥草生長在從來沒有死過親人的人家之中,你趕快去尋找吧!」

    懷著一線希望的母親,鍥而不捨,挨家挨戶地尋找,每到一戶人家,便恭敬地雙手合十問道:「請問你家曾經死過人嗎?你家裡有吉祥草嗎?」

    「我家沒有種植什麼吉祥草。數月前我家老人才剛剛過世。」

    問了很多人家,就是沒有一戶不曾死過親人的。婦人失望極了,世間之大,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救她的孩子。於是佛陀開導她說:「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遵循著生滅、無常的道理在運行。春天,百花盛開,樹木抽芽,到了秋天,樹葉飄落,乃至草木枯萎,這就是無常現象。人也是一樣的,有生必有死,誰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並不是只有你心愛的兒子才經歷這變化無常的過程啊!」

    再看一則故事。古時候,有一位大和尚,他刻苦修行佛法,終於證得阿羅漢果,但他仍舊留在深山中,不斷追求至高無上的大道理。

    這天,有一位七歲的神童向他請求,希望能做他的弟子。大和尚知道這位神童不是一般的小孩,非常聰明又有悟性,便答應了。

    小神童很努力修行,八歲時就得到神通力,眼睛能透視到一切地方,耳朵能聽到每一個角落的聲音,還能在空中自由飛行走動,也能隨著自己的心意變化形體,更能瞭解過去的事情,觀照前幾世的一切因緣。

    有一天神童在禪坐,觀照到自己前幾世的事情,不禁微微笑著,老和尚看見了,就問他:

    「你在笑什麼呢?」

    神童回答:「笑我的前世今生啊!我一共做了五位寡母的兒子,每一位都悲傷愁苦,早晚為我哭泣。我想到她們的癡心,所以忍不住笑了。

    「我在人世共投生了五個家庭。第一個母親生我的時候,鄰居家在同一天也生了一個兒子,我生下沒幾天就因為世間因緣盡了,死了。我的母親每次見到鄰家的兒子學說話、學笑、學走路的模樣,就忍不住暗自掉淚。鄰家母親歡喜高興的時候,也就是我母親悲痛的時候。

    「我在第二個母親家做兒子的時候,也早早就死了,所以我的母親看見別人家的幼兒在喝奶時,便觸動她悲傷的思緒,哀痛的不能自已。

    「我在第三個母親那裡當兒子時,因為因緣有限制,到了十歲,離別的時候一到,很快就死了。母親每逢吃飯的時候,都硬咽地說:『我的兒子如果還在,現在應該和我一起吃飯。』說著說著便流下淚來。

    「我當第四位母親的兒子時,也因為緣分盡了的緣故,還沒到十五歲就死了。鄰居的同伴長大成人,還娶了媳婦。我母親看見了,悲傷的說:『我的兒子如果還在,這時候也應該娶了媳婦。可是我不知道做了什麼,得罪了蒼天,殺死我一手養大的兒子。』說話的時候悲傷中帶著恨意,怨恨著老天爺。

    「我當第五個母親的兒子時,才七歲,就因為喜愛佛道而辭別孤獨的母親,來親近大師您。我的母親在家中天天哭泣著說:

    『我的兒子隨大師修習佛道,不知道現在在哪裡?他是餓了、飽了?還是太冷或太熱?是生還是死?往後的日子還很長,只是我們再也沒機會相見了。』 「我一共當了五位母親的兒子,先後都因為生離死別,帶給五位母親無限的痛苦。人世間的感情苦惱著人也綁縛著人,悲歡離合的因緣迷惑著也牽累著所有的人,我已經擺脫這些情慾束縛,母親應該為我高興,但是她們仍然想念、癡戀著,這就是我今天笑的緣故。」

    老和尚笑著說:「人生下來就會有死亡,生離死別是轉眼間就會來到的事情。我憐憫五位母親看不透這一點,不能解脫,反而感歎自己命苦。我更憐憫世上的人,追逐著名利、情慾,讓自己受苦卻不知道覺醒開悟。不離開情慾的障閉,要怎麼解脫生死呢?眾生的因緣都已經根深蒂固,勸化他們也無法使他們瞭解。什麼是真正的因緣種子,只有靠他們自己體會覺悟了。」

