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生指南 正文 第三十五章 落日[這章免費 可不是沒有字]
    州是古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富饒之地。自張涵知青I張角、張純等亂,青州人口不降反升,青州上計的人口數量增加到了55萬,近百萬戶,每年上繳的賦稅也稍有增加,增加的倒不多,約為十分之一強,但在總量減少的時候,這種增加就頗為引人矚目了。總而言之,青州在大漢國的地位是愈來愈重要了。

    自中平元年以後,靈帝被迫停止了西園賣官,唯有張涵始終如一,年年給他送上厚禮,故在靈帝心中,對張涵信賴有加。這也不是希奇事,青州年年如此,陽已有些習以為常了。在陽的紛紛擾擾中,張涵本希望能讓青州淡出。然而,青州黃巾這一起事,張涵的期望便化為泡影。此事牽涉面廣,人員眾多,實在是遮掩不過去。

    既然如此,張涵就轉而示弱。示弱無非是說黃巾多麼強大,青州如何窘迫,勝利如何得之不易,形勢有多危急等等。

    張涵將起事黃巾的數量猛增到十萬,又稱「靈帝德被四海,錢山感慕其德」云云張涵不惜筆墨,洋洋撒撒花費了很大的篇幅,來讚美靈帝,讓看到此奏章的大臣都掉了一地的雞皮疙瘩。然後,詳細地描述了敵我的兵力對比,以及作戰部署,以事實表明,若非運氣好,青州恐已不堪設想。

    青州兵力不少,但要分兵守衛六個郡國、65個城池。在北方又面臨著烏桓地壓力,一縣之中不過兩三百兵丁。如果事先沒能得到準確無誤的情報,大部分縣城是無法抵抗黃巾攻擊的。到時候,黃巾得到錢糧武器,再裹挾民眾,青州的局勢必靡爛。

    然後,張涵強調徐州黃巾勢力龐大與青州兵力的薄弱。

    青州地處內郡,兵馬素來不多。黃巾之亂中,青州基本也沒有波及到,自然也就沒有大肆擴軍。此時此刻,青州總兵力也不過三萬四千餘眾,州兵不足三千人。在伍子方帶軍遠赴幽州後,張涵手裡的直轄兵力更降低到不足五百。全憑前期招集的郡國兵。如果沒有二張烏桓之事,青州臨時召集郡國兵,肯定是來不及的。所以,張涵地困難也是實實在在的。

    張涵如此行事是出自無奈,事已至此,能擴兵便擴兵,不能擴兵也不損失什麼。

    不過,陽接到了表章,卻很是重視,這幾年來。大漢國滿目瘡痍,青州穩定的稅賦便越來越重要了。不可能不重視的。靈帝看到表章,都難得的反省了一下。覺得似乎有些過獎了,但他還是欣然接受了。畢竟,肯讚美他的表章不是很多。

    出乎張涵意料,朝中經過一番討論,竟詔准了他地擴兵請求,准許青州擴兵至五千。張涵仔細一琢磨,就覺得不對勁。青州原有州兵三千,增至五千。也不能說沒增加,但與被駁回了也沒有多大差別。宦官們出了力。何進也表示了贊同這一階段,何進與張讓的關係依然相當密切,張涵還沒有被要求,就兩者的關係明確立場不應該如此的。青州擴軍是有實際需要的。

    若是不信任他,那就乾脆直接駁回了事,至少也要另派一位校謂到青州統兵;若是信任他,也不能只增兵這麼少。要知道,伍子方統兵三千,還在幽州,青州增兵兩千,起不了什麼作用的。:必須慎重對待。

    「這有什麼希奇的?!」

    戲志才一語道破天機。

    原來,問題出在冀州刺史王芬身上。王芬就是被人一煽動,便準備廢靈帝,立合肥侯的那位。

    王芬地圖謀,並沒有洩露。然而,他的運氣很不好。靈帝準備返回河間舊宅巡行一遍,是他地親生母親董氏的想法,王芬便以黑山賊猖獗,戍衛靈帝為由擴軍二萬。正在這個時候,陽北方有赤氣經天,到了午夜時分愈發明亮,橫貫東西。這東東在大漢國歷來被視為上天地警誡。太史估計是得到消息了,就奏言說北方有陰謀,不宜出巡。靈帝不能賣官收錢之後,便造了萬金堂,把國庫都搬到那兒去了,這一出巡花費巨大,他不怎麼願意出這麼一大筆錢,如此一說,靈帝也就算了。

    這樣一來,王芬擴軍的理由便不存在了,因而罷兵。不久,王芬還都陽,這本是很平常的一次調命,像張涵這樣長期擔任刺史的,並不是慣例。但是,王芬作賊心虛,懷疑事情敗露了,不敢去應命,當即解去印綬,悄悄跑到平原去找襄楷……然後,王芬便在平原『自盡』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便就此完結,所有參與者都安然無恙,只有王芬自己忙了許久,卻圖然斷送了性命。

