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家隨筆精選集 正文 第三十六章 隨筆二則
    蒙田

    熱愛生命

    我對某些詞語賦予特殊的含義,拿「度日」來說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時候,我將「度日」看做是「消磨光陰」,而風和日麗的時候,我卻不願意去「度」,這時我是在慢慢賞玩、領略美好的時光。壞日子,要飛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嚐。「度日」、「消磨時光」的常用語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習氣。他們以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於將它打發、消磨,並且盡量迴避它,無視它的存在,彷彿這是一件苦事、一件*物似的。至於我,我卻認為生命不是這個樣的,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有樂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還是如此。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如果我們覺得不堪生之重壓或是白白虛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們自己。

    「糊塗人的一生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卻將全部希望寄托於來世。」

    不過。我卻隨時準備告別人生,毫不惋惜。這倒不是因生之艱辛或苦惱所致,而是由於生之本質在於死。因此只有樂於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我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為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時光無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份量。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狡猾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

    眾師之師

    ——人類的無知

    人人都應有自知之明,這一訓誡實在十分重要。智慧與光明之神就把這一條箴言刻在自己神廟的門楣上,似乎認為此警語已包含他教導我們的全部道理。柏拉圖也說:所謂智慧,無非是實施這一箴言。從色諾芬的著作中,可知蘇格拉底也曾一步步地證明這一點。無論哪一門學問,唯有入其門徑的人才會洞察其中的難點和未知領域,因為要具備一定程序的學識才有可能察覺自己的無知。要去嘗試開門才知道我們面前的大門尚未開啟。柏拉圖的一點精闢見解就是由此而來的:有知的人用不著去求知,因為他們已經是有知者;無知的人更不會去求知,因為要求知,首先得知道自己所求的是什麼。

    因此,在追求自知之明的方面,大家之所以自信不疑,心滿意足,自以為精通於此,那是因為:誰也沒有真正弄懂什麼。正像在色諾芬的書中,蘇格拉底對歐迪德姆(Euthydeme)指出的那樣。

    我自己沒有什麼奢望。我覺得這一箴言包含著無限深奧、無比豐富的哲理。我愈學愈感到自己還有許多要學的東西,這也就是我的學習成果。我常常感到自己的不足,我生性謙遜的原因就在於此。

    阿里斯塔克說:「從前全世界僅有七位智者,而當前要找七個自知無知的人也不容易。」今天我們不是比他更有理由這樣說嗎?自以為是與固執己見是愚蠢的鮮明標誌。

    我憑自己的切身經驗譴責人類的無知。我認為,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那些既已看到自己或別人的虛浮的榜樣還不願意承認自己無知的人,就請他們聽聽蘇格拉底的訓誡去認識這一點吧。蘇格拉底是眾師之師。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