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靈帝傳說 第四卷:縱橫天界(完結篇) 第六九四章  瀛洲台中的丁日昌
    當時,朝廷還令趙范、趙葵,奉令節制鎮江滁州兵馬。

    趙善湘為江淮制置使,與楊妙真配合,構成一條防線。

    可這三個人,都視楊妙真夫妻為敵,力主對楊妙真夫妻用兵,一舉消滅他們,於是構陷他們的罪名,上報朝廷。

    南宋未年,朝政已腐朽不堪,處理問題沒有主見,左右搖擺,於是又罷去楊妙真夫婦的官爵,飭江淮守臣,整軍討伐,拿李全和楊妙真的首級。

    趙范、趙葵、趙善湘,同時對楊妙真夫婦用兵。李全帶軍,連連擊敗宋軍,可惜那天中了宋軍的埋伏。有一處地方叫新塘,泥淖深有數尺,當時天氣晴朗已有些日子,泥淖上面積滿塵埃,如同燥坯,遠處看去還以為是一處平坦的好地方。

    在一天的黃昏,趙范等假裝失敗,把李全連同他的親兵一齊引入泥淖內,然後亂箭齊射,長槍亂搠,李全就此死去。

    楊妙真聽到李全已死的消息,知道大勢已去,就對部將鄭德衍說:「李全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不料就此死去。現在時勢已去,不能再支。你們尚未出降,想必是因我在此的緣故;我今離此而去,你們便可出降。」

    便帶上親兵百人,闖出城外,向北而去,不知所終,她所領導的義軍也支離瓦解。

    不久,南宋被蒙古所滅,鄭德衍等人曾先後隨文天祥、張世傑、劉秀夫等人抗元。

    當然,出現在這裡的楊妙真,只是主腦創造出來的高智能NPC,跟歷代名女的隱藏任務有關。

    她有一件極厲害的法寶,叫做幽魂萬骨幡,俱是人骨穿成,高有數丈,而白骨上有硃砂符印,可以亂人心神。

    高峰跟楊妙真寒暄了幾句,便祭出各種法寶,跟她周旋起來。

    不久,楊妙真支持不住,跳過一邊,淡然一笑:「好吧,我認輸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們趕緊去找任務物品吧。」

    便摟著楊妙真的纖腰,化為一道青光,全速飛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楊妙真已經來到瀛洲台,挑戰歷代名將。

    這次刷新出來的名將,是清朝的丁日昌。

    丁日昌,生於1823年,字禹生,又作雨生,號持靜,廣東豐順縣湯坑圩金屋圍人。

    他是清朝洋務運動的主要人物,軍事家,政治家,二十歲時中秀才。

    後來,初任江西萬安、廬陵知縣。

    1861年,他為曾國藩幕僚,於1862年5月被派往廣東,督辦厘務和火器。

    1864年夏任蘇淞太兵備道,次年秋調任兩淮鹽運使。

    1867年春升為江蘇布政使,1868年任江蘇巡撫,1875年9月任福州船政大臣,次年署理福建巡撫。1882年2月27日,逝世於廣東揭陽家中。

    在發展實業方面,丁日昌首創輪船航運事業,創設江南製造總局,倡辦開平煤礦和輪船招商局,在台灣開礦藏、築鐵路、架電線、造船械、辦農墾等。

    在軍事國防方面,他提議創建北平、東洋、南洋三支水師;建言建策不計資歷,從實踐中選拔各方面的人才。

    在外交方面,他力主維護主權和收回利權等。

    在內政方面,他提倡清政廉潔,嚴懲貪官污吏,平反冤獄,清理積案,剔除陋規積弊,蠲減苛捐雜稅,注意治水促耕,搶險救災等。

    在華僑華工方面,他建議禁止外人在沿海誘騙華工出國;建議設市舶司,管理在外國的華僑和華工等。

    在文化教育方面,他建議變八股為八科,改革科舉制度,推動和促成派遣第一批留美學童,挑選船政學堂優等生赴歐留學,組織翻譯出版西方科技書籍和編撰府志政書,主張在通商口岸創辦報館,倡導廣設社學和義學。

