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面面觀 第五章 多元家庭與瑣碎家計 第一節 家庭模式的多元化
    婚姻最後剩下的,不過乏力感歎庸常嘮叨,一堆一堆,瑣瑣碎碎「家計若此,何以聊生?」家庭的社會地位和功能隨著歷史的進步而發生著變化,家庭形式也在歷史變遷中發生著質的變化,不穩定的婚姻因素,動盪的情感,不確定的結局讓選擇走多元。

    「丁克」家庭

    「丁克」是英文的一個譯音,「丁克」是什麼意思?就是兩個結了婚的男女,有兩份收入,不要孩子,這種家庭就叫「丁克家庭」。這是一種理念,80年代流行於歐美的,90年代初開始在中國傳播開來並受到吹捧。「丁克」家庭的出現,無疑成為了主幹家庭和核心家庭的一種輔助和補充模式,並暗示著一種新的家庭關係與生活方式誕生的可能性。幾千年來在傳統的家庭模式中,人們從來不會去設計和想像其它類型的生活方式,甚至沒有意識到「丁克」家庭這種可能性。當這種形式出現並生存下來的時候我們不能將其視為家庭的變異,而應當把握把它看作是家庭形式在現代化條件下的一種變化。「丁克」家庭只是家庭的一種形式,或者說是家庭的一種特殊形式,客觀而言它減少了一部分的人口壓力和生活壓力,適應了一部分人的特殊情況和特殊需要而產生。但是「丁克」不可能被我國大多數人所接受,100年內絕不可能成為我國主要的家庭模式,因此也不可能造*口結構失衡,素質下降,社會不穩定等社會問題。

    因此「丁克」家庭是一種創造,具有改變文明面貌和開風氣所作用,它既能做到以核心家庭的形式保持一種興奮而強烈的性關係,又能使夫妻雙方可以同時擁有社會生活。人類社會從迫害異端到蔑視少數派到能因容忍游離於主流文化之外的亞文化,就是人類社會一步步走向文明與開化的表現。同樣,也可以把「丁克」家庭看作是人類文明程度提高的一種特殊表現。例:

    1孩子是可遇不可求的

    講述人:小美(化名)

    性別:女

    年齡:32歲

    職業:某廣告公司經理

    婚齡:3年

    丁克語錄:太忙了,沒有時間考慮要小孩。

    一個女人自己經營一家公司,一天到晚都在外面應酬忙得不可開交。老公也有自己的生意,兩個人都忙著自己的事業,三天兩頭見不著人。像現在這樣每天要面對應酬、喝酒,這樣的身體素質也不適合要小孩。雖然也想要一個,但是暫時只能擱淺,小孩本來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如果因為年紀大了,冥冥中注定我不能有小孩,我也不會覺得很遺憾的。

    這個社會對於靠子女來養老這樣的觀念已經很淡漠了,更多的是靠自己,所以我們現在趁年輕,還有能力,多奮鬥一點,老了可以進養老院。除了客觀上因為我們忙外,在心理、身理、經濟上我們都還沒有做好準備。如果要孩子,我們當然希望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希望能給他最好的教育。而且有了孩子就意味著我們的壓力更大,肩上的責任更重。

    2給我不「丁」的理由

    講述人:阿蘭(化名)

    性別:女

    年齡29歲

    職業:自由職業者

    婚齡:1年

    丁克語錄:我還沒有找到不丁克的理由。

    可能因為天生就不喜歡小孩吧,所以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小孩,結婚後當然也不會改變我的想法。理由很多,首先我和老公剛結婚一年,二人世界都還沒有過夠。我們都很珍惜這份感情,不希望有其他的感情介入。對我來說,孩子的出現必定會使我們的感情大打折扣,因為感情會出現再分配嘛!第二,養小孩是一大筆花費,我們現在的錢也不多,剛好夠我們倆用,這樣的生活也很穩定。我無法想像,如果有了小孩,我們該拿什麼來養他。而且孩子的未來很難控制,一旦學壞的話,很難收拾。老公很愛我,也很寵我,他對我的丁克態度很支持。就這樣,我們一直享受著二人世界。我們還不想改變目前的生活狀態,如果因為要小孩而降低了生活質量,使自己的生活成了另外一個樣子,還不如繼續這樣「丁克」著。

