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靈帝傳說 第四卷:縱橫天界(完結篇) 第○六百章  瀛洲台中的李密
    潘法成見了張於湖,一五一十地將來龍去脈和盤托出,結論是務請老友設法成全。

    張於湖哈哈大笑:「此事不難料理,你可以到縣衙捏詞說你與陳妙常自幼指腹為婚,後因戰亂離散,而今幸得重逢,訴請完婚,我自有處置之道。」

    潘法成歡天喜地地回到女貞庵,向陳妙常說明了一切。

    陳妙常經過一夜的思考,終於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硬著頭皮隨著潘郎來到縣衙,呈上了狀紙,惶恐萬狀地跪在堂下聽候發落,只聽堂上厲聲道:「捲簾抬頭!」

    衙役們連忙捲起窗簾,潘法成與陳妙常也緩緩地抬起頭來。

    只聽堂上又道:「你曾說『清淨堂前不捲簾』,如今卻為何事告到官裡?」

    陳妙常一聽堂上言出有因,剎那間嚇得魂不附體,心想此刻落到舊日冤家之手,這可如何得了。所幸接下來縣官並不為難他們,看過狀紙,問明原委,立即執筆判道:

    「道可道,名可名;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清者濁之源,守不住煉藥丹爐;動者靜之機,熬不過凡情慾火。大都未撞著知音,多半屬前生注定。

    拋棄了布袍草履,再穿上翠袖羅裳;收拾起紙帳梅花,準備著羅幃繡幔。無緣處青蒲黃庭消白日,有情時洞房花燭照乾坤。」

    真個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張於湖通情達禮,法外施仁,湊成了一對美滿姻緣。

    有人戲作一詩。以記這事:「短髮蓬鬆緣未勻,袈裟脫卻著紅裙;於今嫁與潘郎去,省得僧敲月下門。」

    陳妙常空門偷情一事,後來被文人墨客渲染誇張,更由於昆曲和京劇的《玉簪記》,京劇的《思凡》,而家喻戶曉。

    當然,出現在這裡的陳妙常,只是主腦創造出來的高智能NPC,跟歷代名女的隱藏任務有關。

    她有一件極厲害的法寶,叫做定海珠,有二十四顆,攢成一串。

    此珠會放出五色毫光,使人睜不開眼,極易遭暗算。

    更奇妙的是,只要使用者的法力足夠,可以將其演化為釋門的二十四諸天。

    所謂二十四諸天,是在二十諸天的基礎上,增入四位天神而成。

    二十諸天的名稱,都源於天竺教{婆羅門教},具體是:一大梵天、二帝釋天、三多聞天王、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六廣目天王、七金剛密跡、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羅、九散脂大將、十大辯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韋馱天神、十三堅牢地神、十四菩提樹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十八月宮天子、十九娑竭龍王、二十閻摩羅王。

    新增的四位天神,是指:緊那羅王、紫微大帝、泰山府君、雷祖天尊。

    高峰跟陳妙常寒暄幾句,便祭出各種法寶,跟她周旋起來。

    不久,陳妙常支持不住,跳過一邊,淡然一笑:「好吧,我認輸。」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們趕緊去找任務物品。」

    便摟著陳妙常的纖腰,化為一道青光,全速向瀛洲台飛去。

    這次刷新出來的名將,是隋朝的李密。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漢族,隋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出身貴族。曾祖及祖父為北朝顯貴,父為隋柱國、蒲山郡公。

