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輕浮也違章   紅塵擺渡者 【題外話】為度一切眾生 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閒時看了幾位同修在群裡的討論,深深感慨,這一百零八個台階一步一坎,艱難啊!一旦覺得自己悟了,「魔王」、「魔女」就在前面等著,心一動,糊里糊塗就滾回了山底下。

    在聶琛眼裡,顏如玉好像徹底顛覆了從前的生活,朝聖是為了帥哥,拜服也彷彿成了兒戲。

    荼蘼再這裡就問一句:從此,顏如玉還是佛弟子嗎?有沒有對佛法失望?有沒有生出退轉心?還願度眾生嗎?碰上謗法謗佛的,還能升起護法之心嗎?碰上聶琛這種修了半路滾下山的,是拉他一把,還是自己跟他一起下去?

    仔細琢磨琢磨,親們就明白了。

    心未動,如如不動!

    一進佛門,第一件事就是「發心」。行文至此,我們才能感覺到「發菩提心」有多麼重要!

    我們每天都在念:「為度眾生,發無上殊勝的菩提的心」。嘴上發的,還是心裡發的?若是嘴上發的,再精進的文思修行也是白費勁!麻煩一旦落在自己身上,立馬就退轉了。於是得出與聶琛相同的結論——

    佛祖忽悠人的,佛法不靈,裝神弄鬼,不好使。

    而事實上,不是佛法有問題,是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甚如法。只限於紙上談兵,不能將所知所學落實於行動。

    顏如玉忽然了悟了什麼啊?文中尚未點破,給大家留一些空間,深思,再深思。

    而顏如玉還在「了悟」,說明她依舊是虔誠佛子,並未生退轉之心。而看了文的諸位,多半已把「為度一切眾生」丟在一邊,繼續為情所困,任自顛簸紅塵了吧?

    退轉了,大大的退轉了!

    把林寶兒拉出來一對比,就把大夥兒都拐帶到溝裡了。

    坐亦禪,臥亦禪,行亦禪,無時無處不是禪,是為「坐禪」。

    不要誤解哈,「坐禪」不是讓你盤腿打坐,「坐」字之意——如如不動。生活中舉手投足都是禪,時時處處都在參悟,人的心就漸漸沉下來,越來越穩,就類似禪定了。

    止,而後能觀。人要先定下來,才有觀量。人家一忽悠,就被拐跑了,心不定,眼前都是夢幻泡影。

    分析一下這個夢幻泡影啊,退轉的道友們又在不知不覺中被「監視著」騙了,人只要微微動一個細微的念,就會被「監視著」欺騙,讓你認為你悟了,你的想法是事實驗證的,是合理的。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來告訴親們是什麼欺騙了你。

    正是我們固有的「貪、嗔、癡、慢、疑」。

    貪什麼?

    貪戀紅塵。我們偏愛於林寶兒的修行,是因為她未離世間,未離男人。而顏如玉的帶著出離心的修行就顯得枯燥乏味了。

    林寶兒的修行比較個人,正契合凡夫自私的境界,在我們看來,這就是成就的捷徑。自私的我們才懶得管眾生的死活呢,菩提心是假的,整明白自己的愛情,攥著那個男人才是我們學佛的目的。

    動機不純,發心不正!升起的是邪心,修出來的必是魔業。「為度一切眾生,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那得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根器啊?發心,就好比佛教修行的第一塊基石,拿掉這塊基石,你多年的修習瞬間就會土崩瓦解。

    所以,皈依三寶時,師傅從始到終就說一件事——發心!

    嗔什麼?

    嗔男人啊!男人無可救藥了,佛祖都拿他們沒辦法,我等一介小女子能有什麼辦法呢?逆來順受吧,忍了吧,反正前面也是個男人,找誰都一個德行。

    拿男人沒辦法了,才想起修「忍辱「,算什麼忍辱啊?

    真正的忍辱是,他欺負了你,對不住你,他什麼都不如你,你有足夠的力量對付他,而你卻能容忍他,這叫忍辱。你本身不如人家不是真忍,那叫無可奈何,委曲求全。

    癡什麼?

    開始覺得顏如玉是楷模,後來覺得林寶兒是楷模,甚至覺得現在的卓芙蓉也可以做楷模。別人忽悠什麼,你信什麼,這還不叫癡啊?跟「沙師弟」犯一個毛病——「師傅,大師兄說的對啊」,「師傅,二師兄說的對啊」,「師傅,大師兄和二師兄他們說的對啊」……他能替自己說點什麼嗎?評論區那麼大,想得通想不通,總得說點什麼吧?借此機會,向各抒己見的親們表示誠摯敬意!

    很多情況下,所有的人都站在一邊未必是好事,比如在船上。說起來,我還是挺懷念之前被「顏如玉」氣跑的那位親的,不知在那之後還有沒有繼續跟文。不同的聲音恰恰代表著我們需要理解,需要尊重,需要關愛的一部分人,試著與之溝通,各抒己見就是相互認識,相互瞭解,相互融通的過程。

    慢什麼?

    輕慢顏如玉啊,現在可能又開始輕慢林寶兒了。我們嫉妒他人的修行,嫉妒他人所得的成就與善果,聽著一點風吹草動,就跟著一片罵聲。解恨啊——顏如玉終於還是把自己作成離異婦女了。她不該怎麼怎麼樣,不該怎麼怎麼樣,後知後覺地「馬後屁」全來了。

    有誰換位思考過?如果我們是顏如玉我們會怎樣?我們比她高明嗎?隱忍死守比拍屁股走人高明?帶孩子卷款閃人,或是一氣之下真做了「二奶」?選一條我們可能選擇的出路,繼續往下想,你能收放自如,游刃有餘麼?

