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沉香 第55章 「心有靜氣」與「坐懷不亂」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徐光憲,榮獲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作為化學家,他的科研成果使中國從稀土資源大國變成生產應用大國,所引發的「中國衝擊」成功改寫了國際稀土產業格局。但同樣讓人可圈可點的,則是作為教育家的他,幾十年來,總是「心有靜氣」,他撰寫的重要教材哺育了中國幾代化學工作者,僅在北大工作的學生中就湧現了3名院士、3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這讓人想起了另一位兩院院士、已故的王選教授。他所說的「做學問未必要與世隔絕,但一定時候必須『坐懷不亂』」,也是振聾發聵,對做學問、研藝術、搞創作的人來說啟迪良深。

    人生不少時候需要「心有靜氣」、「坐懷不亂」,有了這一精神,才有發現,才有創造,才有科學的突破,才有事業的漸進。

    哲人說:「即使是最弱小的生命,一旦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個目標上也會有所成就;而最強大的生命如果把精力分散開來,最後也將一事無成。」一個人如果咬定青山,立根破巖,全身心地去追求某個目標,鮮有不成功的。而過多地追求名利,想方設法地早出名、多出名,就會漸生浮躁,「方寸大亂」。能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人生才有價值。而徐光憲、王選們的成就,正是在無數次的「心有靜氣」、「坐懷不亂」中斬獲的。他們之所以「不亂」,正是胸有理想和信念。不像有的人不坐懷即大亂,一遇事就浮躁。一個有成就的科學家,他最初的動力,決不是想要拿個什麼獎,或者得到什麼樣的名和利。他們之所以狂熱地去追求,是因為熱愛和一心想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的緣故。而一些總是見異思遷又好發誓言的人,常常只會是「做了寒衣楊柳青,做了夏衣水結冰」。

    從「心有靜氣」、「坐懷不亂」,可以看出真正的科學家「上士忘名」的精神高度。學人正正經經地追求名利無可厚非,但應該有個底線,不能一味被名韁利索所驅使,少些竊名之舉,多創立名之業,力求達到忘名境地。正因為有了這種境界,這些科學家可以騎自行車上下班,衣著簡樸,但對科研卻十分慷慨。這對於那些一有名就沾,一有利便爭的人來說,斷乎不可及之。

    搞科研是一項寂寞的事業,做學問是一種坐冷板凳的工作,李政道以杜甫「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為浮名絆此身」這句詩為座右銘,可謂成功者的肺腑之言和成功之道。愛因斯坦有一項試驗達1001次;「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幾十年如一日;「兩彈元勳」鄧稼先一心撲在事業上,這都是「坐懷不亂」的結晶。人生之路,征戰之途,須得篳路藍縷奮鬥,櫛風沐雨前行。英國船舶博物館收藏了一條船,這條船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觸礁,27次被風暴折斷桅桿,但它總是一如既往地在大海中航行。這些都告訴我們:做事情不可見異思遷,需要聚精會神,這是事業成功的保證。咀嚼科學家心中的真言,追蹤科學家事業的足跡,我們可體味「心有靜氣」、「坐懷不亂」的真諦,從而在學習工作上,在謀事創業中,去身體力行才好。

    2010年第1期《語文新圃》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