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顆健康的心 第3章 愛心奉獻篇:盡自己的所能去助人 (3)
    她順利申請到了助學金,每月可以領到四百塊錢。為此,她和基金會簽了一份特殊的「道義契約」,大致內容是:她承諾把這筆錢用於勤儉求學,如果將來有條件的話,就把這筆錢還回去,用以幫助更多的人。在協議的最後,還有一條特別聲明:「本協議不具備法律效力。」也就是說,受助學生將

    來是否履約全憑良心,即使不還錢,也沒有法律責任。

    有了這筆助學金,她學業得以繼續。

    大學畢業後,她找到了現在這份工作,但是初始月薪只有800元,相對目前的城市消費水準,她的生活狀況不難想像。可即便如此,她每月依然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大部分錢歸還助學金,成了還款最快的獲助大學生。為了還款,她每天的生活費保持在五塊錢以內—早上只吃兩個饅頭,中午和晚上在食堂吃青菜和大米飯,每頓一塊錢,還有交通費兩塊錢。可想而知,她還款的錢都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

    看著眼前這個衣著樸素、面容清瘦的女孩,記者的心有點沉重。他極力想迴避觸及某些沉重的話題,於是跟她開起玩笑:「別的女孩為了減肥,大多不吃早餐,而你每天早上竟吃兩個饅頭,真能吃啊。」記者當然明白,如果一日三餐吃得太素,食量會大增。她忽然感覺有點不好意思:「其實,每天上午不到11點,我的肚子就開始咕咕作響了。」說完她自己先笑了,雙眸澄澈如水,有些靦腆。

    採訪快要結束,記者問她:「以你現在的條件,完全可以暫時不還款,再說也沒人要求你馬上還錢啊,究竟是什麼信念支持你這樣做?」她忽然止住了笑,十個手指絞在一起,似乎感覺有些意外:「餓一下又不會死人。」她的語調不高,輕輕地,表情依然平靜。記者一下哽住了,目光不敢與她對視,扭過頭偷偷地擦了擦眼睛。

    精神健康之道

    愛是雙向的,只取不予,整個社會前進的鏈條就會中斷。你需要愛的時候,有人會及時給予,別人需要愛的時候,你能及時給予,社會才能健康地前進。只有積極創造條件奉獻愛心,努力把愛心傳遞給更多的人,世界才會真正變成美好的人間。

    把愛心贈給孩子們

    2002年8月的一天,傑裡米阿·哈金斯驅車行駛在通往洛杉磯的公路上。忽然,收音機裡的一則尋人廣告深深地吸引了他。

    失蹤的是南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小女孩,播音員用沉重的口吻反覆地感歎,假如他們有這個女孩的身份識別卡就好了。

    哈金斯是個勤於動腦的人,他早就想生產一種迷你型CD名片。手把著方向盤,他為失蹤的女孩擔憂。他想:假如製造一種兒童身份識別卡,就好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他驚喜地發現,兒童身份識別卡確實是市場的空白點。於是,他決定馬上開始行動。哈金斯先是瞭解到警方登記失蹤人員時需要獲取的所有信息,如:孩子的過敏症史,體表疤痕,胎記,血型,是否有咬指甲的習慣,等等。他把父母們在心急如焚的情形下,極有可能遺忘的所有細節都輸入電腦,編輯成圖文檔案,然後刻錄到光盤裡。

    十天後,第一張兒童身份識別卡終生誕生了。他懷著欣喜的心情,讓朋友們先欣賞一下。朋友們看完都說:「噢,傑裡米阿,你的創意真是太好了,你為孩子們做了一件好事。」

    從那以後,哈金斯辭去司機工作,成立了與眾不同的兒童身份識別卡公司。父母們只要付出低廉的費用,並提供孩子的一些資料,就可以在十幾分鐘內得到獨一無二的識別卡。哈金斯每年的收入都很可觀。

    哈金斯把愛心贈給孩子們的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了財富。

    精神健康之道

    有時候,對別人的愛,也能為自己帶來一分靈感,贏得一種機遇。悉心關心別人,愛別人,其實就等於愛自己,拓展自己人生的道路。

    媽媽對孩子的愛

    父母離異之後,十幾歲的女兒變得越來越叛逆。

    「已經幾點了,還……」

    數不清的夜晚,女兒總是三更半夜都還沒回家,而且動不動就闖禍,讓媽媽擔心不已。媽媽的皺紋一天天增加,女兒掉入泥淖越陷越深。

    派出所打電話來請媽媽將女兒帶回去的那一天,女兒叛逆的心已經達到了頂點。

    據說,她和一群壞朋友喝酒玩樂到深夜,還在馬路上大聲吵鬧,才被帶到派出所。

    「這是我的人生,你管不著。」

    媽媽對女兒的行為感到荒唐而說不出話來。女兒不喜歡聽媽媽嘮叨,甚至要求媽媽乾脆放棄她,讓她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女兒的言行也越來越偏激:「家庭?那是什麼玩意兒?我根本不稀罕。」

