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郭良>>網絡創世紀

雲台書屋

第六章 遠方的呼喚


  再沒有什麼從地球的一邊操縱地球另一邊的電腦更激動人心了。過去總說「地球真小」,那是因為與認識的人不期而遇。而能夠操縱地球另一邊的電腦才真正是讓地球變小的壯舉!如果說在電子郵件(E-mail)和網絡專題討論組(USENET)中信件或者文件的收發還有一定的「時間差」的話,遠距離的操縱對方的電腦就是真正的「實況」。

  從ARPANET到互聯網,人們普遍使用的遠距離操作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FTP」,也就是文件傳輸協議(File Transfer Protocal),另一種則是「遠程登錄(Telnet)」。

  FTP:網絡運輸隊

  幾乎所有第一次通過「文件傳輸協議」從互聯網上取回文件的人都少不了有一種興奮和成就感。這裡所謂的「文件傳輸協議」,也就是可以在連入互聯網的不同電腦系統之間傳送文件的一些規則。就像所有電腦只要遵守TCP/IP協議就可以連接到互聯網上一樣;互聯網上的所有電腦只要遵守文件傳輸協議的規則,就可以實現在互聯的電腦網絡上自由地傳送文件。

  1973年,正式發表了文件傳輸協議的標準(RFC454),按照這一標準,幾乎可以在互聯網上傳送任何文件。

  首先獲益的當然是那些電腦專家。他們可以通過FTP協議把自己剛編好的軟件傳給同行測試,這些軟件經過測試之後,又可以用FTP傳回來。還可以在傳軟件的同時,把修改軟件的意見也傳回來。

  在開始使用FTP的大約20年中,還需要在UNIX操作系統的提示符下,鍵入一些專門的命令。這對於那些系統操作員來說,也許不僅不是麻煩,而且還多少有一種享受的感覺。可是對於一般的人來說,鍵入這些命令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後來開發了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使用的FTP,使得從遠在地球另一邊的網站上拷貝文件到自己的電腦上,就像從自己電腦的軟盤往硬盤上拷貝文件一樣輕鬆自如。

  當然,在網絡中進行互相的訪問是需要有一定權限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隨意進入任何網站。但是,維護FTP服務器的人,往往是一些電腦「發燒友」。他們經常有一些自己編好的小軟件。自我欣賞之餘,還總想讓別人也能分享他們的快樂。而且,手頭也經常會有一些朋友們編的軟件或者搜集來的軟件希望能夠交流。因此,他們發明了一種無記名登錄的方式(anonymous login)。當人們連入到互聯網中的文件服務器上的時候,只要把「anomymous」當作自己的用戶名,就可以進入該系統,然後取到自己感興趣的軟件。就這樣,「文件傳輸協議」就像是網絡上的「運輸隊」,默默地為使用網絡的人傳送著各種文件或軟件。

  這恐怕也是出乎設計者意料之外的,本來FTP是可以成為網絡上技術交流的一個工具,可是,實際上卻成了廣大軟件發燒友傳送軟件的樂園。

  任何用戶不管是否有各種最新的互聯網軟件,只要有一個互聯網的合法戶頭,可以使用互聯網,幾乎就可以享受互聯網上的所有服務。這是因為,絕大多數在互聯網上使用的軟件都可以通過FTP的方式免費得到。

  現在的各個軟件公司或電腦及打印機廠家也通過FTP來進行售後服務。如果用戶買的打印機、光盤驅動器、聲卡、顯示卡等等的驅動程序壞了,或者需要升級(比如使用Windows95),也都可以從這個公司在互聯網上的網頁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程序。這無疑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正是由於有這樣方便的條件,直到大約1996年以前,文件傳輸協議還一直是互聯網中數據傳送量最大的服務項目(電子郵件雖然使用頻率最高,但因為一般情況下每封信都不很長,所以數據通信的總量不如FTP)。只是由於後來環球網(WWW)的普及(我們在後面將談到),有大量圖形文件需要傳輸,才使FTP的數據傳送量屈居了第二位。

