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 第一章 超世紀的盛會 第03節 走出京城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他所受教育和環境的熏陶,,一個人才幹的發揮離不開實踐的鍛煉和社會的需要。

    劉晏從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敬獻《東封書》,被玄宗授秘書省正字官,帶到長安京城,一直生活在文士儒生雲集的皇城裡。他所處的年代是蒸蒸日上的開元盛世;他所受的教育是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執法公平,抑強扶弱的唐王朝正統觀念;他所看到的是經濟繁華,文化發達的長安,空前統一繁榮強盛的大唐王朝。

    這的確是蒸蒸日上、勃勃生機的開元盛世。翻開舊新《唐書》,物價低廉、物資豐富、「倉庫盈溢」的文字屢見記載。《舊唐書》卷八中說:「是時(開元十二年),累歲豐稔,東都米斗十錢,青齊米斗五錢。」《通典》中記述得更加詳細:「(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齊谷斗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指東京洛陽,西京長安)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文,絹一正二百一十文。」(1)

    如此物豐價廉,老百姓日子還不好過嗎,還不促進商業發展嗎,還不帶來社會安定嗎?「東至宋汴,西至歧州,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至荊襄,北至太原、范陽,西至蜀川涼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刃」。(2)

    這種國泰民安的日子有史記載一直到天寶初年(公元742年):「時海內富貴,米斗之價至十三,青齊間斗饞(才)三錢,絹一正錢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驛驢,行千里不持寸兵,天下歲人之物,租錢三百餘萬緡(一緡等於一千文),粟千九百八十餘萬斛(晉胡,唐代十斗為一斛),庸調絹七百四十萬正,棉百八十餘屯,布千三十五萬端(二丈為一端)。」

    (3)

    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後痛憶昔日的美好歲月。詩非實錄,卻也是盛唐寫照: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凜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鎬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4)

    由於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唐王朝實行均田制,勞動人民受到的剝削和壓迫相對減輕,加上自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實行檢括逃戶客戶,戶口隨之急劇增加。據新舊《唐書》統計,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裡,盛唐增加了近一千二百萬人口,達到了近五千三百萬人口。統計數字的準確反映了組織的嚴密和對人口的重視,同時也說明了對課稅的重視和需求。

    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口增加,重視教育,也帶來了文化和科學的高度昌盛。唐朝詩歌是我國詩歌史上最輝煌的黃金時代,傑出的詩人成批成群湧現,匯出了詩歌的海洋,詩歌的世界。開元及天寶時代的詩壇,萬紫千紅,五彩繽紛,新人輩出,各領風騷,體裁和風格均有創新,組成了唐代詩壇瑰麗的歷史畫卷。偉大詩人李白與社甫是我國詩壇升起的兩顆永放光芒的巨星。以詩人白居易、元稹所倡導的新樂府;以王維為代表的「田園山水派」、岑參為代表的「邊塞派」等著名詩人創作的大量優秀作品,為中國古典文學百花園增添了異彩。與此同時,唐朝的散文、小說、詞曲、音樂、繪畫、雕塑等也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有著突出的地位和貢獻。著名散文作家蕭穎士(後人輯有《蕭茂挺文集》)、元次山(元結,明人輯有《元次山文集》),以及號稱「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公元768年—824年,世稱「韓昌黎」,有《昌黎先生集》)、柳宗元(公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有《河東先生集》)等推動了散文的蓬勃發展。小說日益興盛,擺脫了唐初的神鬼志怪,充滿了現實生活氣息。詞曲以詩的解放姿態進入了文壇,開始流曲民間。以「百代畫聖」吳道子和雕塑家楊惠之為代表的大量優秀作品,是中國古代藝術史的珍品。吳道子存世的《天王送子圖》、《搜山圖稿》是後人習其畫風之作。著名史學家劉知幾(子玄)的《史通》、吳兢的《貞觀政要》、地理學家賈耽的《海內華夷圖》和《隴右山南圖》等等,都是創造性的歷史巨著,豐富了中國歷史和地理學的寶庫。

    二十世紀的大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數學最成功的應用首先在天文學方面。」中國人在數學方面的卓越才能早就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結論。在開元天寶年代,天文學計算、天文儀器製造和實地觀測計算方面取得領先世界的巨大成就。聞名世界的天文學家僧一行(張遂)發明了「黃道游儀」,發現恆星移動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他發起、組織在全國十二個地點進行天文觀測,依據太史監南宮說等人的一組測量,推算出相當於子午線緯度的長度,比西方早了九十多年。他根據日影實測數據確定曆法,編著了《開元大衍歷》,糾正了前代曆法中許多錯誤,對天文學發展作出巨大寶貴貢獻。這部先進的曆法以平朔望平氣、七十二候、太陽和月球每大的運動和位置、星象和晝夜時刻、日食、月食、五大行星的運動和位置編述,為後代曆法家所必尊,也為日本、朝鮮、越南等國所吸收。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同樣也表現手工業製造方面的進步。在冶煉、鑄造、紡織、印染、刺繡、雕刻、陶瓷、木器、造紙、煮鹽、制茶、釀酒、皮革、服裝等方面,百工興旺發達。中國的絲綢一直飲譽世界,唐代開闢西域的絲綢之路為現世津津樂道。