    18歲生日那一天,女兒一大早出門之後,直到夜深了,都沒有回家。

    「小時候,你曾經像天使一樣美麗又善良。如果真的可以,媽媽好希望時光能夠倒流……」她為女兒準備了一份禮物,而且還寫了一封信。

    那天,女兒也是到了午夜12點才回到家,她發現了放在書桌上的禮物。

    「這是什麼?」八成又是嘮叨話…邊想著邊看信的女兒,眼中卻慢慢泛起了淚水。

    「這塊石頭的年齡有20億年,如果要我放棄你,恐怕要經過這麼長的時間才有可能……」

    這時候,女兒終於領悟到媽媽對她的愛到底有多深多濃。

    「20億年太漫長了,所以媽媽,請您不要放棄我。」

    那天晚上,女兒結束了長久的輕狂與彷徨,終於回到了媽媽的懷抱。

    精神健康之道

    兩代人生活的時代背景不同,會有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習慣,對事物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因此,長輩與年輕人在一起,有時會產生意見和矛盾,甚至引起糾紛和不快。用真摯的愛呼喚彼此的理解,才能消除矛盾,融洽彼此的關係。

    想飛的小男孩

    從前,有一個小男孩長在孤兒院裡。

    小男孩一直希望能像鳥兒一樣飛翔。要他明白為什麼他不能飛是非常困難的。動物園裡的鳥比他小得多,它們都能飛,「為什麼我不能?」他想,「我有什麼問題嗎?」他很想知道。

    另一個小男孩身有殘疾。他希望他能像其他的男孩女孩一樣行走奔跑。「為什麼我不能像他們一樣呢?」他想。

    一天,想像鳥兒一樣飛翔的小男孩從孤兒院裡跑了出來。他在一個公園裡遇見了正在沙箱裡玩的、不能行走奔跑的小男孩。

    他跑到小男孩身邊,問他,想不想像鳥兒一樣飛。

    「不,」不能行走奔跑的小男孩說,「但我想知道像其他男孩女孩一樣行走、奔跑是什麼樣的感覺。」

    「真讓人難過,」想飛的小男孩說,「你覺得我們可以做朋友嗎?」他對沙箱裡的小男孩說。

    「當然。」小男孩說。

    兩個小男孩玩了幾個小時。他們建沙堡,嘴裡發出逗樂的聲音。這些聲音讓他們笑不可抑。這時,小男孩的父親推著一輛輪椅來接他的兒子。總是想飛的小男孩跑到男孩的父親身邊,在他的耳邊低語了幾句。

    「好的。」男人說。

    總是想飛的小男孩跑回他新朋友的身邊說:「你是我唯一的朋友,我希望我能做點什麼讓你像其他的男孩女孩一樣行走、奔跑,但我做不到;可是有一件事是我可以為你做的。」

    孤兒小男孩轉過身,告訴他的新朋友趴到他的背上。然後,他開始在草地上奔跑起來。他背上背著殘疾小男孩跑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快。他把腿挪動得越來越用力,越來越用力。不久,風漸漸地扑打在兩個小男孩的臉上。

    小男孩的父親流出了眼淚,看著他漂亮的殘疾小兒子在風中上下拍打著手臂,一路竭力高喊著:「我飛了,爸爸,我飛了。」

    精神健康之道

    很多人都想追求快樂。獲得和體驗快樂的方法有多種,其中有一種就是:「愛別人,幫助別人。」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需要我們的關愛和幫助。當我們幫助別人、讓別人感到快樂的時候,內心就會體會到莫大的滿足。

    盡自己的所能去助人

    記者小李有個窮朋友阿黃,其實小李與他也只是一面之緣。

    幾年前的一個冬天,快過春節了,小李在火車站送客時巧遇了他。他當時非常落魄,正為行人擦皮鞋。和他聊天時,才知道他在某鞋廠辛苦掙的一年工錢,全被小偷拿走了—他用的是「拿」,因為他相信,小偷可能比他更窮。他對窮人總是心懷慈悲,甚至不忍說一個「偷」字。為了掙足回四川老家的路費,他臨時擺個攤為行人擦皮鞋。黑市的車票奇貴,他買不起,可要買到第一手車票,又比「上青天」還難。小李決定幫他,用自己的記者證開了個後門,給他買了一張硬座票,無形中為他省了300元。阿黃非常感

    激,說了一句讓小李終生難忘的話:「這個春節,是你給的!」

    小李客氣地說:「你言重了,我只是舉手之勞,花不了多少力氣。」但他說:「你用了心,這是最重要的!」對方昇華了自己一件小小的好事,讓小李的心情變得特別好。

    現在,阿黃與小李仍有聯繫,逢年過節,小李都會收到阿黃誠摯的問候與祝福。小李覺得:「從這個意義上說,獲益者是我,他讓我感到人生的美好。」

    小李說:「我曾經窮過,現在仍算不了大富,而且還有許多窮親戚包圍著。有時,會覺得很煩,因為總有人伸手向我求助。現在,我想通了,盡自己所能給予需要幫助的人一點希望,哪怕你只給他一個麵包,一瓶水。」