    1854年{咸豐四年},廣東天地會起義軍進攻嘉應{今梅縣},丁日昌為李璋煜獻計,以堅壁清野的辦法對付起義軍。

    事後論功,授瓊州學訓導,三年後遷任江西萬安知縣。

    1861年,調任盧陵知縣,正趕上太平軍進攻盧陵,縣城失守,被清廷革職。

    當時曾國藩正率湘軍在安徽作戰,丁日昌轉投其幕中,為其襄辦軍務。

    1862年{同治元年},奉曾國藩之命,前往廣東督辦釐金。丁日昌在抵達廣州後,發揮自己通曉火器製造的專長,在廣州市郊燕塘,親自設計並監製成功短炸炮36尊,炮彈2000餘顆。

    這些武器受到廣東清軍的歡迎,丁日昌因此聲名遠播。

    1863年,被李鴻章調赴上海,創設炸炮局,製造18磅、48磅等多種開花炮彈,同時也鑄造少量短炸炮,供淮軍攻擊太平軍之用,在進攻常州作戰中發揮相當的威力。

    在這個過程中,丁日昌的思想發生了兩個重要的變化。

    一是認為「太平軍已不足平」,真正構成對清朝威脅的是外國侵略者。

    1864年8月,他上書李鴻章,指出現在中外交通,洋人乘我多事之秋,不時恫嚇挾制,令人憂憤難忍,必須積極自強以圖禦侮。

    他認為外國的長技在於船堅炮利,洋人恃此以挾制華夏國,我們也可以取其所長以對付洋人。

    丁日昌思想的另一個重要變化,就是他從自己的親身體驗中認識到,華夏國傳統的生產工藝和手段無法適應近代槍炮製造的需要。

    舊式泥爐煉不出能夠製造近代槍炮的鋼鐵,用泥模鑄炮也很難使炮膛光滑勻衡。

    因此,丁日昌產生了改革生產工藝和手段的強烈願望。

    他在上海與洋人頻繁接觸,已對西人的機器工廠有所瞭解。

    王韜所著的《火器說略》,更使他對近代槍炮的製造原理、生產工藝,特別是車床等生產工具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寫信向李鴻章推薦王韜,同時建議設立「夾板火輪船廠」,用機器生產近代輪船和槍炮。

    恰在這時,容閡提出了要在華夏國發展「製器之器」的主張。丁日昌立即深表贊同,「製造之理是一脈相通的」,「一有製器之器,即可由一器而生眾器,如父之生子,子之生孫」。

    從手工生產進而追求機器生產,是一個重要的觀念變革。這個觀念變革,對華夏國19世紀60年代洋務自強運動的興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丁日昌以這種新的認識和觀念為基礎,在上海積極設法,主持收買了美國人設在虹口的旗記鐵廠,合併原來的炸炮局。

    後又接納容閡從美國購回的機器,於1865年9月正式成立了江南製造局。

    江南製造局是清政府設立的第一家近代軍工企業,標誌著華夏國近代軍事工業的產生。

    在對海防的貢獻方面,丁日昌以蘇松太道的身份,出任江南製造局的第一任督辦,為該局擬訂了經營大綱。他提出要留外國技術人員為教習,培訓華人技藝,力爭自主,不受洋人控制。

    鑒於局中原有設備以造船機器為多,他讓局員詳考圖說,「就廠中洋器,以母生子,觸類旁通」,製成大小機器30餘台,用以製造槍炮。

    據曾國藩後來奏報,其所造槍炮「皆與外洋所造者足相匹敵」。

    後來,他又設法擴展該局的生產能力,由生產槍炮進而製造輪船。

    至1868年8月,江南製造局所造的「恬吉」號輪船下水,上海全市為之轟動,「軍民無不欣喜」,歡慶華夏國第一艘明輪蒸汽艦試航成功。

    恬吉號長185尺,寬27。2尺,馬力392匹,排水量600噸,裝炮9門,與扶桑橫須賀造船廠同期所造的清輝號相比,既快又好。恬吉號的製造成功,說明華夏國近代軍事工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這其中有丁日昌所付出的心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