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索 第14章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的結合 (7)
    第二,戀愛問題。大學生基本上都已成年,伴隨著性心理的完全成熟,性意識的不斷增強,對美好的愛情都有著憧憬和向往,開始關注異性,產生不同程度的性欲望和性沖動。大學校園內的戀愛比例逐漸增大,戀愛方式也日趨公開化,但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忽視青少年性教育,使得大學生在戀愛時期缺少相關的知識與必要的指導,因戀愛受挫問題產生種種困擾,陷入失戀或單相思,不僅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而且會造成持續的心理傷痛,產生心理問題,嚴重者會傷及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第三,就業問題。近幾年我國大學學生擴招,就業崗位出現緊缺,使得大學生就業難上加難,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們歷經千辛萬苦擠過高考的"獨木橋",邁進大學校門卻並不意味著將來一切有保障,到畢業時難以順利找

    到稱心如意的工作,這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現在就業的壓力不僅僅只屬於大四學生,許多低年級學生的情緒被高年級不被看好的師哥師姐的就業市場所影響。

    第四,人格障礙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積累,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水平逐漸提高。從發展的角度來說,大學階段的自我認識能力、自我評價能力都發展到較高水平,獨立感、自尊心、自信心十分強烈,以理想自我為目標,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然而,中學時期學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沒有什麼機會接觸社會,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交往需要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伴隨著人際交往過程,個體會產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得到滿足後會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交往對象增多,形成獨特的人際關系網絡結構,通過彼此間的交往,溝通信息,加深友誼,拓展知識面,促進個體的自我發展。相反,如果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就可能產生憂傷、痛苦、孤獨等不愉快的情感體驗。一些大學生在自我意識發展中出現了自我評價與自我認識之間的不平衡、不協調,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出現了差距,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在群體中受到孤立,感到孤獨、寂寞、自卑、空虛、頹廢,久而久之會產生壓抑和焦慮,使人格發展步入誤區,甚至導致逆反心理、偏激、厭世、人格變態,極大地損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人際關系處理不當,缺乏人際交往的能力和技巧,是大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成長與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的必備條件。

    健康是人的最重要最寶貴的財富。在當前,只有身心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才對大學生的成才有著更深刻的意義。馬加爵和薛榮華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高度重視,他們不應該是邪惡的人,而是迷失方向、缺乏自信、性格封閉的大學生。他們和許多大學生一樣,迫切希望知道如何才能變得自信、快樂,走向成功。而我們的教育不僅要使學生如何從優秀到卓越,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從迷茫到進取,從惆悵到快樂,從憂郁到樂觀,從失敗走向成功。

    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意義

    目前,結合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第一,它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途徑。黨的******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除了注重物質生活的提高外,還特別注重人們的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環境的改善,強調人與自然、社會的協調發展以及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學校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地方,還要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所謂"傳道、授業、解惑"不僅僅指科學文化知識的范疇,當然也包括人生的道理、知識與疑惑。大學生首先要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學校教育的價值在於造就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在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對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2)

    大學生是一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肩負著國家的未來與希望。他們成才欲望強烈,自我定位比較高,但由於年輕,生理、心理各方面發展尚不成熟和穩定,社會經歷較少,因而還不能准確把握自身的發展方向。特別是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和科技信息化這個大的國際背景下,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日益復雜多樣,給大學生的成長帶來新的挑戰,也對他們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引發的心理問題明顯增多。而目前我們的教育過於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卻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個人心理素質的培養。當前,必須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這樣才能增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和說服力。

    第二,它是普及心理知識的有效時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素質是一個人能否取得人生成功的關鍵,心理素質的培養與提高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如何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必須從普及心理衛生知識開始。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校園宣傳方式如報紙、雜志、海報、廣播、網絡等向學生宣講心理健康的意義,分析心理障礙、心理疾患的類型、表現與治療,介紹促進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方法,增強大學生心理保健意識與心理衛生健康知識,增強抵抗困難與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結合心理測試、專題講座、團體心理訓練、心理影片欣賞、心理圖書展銷等主題活動,關注心理健康,普及心理知識,增強理性認識,也有利於大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育和互助,提升心理素質,促進人格完善。

    第三,它是培育學生健全人格體系和個性發展的重要保障。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理論教育為出發點,致使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視其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包括政治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重視其即時的、

