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抓住客戶的營銷妙招 第8章 搶人心勝於搶市場 (1)
    所有的工作都是一種工作,那就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

    ——「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

    1.營銷之戰,攻心為上

    相信我們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個案例:說,如果有一天可口可樂的工廠被燒掉了,請問可口可樂還在不在了?

    一樣在。

    為什麼?

    第一,被燒掉的工廠不是它的,只是為它做代加工的廠子。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可口可樂的分公司,都有它的工廠。我們中國也有許多公司叫可口可樂公司,但這些公司絕對不是「可口可樂」,它是我們中國的公司跟「可口可樂」合作的產物。

    耐克球鞋所有的工廠也都不是它的,它只有標誌和品牌,這叫做虛擬經營。未來的優秀企業都是這樣的:不要工廠,虛擬經營——只做產品研發和品牌推廣。因為只有你站在整個產業鏈的上游,才能獲取最大的收益,如果只是在下游採購原料、生產產品,那你的利潤率會很低。

    第二,可口可樂的品牌不在市場上,而在客戶的心裡,所以它無法燒掉——任何優秀的品牌都是在人心裡。

    所以,營銷之戰的終極市場在哪裡呢?

    美國營銷大師傑克?特勞特說:「商戰是在現有客戶和預期客戶的心智中展開,那裡是你取勝的地方,也是你落敗的地方。」

    但很多人自認為擁有質量最好的產品,覺得笑到最後的人一定非自己莫屬,於是滿懷信心地隻身帶著產品開往「前線」。在商戰中經過一次次殊死搏鬥,最終卻沒能殺出一條血路,只得丟盔棄甲、黯然離場……

    企業競爭的實質,是客戶心智之爭,而非市場之爭!在市場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隨著市場競爭環境的不斷變化,營銷的重點各不相同:

    在工廠時代,企業競爭的實質是生產能力的高低,是產品之爭,比如在我國的商品短缺時期,只要你能夠生產出質量合格的產品,就不愁賣不出去——那時候是供不應求;

    隨著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企業的生產能力逐步提高,於是我們到了市場時代,這時的競爭焦點,是在解決產品生產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市場資源,佔據市場和渠道(只要你能夠把貨「鋪出去」,一般就不愁賣)。那時候是供求平衡;

    最後,科技的迅猛發展使我們一腳邁進了營銷之戰的終極階段——「心智時代」,這時候,企業掌握生產、掌握市場都已無法確保贏得客戶,競爭已進入到直接爭奪客戶心智資源的階段——因為這時候,供大於求。

    心智時代的企業戰略,主要圍繞兩大步驟展開:

    第一,將產品鋪到市場中;

    第二,將產品鋪到客戶心中。

    能否進入客戶的心中,成為事關企業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但由於很多企業家沒能摸準這一時代脈搏,結果使得許多企業全然忽視了這一課題。到最後,大量質量完全沒問題的產品從工廠中源源不斷地被生產出來,進入了流通環節——市場。但客戶看著一排排擺滿了同類產品的貨架,挑花了眼。那些始終無法進入客戶心中的產品最終還是退出了歷史的舞台,而生產這些無人問津的產品的企業,終於由於營銷戰略的失敗「關門大吉」了。

    我們都知道商場如戰場,都懂得戰爭中「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道理,那為什麼不在發展自己企業的時候,推銷自己產品的時候,運用上這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理呢?!

    企業的營銷決策,通常都會涉及資金、技術、人才、渠道等有形資源的評估,但是常常忽視了對一個極其重要的資產的評估,那就是客戶的「心智資源」。要知道,在營銷世界裡沒有客觀現實,也沒有最好的產品,只有一樣東西——客戶心智中的認知,認知即現實,其他皆為虛幻!

    經營一家企業、一個品牌,就是經營客戶的心智資源。營銷,不是要琢磨產品,而是要對預期客戶心目中的想法下工夫。

    所謂好的產品,很多時候並不意味著是質量最好的產品,而是最被客戶認可的產品。在當今這個同類產品氾濫成災、同質化日益嚴重的「後消費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經徹底成為過去式了。現在這個時代,對於任何企業來說,賣出去才是硬道理(無論你是賣豆汁焦圈、飛機導彈等有形的產品,還是提供桑拿按摩、修腳理發等無形的服務),否則,您只有歇菜的份兒了!