    在開元天寶年代,僅絲織方面,綢、絹、緞、絲、羅己達相當水平,綾有細綾、瑞綾、水文綾、方文綾、魚口綾、緋綾、白編綾等,八蠶絲、輕容、花紗、緊紗、花羅、紋羅等花色品種琳琅滿目,江南蘇州、杭州已成為紡織業中心,官營作坊已出現官府出錢僱用的「和雇」,私營作坊中也出現了早期僱傭關係。1970年在西安市郊何家村發現的窖藏金銀器,經考古確定,系李守禮-王府的遺物。其冶煉製造上工藝相當精湛,令人讚歎不已。如採用蠟模鑄造法「合金銀並成」,甚至採用簡單的小型機械車床加工。其碗、盆、碟、壺、罐、鍋、盒、爐等金銀器,花形不同,鳥狀各異,變中有律,律中有變。焊接有大焊、小焊、兩次焊、掐絲焊等。鍍刻也是巧奪天工,有一皮囊形銀壺,兩面各鑄一馬,馬身塗金,頸繫飄帶,嘴銜一環,昂首揚尾,形象逼真,神采飛揚,為盛唐金銀器的珍寶傑作。凡此種種,不勝枚舉,不一而足。

    開元時代的唐朝成為亞洲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望,亞洲以及世界各國都非常嚮往中國。中亞的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東南亞的天竺(印度及巴基斯坦)、驟國(緬甸)、真臘、獅子國(斯里蘭卡)和室裡佛逝(印度尼西亞);東北亞的新羅和日本以及遠在歐洲的佛-等國,都紛紛派遣使者,帶著贈禮,來到唐朝,主動要求建立邦交及和平友好關係。擁有一百多萬人口的唐朝首都長安,外交使臣絡繹不絕,各國外商雲集不斷。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得到空前的發展。中國的絲織品、茶葉、瓷器、紙張、中藥材、土特產品和手工業製品遠銷亞洲及世界各地。亞洲和世界各地的特產,如大食的香料和藥材,天竺的胡椒和砂糖,波斯的駱駝、羊以及棉花、玫瑰等,也都不斷輸入中國。高度發達的唐朝文化引起亞洲和世界的關注。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就勉勵他的弟子說:「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一衣帶水的鄰居日本更是廣泛吸收中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從文字、佛教、儒學、醫藥、建築到文學藝術,天文曆法、農業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中國成了日本的文化母國。開元時代的大唐王朝直接促進了亞洲地區的社會發展和進步,為人類文明的進展做出了寶貴貢獻;互利互惠,雙向互動,自然也促進了中國的自身發展。

    開元天寶時代的大唐王朝實現空前的統一,版圖從東到東南環臨大海,包括台灣以及硫球(沖繩島)、南沙群島在內的海南各島;西南以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天然屏障,與泥婆羅(尼泊爾)、天竺(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接壤;西到帕米爾高原和大食(阿拉伯帝國)毗鄰;西北至巴爾喀什湖畔(哈薩克斯坦東南部),和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交界;北到貝加爾湖(今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東北面至外興安嶺(今俄羅斯勒拿河流域)以南,直至包括庫貝島在內的鄂爾茨克海(千島群島和亞洲大陸之間),和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大唐王朝的繁榮與強盛超過了歐洲查裡曼大帝統治時期的法蘭克王國、地跨歐亞大陸的拜占庭帝國和雄踞中亞的阿拉伯帝國。這是唐玄宗和無數臣僚的歷史功績。