    單親家庭

    提到單親家庭,一般人直覺為離異家庭。但隨著家庭、社會結構的多元,家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造成單親,如離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兩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由於單親家庭的成因不同,及個人本身所擁有的內外在的資源不同,面對單親的感受及調適也就有所不同。調查顯示,單親家庭的女孩,過早出現*、早婚、早孕、未婚先孕和離婚問題,比雙親家庭的女孩多得多,而且這些與種族、家庭收入無關,殘缺家庭的孩子中途退學,人數也高2倍以上,男孩子更容易涉入暴力行為。學業成績明顯差於完整家庭的孩子,他們在學校曠課以及受罰比率也高些。全國約有上千萬的單親孩子,並且每年以50到60萬的數量遞增,單親孩子多表現出孤僻、多疑、敏感、自卑等性格傾向,犯罪率更是高達40%。逐漸增多的單親孩子和單親家庭,已經日益凸顯為社會上又一特殊的弱勢群體,成為目前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例:

    在北京某高校讀大三的單親孩子孫洪即將光榮地加入中國*黨,但是誰都不會想到,幾年前的她卻是個曠課、逃學、學習成績差得一塌糊塗的「壞孩子」。想到當年自己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去,孫弘長長地吁了口氣說:「一切就好像做了一場夢一樣。」

    當孫弘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孩童時,父母的離異就如同當頭一棒,給幼小的她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在學校,同學們屢屢的嘲諷讓她感到莫大的羞辱。終於有一天,當一名同學在老師面前嘲諷她是「沒有媽*孩子」時,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孫弘流著眼淚跑出了教室。從此,學校、老師和同學成了她心底抹不去的陰影,原本學習成績優異的孫弘再也不願意踏進學校的大門一步。

    一次偶然的機會,孫弘在廣播節目中聽到一個溫柔的聲音堅定地說:「父母有選擇婚姻的權利,但孩子卻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孫弘,她開始一邊反省自己、一邊開始努力讀書。第一次英語及格、考上大學、加入學生會、入黨……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孫弘都會第一時間告訴那位曾經在廣播中引導過她的「高阿姨」。第一次和高玉京阿姨見面時,孫弘感激地握著高阿姨的手說:「您就是我們單親孩子的知心朋友!」現在,孫弘加入了「單親孩子知心熱線」志願者隊伍。

    留守家庭

    與傳統意義上因出國形成的「留守家庭」,他們各自生活,為了各自的事業和追求,遠走他鄉發展,選擇了夫妻兩地分居,或妻子在外地工作,或丈夫在外地工作,他們往往幾周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能相聚一次。如今,這樣的家庭在都市裡正逐漸增多: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就業壓力的加大以及生活質量等各方面原因,人們開始尋求新的就業突破點和新的價值體現亮點,以求能夠將無形的能力轉換為有形的「價值」,改善家庭生活質量。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有能力的人不安於每天過著墨守成規的平庸生活,開始紛紛到外面尋找適合自己生存的土壤,或者是原來有不錯的工作和薪水,在高薪、豐厚待遇的誘惑下,跳出龍門。或者是為了更高的追求目標,以「分居」為代價去博得更多的機遇,正所謂「跳出一步天地寬」。隨直而來的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如留守家屬:

    留守老人:贍養問題突出

    由於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孩子在外打工也掙得不多,對老人的照應和贍養就成了問題。在一些鄉村,兒子出去打工後,往往把小家庭都遷到城裡去了,空巢老人的贍養問題更加令人憂心。

    留守配偶:家庭問題頻顯

    作為外出打工人員的配偶(這裡主要指妻子),丈夫走後,她們要獨自負責家裡田地的照管,要獨自負責對子女的教育,要獨自面對與公公婆婆和睦相處的問題,要獨自面對親戚朋友之間的人情世故問題,要獨自面對社會外界其他不可知的壓力……對於中國農村這樣一個由男人做主的傳統社會來說,婦女原本不需要獨自面對的一切現在都必須面對了。

