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文學>>巴金

雲台書屋

「重進羅馬」的精神


  去年十一月十一日以後,許多人懷著恐懼與不安離開了上 海。當時有一個年輕的朋友寫信給我,絕望地傾訴留在弧島的 青年的苦悶。我想起了聖徒彼得的故事。

  據說羅馬的尼羅王屠殺基督教徒的時候,鬥獸場裡充滿了 女人的哀號,烈火燒焦了綁在木樁上的傳教者的身體,耶穌的 門徒老彼得聽從了信徒們的勸告,秘密地離開了羅馬城。彼得 在路上忽然看見了耶穌基督的影子。他跪下去吶吶地問道: 「主啊,你往哪裡去?」他聽見了耶穌的回答:「你拋棄了我 的百姓,所以我到羅馬去,讓他們把我再一次釘在十字架上。」 彼得感動地站起來。他拄著枴杖往回頭的路走去。他重進了羅 馬城。在那裡他終於給人逮住,釘死在十字架上。

  綽號「黃銅鬍子」的尼羅王雖然用了火與劍,用了鐵釘和 猛獸,也不能摧毀這種「重進羅馬」的精神。像這樣的故事正 是孤島上的中國人應當牢牢記住的。

  那麼為什麼還有人在這裡感到苦悶呢?固然在這裡到處都 聽得見「到內地去」的呼聲,而且也有不少年輕人冒危險、忍 辛苦離開了孤島。但是也有更多的人無法展翅遠飛,不得不留 在這裡痛苦呻吟。他們把孤島看作人間地獄,擔心在這裡受到 損害。我瞭解他們的心情。

  不用說,每個人都有權利呼吸自由的空氣,我們沒有理由 干涉他們。對那些有翅膀的,就讓他們遠走高飛,我也無法阻 止。但是對於羽毛殘缺或者羽毛尚未豐滿的,我應該勸他們不 要在悲歎中消磨光陰,因為他們並非真如他們自己所想像的那 樣:比別的人更不幸,而且他們忘記了他們的肩上還有與別人 的同樣重大的任務。固然可以使人呼吸自由空氣的內地是我們 的地方,但是被視作黑暗地獄的孤島又何嘗不是我們的土地! 一直到今天孤島還不曾被魔手捏在掌心裡,未必就應該由我們 自己來放棄?自由並不應當被視作天賜的東西。自由是有代價 的。真正酷愛自由的人並不奔赴已有自由的地方,他們要在沒 有自由或者失去自由的地方創造自由,奪回自由。托瑪期·潘 恩說得好:「不自由的地方才是我的祖國。」參加過北美合眾 國獨立戰爭的潘恩是比誰都更瞭解自由的意義的。

  唯其失去自由,更需要人為它奪回自由。唯其黑暗,更需 要人為它帶來光明。只要孤島不曾被中國人完全放棄,它終有 得著自由、見到光明的一天。孤島比中國的任何地方都需要工 作的人,而且在這裡做工作比在別處更多困難,這裡的工作者 應當具有更大的勇氣、鎮靜、機智和毅力。工作的種類很多, 它們的重要性並不減於在前線作戰。我們有什麼理由輕視孤島 上的工作?我們平日責備失地的將士,那麼輪到我們來「守土」 的時候,我們怎麼可以看輕我們的職責?撇開獨島的歷史不說, 難道這四五百萬中國人居住的所在就是一塊不毛的瘠土?誰能 說匆匆奔赴內地尋求自由,就比在重重包圍中沉默地冒險工作 更有利於民族復興的偉業?反之,「重進羅馬」的精神倒是建 立新中國的基石。這不是一句實話。我們在失地中已經見到了 不少的這種精神的火花。這種精神不會消滅,中國不會滅亡, 這是我們可以斷言的。

  因此住在孤島上的人,尤其是青年,應當感到自己責任的 重大而興奮、振作,不要再陷入苦悶的泥淖中去。

  1938年7月19日在汕頭 選自《無題》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