    這一切,劉晏耳聞目睹;這一切,劉晏親身經歷。這一切,伴隨著劉晏的腳步從童年走向少年,從少年又走向青年,對於他成為大唐王朝忠貞不二的賢臣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劉晏已是二十四歲的青年,可謂滿腹經文,胸懷壯志。這一年,玄宗下詔:內外官伯叔兄弟子侄中能任刺史、縣令者,有關部門可推薦。是年秋天,河北、河南一帶二十四州發生水災,玄宗派御史中丞張倚到東都洛陽和河北賑災。劉晏躍躍欲試,準備離開京城長安去當「外官」。不久,劉晏奏抄皇帝敕旨時,兩行御批跳入眼簾,看到了玄宗的決心:「自今以後,三省侍郎闕,先求曾任刺史者;郎官闕,先求曾任縣令者。」(5)他不由想到自己,自八歲在秘書省供職,已經整整十六年了,一個血氣男兒豈能坐守長安,持祿保身。他知道,治國安邦,上靠宰相輔佐,下賴州縣吏治;刺史是「治人之本」,縣令是「親民要職」。他也理解玄宗皇帝「諸刺史縣令,與朕共治,情寄尤切」(6)的急迫心情。他更清楚,儘管太宗、玄宗都反覆強調出任「外官」的重要性,一些權貴之家屢屢為自己的官宦子弟謀求京職,不願外任地方官。而出任外官的,往往是年老體弱或是犯了錯誤遭到懲罰貶斥才被委任刺史縣令。久而久之,形成風氣。他更看到,一些人出任京官,則歡欣鼓舞如同登仙;出任外官,則垂頭喪氣,如遭黜貶。致使玄宗皇帝不厭其煩,三番五次敕令內外官交流;選拔有才識的京官出任都督、刺史,同時調任政績卓著的都督、刺史到京城做官,使之「出入嘗均,永為常式。」(7)讓宏才通識的京官去任外官,推動地方政權的治理;選調體察民情的外官充任京官,改善中央輔政更切合實際。一下一上,一出一進,京官外官互相交流,無疑對提高官員素質,推動「開元之治」起到一定作用。

    一個宏願在劉晏心中萌生,上書玄宗:不做京城內官,自薦出任外官,刺史不求,縣令猶可。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大年初一,唐玄宗改元「天寶」,在興慶宮勤政樓受朝賀,大赦天下百姓所欠租稅,諸色賦役全免,宣告天下「吳穹孚-佑,萬方無事。六府惟修,寰字晏如」。(8)並宣佈所有官吏和平民中有文才武略的,各地推薦;京城文武官員有能任刺史者可自薦。群臣請玄宗加尊號「天寶」,成為「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值得一提的是:史學界公認,玄宗自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十一月,罷免賢相張九齡,委政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是「開元之治」進入晚期的標誌,是唐玄宗由「明」趨於「昏」

    的轉折點。

    但是,明君趨於昏君尚有一個量變的過程,其核心是陶醉於「萬方無事」

    的「告成功」,居安忘危;迷戀於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事」,近奸而疏賢,樂於歌功頌德,更喜阿諛奉承。

    這一天,勤政樓前的廣場好不熱鬧!六鍾奏起韶樂九章;鍾、鈴、磐、壩、琴、瑟、簽、管八聲齊鳴;天子樂舞八佾舞於庭,玄宗乘興隨曲起舞,與臣同樂,群臣百官興奮之極。劉晏忍不住當即獻詩一首《送文舞出迎武舞人》:六鍾翁協六變成,八佾倘佯八風生。

    樂九韶兮人神感,美七德兮天地清。(9)

    然而,眼前的一切歌舞昇平,榮華富貴,只是過眼煙雲。劉晏即將面臨的不是人神同感的清廓大地,而是大唐王朝日益顯露的深刻矛盾。

    劉晏的自薦,經中書門下省報請玄宗皇帝批准,於天寶元年(公元742年)陽春三月,劉晏出任京城外官——山西夏縣縣令,相當於今天的縣長。

    劉晏躊躇滿志,抱著一試身手的十足信心,懷著對美好未來的希冀,攜帶家小,騎馬走出長安城東春明門。

    馬蹄得得,悠悠而行,田野變得廣闊起來。劉晏來到黃河岸邊,不禁回首西望長安,心中升起一股說不清的眷戀之情。長安還屬於自己的麼?這一別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榮歸京城。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別競是整整十八年,直到乾元三年(閏四月改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七月才重回長安。不過,那時的長安已是安史之亂後的長安,一切今非昔比,故城不堪回首中!

    劉晏渡過黃河,漸至夏縣,出他意料之外,最先迎接他的是一群逃戶的饑民。

    劉晏的心不由一陣緊縮,皺起眉頭……

    註釋:

    (1)《通典》卷7《歷代盛衰戶口》。

    (2)《通典》卷7《歷代盛衰戶口》。

    (3)《新唐書》卷51《食貨志》。

    (4)《杜詩詳注》卷13《憶昔二首》。

    (5)《全唐文》卷35玄宗《重牧宰資望敕》。

    (6)《唐會要》卷81《勳》(7)《全唐文》卷20玄宗《黜涉內外官制》。

    (8)《全唐文》卷39玄宗《改元大赦文》。

    (9)《舊唐書》卷30《樂歌九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