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面面觀 第一章 古老家庭與漫長歷史 第四節 家庭的階層性
    家庭是指共同居住、經濟協助、有血緣關係的社會集團。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親屬關係,裡面包括血緣關係和姻緣關係。血緣關係是由出生形成的縱向譜系性紐帶。其中,男性以自己的出生為準,追溯個人與祖先的關係稱父系;女性以自己出生為準,追溯個人與祖先的關係稱母系。姻緣關係是由婚姻形成的橫向親屬紐帶,也是締結婚姻的男女雙方的血緣關係的結合。我國傳統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形成了以血緣關係為重心的家族體系,姻緣關係服從於血緣關係,可以把家族成員的階層地位顯示其中。家族內部是有階級區分的,佔有土地的地主家族在家族社會一般佔據優勢地位,地租收入也許來自本族缺地少地的族人。也就是說,族內剝削是個客觀事實。家庭成員的地位在血緣關係中尋找,具體又可分為血緣九族制和血親五服制兩種。血緣九族制,即以本人為基準,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為九族。九族是傳統中國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為九族。血親五服制,即以本人為基準,向上推四代的直系親屬稱祖先。孝祭有嚴格的規定,五服以內是近親,五服以外不是親族,是同宗。家庭又是家族的組成部分,甚至我們可以說家庭是縮小了的國家,先齊家而後才治國、平天下,正所謂「正家而天下定矣」(《易經》)。所以統治者對家庭的安定和家禮的實施十分重視。家庭是禮制的主要對象,是建立在以「三綱五常」為基礎,通過祖訓、家禮、家范、家規來約束每個家庭成員;強調男尊女卑、長幼有序、嫡庶有別、家庭生活自給自足。「生於斯,養於斯,葬於斯」,導致十分明顯的自我封閉的結果。

    很多時候,男女在婚姻中的實際地位並不由抽像的禮法決定,而是眾多因素綜合運作的結果。封建婦道固然是*統治和等級制度的產物,但是它的提出並不是偶然的,而是考慮到父母包辦和一夫多妻等歷史前提下的夫婦和睦、家庭和諧等實際問題。

    傳統家族制度是一個十分精密的體系。該體系的設置是為了有利於延續、擴大本家族的勢力,以佔有更多的資源;而確定本族成員的身份、角色和地位是使成員各司其職的重要保證。這種等級體系主要由三個原則構成:輩分,年齡和性別。這三個原則的份量並不等同,其中性別最為重要。正是性別這個原則確立了父系制。性別把父親的家系和母親的家系區別開來,也把父系與父親已婚的姐妹的夫家的家系區別開來。這種區別的含義是:後兩類家系的成員相對於父系來講都是「外人」。

    中國家庭注重其成員的尊卑等級、依附關係、定向發展和家規倫綱。董仲舒明確提出了「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思想,並附會上陰陽之意和天意來進一步論述其尊卑關係。這種等級劃分,開始作為一種純粹人倫關係上的道德規範。董仲舒說:「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基義》)其間的關係是「陽尊陰卑」(《陽尊陰卑》),即臣民必須服從君主的統治,兒子必須服從父權的統治,妻子必須服從夫權的統治,這樣才有「國」和「家」的和諧與秩序可言。他還說:「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基義》),「《春秋》明得失,差貴*,本之天」(《重政》),「天不變,道亦不變」《董仲舒傳》,因此「三綱」是不能隨意改變的。三綱概括了人們生活中最主要的社會關係,在這三種關係中,父子、夫婦關係是基礎,這種對家族宗*常關係的強化,是與自給自足的家庭小農經濟相適應的。董仲舒認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君臣關係就是家庭倫常關係的擴大,國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其中的上下尊卑關係是相同的。倡揚維護尊卑貴*等級秩序的禮,是儒家的一貫傳統,「禮治」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維護等級制。

    在中國傳統的混閤家庭中,中國家庭結構以父子關係為主,主要是為了「傳宗接代」。為了世系香火的延續,格外重視「姓氏」和「宗譜」,甚至要按照家族中的輩分排名字,盡力維持家族的綿延不斷,甚至將之擴大到宗族、氏族。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個人的生命只是父母生命的延續,要維持家族的延續,一脈相傳,兒子就要傳承父輩的事業,並將之發揚光大以振家風,提高家族的社會地位。男性成員歸屬家族的男性集團,女性成員歸屬家族的女性集團,同時又通過描繪式把直系和旁系分開,把父系和母系分開。母親在傳統中國文化中有相當高的地位,究其原因,「輩分」作為構成家族等級制的第二大原則起了重要的作用。有了輩分的界定,代與代之間才有了秩序、責任和義務。雖然由於父系制的確立是婦女在地位上低於男人,但這個體制很難在輩分原則中把某一性別的人排除出去。如果所有男性晚輩都可以不尊敬、不撫養女性長輩,家族秩序就要被打亂了。家庭的寢室以夫妻為單位,但家庭成員的地位卻要到家族中去尋找,孩子不屬於夫妻,屬於家族。所以在《紅樓夢》中,寶玉挨打,能替他解圍的,不是王夫人,而是賈母。賈母是賈府家族集團的權威,說一不二,王夫人只是賈府姻緣集團裡的附屬成員,無法*縱寶玉的命運。