    留守子女:家庭教育不全

    外出打工者,夫妻雙方都在外地的較多,留守在家的子女在某種意義上幾乎成了「孤兒」,主要由爺爺奶奶撫養。這些孩子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由於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幫助,他們極易產生各類問題。就是夫妻一方在外打工的家庭,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家庭教育都是不完整的。

    留守家庭帶來的問題日漸增多,給社會的穩定和家庭帶來了不小的傷害:

    2004年11月5日,徐州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故意殺人案:因丈夫常年在深圳打工,睢寧縣邱集鎮居民黃某母子二人在家「留守」。5月2日夜11時許,同村的「族侄」高某竄至黃某家中,欲*黃某,遭到黃某激烈反抗。高某遂扼住黃某脖子致其昏迷,後又縱火破壞現場,致黃某燒成重傷,黃某兩歲的兒子不幸命喪火場。年僅25歲的黃某數天後也因搶救無效死亡。鑒於案情重大,法院沒有當庭做出宣判。

    正如一位留守家屬說的一樣:「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幸福的生活哪有從天上掉下來的,這是一個機會,要想改善以後的生活質量,為將來出生的孩子打基礎,就不能安於現狀,想得到某種東西,就得失去一些東西。」

    涉外婚姻

    這裡所說的涉外婚姻指中國公民和外國公民(包括外國人,外籍華人,在我國居住的外籍僑民及無國籍人等)之間的婚姻。涉外婚姻出現隔閡等最為突出他們的家庭心理問題有:對配偶不忠,缺乏信任感,交流貧乏,全職太太與社會隔離、在家中地位低下等等。同時涉外婚姻的婆媳關係緊張、為孩子教育爭吵,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文化摩擦等也非常突出。如今,每年約有3.5萬樁「涉外婚姻」終結,平均每兩樁婚姻中就有超過1樁以失敗告終。造成跨國婚姻頻繁失敗的真正原因要複雜得多。主要原因之一在於這個事實:很多此類婚姻是在壓力下完成的。中國四分之一的涉外婚姻,最後面臨解體,遠渡重洋的中國婦女無法得到合理保障。涉外家庭來自不同國家,他們的社會信仰、文化背景、生活習俗各有差異,但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卻有著共同的嚮往。

    澳洲小伙Ben出差上海,與本地姑娘Mary一見鍾情。經過短暫熱戀,Mary不顧家人反對,與Ben攜手步入婚姻殿堂。婚後,Mary遠赴澳洲定居,做起了全職主婦。新郎是維多利亞州中產人家,住別墅、開跑車,衣食無憂。但在新婚的甜蜜「新鮮勁兒」漸漸淡薄之後,Mary的不適感與日俱增:當地地廣人稀,別墅周圍只見綠化沒有人家,沒有鄰居寒暄家常,更沒有可能結交知心好友,每一個工作日,她都是獨享寂寞、度日如年;方圓百里找不到一家中餐館,買不到一樣家鄉的土特產,Mary無法施展廚藝不說,日子長了還對西餐產生了抗拒感;最煩人的還是Ben的「無理要求」,他本人是*徒,平日裡在作禮拜及神事上花費了大量時間,結婚後,他理所當然地認為Mary也應該隨他入教,一旦遭到拒絕就耿耿於懷、暗生芥蒂。花了整整一年,Mary仍不能適應婚姻生活,無奈只好回到故鄉辦理離婚手續。

    涉外婚姻失敗的原因有二:中國婦女和外國丈夫在文化、財產等方面懸殊,導致雙方生活和溝通方式存在障礙,新鮮感過後就糾紛不斷;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加之「家醜不可外揚」思想作祟,使得洋丈夫更加有恃無恐。

    同居

    說到同居,一般人會想到:一對男女,朝夕相處在一個共同的住所,他們之間的性關係達到夫妻關係才具有的程度。這是狹義的同居概念,也是同居的基本形式,但實際上同居一詞經常有更廣的指稱,那就是兩個人的性關係達到最高階段,並且保持相當一個時期,並不一定朝朝暮暮相處一室。

