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宋 正文 第四百四十二章 思 潮
    隨著商業的迅展,人與人之間的利害衝突日益加劇,各種糾紛也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農耕社會(純粹的農耕社會中民風極其淳樸,犯罪率非常低,從劉邦約法三章便能穩定關中這件事就看得出來,而商業社會就不同了,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海洋法系往往比大6法系更健全的原因之一。)中由地方官吏代管執法的方式已經變得不切實際,所以趙抗採納當初6仁留下的意見,在各級地方增設法官一職。各地法官接到起訴後,有權對同級地方官吏進行審查,這樣他們不但要負責查案、斷案,還部分起到了監督地方官吏的作用。由於他們的出現,趙國大批職責不明確的官吏被迫下崗,財政負擔並未明顯增加。說起來這也是新建國家的好處,砸掉這麼多官員的飯碗都只要趙抗一句話,要是在南宋想這麼搞,就算皇帝也得下台。

    6仁相對來說更加推崇海洋法系的模式,可是由於沒專門學過法律的他也不知道細節,所以趙抗最後還是選擇了以條文法為主、判例法為輔的策略。更成熟的法律體系還是等到多年以後,從西方已經快失傳裡的古希臘、古羅馬法律中獲得啟後,才被制定出來,從而奠定了趙國的根基。

    總體上來講,趙國當之無愧是當今世上最自由開放的國度,從女官的出現就可以看得出來。隨著基本教育的逐漸普及,女子無才就是德的說法很快遭到了唾棄,第一批女性人才也得以湧現出來。雖然由於篩選面還比較狹小,現在趙國也才有七個文職女官,最高的也不過是縣長,但是這趨勢就連傻子都看得出來。而由於對女人來說,在趙國只有當官或從軍才能獲得真正的婚姻自由,所以女學生的學習熱情要比男生高得多,而就業方向也更明確。所以說,如果二十年後趙國的官職大半都被女人佔據,大家一點都不會奇怪。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阻止這種情形的出現,被後世稱為「婦女之友」,但本質上還是大男子主義者的趙抗提高了縣司級官員的考核標準,尤其是強調了體力的要求,擺明了就是針對女人的。趙抗這麼做固然有大男子主義作祟的成分,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他認為女人不如男人理智,關鍵時刻一旦感情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而且,雖然已經有了江晨星這個成功的範例,趙抗仍然限制女性進入軍隊任職,尤其是一線部隊。而前線女兵的選人標準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先力氣不能小於男兵,這一下子就將大部分想成為女兵的姑娘掃地出門了,而第二個限制條件則更是非議滿天飛,趙抗要求女兵必鬚根本不把男女關係當回事,相好的男人越多越優先。以至於朝野到處有人諷刺說,他這是在招女兵呢,還是在招營妓啊?

    早就廢除營妓制度的趙抗,自然不會是這個目的,他是認為女兵一旦被俘虜,遭到各種噩運的可能性比男兵大得多,如果承受不了而導致精神崩潰的話,對其所屬部隊的士氣將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說到底,他還是不想讓女人參軍,「戰爭讓女人走開」早就成了他的口頭禪,可是這又與他「人人平等」的理念衝突,最後只能想出這個半調子的處理辦法。

    由於趙抗的大力倡導,外加趙國的百姓不是被擄來的「順民」,就是被解放的奴隸,或者是南宋各地不服王化的刺頭,趙國境內儒家的影響力始終沒能大起來。正因為這樣,儒家的「忠孝仁愛」之類的價值觀也沒能成為趙國國民的主流思想,可是如果沒有核心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趙國必然會成為一盤散沙。現在趙抗還在,即使是「唯利是圖」的主流價值觀,趙國也一樣不會出大亂子,可是他再怎麼厲害,也總是會死的啊!無奈之下,趙抗不得不再次從當初6仁留下的記錄裡尋找答案。6仁是一個勤於思考的人,瞭解的各種思想自然不少,可是趙抗由於時代的局限性,其中的大部分他是看不懂的,最後將目光集中到裡面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之上。不過,由於6仁那時已經時日無多,並沒有留下詳細的註釋,所以趙抗對兩者的理解也就局限於字面的意思。

    按字面意思來看,這「愛國主義」的意思就是凡事以國家為重,那要是因為國家利益之爭而生戰爭的話,豈不是漢人內部要自相殘殺了?當然,如果將所有漢人的地盤完成大一統的話,這便不是問題,可是已經有了不少治國經驗的趙抗卻清楚這根本就沒有可能。在大一統直轄模式下,由於宋代的通訊與交通運輸條件就那個樣子,國土面積也就是維持在中國本部(就當時來說,也即是北宋+大理+西夏+燕雲十六州)那麼大的地盤才是划算的,如果周邊沒有敵對國家的話,這一面積還能再加一倍,但卻還是遠遠達不到趙抗心中的期望。所以趙抗絕不會考慮大一統漢人所有的地盤,那這「愛國主義」自然就不作為主流思想了,而「民族主義」則成為選。

    趙抗理解的「民族主義」,就是在各方面出現大的衝突時,以民族利益至上,同一民族建立的不同國家之間要盡量避免自相殘殺。後來趙抗又以此衍生出「民族自決權」等說法,但是由於趙國乃至日後整個漢人世界「禁止有選擇(就是說可以不聚居,就必須散居。)的情形下聚居」,「民族自決權」並未成為國內分離主義的導火索,反而成為漢文明向外擴張的有力武器。

    在大力倡導「民族主義」的同時,趙抗也沒有完全放棄「愛國主義」,他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和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改成了「天下非一姓之天下(不是指全世界,基本等同於顧炎武的『亡天下』中的『天下』。),全體漢人之天下也。」和「民族為貴、社稷(指國家)次之、國君為輕。」,這樣一來,戰國期間七國征戰不休而令草原匈奴等族得以喘息,最後展為中原大患的情況便不易出現了。同時,趙抗篡改了「忠」的原意,認為「忠誠」是漢人最寶貴的品質之一,但愚忠絕不可取。趙抗將忠誠分為「民族之忠」、「國家之忠」、「個人之忠」三種,重要性依次降低,如果主次顛倒,那就是「愚忠」!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