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沉香 第44章 人才:國家力量之根本
    中央剛剛召開了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對實施《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人才規劃》)進行了全面部署。黨中央、國務院又面向全社會公開頒布了《人才規劃》,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人才發展的戰略目標、指導方針、總體部署和重大舉措。《人才規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是我國昂首邁進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的行動綱領。頒布和實施這個規劃,對於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不容迴避的現實告訴我們,我國既是人才資源大國,又是人才流失大國。曾有媒體報道說,我國已有「超百萬精英滯留海外」,不少精英在學成之後並未回國,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留在國外比回到國內更能釋放自己的能量。美國《科學》期刊也曾將清華、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國博士培養基地」,這不禁令人感到黯然和憂慮。

    在20世紀的世界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令人矚目的成功趕超。那就是1900年美國對英國的趕超,1950年日本對美國的趕超,1960年韓國對歐洲的趕超。這在當時,都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們都成功了。後來學者們的研究發現,原來這三個國家都採取了「人才優先」的戰略決策。這裡的「人才優先」專指追趕國對本國人才開發的優先投資與超前投資。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研究員王通訊認為,人才優先就是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確立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佈局,統籌規劃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發展,把人才發展擺上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充分發揮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電影《天下無賊》裡的這句台詞被廣為流傳,並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公認。因此,各級各部門在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的精神時,對必須「在實踐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鍛煉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要用「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感情留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再也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了。

    人才已成為社會文明進步、人民富裕幸福、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推動力量,加快人才發展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重大戰略選擇。當前我國人才發展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比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為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人才創新創業能力不強,人才結構和佈局不盡合理,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尚未消除,人才資源開發投入不足等。

    世間萬物,人最寶貴。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和凝聚了大批優秀人才,並努力發揮各類人才作用。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人口中文盲占80%,科技工作者只有數萬人,培養人才成為當務之急。1949年10月,中央批准成立中國科學院;1949年12月,中央印發《關於保護與爭取技術人員的指示》;政務院成立辦理留學生回國事務委員會;1955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出更加合理地有效地使用和提高現有技術人才……

    經過新中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從人才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發展成為人才資源大國。但是,當前我國還不是人才強國,特別是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人才創新創業能力不強,人才資源開發投入不足。要實現《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人才發展總體目標,到2020年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當前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全面加快推動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才強國轉變。

    中國的下一個「人間奇跡」是什麼呢?這就是「富民強國」:到20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根據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總體要求,著眼於為實現2020年「富民強國」目標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國家制定和頒布實施了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這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從世界人才資源大國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這將對國內產生深遠的積極作用。

    觀世情:當前,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人才競爭成為綜合國力競爭聚焦點。對此,要搶佔先機、贏得主動,就必須周密部署,及早研究制定並組織實施人才隊伍建設總體戰略規劃,形成我國人才競爭比較優勢。

    向瑞士學習智慧,我想舉出的是,將人作為資本靈活運用的用人機制,特別是如何建立起用年輕人的機制。

    瑞士的勞動力成本,單從拿到手的薪水來看是高於德國的。但從社會保險金和帶薪休假等附加成本上來看,就低了很多。如果加上勞動生產性的因素就更低了。瑞士聯邦經濟部的外國企業引資部門的官員根據2004年度資料統計,2003年勞動者每人每小時的GDP,瑞士為39.30美元,德國為37.58美元,日本為36.54美元。這告訴我們,以高薪聞名於世的瑞士,其實人們的工作量已經超出了所得。

    在瑞士的發展史中,一個重要的支撐要素就是瑞士人的勤奮。在這裡有著要致富只能拚命工作這種傳統觀念。與日本一樣,雖然現在逐漸淡化了,但勞動是美德這種觀念至今深入人心。「人才是資本」這種想法,與日本也是相同的。

    在瑞士,學歷不高成了嚴重的問題。瑞士現在所採用的教育制度,仍然是讓孩子們在十來歲時就決定了將來的出路。上重點高中再上大學,和上一般中學再進職業學校的孩子完全分開。因為人們普遍認為:「讓學習能力不高的孩子去接受高等教育,對孩子來說不是什麼好事。」所以雖說這兩條路是小學老師按照成績劃分的,其實與家長的想法也有很大的關係。

    這種兩條路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行行出狀元」的人生觀之上的。

    而瑞士的大學生們現在成了特殊階級。因為職業教育的普及,大學升學率比其他發達國家要低。所以學生的待遇非常不錯。不僅學費全免,還有很多人拿到獎學金。所以有很多人年近30了還在學校裡晃來晃去。

    這種精英教育使得瑞士大學生的水平比其他周邊的歐洲國家要高。生於德國的愛因斯坦曾就讀於蘇黎世工科大學,後來在此任教。這說明瑞士有著從海外吸引人才的優良傳統,並且非常成功。

    從瑞士的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一進公司,基本上馬上被安排在管理職位。經過總公司經理助理等職位的低燒積累,就被派往國外分部或者工廠擔任經理。可以說他們已將「經營」確立了一項專業技能了。2002年以後,最高管理層迅速向美國型轉化,年齡明顯年輕化。30歲就擔任分公司總裁的例子也逐漸增多。瑞士企業將機會留給年輕人,從而激發企業的活力使企業得到發展,這種機制今後將會起到更大的作用。

    察國情:實現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必須有充足的人才作支撐。這就必須緊緊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部署,更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制定與奮鬥目標相銜接的中長期規劃,對人才隊伍建設進行科學分析和預測,科學確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人才發展的戰略目標,提出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和推進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創新的目標要求、重大舉措,繪就加強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藍圖。

    看黨情: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最根本的是要不斷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人才。這就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和落實黨管人才原則,對更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進行整體謀劃,更好為黨育才、聚才、用才提供重要保證。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是強國之本。人類有史以來的一切文明成果,無不歸功於人的勞動創造。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歸根結底依靠全國人民的勞動創造。只有全面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我國現代化建設才能擁有強大而堅實的人才保障和廣泛的智力支撐。

    「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努力開創我國人才事業新局面,必將極大鼓舞和激勵各類人才各盡所能、各展其長,造就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使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精神面貌屹立於世界東方。

    2010.6.9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