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唐 第二卷大展宏圖事可期 二八一章 興工商利天下
    二八一章興工商利天下

    俗話說「情場失意,官場得意」。雖然李潛在感情上遭受了一個巨大的挫折,讓他鬱悶了很長時間。不過他的事業卻蒸蒸日上,而且官運亨通。

    早在貞觀初,李潛著手籌備錢莊時,李世民就做出過承諾,只要李潛把錢莊建起來李世民就封他為國公。自從貞觀五年二月初二長安錢莊開業以來,到現在已過了兩年多。現在錢莊已遍及大唐州縣,每年通過錢莊流轉的銅錢數額超過千萬貫,錢莊發行的不記名銀票已達兩百萬貫。這一切對大唐的經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大唐的經濟出現了井噴似的突飛猛進。不說長安、洛陽這樣的都城,哪怕是一個邊遠小縣,只要付得起錢,無論天南地北的物產都可以買到。

    商業的繁榮也給朝廷帶來了極大好處。朝廷的賦稅收入噌噌地往上增。貞觀四年,從商業方面徵收的賦稅不到一百萬貫,只佔全部賦稅的一成左右。貞觀五年,商業方面的賦稅達到了兩百萬貫,到貞觀六年商業賦稅更是突破了五百萬貫。這個數字差點讓兼任度支郎中的房玄齡驚掉眼珠。

    一個賢明的君王非常清楚賦稅是怎麼來的。所以,賢明的君王對賦稅問題看的無比慎重,除非不得已,一般不會提高稅賦,甚至有的君王在登記詔中明確寫上「永不加賦」,以換取百姓對他的擁戴。如果適逢太平年景,君王還會降低賦稅,減輕農民的負擔。漢朝初年,賦稅的比例是十稅一,後來天下太平,為減輕農民負擔賦稅變成了十五稅一,最低時曾達到三十稅一。即便如此,漢朝的國庫裡依然十分充實。據史籍記載,當時國庫裡的糧食太多,陳糧還未來得及吃掉新糧就運來了,以至於陳糧發霉。錢庫裡舊錢還未花出去新錢就來了,以至於串錢的繩子都漚斷。當然,這種情況是由於那段時間沒有大規模戰爭所致。而且如果不是文景時期的休養生息,漢朝的家底子變得厚實起來,漢武帝也沒有能力征討匈奴。

    賦稅的主要來源是土地和農民。以往歷朝歷代,農稅才是朝廷的根本。朝廷想要增加賦稅,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情況下,只有讓農民不斷開墾荒地,擴大種植面積才能實現。至於商稅,由於數量少,徵收難度大,在貞觀五年以前只不過是個朝廷賦稅中可有可無的陪襯而已。不過,貞觀五年之後,李世民意識到了商稅的重要xing。因為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商稅增長了四倍而且沒有提高稅率,增加商戶的負擔。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效果,是因為商稅與農業稅有著本質的區別。農業稅的雖然數額非常龐大,但增長極為緩慢。除非提高稅率,否則不會有大幅度的增加。不過提高稅率只是改變了分配比例,屬於典型的fei了朝廷瘦了百姓,這樣做只會使百姓怨聲載道。但商稅不同。商稅只與商業往來的規模和次數有關。打個比方說,按照十稅一的比例來納稅,一個商號一年的jiāo易規模是二十萬貫的話,應jiāo稅額為兩萬貫。放在以前,由於資金流通速度的限制,要達到二十萬貫的營業規模商號所需本金至少要十萬貫。但現在有了錢莊之後,資金流通速度不再是限制,商號拿著十萬貫的本金一年內可以做比以往更多次生意,在利潤率相同的情況下,營業總額相應的增加了,所jiāo的稅額也將隨之提高。簡單來說,商稅是商號fei朝廷也跟著fei,商號瘦朝廷也瘦。

    商稅的增加讓李世民嘗到了甜頭。以前因為稅賦少,要辦的事太多,所以他一直嚴格約束自己,日子過的極為樸素,甚至有些寒磣(比起那些豪men巨富來說,李世民的生活真算不上奢侈)。現在商稅增加了,他手裡有餘錢了,就能幹一些以前想幹而不能幹、沒錢干、不敢幹的事。比如,藉著給李淵養老的名義修建永安宮(即後來的大明宮)。李淵所住的太安宮,位置處於低窪地帶,夏天時極為悶熱。冬天又濕冷,李淵住在裡面頗有些不高興。李世民一直準備將避暑的永安宮擴建,好讓李淵能住開心。