    家庭成員的作用也是由血緣家庭決定的。在血緣家庭中,以男性為中心進行權力的傳遞和財產的繼承。家長的社會地位及權力由長子繼承。歷代封建皇朝以此為正統,民間也大體如此。雖然也有幼子繼承的事例,但往往引起權力紛爭。《左傳》所記的鄭伯克段於鄢的史事,講的就是弟弟繼位,但被兄長打敗的故事。

    字輩譜。這是一個記憶性的文化鏈,血緣家族中的婚姻按輩分劃分,所有同一輩分的兄弟姐妹互為夫妻,而親子之間的婚姻則被禁止。這種最簡單的倫理觀念的形成,為*崇拜的產生創造了條件。考古資料說明,在舊石器時代中期,自然崇拜、鬼魂崇拜、*崇拜以及巫術、獻祭和禁忌等原始宗教和崇拜形式就已經產生了。字輩可以把家族成員的傳衍系統跨時空地記憶幾百年、上千年。字輩譜的構成,與中國姓氏的敘述傳統相一致,一般用家庭成員姓名的第二個字象徵輩分,第三個字象徵夫妻意識。*的名字就在韶山毛氏的字輩譜中的第14輩。字輩譜表示了家族內部的角色差別和地位等級。輩分高的成員享有相應的尊榮,比輩分低的人說話有份量。字輩譜的管理絕對從血緣系統上「論資排輩」,在這種傳統觀念面前,一切標誌社會關係的年齡、學齡、干齡、軍齡、教齡等都不起作用。輩分是在中國家族內部用以區別長幼、規範血緣秩序的等級制度,儒家思想中的人倫等級思想。實際上反映了這層關係的實質。

    這樣中國人在傳統上形成了長輩愛護晚輩,晚輩服從長輩,在家庭中實行以長幼順序為基礎。的等級制度。同時中國人還把這種互利的家庭等級制度推廣到整個國家,認為國君要對臣民。予以無條件的愛護,臣民也要對國君予以無條件的服從。性別、輩分、年齡這三大原則建立了家族等級制的秩序。具體來說,「性別」確立了父系制和男性的統治。「輩分」和「年齡」使男人與男人,女人與女人之間明確了地位和威嚴的不同。如果男人女人同輩分、同年齡,性別原則將決定她們的高下。如果女人的輩分高,她同樣可以得到男性晚輩的孝敬。

    1基本家庭階層關係如下:

    性別分工:職場與職事

    婚姻家庭(族)制度中的社會性別

    婚姻:內與外,夫婦:一與多、主與屬,

    家庭:母道尊,母職勞,家族:輔從中的流動

    2、更複雜的系統

    男女界說性

    別公私界域:在「國」與「家」「大家」與「小家」之間,前者為公,後者為私分外內活動空間,以家為界,男人主要在家外,女人在家的範圍之內

    工農桑事業,蠶織中饋,生產生活領域的職事分割

    婚:姻內外男婚女嫁、從夫居的外婚制

    制:度一夫一妻多妾

    A.生育:從父姓,重生男

    B.繼承:父子繼承(權位上的嫡長子繼承和財產上的諸子平分)

    C.親屬:男性本位,女子入族主名(名分)

    D.喪祭:男系中心

    在中國,等級階層的本義實質上就是劃分;人類社會存在著3種不平等的等級制度,即家庭等級制度、國家等級制度和所有制等級制度(註:皮埃爾·勒魯:《論平等》,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246∼247頁。)。馬克思在《*黨宣言》中說,在過去的各個歷史時代,我們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社會劃分為各個不同的等級,看到社會地位分成多種多樣的層次(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之《*黨宣言》,人民社,1995年,第272頁。)。這種等級結構把財產製表征為不同的社會屬性,形成生產與收入分配關係的不同特徵。

    參考文獻:

    《歷史教學》2001年第7期。

    《社會科學研究》1990年6期)華夏性別制度的形成及其特點》。

    《尋蹤》P27-43;《等級中的合和:西周禮制與社會性別制度》,雲南講課P10-1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皮埃爾·勒魯:《論平等》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