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第32章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7)
    在一所小學校門口,看到一小女孩興沖沖地對來接她的媽媽說「我數學考了98分!」她媽媽馬上問誰誰考了多少,聽到人家考了100分,臉上頓有不滿,「人家能考100分,你怎麼就考不了?」孩子原本興奮的神情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一臉委屈與沮喪。

    孩子成績好壞,並不在於家長對孩子說出了多少要求和希望,而在於怎樣去說。語言不是呼出的空氣,不會消散在空中無影無蹤。所以不要在孩子面前信口開河,不要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家長說過的任何話都會在孩子心中留下痕跡,好痕跡產生好影響,壞痕跡只能產生壞影響。

    我還在一個朋友家見過一位二年級小學生的家長,她沒有前面這位媽媽的嚴肅,看起來性情很好。朋友和他們母子寒暄,問孩子是不是放假了,期末考試好不好。孩子很驕傲地說,語文98,數學99。我們一聽連連稱讚孩子真棒,媽媽倒也高興,愉快地白孩子一眼,嗔怪地說孩子:「看你這臭顯擺,班裡有好幾個孩子考雙百呢,你考個雙百再來吹牛!」媽媽其實在內心應該是比較滿意的,她這樣說多半是為了謙虛。孩子聽了有些不服氣地做個鬼臉跑開了。

    不管是真情還是假意,許多小學生家長在孩子的分數問題上,都是這樣漫不經心地犯錯誤。上面兩位家長雖然說話的口氣和用意不一樣,但話語中傳達的價值觀一樣——100分才是好樣的,才是令人滿意的。家長就這樣把學習變得功利,不知不覺把孩子往歧路上引,讓孩子偏離學習的正途。尤其前一位家長,她不但讓孩子對學習懷有虛榮心,還教唆孩子去嫉妒。

    當孩子第一次背上書包去上學時,他是多麼興奮啊。可是用不了多長時間,許多孩子就開始陷入痛苦。作業像山一樣壓在他們身上,分數像河一樣擋在他們面前。尤其當他看到別的同學考了好成績,而自己的成績不理想,或者即使成績還不錯,仍然沒達到家長期望的高度時,就會感到沮喪和不自信。

    與此同時,很多第一次把孩子送進小學的家長,在這關鍵的時刻,並不是通過向書本學習或向他人學習,知道作為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新生活,在學習上形成自信和好習慣;而是懷著擲骰子的心理,被動地等待著結果,看自己的孩子是「學習好」的還是「學習差」的。也有家長自以為是地瞎指導孩子,要求孩子考100分,以為那就叫教育孩子。這些家長共有的表現就是單純地向孩子要成績。

    我見過一位小學教師,她的兒子很聰明,她覺得自己所在的小學不好,特意把兒子送到市裡最好的一所寄宿制小學。那所小學以考試成績好而著稱。孩子們從上一年級,每週都有考試。這位媽媽每週末接兒子,總是首先談考試,問語文考了多少,數學考了多少,班裡有多少同學考了100分。她兒子儘管學習也不錯,但考試卷上總會或多或少錯一點,沒有一次能拿到100分。她也懂得孩子需要鼓勵,就總是安慰說「沒事,九十多分也很好,爭取下次考100分」。期中考試前的一次小考中,兒子終於數學拿到一個100分,高興極了。她接了孩子回家,馬上就讓孩子給姥姥和奶奶打電話,匯報考了100分。姥姥家和奶奶家的人都一個勁地誇孩子,這個成績給所有的人都帶來極大的愉快和幸福,紛紛許諾說期中考試再拿了100分就給這樣那樣的獎勵。到期中考試,她一再叮囑兒子考試要認真,好好檢查卷子,不要出錯,爭取考100分。考試後去接孩子,這個不到7歲的小男子漢一見媽媽就哭了,告訴她自己沒考出一個100分。媽媽儘管很失望,卻沒批評孩子,只是又一次鼓勵他爭取下次考100分。

    這位媽媽覺得自己是那種總能夠給孩子鼓勵的家長,認為兒子沒拿到100分流淚是有上進心的表現,她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激勵很有效。所以當她對我講起這些時,也表現得很自信。但我卻聽得憂心忡忡。