    疑什麼?

    疑佛祖啊!不誠不信,懷疑佛祖忽悠人,懷疑真言的可信性。佛祖涅槃後兩千六百年,還沒誰能推翻佛說的這些道理。就憑我等凡夫的腦袋,因何起疑心?我們常常對不知道的,觀量之外的事物起疑心,這事兒在荼蘼身上也時有發生。上學的時候接受到的都是唯物的東西,修行也不可避免的蒙上了唯物的色彩。常常會把佛的教誨當做一個有形,有邊界的,實實在在的工具,把遍及虛空的般若都想像成了具象的教科書。有時候覺得,這可能是未能消滅的業障,正因為此,我才不能瓦解這個堅固的物質世界,親眼見證空性。

    空性對於我只能是個概念,需要靠理性的思維去理解。而真正有觀量的大成就者,有形的世界在他們眼中全部土崩瓦解,歸於虛空。

    正是「五鈍使」被「監視者」利用,發心不堅固的人便生出了退轉之心。於是,你再次落回了紅塵,再次回到了輪迴的起點,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會再次折磨著你……

    如果顏如玉生了退轉心,她與聶琛可能會小別新歡一陣子,問題還在那裡,不論如何都沒法迴避。

    那麼顏如玉是該繼續行持善法,救度眾生,還是該專心維護與聶琛二十幾年的感情呢?

    這看似矛盾,其實不矛盾。聶琛就是煩惱中的眾生,要維護多年的感情,當然要度他。

    天底下最難度的就是枕邊人,類似聶琛這種起大慢心的「阿修羅」。佛祖說什麼什麼法門,阿修羅都嗤之以鼻,硬是要比佛祖多說一條。自己悟不透的時候,就謗佛謗法,胡攪蠻纏。這種人最喜歡「兩頭灌老鼠」,你要是哪一方面比他強,那你可得小心了,你注定會成為他假想敵,被阿修羅盯上了,八成死得很慘。

    那麼,如果你不幸愛上了一個阿修羅怎麼辦,度還是不度?迎難而上,還是退轉逃跑?作為行持善法的空行母,你有沒有信心和能力懾服其心,讓他歸於善道,為佛護法?

    考研就在當下,修行即在當下……

    道心堅固,修行者要像大明王那樣毫不留情,摧破一切無明。這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勇氣,需要將兩種活力合二為一。觀想佛祖身邊的文殊普賢兩位菩薩,一位大智,一位大勇,這是佛菩薩慈悲,在為我們以相說法啊!

    可能有人會說,一切善惡原本無差別,那麼為什麼非要摧破無明呢?隨順不好嗎?他糊塗,我就跟著他一塊兒糊塗唄,反正黑的白的還不都一樣!

    實話說,荼蘼就這麼想過。上師一句金剛獅子吼,把我震醒了:一個人連善惡都分不清,還修什麼佛?

    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實實在在的差別,怎麼可能一樣呢?佛說的「無差別」,「無分別」,是教我們不要對黑色白色存在偏見,不要因為愛好光明而拒絕黑暗。黑色來時,我們樂於消受,白的來時,我們也樂於消受。

    所謂「善人是我師,惡人是我資」。要是糊塗到把惡人當成了師傅,那可真讓人無語了……

    佛說「慈悲」,慈悲絕對不是沒有原則的調和。「和稀泥」有破失三歸依戒體的危險。通俗不是庸俗,平常心不是平庸心。

    《大般涅盤經》中有: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可見善與惡,正與邪還是有標準。打卻正邪,絕不是混淆正邪的概念,而是修正我們面對「正與邪」時偏執的情緒與態度,從而將一切轉為道用。

    《菩薩善戒經》上說:「菩薩斥責乃至攻擊他人而不犯戒之二::為了維護聖教,主持正法……」

    《寶篋經》中佛言:「對破壞教義之言行應予以破斥,對其不破斥者非我弟子,對其進行破斥者是我弟子,是我聲聞。」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本,初持瑜伽處真實義品第四說:

    菩薩應該護持正法,使正法久住。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對於能夠隱沒遮蔽佛陀正法的相似正法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能了知,不為邪說迷惑(能知)。

    第二,能揭露,不使其迷惑眾生(能顯)。

    第三,能如法摧滅,消除其對佛陀正法的破壞力(能正除滅)。

    這是最能善巧契入如來密意、語言、法義的最為殊勝的行為!

    又說,菩薩斥責乃至攻擊他人,而不犯菩薩戒的情況有四種:

    第一:為了摧伏邪見外道。

    第二:為了維護聖教,住持正法。

    第三:為了調伏對方的煩惱,如馬爾巴大師之於密勒日巴尊者。

    第四:為了令未對佛法生起淨信者生起淨信,已經生起者淨信增長。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你苦口婆心的對「人」嘮叨幾句,對方說不定能體諒你的一番苦心,真就聽進去了。跟「阿修羅」囉嗦,你當心他「抓住蒼蠅擠破它的肚皮把它的腸子扯出來再用它的腸子勒住他的脖子用力一拉,呵--整條舌頭都伸出來啦。我再手起刀落嘩--整個世界清淨了!」

    所以,方法是關鍵。要善巧——不但要善,還要巧。

    世間最難處理的莫過於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人之間最難處理的莫過於男人和女人的關係,男女之間最難處理的莫過於夫妻關係。究竟是什麼方法呢?暫且不說,親們不妨再琢磨琢磨。

    最後給點提示:枕邊善男子是眾生而非眾生,誓願度他,萬萬不能慢過他;枕邊善男子是菩薩而非菩薩,無須度他,他自己便把自己度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