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國首部商業領袖集體傳記 第50章 張朝陽:惑(3)
    上一次再造:回歸技術驅動。

    張朝陽在我面前感歎:「互聯網這個領域真的是風雲變幻,一般早期的企業往往不一定能活到最後,這個在美國也得到證明,後來的企業可能看到更新的東西,所以互聯網領域的企業不斷地被取代是一個常態。」

    因為微博,一向在股市上表現不溫不火的新浪,一下子成為炙手可熱的金礦。微博客(Microblog),簡稱微博,基於用戶關係的信息分享傳播平台。2009年8月,新浪成為門戶網站裡最早推出微博這一應用的網站。按慣例,你能在美國互聯網找到對應的原型——twitter;即使在中國,它也非是新生的,2007年5月,中國第一家類twitter的微博客飯否即誕生了,只是它的創始人在規避政治風險上經驗不足,而導致飯否在2009年7月被關閉,直到505天後才重新開放。

    但在老練的、深諳中國規則的新浪的手裡,微博發展迅猛。這深深地刺激了張朝陽。至少,他決意在這一領域對新浪發起挑戰。他喊出了「我要出來戰鬥!」的口號,要再造搜狐。

    長期以來,搜狐依靠收購形成門戶矩陣以及跟隨營銷策略,成為僅次於新浪的門戶網站,在互聯網行業展開多元化競爭。張朝陽先後收購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年輕人社區ChinaRen(2000年)、最大的在線遊戲網站17173.com(2003年),以及房地產網站焦點網(2003年)、Go2map(2005年)等。但是,這些網站後來大多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喪失了領先優勢。

    張朝陽說:「ChinaRen的關係太簡單了,局限於老同學。人們的關係是多重的、開放的,有熟人有生人。老同學一年半載聚會一次,要在這個關係上構建一個新的東西是很困難的。ChinaRen失敗有搜狐的原因,也有這個產品形態的原因。產品沒有及時轉型,被新形態取代了。作為單獨產品開發是不錯的,但是在整體產品佈局上是被歷史給拋棄了。」

    洪波說:「總體上來說,搜狐在第一代互聯網公司中還算是做得不錯的,畢竟它幾次潮流也都趕上了,從開始的短信,到門戶廣告,再到網絡遊戲,每次賺錢的機會,它都沒落下。」

    「張朝陽比較注意地去佈局了一些具有潛在商業價值的領域。它認識到了網絡遊戲未來巨大的商業潛力,就堅持做,所以暢遊成為搜狐營收的主要支柱。搜索也一樣,他很早就認識到了搜索的價值,公司投入了力量去做搜索,並且也在市場上猛推過幾次。」

    但洪波認為搜狐沒有核心競爭優勢,「他這麼多年,給搜狐到底奠定了什麼東西?沒有東西。我覺得這是張朝陽心慌的原因,會發現跟誰競爭都沒有優勢。門戶早年說超越新浪,現在反而被騰訊超越了;當時說要做搜索,做得也不算晚,到現在幾乎沒有什麼市場地位。當然,輸入法是最好的,但這很難成為核心競爭優勢」。

    「張朝陽不是技術出身,比如像李彥宏、馬化騰都是工程師出身,對技術有興趣,對技術趨勢的把握也很準,在這方面張朝陽沒有優勢。而且,他不專注。大家都不看好IM的時候,只有馬化騰堅持到底了;馬雲從中國黃頁開始就是電子商務,到最後阿里巴巴做成中國電子商務的領袖;李彥宏在美國就做搜索,回國後一直也做搜索。但是,張朝陽專注於什麼呢?」

    搜狐其實很多領域都嘗試過,像搜Q(IM)、搜狐商城、搜索、遊戲等等,但並沒有專注某一領域。這樣的好處是分散風險,東方不亮西方亮。但弱點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目前遊戲成功了,搜索還在堅持做。

    張朝陽說:「第一代互聯網公司,多數結構上有缺陷,如何再造自己的公司是個問題。歷史上曾再造過幾次,也不是很徹底,曾經錯過一些好的事情,錯過一些機會。」2010年開始的再造搜狐不是他第一次給搜狐動大手術。2004年,張朝陽對搜狐實施技術驅動的轉型。早前,人們對搜狐的印象就是很會做宣傳的公司。張朝陽說,「當時搜狐沒有技術,ChinaRen團隊過來發現搜狐是荒蕪的,感到很失望,後來團隊分崩離析。」

    搜狐CTO兼搜狗CEO王小川說,搜狐吃過很多虧,做出來的郵箱老崩潰、IM用戶一裝機就死掉。後來發現很多成功的公司技術相當好,才開始真正重視技術。「老闆重視,正確把握方向,和技術人員每週都交流,也投入了更多的資源,才一步步做起來了。」

