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第12章 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 (4)
    孩子在小學,甚至初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這正如簡單的建築工程對工具及背景條件要求不高,越是宏大精美的工程,對工具及背景條件要求越高一樣。

    我見過幾位非常苦惱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原本學習成績不錯,學習也很努力,但令人不安的是,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越來越不如人意。每當這種時候,我總會問一下孩子從小到大的課外閱讀情況。不出所料,這些孩子基本上都缺少課外閱讀。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另一些孩子,小時候成績可能並不出色,但由於他們有較好的課外閱讀,卻能做到後來者居上,到真正想學的時候,潛力就不可阻擋了。

    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它真的像一根魔杖,越來越顯示出神奇的作用。

    人們容易看到孩子變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來越喜歡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就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就覺得孩子怎麼越來越不懂事,越來越不自覺。人們很少能看到這種表象背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原因,那就是課外閱讀。

    事實是,每個孩子都是越來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閱讀多的孩子,學習能力強,當他有意識地主動去學習的時候,豐富的語言和智力背景就來幫忙了,他較好的學習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會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動積極地去學習;而閱讀少的孩子,他語言和智力背景的蒼白使他學習能力羸弱,在越來越難的知識面前,在越來越多的競爭面前,他更多地體會著力不從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對學習就越沒有興趣。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撐很長時間的,他們很快表現出一路下滑,開始有意無意地逃避學習——這可能就是家長感覺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來越不愛學習了。」

    為了讓孩子聰明又學習好,父母們都在傾盡全力,從懷孕開始就忙著吃這個補那個。營養對兒童大腦發育肯定有用,但無論吃多少好東西,都只是一種加法手段。除極個別的超常兒童,所有出生後身體健康正常的孩子,他們最後在智力上的差異並不在這種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啟蒙教育上。智力啟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閱讀,它是一種乘法手段,可以讓兒童的聰慧以幾何級數遞增。

    一些教師和家長不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是因為他們心裡總有擔心,孩子光完成學校課程學習已經很忙,考試考出好成績最要緊,讀課外書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學習,不合算。這種說法等同於在說,我急於從哈爾濱到廣州開會,哪裡有時間等四個小時後的飛機,火車馬上開了,我得趕快去擠火車——好像是那麼回事,實際上全錯了。

    一把相同的種子,灑到地裡,有的得到合適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乾旱又曬不著太陽,最後差異當然會很大。閱讀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

    我猜測會有一種質疑被提出來,難道經常讀書的人學習就一定好,不讀書的就一定不好?當然不是。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或表述一種現象時,不能把它絕對化。

    如果所有文化或社會範疇中的「規律」都需要像數理定律那樣有100%的準確率才可被確認成立,那麼所有的社會規律都將不存在,所有的對話都無法進行。世界如此複雜,每件事情都和其它事情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種現象。比如「喝茶能有效預防癌症」的結論,和「愛喝茶的人也會得癌症」的現象並不形成衝突,因為癌症致病原因非常多,用後者否定前者是沒意義的。

    我不敢說愛讀書的孩子學習一定好,但我可以肯定地說,從不讀課外書或很少讀課外書的孩子學習一定不會出色;一夥愛讀課外書的孩子和一夥不愛讀課外書的孩子相比,他們的學習差異一定非常明顯。

    中小學生中有一種叫「偏科」的現象,似乎對這裡談到的閱讀與學習能力的關係提出挑戰。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偏愛數理化,對語文、英語等文科類科目不感興趣,也很少閱讀,數理科目成績卻總是很好。

    我見過一位初中生的家長,她甚至為她的孩子數學、物理學得好,特別不愛學語文而略有沾沾自喜,可能是覺得這樣顯示出她的孩子聰明。我想,她的孩子如果只是不喜歡語文課本身,但讀過很多課外書的話,她可以驕傲,說明孩子的潛力還是很大的;但如果孩子一直缺少閱讀,對語文課的厭倦是基於一直以來的語文能力低下,那就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恐怕總會有一天數、理科目要受到拖累。

    我認識一位市屬重點中學的數學教師,他高考時數學滿分,150分的語文只打了92分。他原本酷愛數學,立志要當個數學家,報了北大數學系,總分不夠,最後只被一所普通的師範大學數學系錄取。

    他說,從我這幾年教書,才深切地感覺到語文的重要。我們學校每年高考前十名的同學,很少有偏科的,基本上都是文理兼佳。他說他當時沒考上北大數學系很不服氣,現在想來,即使考上了,語文底蘊的缺失也會影響專業學習,因為自己的思維寬度和廣度比起那些博覽群書的人總是有很大局限性。

    所以,哪怕孩子是個特別的數學天才,你也應該關注他的閱讀。比如讓他去讀幾本數學家傳記,這可能比讓他多解兩本習題集更能成全他的數學天才。

    當然也有偏科偏向語文的,語文學得很好,作文寫得漂亮,數理化學得很差。比如少年成名的作家韓寒。閱讀對他們的考試成績似乎並沒有成全。

    這個問題要這樣理解:造成他不喜歡數理科目的原因很多,教師、家庭、天賦、同學等都可能成為影響因素。閱讀當然不能強大到解決所有的問題、補救所有的不足。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數學成績差,絕不是閱讀造成的。這樣的孩子,所幸他們喜歡閱讀,無論上不上大學,他們都是聰慧的,都可以取得相應的成就。這樣看,閱讀於他們仍然是件幸運的事。

    而那些從不讀課外書或很少讀課外書、數理科目學得較差、人文科目只是相對學得較好的學生,他們的情況不叫「偏科」,事實上他們的人文科目也並不出色。誰能見到一個幾乎不讀課外書的人在文史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些孩子和韓寒這類孩子的情況又有很大差異。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閱讀都是重要的。由此看來,想讓一個孩子變得更聰明,是多麼簡單啊,讓他去大量閱讀吧!書籍就是一根魔杖,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一種魔力,能讓他的智慧晉級。愛讀書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他是多麼地幸運!