    所以,在「後消費時代」,客戶就是上帝,您必須把這位「上帝」伺候好了,贏得他的「芳心」——搶人心勝過搶市場。

    任何企業要想有所發展,必須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只有你先摸準了客戶的心思,讓他滿意了,你才會有錢賺。所以,營銷不在「我」的心裡,不是企業家、當老闆的說了算;現在是客戶「當家做主」的時代,做生意可不能閉門造車。

    其實有很多企業家天天忙著「閉關修煉」,自己一門心思琢磨產品怎麼賣,卻不考慮客戶是怎麼想的,這犯了商家的大忌。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國營白酒廠,廠裡有一個營銷總監,非常善於做營銷。後來他看中國的經濟形勢不錯,一片飄紅,於是就想憑著自己幾十年磨煉出的「一身本領」,自己創一個品牌、自己做老闆,撈筆大的!

    所謂「想到不如做到」,有了這個好主意,他立馬騎著那輛跟著老婆陪嫁過來的「永久」到了廠子裡。剛進廠,正好碰見腦滿腸肥的團委書記挺著「懷孕」的肚子往外走。一見書記這副嘴臉,他就氣不打一處來,想道:既然要離開了,還有什麼好顧忌的——都顧忌了大半輩子,也該「孫子變老子」啦!

    劈頭蓋臉一頓臭罵之後,他吹著口哨翹腿上車,顛兒了。只剩下一頭霧水的書記站在廠子的鐵門前,幾十年來,他哪裡受過這樣的特殊待遇,幾乎要流下兩行「鐵窗淚」了……

    這位營銷總監志得意滿地回到家裡,正好看到有一個電視劇非常火,叫《水滸傳》。裡面有一首歌,劉歡唱的《好漢歌》,裡面有一句歌詞,劉歡唱得很是強悍——「路見不平一聲吼呀」。

    「梁山好漢喝了一碗酒,然後是一聲吼……」靈感來了,這個人就用「一聲吼」三個字註冊了一個商標,搞了一個「一聲吼」牌白酒。

    然後他就馬上找錢、找人、找廠房,一年之後,連開廠帶出產品,酒終於出來了。這個人欣喜若狂,心想終於可以往回斂錢了。這種激動、忐忑的心情,就跟經過十個月的漫長歲月,終於可以等待將來的某一天會有人叫自己「爹」了一樣。

    「一聲吼」牌白酒生產出來之後,他等啊等,盼啊盼,結果,一瓶都沒有賣出去。到最後,廠子關了、錢沒了、風韻不再的老婆也跑了,這人見這種情況有點像他廠裡那位書記被他罵了之後那樣——邏輯停頓了。在他的觀念裡,這樣超現實的事情是根本不會發生在現實世界裡的。

    結果一激動,在短暫幾秒鐘的抑鬱之後,他的神經徹底崩潰了——傻了,天天在大街上「一聲吼、一聲吼」地吼著……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個人光是自己琢磨產品,從來不做市場調研,等過了一年酒出來以後,這首歌早就過時了,沒人記得了,更別提他的「一聲吼」牌白酒了!

    所以呢,我們通過這個真實的例子可以總結出一條經驗:市場不在你自己心裡,在客戶心裡。不僅是故事當中的這個人得了抑鬱症,我們周圍很多企業家都得抑鬱症,為什麼?因為他們摸不著做企業的門道。

    像房地產業講究位置一樣,企業定位的關鍵也是位置!!只不過這個位置是在客戶的心裡罷了。

    2.營銷「窺心術」:洞察客戶內心的真實需求

    既然搶佔客戶心智,獲得其認可如此重要,那麼,如果我們知道了客戶心智的特點,知道了他們內心的真實需求,豈不是就可以聞風而動、對症下藥了?

    一說需求,好像我們大家都知道,不就是客戶願不願意買嘛!

    需求,真的這麼簡單,只是由收入、產品性價比等客觀因素決定的?