    搜狐前高級副總裁、56網CEO王建軍說:「技術驅動是搜狐的回歸。像王志東、丁磊、馬化騰都是技術人員,他們創辦的公司有技術基因在裡面,技術驅動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張朝陽不是技術人員出身,早年從媒體角度、市場運作角度切入,但切入過程中,發現很多想法到最後實現不了。」

    1999年起,搜狐與百度合作,做分類搜索服務。早期的搜索曾為搜狐提供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到2003年,搜狐被百度「欺負得厲害」。百度向搜狐提供6000萬網頁的數據庫,卻在自己官網上發佈一億網頁。搜狐開始自主研發搜狗。

    在搜狗上線當天,2004年8月3日,搜狐的彩信業務被移動給停了。搜狐股價從四十多元跌到十幾元。搜狗剛生下來就斷奶,人員投入受到很大限制,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8年搜狐遊戲收入爆發。

    王建軍說:「搜索技術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當時市場已經沒有時間讓我們花費很長時間摸索,谷歌、百度經驗豐富。我們只是一個部門,他們是一個公司,我們是幾十人上百人,他們是幾百人。最根本的是,我們對搜索艱巨性的認識不夠充分,沒有對市場作出非常清醒的判斷。」

    「搜狐的搜索,是看到有很大市場才決定做的。很多公司做是懷著理想,像Google是懷著管理人類信息的理想。百度最早做搜索,是為人們提供好的搜索,李彥宏也不知道未來能做成什麼樣,到後來才發現巨大商機。如果按利益來做,就會存在一個問題,利益達不到要求的時候,整個團隊就會懈怠、失望等等。如果作為信仰來做,就會不斷完善,當然也可能做砸。但是互聯網很多公司確實是因為信仰才最終成功的。」

    那張朝陽,他的信仰在哪裡?

    信仰:媒體情懷與儒家精神。

    2009年5月5日,我跟隨張朝陽及他的高管們前往四川雪寶頂雪山大本營。走到五分之三的路程,大家筋疲力盡,稍作休息。張朝陽有些累了,躺在石頭地上,距懸崖只有兩米。他喘著氣說:「人啊,第一重要的是活著,第二是解決渴,第三才是飢餓,第四是性,第五是感情,然後才是工作、事業、成功、成功後的享受……」

    說完,他問娛樂中心總監鄧曄:「鄧曄,你的茶葉雞蛋還在嗎?」鄧曄回答說在包包裡,並問他要吃嗎?張朝陽說:「留到下一站吧,我想起前面有茶葉雞蛋在等我,就會信心百倍。」

    擁有如同默多克新聞集團那樣的媒體帝國,可能是張朝陽所說的茶葉蛋。他深有媒體情結。搜狐最早是美國熱連線的模式,招聘很多人,寫東西,在網上發佈。1998年新浪上線後,更堅定了搜狐走媒體的道路。奧運會時張朝陽以記者身份採訪明星,除了個人品牌最大化利用以外,也有可能是因為有很深的媒體情結。「他在美國多年,可能很喜歡媒體。而且過去媒體很難被民營企業掌握。」王建軍說。

    2011年1月17日,搜狐焦點員工馬磊在搜狐微博爆料:「新搜狐的大樓融科中心名字叫搜狐媒體大廈。」管中窺豹,張朝陽的媒體情結可見一斑。這可能與他喜歡思考社會、歷史、道德層面的東西有關。「總體上,他內向、愛獨立思考問題,他是學物理的,很願意探索事物的本源。」王建軍說,「張朝陽的媒體情結,決定了搜狐的方向是媒體。他希望傳播聲音、掌握話語權。在1998年,搜狐抓住門戶網站這樣一個媒體屬性,成就了搜狐;但也因為媒體情結,搜狐對很多用戶參與的東西不是特別關注。」

    搜狐前新聞中心總監覃裡雯說,張朝陽認為四大門戶之爭,外在的競爭仍在於媒體競爭。張朝陽希望在中國建立一個媒體帝國,由於現實所限,在時政領域不太可能有大的作為,但在娛樂產業上有。他發起打擊網絡盜版的運動、投資電影、發力視頻,都是想整合資源做一個媒體帝國。

    搜狐媒體副總裁於威記得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期間,張朝陽很激動,每天都會從15樓的辦公室跑到12樓的新聞中心,用手指著災區地圖,和編輯商量應該怎麼做,充滿年輕的激情,他也感染了身邊的年輕編輯。大家都士氣高漲,他們覺得,老闆和我們一起並肩戰鬥。這個時候,張朝陽看起來像一家媒體的總編輯,而非一個大的互聯網公司的CEO。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