    其實李世民早有計劃擴建永安宮。只是自從登基以來他手裡的錢一直不寬裕。雖然沒有達到捉襟見肘的地步,卻遠達不到擴建永安宮的需要。所以當李世民第一次提出擴建永安宮時,迎接他的是魏征一通猛批以及房玄齡拿著賬本的好一番教育。見兩大宰輔都反對,李世民只得訕訕無言的斷了這個念想。現在國庫充裕了,李世民便又提出擴建永安宮。這次,房玄齡不說話,魏征自己孤掌難鳴只能應允。

    不容易啊,不容易。見到魏征服軟李世民心裡的那個激動就別提了。自從將魏徵收歸麾下以來,每次李世民與魏征這個倔老頭發生衝突都是以自己的退讓妥協而告終,極少有自己贏的時候。只有這一次李世民覺得自己終於能在魏征面前揚眉吐氣了。於是,龍顏大悅的李世民才對李潛大肆封賞。

    貞觀七年五月甲申(初八),李世民下詔,因李潛開辦錢莊居功甚偉,特晉兵部侍郎兼錢莊總督;另授銀青光祿大夫,晉武威公。接到聖旨後,李潛立刻上表固辭爵位和散官職銜。

    李世民拿到李潛的上表,立刻注意到李潛上表請辭的是爵位和散官職銜,不禁莞爾。大唐官員一般都有三種不同的品級官職。一種是職事官,比如駕部郎中、兵部侍郎、戶部尚書、左衛大將軍、右武衛大將軍、千牛衛大將軍等等,這些官職表示你幹的是什麼職務,所以稱為職事官。這種職事官是有品級的。第二種是散官,比如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雲麾將軍、忠武將軍、昭武校尉等等。這種職銜只是表示官員的級別,也是有品級的。第三種是爵位以及勳官。這種官職主要是來自朝廷的封賞。比如李潛原來的爵位是武威侯,屬於侯爵。再比如,李潛的長子李福(小麥粒)雖然才十一歲,不過卻有個飛騎尉的官職。這個飛騎尉便是勳官。爵位和勳官的共同特點便是只是個稱號,不負責任何事務。

    這三種職銜該如何區分理解呢?用現代軍隊的軍銜制來解釋最容易理解。簡單來說,職事官就是師長、團長、營長。而散官就如同中尉、上尉、中校、上校等軍銜一樣。比如,某人可能有中校或上校的軍銜,卻未必擔任營長或團長等職務。至於爵位和勳官,則如同一級戰鬥英雄、二級戰鬥英雄一樣,是個榮譽稱號。

    散官和爵位對於李潛而言只是錦上添花,除了聽著好聽,俸祿增加了一些外,並沒有多少實際好處。現在對李潛而言,最重要的是掌握驛傳系統和錢莊。只有掌握了這些,他才穩如泰山。如果沒了這些,他便成了無根的浮萍。所以,他的上表中並沒有請辭兵部侍郎和錢莊總督一職。

    錢莊總督是李潛在開辦錢莊之時設立的職務,李世民的聖旨等於正式承認了錢莊總督這個職務的合法xing。吏部對錢莊總督這個職務規定的品級是正五品上,比駕部郎中(從五品上)高了兩級。從吏部的規定李潛看出日後自己不再兼任錢莊總督的話,絕對不會再出現錢莊總督與駕部郎中由一人兼任的局面。不過,從互相監督、互相制約的角度來說這是好事。

    李潛上表請辭之後,李世民下了第二道旨意,晉兵部侍郎兼錢莊總督;另授銀青光祿大夫,晉武威縣公,賜食實封三百戶。

    這道聖旨傳出後立刻引起朝野嘩然。眾人嘩然的主要原因並非是覺得李潛配不上這個封賞,而是這道封賞聖旨的本身就頗為耐人尋味。

    這道旨意與上道旨意看上去差別不大,只有兩點不同。一是爵位從武威公(國公)變成了縣公,二是多了個賜食實封三百戶。其實,真正耐人尋味的地方就在後面這個實封三百戶上。自從武德九年十月,李世民登基後大封裴寂、長孫無忌、尉遲恭等四十三名功臣後,再也沒有封給任何一名功臣食實封。只在李靖和李績等人滅了突厥後增加了部分功臣的實封數量。李靖立下了那麼大的功勞,才只增加了一百戶實封而已!加了這一百戶李靖的實封是多少?區區五百戶!