    顯性的泛政治功效,忽視其對人的發展、對健全人格、完美人性與素質發展的作用,忽視其長期的、本質的塑造人的功效,表現出明顯的工具理性和工具論的傾向。一方面,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道德規范、行為方式、價值觀念以及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成長過程中對自身的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要素,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對人格發展產生影響,從而完成主體道德修養與人格體系的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積極趨近於符合社會文明發展的需要,使個體在現實中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客觀的認識與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使有各種心理異常表現的學生盡快緩解心理壓力和消除心理危機,更重要的是使廣大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使其內心極其豐富、精神生活無比充實、各種潛能得以充分發揮、人

    生價值能夠真正體現。眾所周知,一個膽怯、懶惰、從眾、自私、狹隘和刻板的人是不可能有什麼成就的。一個人品格中有關志向、意志、勇氣等非智力因素的內容,將對其未來起決定性作用。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更是使一個人富有一生的資本。因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強化動機,點燃激情,鼓足干勁,才能達到提高人、激勵人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的,並以此為契機,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第四,它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高校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者"幾乎是同一支隊伍,這支隊伍素質與能力的高低,是直接關系到教育效果的關鍵一環。他們是大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促進大學生全面成才、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負有十分重要的責任,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維護高校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依靠力量。

    然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對很多社會問題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卻缺乏具體深入的分析,無法對學生作出深層次的解釋,而且習慣用制度和紀律來管理大學生,工作方式片面、生硬。由於沒有深入到學生中,對學生的心理活動缺乏調查研究,自然不能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因而教育缺乏針對性、現實性,甚至發現思想問題後,不積極深入地做思想工作,而是采取回避態度,使原有的思想問題沒有解決又產生了新的思想負擔。因此,為使教育者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自覺運用心理、教育及行為發展規律,針對學生某些方面的思想問題,進行入情入理的分析,幫助學生擺脫思想障礙,其自身就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生理、教育及行為科學知識的培訓,提高理論水平,改善工作方式,才能深入學生心靈,使得學生能積極配合,解決心理問題。

    第五,它是終身教育的需要。終身教育是指人們在一生中都應當和需要受到各種教育培養,接受教育應該是一個人一生永不體止的事情,將人的認識、動機、情感等個性心理的發展與人的體魄的發展整合為一體,貫穿人的一生。通過終身受教育,達到提高人的全面素質,使人的智力、體力、情感和倫理等平衡發展,健康成長的目的。學校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出發點,使受教育者學會如何學習,努力尋求獲取知識的方法,努力提高、發掘他們的能力、水平、創造力和潛力,促使一個人能夠自發地、積極主動地、持續地得到成長和發展。學校教育不是為了升學,而是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終身教育思想已經成為當代一個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上升到自我發展的需要階段,成為2l世紀的教育發展戰略。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學校教育也不再是教育和學習的終止,而是新的開始。

    2.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途徑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國高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陣地,是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之一,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它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地位和作用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它是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所有課程的靈魂,是一門事關樹立大學生政治方向的課程。

    它以培養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是區別於資本主義大學教育的根本標志;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教育,其根本目的在於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後,思想政治理論課又是道德教育。從一定意義上說,這是一個更為基礎的方面,不能設想一個沒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能夠接受科學的政治思想理論,會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正是基於這一性質、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開設的科目、時間都是由**********研究決定的,它貫穿於大學四年學習中的三年五個學期的學習時間,開設的總學時達到240左右。無論是從地位上、作用上還是學習時間上,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四年的學習生涯中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高等學校既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素質"一詞就其本義而言,即指事物本來的性質,後被引入心理學,並長期作為心理學的概念使用。在心理學中,素質是指人生來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點,特別是神經系統、胸、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的解剖生理特點。它是能力形成和發展的自然前提。也就是說素質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礎上,經過後天學習、實踐及社會環境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內在的基本的心理品質。它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大學生是文化程

    度較高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在他們當中將會產生出各類專門人才,他們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他們走上社會以後如何承襲民族大業,強國富民,取決於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和品性,即綜合素質的高低,而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狀況如何則直接影響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社會利益分化,社會階層構成復雜,矛盾沖突尖銳,社會信息來源廣泛,社會現象五花八門,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就業壓力加大。種種社會矛盾和現象對經驗不足,涉世未深,識別能力不強的大學生的心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大學生由於所處的特殊年齡階段,是人類心理問題最為集中的高危人群。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