    「魔杖」是什麼,就是課外閱讀。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出平淡;哪怕是寫作業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

    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並且把全部負擔都轉移到家庭作業上去。由於家庭作業負擔過重,他們就沒有時間閱讀科學書刊,這樣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在小學,甚至初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

    營養對兒童大腦發育肯定有用,但無論吃多少好東西,都只是一種加法手段。除極個別的超常兒童,所有出生後身體健康正常的孩子,他們最後在智力上的差異並不在這種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啟蒙教育上。智力啟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閱讀,它是一種乘法手段,可以讓兒童的聰慧以幾何級數遞增。

    一夥愛讀課外書的孩子和一夥不愛讀課外書的孩子相比,他們的學習差異一定非常明顯。

    修得一支生花筆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當下家庭教育的流行語,每個家長都這樣想,每個家長都會這樣說,但為什麼孩子跑著跑著就落後了,為什麼失望的家長總是大多數?就因為兒童教育中許多輸贏概念被搞錯了。按搞錯的概念去做事,當然會把事情弄糟。

    關於「妙筆生花」這個成語有個故事,說一個秀才夢到自己的毛筆頭上盛開一朵蓮花,夢醒後他就一下變得才情橫溢,下筆如有神了。

    成語反映了人們長期以來的一個願望,也是很多人尋求解決的一個難題:如何能寫出好文章。特別是當下許多中小學生,寫作文是他們最頭痛的事。假如有什麼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這個辦法一定是孩子們的「夢寐以求」。

    我個人從事過十多年語文教學工作和多年的文字工作,也喜歡寫作。我女兒圓圓的作文一直寫得不錯,在我的記憶中,她從小學開始,作文本上幾乎沒出現過病句,錯別字也很少,成績總是很好。尤其上高中後,她的作文經常被老師當作範文,推薦給同學們看。2007年高考時,圓圓的語文獲得了140分的好成績。據媒體報道,當年北京市文、理科近12萬考生中,語文成績達到140分以上的總共只有12人。她的作文肯定也獲得了高分——這裡面可能有運氣的因素,但也能說明她的寫作水平確實是不錯的。

    基於這些原因,經常有人問我,如何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而我總結多年來的經驗,得出的卻只有兩個字:閱讀。

    我不喜歡給那些閱讀經歷尚淺的孩子們講所謂的「寫作技巧」。觀摩過一些教師的「作文課」,總覺得那樣的課不過是教師們自娛自樂的表演,對學生的寫作沒什麼作用。人們把寫作技巧這個事弄得太複雜了,總結出了那麼多方法,一些完全不會寫作的教師,竟然也能把「寫作技巧」講得頭頭是道——這也可以反過來證明這些「寫作技巧」對學生沒什麼用處吧。

    「美」和「簡單」往往是同義語。學習寫作也一樣,最好的技巧應該是最簡單的。閱讀對寫作來說,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而拋開了閱讀所講的種種技巧,最多可以稱為「小技」。有了大技,小技不請自來;沒有大技,一切小技都沒有實現的條件。

    我一直重視圓圓的閱讀。大約從她一歲左右就開始天天給她講故事,也許她開始時聽不懂,但她喜歡聽,明亮的雙眸入迷地盯著我的嘴或書,不哭不鬧的。到她稍大一些,能聽懂後,就不斷地要求我給她講故事,每個故事都要一遍又一遍地聽。不管她要求講多少次,我幾乎從不拒絕。

    每個嬰幼兒都喜歡聽故事,都喜歡看書。如果說有的孩子表現出不喜歡讀書,不喜歡聽故事,一定是由於家長沒及時讓他接觸閱讀,把最好的時機錯過,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被其它東西(當下主要是看電視)取代了——很多家長把這件事輕視得如同孩子不小心灑了碗飯一樣,事實上這是非常大的損失。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當下家庭教育的流行語,每個家長都這樣想,每個家長都會這樣說,但為什麼孩子跑著跑著就落後了,為什麼失望的家長總是大多數?就因為兒童教育中許多輸贏概念被搞錯了。按搞錯的概念去做事,當然會把事情弄糟。

    在兒童早期教育中,家長們更願意看到那些立竿見影的效果。人們熱衷於把孩子送進學前班提前去學拼音、學外語,熱切期待孩子每次考試都能拿好成績,熱情地給孩子報許多個課外班,培養各種才藝,他們認為這就是在起跑線上領先一步了。

    而早期閱讀做沒做,暫時看不出什麼差異。從學前到小學畢業,甚至到初中,課外閱讀少的同學如果只針對各種考試學習,常常表現出成績方面的優越。這給不少家長帶來幻覺,以為課外閱讀可有可無,甚至認為它會影響學習,所以一般不會引起家長的注意。

    事實上,不重視兒童閱讀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為之一,從小的閱讀差別才是重要的「輸贏」差別。很少獲得閱讀熏陶的孩子,即使他們在小時候表現得聰明伶俐,成績優良;但由於他們只儲備了很少智力能源,往往從中學開始,他們就會表現出綜合素質越來越平庸,學習上越來越力不從心的趨勢。這方面的艱難和困惑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而那些閱讀量大的孩子,他們一般來說不僅從小表現出聰慧,而且在學習上有很強的爆發力。就一個人一生的發展來說,他們從小奠定了良好的閱讀基礎和閱讀興趣,是真正贏在起跑線上的人。

    具體到寫作能力的培養,更是和閱讀有直接的關係。沒有閱讀,就不可能有寫作。

    閱讀不僅應該開始得早,而且應該讀得足夠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