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選刊(2012年第6期) 評論:「後傷痕文學」的審美書寫(張麗軍)
    「後傷痕文學」的審美書寫文\張麗軍

    尤鳳偉先生的《歲月有痕》是一部立足於當代中國現實、展現當代中國經驗的優秀作品。《歲月有痕》的奇妙之處就在於,當「傷痕文學」已成歷史,作家紛紛開啟新世紀新文學「新書寫」的時候,尤鳳偉依然把文學關注的目光聚焦於「痛苦靈魂」這一類人物形象群體,依然對其現實處境和精神際遇進行剖析與追問,呈現出魯迅般「糾纏如毒蛇,執著如怨鬼」的韌性戰鬥精神。《歲月有痕》不僅延續了以往「傷痕文學」的批評維度,而且對「後傷痕時代」進行歷史的、審美的、人性的多元精神批判,是獨樹一幟的「後傷痕文學」。

    小說開篇並沒有驚人的筆墨,在看似拖沓的敘事交代中,展現了退休老人姜承先一顆閱盡滄桑而已波瀾不驚的心靈。要不是他的「災星」周國章的再次出現,他「只一門心思過眼前這份日子,至終老而死,足矣」。但是,就是因為車拋錨這一個小小的細節,「災星」周國章找到門上來,而姜承先直截了當的拒絕,讓周國章突發中風住院。小說故事情節發展自然順暢,絲毫沒有人為斧鑿的痕跡,非常符合人物性格邏輯特點。被害慘了一輩子的姜承先顯然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原諒周國章的;更何況,再一次遇到周國章,姜承先也在這一瞬間又回到了年輕時那個急躁、莽撞、不計後果的姜承先了。

    從本性上而言,一個人的性格是無法改變的。姜承先可以老去,可以在歲月中遺忘過去,但是它無法忘記仇恨,更無法抹去性格的角角稜稜和那顆善良溫熱的心靈。就是這樣一個性格複雜、情感衝突的善良老人,在反身關門「那一刻他多少也意識到自己如此決絕態度有些不合常理,但來自歷史深處散而又聚的仇恨使他義無反顧」。在聽說周國章中風住院之後,姜承先又深感不安,惦記著周的病情。在一波三折的情感波瀾裡,姜承先還是又一次禁不住地接近了「災星」。

    姜承先到醫院探聽周國章的病情,遇到周的兒子「周總」,這一場短兵相接,極為精彩。「周總」一掃適才的溫文爾雅,臉上聚著狂暴怒氣,咆哮著「還敢往這兒跑」,而姜承先一時無語,不知所措,低眉順眼地站著,像剛被逮著的罪犯,回到了文革前被批判的樣子。「回家等著,到時候法庭上見」則像一道咒語一樣緊緊地箍在姜承先的腦袋上,「就像當年,自己為任勞教導主任鳴不平,話一出口就曉得要有禍事了」。而這就是姜承先的宿命,一個善良老人的宿命。「而讓他痛心疾首的是,在似乎已走出那場噩夢的今天,……昔日的災星沒來由地來敲自家門,引來另一場禍事。他想,莫非自己在前世欠了周國章的債,到了今世他才如此死打死纏,不肯放過自己?想到這兒心裡的悲哀痛楚無以復加。」小說精彩地呈現了「後傷痕時代」的「痛苦靈魂」對以往苦難的咀嚼和從歷史延續至今的、無法擺脫的苦難的悲楚。

    《歲月有痕》不僅展示了姜承先一個人的痛苦,而且從他唯一能尋求安慰和主意的精神領袖老楚的死亡,可以看出,以往政治和當代現實所給予這一代人的「傷痕」。而同時,受到「傷害」的、失去了熱心「只剩一具冰冷僵硬的軀殼」的姜承先,把這一「傷痕」在無形中給予了自己的妻子、兒子,乃至是孫子。因此,姜承先對於可能前來敘舊與懺悔的周國章,拒絕進門,而且還竊竊生出快意。而就在此時,受侮辱與受傷害者,竟然變成了一個侮辱和傷害者。

    作為「後傷痕文學」,《歲月有痕》已經大大超越了以往「傷痕文學」單一的政治批評維度,而走進了歷史和人性的精神深處。姜承先的悲劇,不僅來自「災星」周國章,來自他的兒子「周總」的威脅,而且在一定意義上來自充當了「看客」的晨練夥伴;當然,這個善良的、一生苦難不幸的老人所受到的更深層、更直接的傷害則來自血緣關係最親近的兒子。而他的兒子,卻一直認為自己是父親姜承先的「受害者」!「傷痕」就以這樣一種奇特而荒誕的邏輯延續著。

    《歲月有痕》告訴我們,惡不僅來自外部,而且來自生命內部,來自最親近的人,乃至來自自我的心靈;惡不僅來自施惡者,被施惡者同樣有惡;惡與善同樣強大,而又同樣脆弱。

    [作者系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