    她的錯誤是把學習目標定位在滿分上,卻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態度、方法、興趣,以及對知識的真實把握狀態沒去關注。她的行為看似鼓勵孩子好好學習,實質是在追求作為家長的滿足感。而她及她的家人那種共同的「滿分癖好」,在學習動機上會給孩子誤導,而他們對考出滿分後的種種許諾,看似和藹,實則粗暴,沒有多少激勵作用,卻給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壓力。

    滿分是一個成績極限,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孩子根本達不到。家長對100分的愛好,只是不斷製造兒童的失落與內疚感——孩子從偶爾的好成績中,雖然可以獲得暫時的愉快,但大多數時間裡,他們內心是不安與痛苦的,因為他們不知道下一次考試會怎樣,會不會讓家長滿意,他心裡沒有把握,惴惴不安,一心惦記著分數,真正的學習目標迷失了。

    前些天在聚會中遇到一個老同學,他兒子上初中二年級,學習成績一直平平,他為此有些發愁。那天我們正吃飯中,他收到兒子的一條短信,說數學考了97分。看來孩子非常高興,都來不及等爸爸回家,急於告訴他這個好成績,並問他高興不高興。我這位老同學當然高興,當即對大家宣佈了這個事,說他兒子已有兩年數學沒上過90分了。他當即給兒子回了短信,合上手機時,他有些得意地說,我告訴兒子「我高興,但你要考100分我更高興」。他還陶醉在自己很會鼓勵兒子的良好感覺中。我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這樣說真是瘋了,這不僅破壞了孩子眼前的快樂,他剛剛建立起的一點自信,也足以被你這句話擊碎。

    假如家長要求什麼孩子就能實現什麼,那麼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會成績優異、習慣良好、多才多藝、品貌出眾——那樣的話做家長真是件輕鬆愜意的事。

    可上帝似乎有一種不公,「分數越要越少」這個現象很殘酷但確實存在。一些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上費盡心血,孩子卻成績差、習慣壞;另一些家長看起來做得輕輕鬆鬆,孩子在學習上卻又自覺成績又好。這讓許多對自己孩子失望的家長感歎自己「命不好」。其實這些「命不好」的家長完全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那就是改變不正確的成績觀。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上,成功動機過強或過弱都不好,一是對學習不利;二是對保持不利。庸俗目標只能給孩子帶來庸俗的刺激,不會產生良好的內在動力。從上小學就追求分數,會使孩子形成畸形學習動機,變得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學習興趣,影響考試成績。就像一個跳高運動員,如果在訓練中或賽場上他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助跑、起跳、躍過橫桿,而總是考慮場上觀眾如何看他,如何評價他,他跳過去了會得到怎樣的獎賞,跳不過去會如何難堪。這種想法會讓他顧慮重重,甚至裝腔作勢,那麼他在賽場上將不會取得好成績。

    「分數」和「成績」其實並不完全對等,分數可以反映成績,但分數不等於成績。如果家長從孩子一上學就只是著眼於每次考試得了多少分,而沒有培養起孩子對學習本身的興趣,那麼「優秀成績」注定只是一時的夢幻彩虹,讓那些沒有遠見、沒有踏實心地的家長最終失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感到很奇怪:我的孩子在小學時很優秀,經常考90多分或100分,為什麼上了中學就不想學也不會學了?出現這種情況,原因當然有很多種,但這之中一定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因為從小養成的不良學習動機,其結果一是敗壞了學習胃口,二是動機的低下束縛限制了他們的視野和能力,使他們發展的空間越來越狹窄了。

    家長引導孩子面對知識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試分數,孩子在學習上的潛力才會慢慢噴發出來。幾乎沒有哪個孩子會愈挫愈勇,他們需要成功體驗。成功體驗不是偶爾得到的高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後的喜悅。

    哲學家弗洛姆認為,現代生活最突出的一個心理特徵是,許多為實現目的而採取的手段及活動,已越來越篡奪了目的的地位,而目的本身卻成為模糊的、非真實的存在……我們已陷落在手段之網中,經常忘記了我們的目的。

    我女兒圓圓上小學時,學校對成績評定不打分數,只打「優」、「良」、「及格」、「不及格」,85分以上就是優。她成績一直不錯,都打了「優」,但在我的印象中,幾乎每次卷子上都有些錯,也就是說她基本上沒得過100分。我不願強化考試的重要,所以對她大大小小的考試並不直接過問,只在暗中關注她的學習情況,經常和她聊聊學校裡的事,也和老師們溝通一下。

