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索 第13章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的結合 (6)
    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來看,法制教育是其中的重點內容。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第六章"培育職業道德樹立家庭美德"就具體介紹了道德和法律的關係,簡要介紹了職業活動中《勞動法》、《婚姻法》等主要法律,並明確指出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高重在"努力學習法律知識","努力提高法律意識","努力鍛煉實際履行法律規範的能力"。第七章"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則具體闡釋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精神,要求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加強社會主義法律素養。在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覺遵守法律"宏觀介紹了我國憲法規定的基本制度、實體法制度和程序法制度。學生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可以對我國的法律制度具有整體的瞭解,通過教師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促使學生在課外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法律,可以較好的培育法律思維,成為遵紀守法的社會公民。通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學習,指導學生在瞭解近代中國歷史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到當代中國取得偉大成就的來之不易,以及為保證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樹立學生社會主義法律觀念。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雖未涉及到馬克思主義的法治思想,但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相關內容,同時,應該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指導思想,也是我們法律制度構建的指導思想,學習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可以更加深刻和準確的理解我國的法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直接與法制教育銜接的內容有第九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第一節和第二節。其中,第一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大部分內容都是我國《憲法》中關於國家制度的介紹,第二節"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則直接介紹了法律在我們的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悟到:作為國家建設的接班人,缺乏應有的法律素養和必要的法律知識實際上並不是國家合格的建設者,從而在學習生活中不斷努力學習法律知識,培育法律思維,樹立良好的法律理念。《形勢政策》課程的教學內容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但我們認為,可以利用這一課程滲透法制教育,如結合當前社會的法律熱點,讓學生瞭解我國的法治進程,還可以用具有代表性的大學生犯罪案例來告誡和提醒學生要重視法律,努力成為學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社會主義公民。

    (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理性愛國教育的有機契合的內容體系

    理性愛國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點,甚至可以認為它是貫穿各門課程的一條主線。就《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內容來看,每一章的內容都和理性愛國家與具有直接和間接的聯繫,學生肩負歷史的使命需要學生具有理性愛國精神;對理想的追求,對信念的堅定需以愛國主義為支撐;對人生真諦的領悟,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和創造需以愛國目標為嚮導;道德修養的提升,道德品質的錘煉需以理性愛國為基點;社會公德的形成需以愛國理想為動力;法治精神的弘揚,法律意識的增強離不開愛國主義的情懷。同時,該課程專章介紹了愛國主義思想,即是第二章"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詳細地介紹了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優良傳統和時代價值;介紹了在新時期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一的一致性,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堅持愛國主義,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辯證關係;鼓勵學生成為忠誠的愛國者,並告誡學生做忠誠的愛國者就應該做到:自覺維護國家利益、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增強國防觀念、以振興中華為己任。這些內容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理論體系,全面具體的介紹了理性愛國的知識和理念,學生通過學習和體悟,能夠較好的樹立理性愛國的信念。

    通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讓學生對中國近代史有了全面的認識和瞭解,通過引導學生對新、舊中國的對比,一度落後挨打受屈辱的祖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已經躍變為當代大國,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並在民族復興的征途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這樣的理性愛國教育往往會得到學生深度的認同,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中,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國家觀、階級觀,有利於學生正確地認識我們國家的性質和黨的偉大使命,加深學生愛國愛黨的政治立場和覺悟,這必將成為學生理性愛國的重要支點。通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教學,引導學生對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進行具體而系統的學習,對黨的宗旨和國家的發展前途有了明確的認識,學生會深刻地認識到黨的偉大和國家的美好前景,會更加深刻地認同和秉承理性愛國的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勇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立愛國之志、長愛國之能、實愛國之行,在感情、思想和行為上成為忠誠的愛國者。

    結語:我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而且應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會成為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良師益友;法制教育和理性愛國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點內容,法制教育和理性愛國教育切合學生的現實需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和理性愛國精神是切實可行的,並將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顯著的成效,讓我們的大學生成為遵紀守法的優秀公民,成為忠誠的愛國者,成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

    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1)

    當代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日益複雜多樣,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受到很大的衝擊。而來自學習、經濟、就業、情感等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由此而引發的心理問題逐年上升,這就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

    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04年頒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開展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有機結合,2005年1月教育部、衛生部、共青團中央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開展深入細緻的思想教育活動,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化解矛盾,潤物無聲。可見,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且明確提出要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給大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與選擇,同時也帶來劇烈的衝擊。大學生是社會中最活躍、最敏感的群體,往往最先敏銳地感覺到社會的變化與衝擊,而這些變化與衝擊在他們思想中引起