    密襲父爵,為侍從官。

    相傳,在遼寧的白楊鄉栗豐村,有一座鳳凰山,鳳頭南北兩條紅色土嶺,蜿蜒恰似二龍戲鳳。

    山下順陽河清澈見底,興禪寺依山而造,景色迷人。

    唐初瓦崗寨的李密,即生於此地。一天初夜,突然石破天驚,一時瑞氣縹緲,彩霞滿天,兩條金龍從天徐徐飛進寺院,緊緊纏著大雄寶殿的兩根玉柱,霎時馨香滿院,罄鍾叮咚。

    佛托夢於方丈道:「煬帝無道,殺父殺兄,欺娘奸嫂,嫉賢害忠,不齒於人。明日貴人臨世,重整社稷,望乞打掃寺院,敬重鋪排,日後面南登極,為民除害,定然修寺報恩。」

    方丈心慈一覺醒來,憶夢三思,心中默然。次日,早功作罷,急忙吩咐管事僧眾,打掃寺院,遍灑聖水,擺開供獻,披上袈裟,等候迎接貴人。

    傍晚一個中年孕婦,披頭散髮,衣服襤褸,面容憔悴,提著破籃,從鳳凰山小路往寺院走來,頭上一片祥雲籠罩。

    方丈慧眼識主,趨步向前道:「阿彌陀佛,女施主仙鄉何處?夫家貴姓?因何一個人到此?」

    孕婦哭訴道:「我家離此很遠,丈夫姓李,不幸戰死。因年荒討飯於此……」

    方丈唯唯連聲「罪過罪過」,迎接入寺院。用罷晚膳,小和尚讓孕婦安歇於寺前窯洞內。

    當晚深夜,天鼓震響,大地顫動,雞叫狗咬,亂作一團,村裡民眾和寺內和尚皆驚醒。

    只見空中火龍飛繞,崗上金鳳展屏。霎時一切平靜,忽聽洞內傳出嬰兒啼哭之聲。

    此時天已透亮,人們趨前探視,原來是一男嬰平安降生,可惜乞婆壽終幽暝,一條長蛇盤踞洞前。當天,栗豐村民眾將乞婦安葬在鳳凰山前。

    方丈心慈大師,將嬰兒撫養於寺,哺乳於村,根據嬰兒之姓,起名李密。

    李密長至五歲,大師親自教誨,晨練武功,晝讀詩文。小李密聰慧異常,文章過目能誦,武功更是過人,常說:「我長大帶千軍萬馬,為民除害。」

    當然,這種所謂的祥瑞,只是某些人美好的想像而已。

    據說,李密少年時候,在宮廷裡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並不懊惱沮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被傳為佳話。

    據說,李密「多籌算,才兼文武,志氣雄遠,常以濟物為己任」。

    當時,李密與越國公楊素一見如故,其學識深深折服楊素。

    楊素之子楊玄感,也傾心結納,二人結下生死之交。

    後來,楊玄感起義謀反,以李密為謀主,並且問計於李密。

    李密根據當時的情況,提出的一個可行的戰略計劃,這就是著名的「李密三策」。

    上策是奪取煬帝回國的咽喉臨榆關,斷其糧草,同時聯絡高麗夾擊之,楊廣百萬兵一月可以取之;中策是輕裝急進,西取關中,然後扼潼關天險,長久對抗,守時待變,徐圖天下;下策是以精兵猛將大舉東進,強攻東都洛陽。

    只不過,楊玄感錯誤地選擇了下策,在形勢大好的前提下,竟然屢次喪失良機,終因長期屯兵堅城之下,被從遼東等地回師的隋軍主力鎮壓。

    楊玄感兵敗被殺之後,李密逃亡。{首發於雲台書屋}

    當時,翟讓領導的瓦崗軍,已活動於河南東部鄭州、商丘一帶。

    大業十二年{616年},李密投瓦崗軍。瓦崗軍首領翟讓,派李密遊說河南地區的武裝勢力歸附瓦崗軍,頗有成效。

    李密又獻策,勸翟讓迎擊前來鎮壓瓦崗軍的隋將張須陀軍。

    瓦崗軍大敗隋軍,聲威漸盛。李密立了大功,翟讓便命他統率一部分瓦崗軍。

    李密又建議襲取興洛口糧倉,開倉賑濟貧民,從此起事隊伍迅速壯大。

    大業十三年初{617年},李密獲准建立由他直接領導的「蒲山公營」。這時李密在瓦崗軍中已很有威信,翟讓便推李密為魏公,置魏公府和行軍元帥府。

    這時,瓦崗軍佔領了洛口,回洛倉,逼近東都。

    十一月,李密與翟讓的矛盾鬥爭,終於表面化,並發生火並。

    李密藉口置酒招待翟讓等飲宴,席間殺了翟讓及其親信,取得了瓦崗軍的領導大權。

    不過,此後瓦崗軍在與洛陽隋軍相峙的戰鬥中,屢屢失利,力量大減。

    十四年{618年}三月,江都兵變,宇文化及等殺煬帝,並率眾十餘萬西歸。

    洛陽的越王侗,招撫李密,使李密討化及。

    兩軍在黎陽附近激戰,化及敗走,李密軍也損失嚴重。

    這時,王世充在洛陽又發動政變,挾制朝政,乘勢襲擊瓦崗軍。

    李密大敗西走,無處可歸,只得率餘眾降唐李淵。

    十四年底,李密叛唐,襲據桃林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又南入熊耳山,最終為唐兵所殺,年僅三十七歲。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