    老師說完,便起身離去了。

    許多人正是由於沒有悟出因緣,才會被眼前的一些事情迷惑、困擾。就像下面這個故事所講到的:

    一日,一遊方和尚來到普陀山,他聽說大名鼎鼎的曹山本寂禪師在此參禪打坐,便登門拜訪。

    見到曹山禪師時,他正坐在蒲團上品茶。看到有游僧前來,曹山禪師便拿出寺中最好的茶禮敬賓客。這茶用泉水一沖,真是荷香撲鼻,幾杯下肚,整個人分外神清氣爽。二人也不言語,只管一心品茶。

    想到這茶如此沁人心脾,一定是茶中之極品,和尚不禁開口了:「大師,您認為這世間什麼東西最貴重?」

    茶香裊裊,曹山禪師的眼光越過窗子,看見遠處叢林裡懸掛在枝頭的一隻死貓,他眉頭一皺說:「死貓最貴!」

    游僧感到莫名其妙,瞪大了眼睛:「為什麼死貓最貴呢?『死貓掛樹頭』,是用來比喻東西一文不值,怎麼成了世間最貴重的東西了呢?」

    曹山禪師輕輕抿了一口茶,意味深長地感歎道:「世人勾心鬥角,爭名逐利;為爭皇位,同室操戈,手足相殘。爭來斗去,是非成敗轉頭成空。世間無價值的東西才是生命中的至寶,它不會使人在爭鬥中發狂,不會使人在慾望中癡迷,它可以使人穿透生死的變幻,超越世俗的折磨,從而找到人生的極樂。你說死貓與財色、名利,到底哪個更珍貴呢?」

    游僧聽後,沉思良久,好像從中找到了恰當的答案。

    歸宿還應辨偽真,

    燈前捉影枉勞神,

    法門唯一原無二,

    莫再臨歧誤此身——

    《淨土詩偈》

    運由習性定

    習慣有時是會成為阻礙你成功的障礙,讓你扔掉握在手裡的機會——壞的習慣尤其如此。而簡單的事情,基本的真理,往往需要智慧才能瞭解。得意之時不要忘形,要保持謹慎。

    虛塵大師經常告誡自己的弟子:「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他說,習慣一經養成,就很難改變,而習慣往往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他曾給弟子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世界上的一家大圖書館被燒之後,只有一本書保存了下來,但並不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於是一個識得幾個字的窮人用幾個銅板買下了這本書。這本書並不怎麼有趣,但這裡面卻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那是窄窄的一條羊皮紙,上面寫著「點金石」的秘密。

    點金石是一塊小小的石子,它能將任何一種普通金屬變成純金。羊皮紙上的文字解釋說,點金石就在黑海的海灘上,和成千上萬的與它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秘密就在這兒。真正的點金石摸上去很溫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涼的。然後,這個人變賣了他為數不多的財產,買了一些簡單的裝備,在海邊紮起帳篷,開始檢驗那些石子。這就是他的計劃。

    他知道,如果他撿起一塊普通的石子並且因為它摸上去冰涼就將其扔在地上,他有可能幾百次地撿拾起同一塊石子。所以,當他摸著石子冰涼的時候,他就將它扔進大海裡。他這樣幹了一整天,卻沒有撿到一塊是點金石的石子。然後他又這樣幹了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三年;但是他還是沒有找到點金石。然而他繼續這樣幹下去,撿起一塊石子,是涼的,將它扔進海裡,又去撿起另一顆,還是涼的,再把它扔進海裡,又一顆……但是有一天上午他撿起了一塊石子,而這塊石子卻是溫暖的……他把它隨手扔進了海裡。他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把他撿到的所有石子都扔進海裡。他已經如此習慣於做扔石子的動作,以至於當他真正想要的那一個到來時,他也還是將其扔進了海裡!