    要瞭解客戶的需求,真的是做做市場調查,看看調查問卷,總結、整理一下就可以了嗎?

    完全按照客戶的意見開發出來的新產品,客戶就一定會買單嗎?

    某食品企業為了打擊低端競爭對手,同時又不影響企業形象,決定把原來暢銷的某產品降價不降質推向市場。無論是做客戶調查還是做市場測試,結果都大受客戶歡迎。

    降價不降質,客戶能不歡迎嗎!

    但事實證明,客戶真的不歡迎,結果呢,弄得很嚴重。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出人意料的結果呢?原因是這家食品企業不懂客戶的心理:對客戶而言,只要產品以低價入市,他們就想當然地把產品當做低檔貨了,根本不可能得出「降價不降質」的結論!

    那他們為什麼又在調查問卷上撒謊呢?

    這就是人的心理機制的問題了:當單純地思考時,我們用的是理性思維;當真正行動時,我們會把潛在的感性需求不自覺地加進去。比如美國一直喊「種族平等」,但這個遠大理想恐怕在現在這位黑人總統的任期內,也只能保持在「理想狀態」——可望而不可即。

    人,往往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客戶也是人,所以我們就不能對他們「另眼相看」。客戶的「言行不一」,這已經是個普遍現象。一項統計表明,如果企業只是根據各種調研結論進行生產和營銷,90%都失敗了,成功率只有10%。

    客戶調研通常隱含著一個重要前提:客戶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其實,這個前提是無法成立的。客戶也許能夠清晰地表達出外在的需求,但他根本無法表達出內心深處的、潛在的需求。

    正像每個人在戀愛時都有自己的標準,但這種標準總也說不出來,或者不能完整地說出來,就像一句詩說道:「不能說,不能說,一說就錯。」直到有一天,一剎那的邂逅,讓我們將秘密吐露:就是他(她)!

    客戶只能表達用他能理解的(或者用調研者引導的)語言和概念,來表述自己的需求。但是,由於客戶的營銷語言和概念極其有限,這不足以讓他們完整地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

    比如,客戶說想買便宜商品,其實是要買佔便宜的商品。前一個概念是客戶能夠表述的,後一個概念是客戶不能夠表述的。

    可是,客戶調研的理論基礎恰恰是「客戶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是客戶調查問卷不可信的核心問題之一。

    客戶在表述自己的需求時,經常隱含著很多前提條件。比如客戶說要購買10萬元以下的經濟型轎車,這僅僅是已經表述出來的需求,還有很多沒有表述出來的。比如,必須是「三廂車」、「時尚車」、「藍色車」……只有當這些條件同時滿足時,客戶才會產生購買行為。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很多客戶購買轎車時,通常比他們計劃的支出多花10%~30%的錢。反正十幾萬都花了,還怕多花兩三萬嗎?只要朋友或導購員不斷推波助瀾,客戶很容易改變主意。

    而這種行為是無法通過對客戶的調研發現的,只有營銷現場的氛圍能夠改變客戶。只要洞察客戶購買大件商品的心理路程,就可以發現這是客戶購買奢侈品的一貫行為。

    客戶經常「言行不一」,嘴裡說的經常與消費行為不一致。人就是這樣一種複雜的動物,自己並不能清楚地解釋自己的行為,更不用說用語言表達了。所以,企業在做客戶調查問卷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上述問題,進而採取一些有針對性的策略,才有可能問出客戶的心裡話。

    接下來,在到街上採訪客戶之前,讓我們先看看客戶的心智有什麼特點。知道了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我們才能透過層層「語言陷阱」,洞察他們內心的真實需求,然後在推銷的時候採取相應的、克敵制勝的對策。

    第一,心智有限,營銷要「七上八下」

    心理學家通過大量調查研究發現,人的心智就好像一個不大的杯子,可以容下的信息極其有限。它只會簡單地記住某一個產品的某一種特性,然後會把所需要的產品做一個分類。

    一般情況下客戶對於某一個品類的產品,只能記住七到八種,而趨勢是逐漸減少到兩個相對立的品牌。如想起可樂,就會想到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往往很難再想到其他的可樂品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