    精神健康之道

    人活著不要只顧自己的方便,而忽視了他人的利益,不要只想到別人應該為自己做這做那,而不考慮自己應該為別人做些什麼。當你為別人哪怕做一件很小的事時,你都會有一種快樂感。欲在生活中尋找快樂與幸福,不妨從有利於他人的小事做起。

    讓每一個非洲人都喝上潔淨的水

    瑞恩是加拿大一個普通家庭的普通男孩。六歲的小瑞恩讀小學一年級時,聽老師講述非洲的生活狀況:孩子們沒有玩具,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藥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潔淨的水,成千上萬的人因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死去。

    老師說:「我們的每一分錢都可以幫助他們:一分錢可以買一支鉛筆,六十分就夠一個孩子兩個月的醫藥開銷,兩塊錢能買一條毯子,七十加元就可以幫他們挖一口井……」

    瑞恩深感震驚。他想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不過,他的媽媽並沒有直接給他這筆錢,也沒有把這個想法當成小孩子頭腦一時發熱的衝動。媽媽對瑞恩說:「家裡一時拿不出七十加元。你要捐七十加元是好事,但是你需要付出勞動。」媽媽讓他自己來掙這筆錢,媽媽說,「孩子,你要多幹一些活,多承擔一些家務,慢慢地積攢,積攢到一定時候,就能夠有這些錢了。」瑞恩說:「好。我一定多幹活。」

    於是,瑞恩開始承擔正常家務之外的更多的事。哥哥和弟弟出去玩,他吸了兩小時地毯掙了兩塊錢;全家人都去看電影,他留在家裡擦玻璃賺到第二個兩塊錢;他還要一大早爬起來幫爺爺撿松果;幫鄰居撿暴風雪後的樹枝…

    瑞恩堅持了四個月,終於攢夠了七十加元,交給了相關的國際組織。

    然而,工作人員告訴他:「七十加元只夠買一個水泵,挖一口井要兩千加元。」

    小小年紀的瑞恩沒有放棄,他仍舊繼續努力。一年多以後,通過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他終於籌集了足夠的錢,在烏干達的安格魯小學附近捐助了一口水井。

    事情至此並沒有結束。因為還有更多的人喝不上乾淨的水,瑞恩決定攢錢買一台鑽井機,以便更快地挖更多的水井,讓每一個非洲人都能喝上潔淨的水成了瑞恩的夢想。他真的堅持了下去。

    瑞恩的故事被登在了報紙上。於是,五年後,一個六歲孩子當初的夢想竟成為千百人參加進來的一項事業。2001年3月,一個名為「瑞恩的井」的基金會正式成立。如今,基金會籌款已達近百萬加元,為非洲國家建造了30多口井。這個普通的男孩,也被評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被人稱為「加拿大的靈魂」,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去愛和幫助他人。

    精神健康之道

    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學會關心弱小群體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年齡尚幼,童心純潔,心裡陽光燦爛,眼裡全是美好,孩子的那顆愛心需要呵護和珍惜,需要滋養和培植,更需要欣賞和弘揚。

    賣烤紅薯的老婦人的感慨

    在酒店的斜對面,有一位賣烤紅薯的老婦人。她頭髮花白,腰已經佝僂,臉上的皺紋重重疊疊。她該有七十多了吧?

    有一天下班,小丁來到她的爐前,要買兩隻紅薯。老婦人微笑著問:「是自己吃吧?」小丁說:「不是,是給媽媽買的。」他看見老婦人的眼裡立刻有一種亮亮的東西閃了一下,她用報紙將兩隻烤紅薯仔細包好,遞到他面前,笑著說:「這兩隻烤紅薯,我不收你的錢。」小丁有些吃驚地望著她,紅著臉說:「這不行,不行。」他和老婦人素不相識—就是認識,也不能佔一個賣紅薯的老婦人的便宜。

    小丁將兩元錢塞進老婦人的手裡,老婦人顫顫地捏著它,然後揮手對他說:「紅薯雖然不值錢,我看見過許多青年人,都是自己吃,從來沒有哪一個能想到媽媽的!」

    回到家裡,小丁把這個故事告訴媽媽,她的眼裡立即有了淚光。

    精神健康之道

    俗話說:「養兒才知父母情,養子才報父母恩。」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愛老人,孝順父母,是自身人格和品行的重塑。我們要從小體貼、孝敬父母,瞭解他們的疾苦,體諒他們的困難,盡量幫他們分擔家務,給父母帶來歡樂,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以仁愛之心聞名於世的修女

    著名的德蘭修女,以仁愛之心聞名於世。在德蘭修女生前建立臨終關懷

    院的初期,曾有位官員專門對德蘭修女的行為提出質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