    李靖的滅國之功才只加了實封一百戶。李世民卻一張口就給了李潛實封三百戶,這說明了什麼?天恩浩dang?李潛備受李世民青睞?還是李世民準備重點培養李潛?也許在外人眼裡是這樣。不過李潛卻不這樣認為。因為他從這道聖旨中嗅到了一絲yīn謀的味道。

    自從軍以來,李潛雖然立下了不少戰功,擔任駕部郎中之後他更是功勞卓著。然而,李潛自己心裡清楚,他所立下的所有功勞加在一塊也比不上李靖、李績這些大佬立下赫赫戰功的十分之一。他相信李世民心裡更清楚這一點。

    俗話說「出頭的椽子先爛」,李世民之所以會破格封賞李潛,除了要顯示對他李潛的青睞和恩寵之外,李潛認為李世民此舉只會讓他成為眾人的焦點。李潛知道,若是自己接受了這個封賞,肯定會有人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挑撥著跳出來質疑自己憑什麼得到如此破格封賞?到時,無論自己怎樣解釋都不可避免地變成某些人的眼中釘、rou中刺。

    雖然某位偉人曾經說過「與人鬥,其樂無窮」這句振聾發聵的至理名言。不過李潛目前還不想把jīng力放在與人勾心鬥角上,他現在想的是如何培植自己的力量,慢慢改變歷史進程,彌補前世的遺憾。按照前世的歷史進程,很快大唐將與吐谷渾開戰,緊接著大唐還要與高昌開戰,與西突厥開戰將整個西域納入帝國版圖。隨後,大唐還將與高麗展開一場持續時間長達二十年的戰事。

    遍歷這些戰事,除了滅吐谷渾之戰和滅高昌之戰,因為是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名將親自率軍出征,對戰機的把握爐火純青,採取了雷霆手段,徹底根除了吐谷渾和高昌死灰復燃的可能,達到了一戰定乾坤的效果。其他幾場戰事都是打打和和,拖拖拉拉打了幾十年,徒費國力,嚴重削弱了大唐的根基。

    對此李潛曾反覆思忖過多次,認為造成這種局面固然有多種原因,不過歸根結底還是大唐對打下來的領土缺乏足夠控制力。控制力不足的原因是因為這幾次戰事都是大唐勞師遠征,用於戰事的花費巨大,朝廷無力支撐長久作戰,而打下來的領土一時半刻無法讓大唐得到好處。用一句簡單直白的話來說,就是打了之後沒什麼便宜占。所以,只好將敵人胖揍一頓便班師回朝。有時候在班師回朝的途中還會被敵人追擊,吃個悶虧,窩一肚子火。

    這種局面有沒有辦法扭轉?李潛心裡早有了答案。對於國家而言,戰爭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因為利益,這些利益可能是土地、人口、資源等方面。唐滅吐谷渾和高昌便是這種情況。還有一種是因為道義。比如大唐與高麗的戰事,便是因為百濟與高麗想滅掉與大唐的屬國新羅,新羅遣使向大唐求救,所以大唐才會征伐高麗。為了利益而戰,大唐能得到實惠,所以在滅掉了吐谷渾和高昌後才會加強對它們的控制,將它們的國土納入大唐的版圖。至於後一種道義之戰,大唐存粹是付出,得不到什麼好處,所以才會打打停停,出現反覆。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便是將沒有好處的道義之戰變成有利可圖的利益之戰。

    如何轉變?李潛腦海裡浮現了前世西方國家的殖民政策。殖民政策雖然充滿了罪惡和血腥,但這是對被殖民的國家而言。對於大唐而言,在佔領的土地上採取殖民政策可以消除反反覆覆的拉鋸戰,減少戰爭帶來的國力損失和人員傷亡,而且還能獲得豐厚的回報。所以,李潛一直在暗暗開展殖民方面的準備。具體的辦法就是利用錢莊刺激工商業發展,慢慢將商戶變成具有資本家特se的企業主,並在適當的時候引導他們講目光投向殖民地。

    這些說起來簡單,但真要做起來卻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需要李潛傾注大量的jīng力,所以在這件事情沒有做完之前李潛不準備當焦點,哪怕是李世民讓他做也不行。於是在李世民下了第二道封賞聖旨後李潛立刻上表請辭。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