    從心理性的角度看,戀愛是一個探秘的過程,對方的身體、性以及*心理都是探秘的對象,接吻、擁抱、*,伴隨戀愛中的*的升級,*關係中的神秘性一點一點減少,但是如果最後的秘密沒有揭開,探秘的動因就不會消失,同居無疑是這一探秘過程的終點。從社會性的角度看,戀愛是一件不斷推進最終要成就的事情,雙方在關係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上都要辨認和確認關係的性質和程度,逐漸升級的戀愛中的*常常被視為對應於某種關係或關係的某個階段的標誌,同居無疑是*關係最高階段的標誌。

    1為籌墮胎費去搶劫。

    北京某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孫某為「籌措」替女友墮胎的費用,來到湖北省襄樊其叔叔家,向叔叔借錢未果,竟然上街持刀搶劫。今年2月7日,襄樊市公安局樊城分局依法對孫某刑事拘留。

    2「同居」引發傷害案。

    2001年9月中旬,在江蘇南京,一對同居的大學生發生「情變」,不同意分手的女大學生竟然拿出鋒利的菜刀砍上自己的纖纖玉腕,頓時皮肉外翻、血管割斷後鮮血大量噴湧。其男友急忙報警,警方聞訊趕來把這個魯莽的女大學生送往醫院搶救。

    無論從探秘的角度還是從確認關係性質與程度的角度出發,戀愛中的人都有走向同居的驅力,一旦社會對此足夠寬容,驅力就會變成實際的行動。當因為同居而引發出社會問題時,我們就不得不深思了。

    啃老族家庭

    何謂「啃老族」「啃老族」是指已經成年並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一邊是勞心勞力、白髮蒼蒼的父母,一邊是賴在父母懷裡不斷乳的子女。在啃老族問題上,令人憂慮。「啃老族」有兩類:一類是純粹的寄生蟲型,一類是被迫失業型。

    例:到6月,毛曉鈞就整整失業一年了。2005年高中畢業後,毛曉鈞打過幾個散工,卻因種種理由都放棄了。如今父母每天出門前會給他留下20元,他就靠這20元生活費,*與麻將為伍。生活不寬裕,但他覺得過得很輕鬆,並樂此不疲。年輕,有一定學歷,卻處於失業狀態,近年來出現的「新失業群體」是啃老族裡的中堅力量。與傳統的「4050」下崗人員不同,這個「2030」人群,更適宜用「不就業者」來描述。父母憂心抱怨,卻不得不從微薄的工資中分出幾百元給兒子,「有什麼辦法呢,自己的孩子,總歸要自己養」。「這樣的學歷,還挑三揀四,有什麼好工作會從天上掉下來呢。」

    在「傍老族」中,也有高學歷群體。24歲的蕭曉已辭職3個月,他用「休養生息」來形容目前的自由狀態。大學畢業後的蕭曉,此前在上海一家公司作企劃工作。因為工資低、無聊、沒發展前途就辭職了。辭職後的求職之路並不理想,但蕭曉不急於就業,「好工作是要慢慢找的,與其將就一個沒什麼前途的工作,不如靜下心來找份好的。」高學歷對自己的期待過高,是造成對家庭依賴的一大原因。他們認為現在家庭在養他們,一旦他們有工作就可以孝敬父母了,所以暫時的啃老是理所當然。

    隱秘地帶的家庭

    有這樣一類與眾不同的「特殊孩子」,他們的父母要麼全是女人,要麼全是男人,因為他們是*家庭養大的,他們要面對這個處處充滿歧視的世界。他們心中的苦樂說與誰聽?在*家長的撫育下成長會有諸多問題,這種關係對孩子的未來會產生何種影響?

    劉俊(化名)原本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有一個溫柔體貼的,兩人還有一個可愛的的女兒。去年的某一天,劉俊到外地出差偶然認識了*者孫賓(化名),兩人相談甚歡並在以後的接觸中發展成*夥伴。對這層關係,劉俊既不能放棄又怕妻子發現,此後終日心神不定,但他的一些異常行為還是引起了妻子的注意,最終妻子在瞭解到真相後,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而向劉俊提出離婚。

    從沒談過戀愛的碩士研究生張某,在讀大學時認識了校友趙某,兩個人的成績都非常出色,經常在一起探討學習,交流想法。由於談得投機,很合得來,彼此就產生了好感。隨後兩人就不再單純地討論學習,而上升為感情交流。本碩連讀的他們在讀碩士研究生階段繼續兩人的「戀愛」生涯。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