  當然,在互聯網上傳輸的這些文件,絕大多數都不是正版的商業軟件,而是一些被稱為「共享軟件」的電腦程序軟件。這些「共享軟件」,多半也是由一些軟件愛好者編寫的實用性很強的小軟件。用戶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獲得這些軟件,如果試用後覺得滿意,就給原設計者寄去一筆往往是數額很小的軟件費。編軟件的人往往並不真的以贏利為最初目的,使用該軟件的人也並不真的都匯款過去。

  當然,也有許多軟件就是通過這樣的渠道逐步從共享軟件變為正是銷售的商業軟件的。而且,許多商業軟件中的功能,也往往是先由個人在共享軟件上實現,然後才移植到商業軟件上。在這個意義上也許我們可以說,共享軟件是正式的商業軟件的溫床。

  這樣的共享軟件在目前互聯網的某些網站中至少有幾千兆字節,幾十萬個文件。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很難看到中國人編的共享軟件出現在互聯網上。

  這在相當程度上也反應了中國的軟件生產的水平。對於硬件來說,每生產一個產品就有一個產品的利潤。但是,軟件產品是否有利潤,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軟件究竟是否有市場,以及市場究竟有多大。這一方面與軟件的質量和適應性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市場的管理有關。因為,軟件與硬件不同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於軟件是可以複製的。如果不能有效地阻止軟件的非法複製的話,編寫軟件就幾乎無利可圖。而推動市場發展的往往是利益原則,如果如果沒有利益,也就沒有人去編軟件了。因此,軟件保護不僅僅是保護外國軟件商的利益,如果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同時也是振興民族軟件業的重要措施。

  中國人編的共享軟件的數量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的電腦「發燒友」水平不高。中國的大部分業餘電腦「高手」,往往不是開髮型的,而是應用型的。也就是說,往往是一些使用電腦的高手,而開發新的軟件的熱情和能力恐怕都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TELNET:敲自己的鍵盤,用別人的電腦

  雖然文件傳輸協議可以使我們非常方便地在不同的網站之間傳送包括各種軟件在內的文件,然而,電腦和電腦網絡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這就是建立和檢索數據。這不是簡單地傳輸文件能夠解決的。因此,就需要有一種能夠從不同的網絡系統進行遠距離聯機(remotelogin)的軟件,這就是「Telnet」,通常被譯為「遠程登錄」。

  1972年,出台了正式的Telnet標準(RFC 318)。這使得在互聯網上遠距離的訪問有了統一的標準,可以在世界的任何有互聯網的地方,訪問對方的電腦。用通俗一點的話說,就是「敲自己的鍵盤,用別人的電腦。」

  這樣,即使坐在家中,也可以通過調製解調器聯到互聯網上。使用不同地方的電腦,檢索不同的數據等等。比如,一個訪問學者在國外有自己的研究項目,回國後,就有可能通過遠程登錄聯到國外的主機上,查看那邊信箱中的信件,使用那邊的數據庫等等。

  這樣,在1969年創建ARPANET之後不久的幾年時間裡,就實現了後來的互聯網絡的基本功能。其中包括用來給互聯網的用戶收發信件的電子郵件(E-mail)、用來傳輸各種文件的文件傳輸協議(FTP)和用來進行遠距離登錄的(Telnet)。

  在此後的十多年時間裡,ARPANET一直作為美國軍隊和大學有關部門使用的一個網絡。如果和後來互聯網的發展相比較的話,可以把ARPANET看作是互聯網的一個雛形或者是一個實驗。

  縱觀ARPANET的發展,可以看出,作為這樣一種大規模的「實驗」,一方面需要大筆的資金,而另一方面,又沒有直接的、明顯的商業前景,因此很難立即獲得商業投資。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部門的資金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並且,在這種資金支持下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也應該是公開的,這樣既可以保證有限的資金能夠掌握在最適合使用這些資金的人手裡,也可以避免這些技術單純為某一種商業利益服務的局限性。

  同時,還應該看到,雖然開始的「啟動資金」對於ARPANET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是,這種政府行為也有其局限性。一方面,不同部門的投資都會追求個部門的自身利益;另一方面,這種非商業的行為雖然適合開發,但不一定適合大的發展。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