    不過,當事人沒事了,陽卻不能就此罷休,好端端一位刺史怎麼突然死在平原了?這一定是出了問題,而且還肯定是大問題。誰也不是傻瓜,聯繫到之前王芬要求擴軍一事,陽諸位重臣不明白細節,也能推斷出個八九不離十來。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準許青州擴軍,實在是天大的信任了。」

    戲志才搖頭晃腦把事情的前後說了一遍,很是得意,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看來他的眼光不夠長遠,就是尺有所短、智者千慮了……看看多簡單,主公怎麼就不明白呢?

    「朝中很重視此事,是必然的……」

    張澗在一旁接了一句。

    這樣地事情不可能不重視,冀州是九州腹地,地方富饒,位置重要,是大漢十三州里相當重要的一個州,冀州刺史突然出了這種事,靈帝地不得人心可想而知了。但是,這種消息不會有人分析給靈帝聽。靈帝自我感覺向來良好,誰要是一瓢涼水潑下去,靈帝會否虛心採納,傻子都知道。所以,諸位大佬商量了好一番,就把御史中丞韓馥任命為冀州刺史。

    御史中丞與尚書、司隸校尉並稱三獨坐,是朝中重臣,韓馥本人也素有清名,派他去冀州,陽對此事是非常重視了。

    張澗斷言,「在這種情況下,朝重大臣們肯定會反對青州擴軍的,多半還會想方設法另派人來分薄張涵的權力……」

    這話一說出來,在座的都不傻,明白事情的經過多半如是。不過,張澗言之

    連張讓說了什麼,哪位大臣反對,都說了什麼,何進甚至連後將軍袁隗、尚書盧植等人說話的語氣,都一一講述的清楚明白,這就過份了。

    張涵和戲志才一言不發,從上看到下,再從下看到上,上下打量著張澗。一會兒工夫,張澗就頂不住,訕笑著說:

    「伯卓來信了,信使在路上遇到了黑山賊下山劫掠,耽誤了一段時間,剛剛送到……」

    張澗便把譯文拿了出來,雙手遞給了張涵。關係重大的書信,從來都是使用密文的。張涵對密碼沒有研究。但是,選擇一套書,用數字表示某卷某頁某行的某字,並不是多複雜的事,而沒有這套書的人,想要破譯密信,卻是不可能的。

    御史中丞本是各州刺史的頂頭上司,各州刺史每每年派人上陽奏事,就是要向其報告。張涵自然也少不了與韓馥打過交道。彼此之間,雖然沒有見過,張涵卻知道不少。韓馥這人不是非常貪官,卻也非是清廉之人。張涵平日裡送上的精製筆紙,節日裡送上的土特產品,韓馥也都收下了。

    「韓文節非碌碌之人,但膽小怯懦,也不是雄才,太平年間知掌一州,尚可以有些許作為,如今變亂在即……」

    戲志才搖頭歎息。張涵卻猛然想起一事來。

    「韓文節知冀州。可是件大好事,我現在要結交於他,不知應該如何著手?」

    戲志才不知張涵搞什麼鬼,與張澗對視一眼,張澗也不知曉,略略思量,也知張涵不懷好意,但此時卻不便細想。

    「主公與韓文節本有往來。想要結交不難,但要得到他地信任卻不容易。韓文節初知一州,原州刺史卻死於大人屬地,大人此刻前去結交,只怕不會有效。

    黃巾張饒等入渤海,越河間。與黑山賊聯為一體,張仲華(張英)欲進不能,不如就此退回。大人可譴使前去,與韓文節商量一下,如何合作剿滅黃巾……」

    「文臧所言極是。」

    張澗也符合戲志才的意見。

    「那好,文臧既然如此說了,此事就托付給你了。」

    「主公請放心,戲志才必不辱使命!」

    張涵匆匆與兩人議完了此事,便不再多說,張澗隨著譯文一起遞過來的。還有一封書信。張超在陽日久,兩人只在三年前張超成親回魯國時。見過他一面,彼此時常有聯絡。並不陌生。張超來信不多,此次卻不知有什麼事情。

    打開書信一看,張涵卻是笑了。張超並沒有什麼事,他已經讓人把妻子兒女送往了魯國,只是來信託他照看一下。

    張超的孩子尚小,此時長途跋涉,是很容易夭折的,但是。他可不敢忽視張涵的警告。與其等靈帝駕崩匆匆忙忙,還不如現在就送回魯國。沿途也更安全些。同時,張超在陽也是有住宅的,但他已經搬到了城外居住。關於陽情報網撤離的事情,張超有不同意見,他以為,重要地骨幹可以分散到關中其它地區,但並不同意大部撤離這些是用隱語寫的。