    因為習慣扔石子,窮人再也找不到那顆「點金石」了。一念之間,從收穫到失去,窮人的命運就這樣迅速地發生了變化。但到頭來,他所擁有的或許仍然是貧窮。

    正覺寺西面的樹林裡,一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們解釋如何伐樹。他指出,要是你不知道那棵樹砍了會落在哪裡,就不要去砍它。「樹總是朝支撐少的那一方落下,所以你如果想使樹朝哪個方向落下,只要削減那一方的支撐便成了。」他說。

    小和尚們半信半疑。他們擔心,稍有差錯,會壓了自己。老和尚說:「你們可以從樹根向外在地上劃一條直線,我可以讓樹沿著劃線的方向倒下。」

    老和尚朝雙手吐了口口水,揮起斧頭,向那棵巨松砍去。樹身底處粗一米多。

    他的年紀看來已六十開外,但臂力十足。

    約半小時後,那棵樹果然不偏不倚地倒在線上,樹梢離開大家都很遠。

    小和尚們恭賀老和尚砍伐如此準確,老和尚似乎有點驚訝,但沒說什麼。

    不到一個下午,大家已將那棵樹伐成一堆整齊的圓木,又把樹枝劈成柴薪。一位小和尚說:「師父,你真行。」

    老和尚舉起斧頭扛在肩上,正要轉身離去,卻突然說:「我今天運氣好,沒有風。永遠要提防風。」

    溪聲便是廣長舌,

    山色豈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

    他日如何舉似人——

    宋·蘇軾

    佛光盈胸間

    心中充滿佛光,則天明地明則心明。所以只要我們心中裝有快樂、幸福,生活就會像月光一樣毫無保留地照在我們的身上,驅散我們心中的煩惱和憂愁。

    垂暮之年的老和尚想在自己的有生之日,把自己的衣缽傳給一個能夠接任自己職位的弟子。可是在他眾多的弟子中,其中有三位的悟性極高。這讓老和尚一時很難選擇。

    在一個月色清明的夜晚,老和尚感覺到自己的壽命可能即將終止。也就是該到他決定繼承人的時候了。於是他叫來那三個優秀的弟子,分別給了他們三個一枚銅錢,吩咐他們各自出去買一樣東西,看誰買的東西既便宜又能塞滿禪房。

    其中的兩個弟子聽到吩咐後就出去了,可是另外一個弟子卻端坐在老和尚身邊打禪,沒有行動。

    不久,有一個弟子回來了。他告訴老和尚,他已買來了幾車的乾草,足可以添滿禪房了。老和尚聽後,搖頭整眉,非常失望。

    接著,另一個弟子也回來了。只見他從袖子中取出一支蠟燭,然後把蠟燭點燃。老和尚見狀,口念「阿彌陀佛」,臉上露出了非常滿意的神色。

    這時,老和尚把目光盯向了他身旁的弟子。只見那弟子起身,將銅錢還給老和尚,雙手合十說:「師父,我買的東西就來了!」說完他吹熄蠟燭,禪房一片黑暗,那弟子將手指向門外說:「師父請看,弟子買的東西已經來了——」

    師徒背向門外望去,只見東半邊天上,一輪滿月剎那間從地平線上躍出,冉冉上升。金色的月光照進禪房,禪房裡灑滿光輝,一片通明。

    老和尚驚訝得半晌無語。禪房裡一時寂靜非常。許久,老和尚才問打禪的弟子:「你何以想到此法?」

    弟子雙掌合十卑恭地說:「乾草固然能裝滿禪房,但卻使禪房不潔而黑暗,雖價廉而實平庸所為;蠟燭小如手指,不值一文,然燭光能充盈禪房,買燭者非上智而不能為也!」他沉吟片刻,神情肅穆,繼續道:「月光既出,玉宇澄清,月光可謂九天中最無價之物!月光為何物?月明則天明;天明則地明,天明地明則心明;然佛明四宇,佛明我心,可見月光乃我佛也!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只因我心中有佛光!」

    老和尚聞言,脫下袈裟披在打禪的弟子身上……

    淅淅風吹面,

    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

    歲歲不知春——

    唐·寒山

    定信如頑石

    你應該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關注外在的行為,並且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事業中。你越關注外在的行為,越融入自己的事業,就越能擁有能量,保持精力旺盛。

    善導大師在一天內連續作了七次演講,但是仍顯得精神抖擻,一點也沒有疲憊之態。

    「師父,您作了七次演講,為什麼還不覺得累?」一位弟子問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