    的波動也最明顯、最強烈和最激盪。所以在面對激烈競爭、不斷變化的社會時會感到困惑、迷惘、無所適從,對自己的能力、前途擔憂。大學生剛剛脫離父母的懷抱,渴望自我實現,具備高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過於理想化的追求,自我意識發展還不完善,很難接受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的差距。大學生的心理需要複雜多樣,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對較弱,其行為和表現往往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和衝動性,當需求和願望得到滿足時,便歡呼雀躍、熱情衝動;而當得不到滿足時,便悲觀失望、憤世嫉俗。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長期的或過於激烈的心理衝擊與壓力既是妨礙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主要障礙,也是造成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

    歸納當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狀況,一個不容忽視或迴避的問題即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在當前必須加以正視。大學生所處的青年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有思想,善於思考,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經驗和閱歷的豐富積累,其感性和理性認識逐漸趨於成熟,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或獨到的見解,喜歡按自己的意願行事,膩煩說教。同時也喜歡表現,自我認同感增強,普遍有一種成就感,渴望成才,自尊心極強。但由於自身心理的不完全成熟和不穩定性,仍然不能對自我和社會進行正確客觀的評價,自我調適能力也很欠缺。1989年,國家教委以12.6萬名大學生為調查對象,調查發現20.23%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1991年,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調查表明,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病率已高達25.3%。1994年,國家教委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20.3%的大學生存在著各種心理問題。2005年,教育部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低於全國成人。全國大學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學的人數占退學總人數54.4%,另據調查,有近10%的學生存在著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問題。其中,低年級與高年級學生在心理健康測試中的平均得分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說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隨著大學生對學校生活的適應有逐漸改善的傾向。同時,不同年級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是有差異的,不同專業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輕度與中度心理障礙的大學生還有一定的比例,患有重度心理障礙的大學生人數雖少,如果稍不注意或放鬆了監控和治療,就可能導致精神病或出現自殺等嚴重的後果。

    另外,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我國大學生患心理障礙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現行教育制度導致的學業與就業競爭壓力、環境、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常常使他們在心理上陷入困境而不可自拔。如果此時不及時進行溝通疏導,易使他們產生衝動之舉,甚至走向極端,危害他人與社會。2004年2月上旬,雲南大學2000級學生馬加爵因仇恨同學說自己打牌作弊起殺機,先後分多次動手將4名室友殺害;2004年5月16日,江西醫學院大四男生薛榮華懷疑陌生人罵自己而開殺戒,手持水果刀連刺7人,造成2死5傷的慘案。此種慘劇不是單一、孤立的惡性案件,此類事件折射出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十分突出,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潛藏著的仇恨心理、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和扭曲的人生觀、內心自卑與外表強烈自尊的矛盾以及人際關係不良導致閉鎖心理嚴重等心理問題是導致悲劇發生的深層原因。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外表清純而心理躁動的大學生一步步走向絕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原因:

    第一,學業問題。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是通過學習來實現的。中學時期的學習壓力主要來自於學校老師與家長,學習動力與狀況取決於他們的督促與監管,老師與家長為增強學習效果,盡可能地為其學習創造便利

    條件,再加上所學知識基本上屬於感性的範疇,學生只要依靠記憶將老師所教記過背熟就可以了。進入大學後,學習狀況發生了重大的轉變,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需要自身不斷提高學習知識的能力。另外,大學所學知識也多為抽像的理論,思維方式也與初等知識不同,這讓很多學生一時難以適應,原本在中學時是學習尖子,到了大學卻不能輕易取得優異的成績。同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加入WTO所帶來的機遇,大學生為不久的將來爭取一份有份量的前程,在努力學習本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參加諸如計算機等級考試、英語等級考試、會計資格證等專項考試,學習壓力過大,精神過於緊張,容易產生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因此說,盡快適應大學校園的學習方法與模式,是每一個大學新生所要面臨的重要考驗。

    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一些學生考入的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學校,或者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就會缺乏學習熱情,甚至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更有一些學生考入大學後,認為萬事大吉,應當好好放鬆放鬆,把中學時期的辛苦都補回來,於

    是不思進取,胸無大志,信奉"60分萬歲",只求混個畢業文憑。在這種狀態下他們很難取得好的成績,考試不及格,在與其他同學相比之下自尊心會有所傷害,這些因素都將造成他們苦悶的心情,於是就會逃課,上網,以種種方式逃避現實,麻醉自己,最終荒廢了學業,也浪費了青春,辜負了家長的期望,浪費了國家的教育資源。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