    這事需要仔細思量,張涵考慮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偏偏這事沒法與人商量。薰卓最後遷都長安的時候,陽人可是沒盛夏多少。不過,關中怎麼樣,張涵卻沒有印象了。

    現在的問題在於,是撤離人員,保留一批熟悉關中的人員有利,還是分散到關中,瞭解更多的情報有利。兩者各有各地好處,張涵有點拿不準。最後決定撤離三分之一,最熟悉關中各地區情況的;分散三分之一,活動能力和生存能力強的;保留三分之一,陽最重要的情報來源不動。

    中平六年初,張涵獲准擴軍兩千,但他趁著伍子方率軍未歸,新招募了五千兵馬。反正,用他的話來說,遠水解不了近渴,在伍子方沒有歸來的時候,青州多招募點兒軍隊,是有好處的。大不了,到時候再遣散好了。當然,張涵也就是這麼一說,他才不會解散軍隊的。

    張涵全心全意開始組建一支自己的部隊,他從家中調集了大批畢業生,作為骨幹,又嚴格挑選士卒。按他的要求,應徵士卒年齡必須在十八到二十五歲之間,身家清白,身體健康,無傳染病,身高在七尺二寸以上。青州州兵地伙食好,不剋扣糧餉,總比在家種地要強。再說,青州人有的是,流民巴不得能加入州兵呢!

    張涵如何在青州心事暫且不表,陽地形勢卻急轉直下。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漢靈帝病重,太子未立。

    在皇位繼承問題上,就出現了很大的分歧。宦官內部都有著不小地分歧,搖擺不定。

    如果是長子劉辯繼位,作為皇帝的舅舅,大將軍何進便會勢力大漲,甚至可能會獨攬朝政。顯而易見,這並不符合宦官的利益。

    但是,若是劉協繼位,事情更麻煩。劉協的生母王美人之死,十常侍是出了大力的。儘管沒有證據,然而,誰能跟皇帝講證據,這終究是個隱患,誰知道劉協什麼時候會想起來。而且,劉協繼位了,董氏也一樣會勢力大增。

    想來想去,十常侍還是覺得應該劉辯。他們與何氏的關係很好,何皇后是他們一力的,張讓的兒子還娶了何進地妹妹……

    不過,作為後起之秀的碩卻不是這麼考慮地。王美人的事與他無干,如能擁立劉協,他就是首功一件,取十常侍而代之,甚至把持朝政,都不是不可能。碩手中握有西園禁軍的,驃騎將軍董重也不可小視,這個也是不能不考慮的……

    十常侍猶豫不定,靈帝卻等不得了,他身體不好,等不起了。於是,靈帝就指使碩提議,稱韓遂作亂,請大將軍領兵西上平叛。

    士大夫們把誅除宦官、匡扶漢室的希望寄托在了何進身上,荀攸、鄭泰、陳琳和逢紀等智謀之士,都投入其門下,何進門下是人才濟濟。這麼粗漏的計謀,自然瞞不過何進。訣竅無它,就是一個字「拖!」

    有人說的好,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眾所周知,靈帝的日子不長了,他肯定靠不過何進。

    至於借口,那就多了,黑山賊是個威脅,青徐黃巾再起,也是威脅

    幽州沒能平定的話,何進還有更多選擇……何進就以復起為辭,奏請遣袁紹東進徐兗,待袁紹兵還,自己再西擊韓遂。青州黃巾被張涵剿滅了,這個理由就不充分了。但是,何進不怕,充分與否不重要,自然可以找到各種理由,爭論了沒幾日,靈帝就病死。

    碩手握著遺詔也不敢宣佈。靈帝要立劉協為帝,朝中是沒人的,到時候,真的說成是假的,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好在靈帝死前最信任他了,把兒子都托付給他,碩就封鎖了消息,不發遺詔,先宣何進進宮議事,準備先誅何進,後立劉協。

    不過,事情沒那麼簡單。碩是西園禁軍的最高指揮官,但西園禁軍可未必都聽他的。從身份上說,碩是了宦官,別人瞧不起他,他有權無威。而軍隊的信賴,也不是靈帝一紙詔書,便能確立的,要不然,當初張涵也毋須費那麼大事了。碩光是憑著靈帝的信任統兵,軍心並不依附於他。

    理所當然,何進得到了警告,碩的謀劃失敗了。

    隨後,何進卻集結軍隊於宮外,嚴陣以待,而稱病不入。碩迫於壓力,不得不立劉辯為帝。劉辯即帝位,何皇后以皇太后臨朝稱制,太傅袁與大將軍何進輔政,同錄尚書事。太傅這個官職,論尊貴還在何進之上,在宦官和外戚間搖擺地汝南袁氏再次得到了回報。