    老師經常讓家長在發下來的卷子上簽字,我和先生絕不因為孩子分數的高低興奮或失望。考得很好,孩子高興,我們也正常表達高興;考不好,孩子可能會有些沮喪,我們就告訴她:沒考好,正好可以發現自己哪些地方學得不夠好,要是老師出的卷子恰好都是你會的,雖然得了高分但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那不也很遺憾嘛。這樣說能引導她踏實下來,把注意力放到學習上。

    同時我也注意激勵孩子,因為她畢竟是孩子,需要一些淺顯的成就感。例如,一張數學卷子,她考了85分,經由她自己修改後,又有9分的題做對了,但還有一道6分的小題沒改對,我會很愉快地在她改正的題上打上對鉤,然後用鉛筆在原分數旁邊寫上「94」,告訴她現在的成績已變成94分,而不是85分了。那道6分小題她可能會馬上再改正,也可能需要再想想或第二天請教老師,或需要媽媽和爸爸給她講一講。總之不論什麼時候改正了,我就會把那個94分擦去,寫上100分。即使卷子已經讓老師重新收走了,我也會給她一個口頭100分,對她說「昨天你還有一道題不會做,是94分呢,今天就都會了,變成了100分!」

    任何考試卷,只要修改,成績肯定會高於原來的。這樣,孩子就發現了過程與結果的關聯性。圓圓認識到,只要去解決一個錯題,就能得到更好的成績;如果把錯題一直追究下去,每次考試的最終成績都會是100分。這不但讓孩子知道學習要一點一滴地認真對待,最重要的是她會因此覺得,得不得100分主動權在自己手裡,而不是像前面那個哭泣的小男孩一樣,以押寶的心態求100分。

    不在教育上虔誠思考,不去用心理解孩子,分數上步步緊逼的家長,最後多半會淪為節節敗退的家長。

    有一位家長,他的生意做得很好,賺了不少錢,但他的兒子一直令他頭痛。這個孩子現在已經初三了,特別不愛學習。他現在擔心兒子連高中都考不上,更不用說上什麼重點學校了。他在一個場合聽我提到「分數越要求越少」的觀點時,有些不以為然地說,我看你說得不對,孩子學習好不好還是在於他自己,我對兒子多用心,對他的要求也不高,從來沒要求他考100分,他也沒學好。

    這個家長的情況我比較瞭解,他做生意很精明,但在教育孩子方面總是怎麼笨怎麼來。他孩子剛上小學一、二年級時,每逢期中、期末考試,他就給兒子請來各科家庭教師,從考試前一個月給孩子補課。他對兒子說:「爸爸不怕花錢,只要你能考出好成績就行。」

    他的孩子在小學低年級時,成績還能保持中等偏上,他為了鼓勵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就總是說:「班裡誰的家長捨得花這麼多錢請家教,你應該進前10名啊。」可他的孩子不但沒有進前10名,反而開始往後退。假如兒子考了第22名,他就會拿著孩子的考試成績,語重心長地對孩子說:「爸爸為你的學習花了那麼多錢,你怎麼也該考進前20名啊。」幾年下來,他現在對兒子說的話已變成「你哪怕考個及格也行啊!」他為了兒子的學習,除了請家教,還經常在考試前給學校老師送禮,回來對兒子說:「你爸賺的錢,都給了老師了,你不好好學習能對得起誰?」

    這位精明的生意人,以為他的商業法則可以處處靈驗,花錢就可取得「鬼推磨」的效果。實際上他和前面幾位「要100分」的家長比起來,對學習的認識更淺薄,在惡化孩子學習心理方面有過之無不及。他不斷地把學習目標定位在「考試」上,使孩子目光短淺;不斷地關注「名次」來擾亂孩子的學習動機;不斷地製造孩子的內疚感,使孩子在心態上變得虛浮;不斷地用錢來輕薄知識,讓孩子學會庸俗思維。一個在學習上目光短淺,沒有良好動機,心態虛浮,思維庸俗的孩子,他的成績怎麼可能不一路下滑?

    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考100分呢,包括我自己,也很在意孩子的成績。正因為我特別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績,我才絕不向她要分數。任何單純要分數的行為都是淺薄的,都是破壞性的。我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對知識的好奇心、愛鑽研的精神,提出問題的能力,尋找答案的興趣,有效的學習方法,平和的學習心態,持之以恆的毅力等等——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績,才是在各種考試中勝出的決定性條件。最重要的一場考試——高考中的好成績,也只能從這裡出現。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