    隨後的事情便波瀾起伏。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所有古老的世家大族都看不起暴發戶,何況,何進是個屠家子弟。以袁閥為首的士大夫們對何進的,更多是出於利用,他們根本就看不起何進。何進對此是深有體會的。

    因此,碩一事雖然在何進與十常侍的關係上,蒙上了一層陰影,何進卻仍然不想拋棄十常侍。斬殺十常侍。取得士大夫和社會輿論的認可,並獨攬大權,是很有誘惑力,何進也為此而動心過。然而,士大夫們地言行,總另何進懷疑。能否駕馭他們。為女求親被斷然拒絕的恥辱,深深的銘刻在何進心中。在這種情況下,要何進拋棄十常侍,是很困難的。

    何太后也說:「宦官管理禁省,是漢家的制度,不能說變就變。況且先帝屍骨未寒,我怎能同士人一起共事呢?」

    何進的弟弟何苗時任車騎將軍,他與張讓關係也很好,也幫著十常侍說話。何進就更猶豫了,他準備把在宦官裡挑些人殺了算了。這非決定可把袁紹等人嚇壞了。打蛇不死抱怨三生。假如十常侍不死乾淨,日後他們必會死無葬之地。

    從這時候起。袁紹等人就對何進起了異樣地心思。接下來,袁紹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主意。召集四方猛將入陽威脅何太后改變主意。

    這個主意有多可笑,不必多說。

    曹操說的十分明白,「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

    主簿陳琳也有類似的評價。

    一個獄吏就可以做的事情,偏偏要召集四方猛將豪傑,可見袁紹的居心叵測!但何進就看不明白。

    這分明是要誅除十常侍,再以兵威脅何進,必要時,可以連何進一起誅了。袁身為太傅,自然就掌控了大局。不過,沒有憑據,誰也不會把這話對何進說明。說到底,何進就是個屠家子,就是個外戚。

    在對付碩的事情上,袁紹出了幾個好主意,何進很信任他。而且,召集的猛將也多與何進有關係。王匡是大將軍掾,西園軍假司馬張楊、原并州從事張遼、騎都尉鮑信和都尉毌丘毅,都是何進派出去募兵的,加上東郡太守橋瑁、武猛都尉丁原和并州牧董卓,一共有八支軍隊。這八支軍隊中,何進和袁紹都以為自己能夠控制大部分,進而也就控制了局勢。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

    為了讓何進堅定誅殺宦官的決心,時任司隸囂尉地袁紹,從中做了很多事,什麼收捕宦官家人,彈劾十常侍之類,都沒少做。何進就是下不了決心。不過這事從四月份一直折騰到八月份,宦官們卻受不了了。想想一下,成天有人說要殺你,刀架在脖子上,一連折騰四個月,誰也是受不了。

    在八月的一天,何進又一次對著何太后宣稱要殺宦官之後,宦官們地神經終於崩潰了,他們詐以太后詔,將何進騙進了宮中,在一片狂熱的氣氛中,將何進斬殺。

    到了這個地步,事情超出了所有人地預料,局勢整個失控了。

    宦官們妄圖控制朝局的努力失敗。何進部曲將領吳匡、張璋正守在宮外,獲悉何進被殺,急忙調集軍隊包圍了皇宮,虎賁中郎將袁術也恰好得到了消息(及時的令人費解?),對皇宮的攻擊開始了。禁軍願意給宦官們賣命的屈指可數,皇宮很快就被攻破了。袁紹也『及時』趕到,他顧不得皇帝和太后,先緊閉北宮門,勒兵搜捕宦官,一陣大殺,一氣殺了兩千多人。很多沒有鬍子的人都被誤殺了。

    士大夫們有冤報冤,有仇報仇,也算殺了個痛快。

    然而,笑到最後,才是笑的最好。苦心積慮的不光是袁閥,天下將亂是人人皆知地,董卓便拒絕執行靈帝的詔旨,勒兵在河東,觀望陽地局勢。此時此刻,看到了袁術焚燒南宮的火焰,董卓引兵急忙趕到,他來的正是時候。

    薰卓這一到,劉室的江山就到了盡頭。

    PS:總算是把第二卷寫完了回過頭來發現自己實在是囉嗦了如果把前兩卷各刪掉十章什麼技術呀、屯田呀,無關大局:_更好一些但是事已至此再說這些已經沒有意義了,自|

    這一章六千四五百字,與前一章一起,都有許多資料,昨天中午發章節的時候,編輯去吃飯了,所以,今天才發章免費的。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上當受騙了,如果有,就說聲抱歉了。

    不多說了,從下章開始,就進入第三卷了,終於開始戰鬥了。

    讓諸位久等了,謝謝諸位一直我。

    白竹豬作個大揖,一拱到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