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罡刀 第1卷 第一百一十三章 異域相逢
    洞庭湖上會談進行得極為順利,雙方都有和談的意願,細節都好處理。喬玉清做出退讓的姿態,風龍也表示綠林不再與烈陽門衝突,武林人做事,乾淨利落,也不用立什麼文書,口頭的話就可以作為依據。和談的事講好,眾人擺酒慶賀,彭元濟與喬玉清的心計不相上下,此番相見,互相交流彼此所學,頗有相見恨晚之感。黃漢潮其實是代表朝廷來調和兩方矛盾,如今達成和解自然開心,這兩股勢力穩定下來對百姓,對朝廷都是大好事。風龍還是擔心師父,經過這件事,得罪的人太多,如果尋仇,今後就沒有踏實的日子過。喬玉清安慰道:「盟主不必擔心,秦堂主自會處理,既然禹王九式出現,血刀門刀法就不算什麼了。否則少林武當不可能放棄尋仇,不過今後天罡門的弟子都要等武功大成之後才能行走江湖,這也是一種動力。」風龍自然明白,點頭道:「先生言之有理,我還擔心師父的武功,經脈逆行極為凶險,如果失去武功還不如死了痛快。」喬玉清頗為自信:「經脈逆行雖然凶險,卻不是不可行,如果我所料不錯,秦堂主練成陰陽掌之後,真氣已經可以隨意遊走全身。令師固然比不上秦堂主修為,不過秦堂主完全有能力協助令師打通正反經脈,那時你師父的武功就會登上一個新台階,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風龍大喜:「先生跟諸葛亮一樣有本事,肯定不會騙我。」抱起一罈酒猛喝,從海青出事以來,風龍已經有多日不曾開懷痛飲。海青心裡也歡喜,這件事情如此解決實在出乎意料,眼看天崩地裂,一轉眼卻柳暗花明。彭元濟道:「為防萬一,我特意把早年研究的一個陣圖拿出來,重建紅梅山莊,綠林人不能輸這口氣。」喬玉清點頭:「需要幫忙儘管開口,山人決不推辭。」彭元濟笑道:「正想請高人指教。」取出圖紙與喬玉清研究,兩人所談都是八卦,五行,河圖,洛書之類,旁人根本不懂。風龍大吃大喝,海青看到徒弟沒了心事,也是喜上心頭,師徒倆比著喝酒吃肉。

    黃漢潮已經培植了一批力量,準備對宰相的黨羽下手,難得有喬玉清這樣的高人在,抽空請他指點。喬玉清推辭道:「山人對朝廷紛爭可是門外漢。」黃漢潮施禮:「先生大才,學貫古今,為蒼生計,還是提點一二。」喬玉清點頭:「也罷,就史而論,如果為君者具有大智慧,文韜武略都是上上之選,自然可以消除朝中所有黨爭。如果不具備這個本領,就要因勢利導,明暗扶植兩股勢力,讓這兩股勢力爭鬥不休,為君者左右逢源,從中取利。」這個建議完全出乎黃漢潮的意料,一時回不過神,喬玉清笑道:「這只是山人一點淺見,兩股勢力互相監督,互相找對方的毛病,一可以鞏固皇權,兩方都會把皇帝當作靠山。二可以惠及百姓,兩方互相監督比朝廷設立言官效果好多了,有人監督就會勤於公事,不讓對方抓住把柄,百姓無形中就會獲利。」黃漢潮如夢初醒,讚歎道:「先生真乃高才,如果入朝為官定會成為一代名相。」喬玉清搖頭:「如果不是為了跟秦堂主賭氣,山人就在海外平淡餘生。」黃漢潮得到這個計策,心裡打定了主意,這才是解決宰相黨羽的最佳方案。這麼大的一樁事,死傷成千上萬,竟然一笑置之,不共戴天的仇敵竟然坐到一起談心,而且比老朋友還親近,這就是江湖。黃漢潮從心裡喜歡這種感覺,但是身份是不可能改變的,生在帝王家雖然被人羨慕,也有很多常人無法理解的痛苦和無奈。看這些江湖人如此灑脫,生死談笑間事,一笑泯恩仇,黃漢潮恨不得離開官場,與這些人為伍。心裡暗歎:皇兄的話不錯,做江湖霸主比皇帝風光多了。酒宴之上,烈陽門和綠林的人分開飲酒歡歌,和解畢竟是好事,爭鬥下去對雙方都沒有好處,這件轟動江湖的大事圓滿解決。

    金童並不知道中原的事,帶著萬松和四名隨從晝夜兼程趕奔西域。出關之後才知道大漠的厲害,吃了不少苦頭,總算根基不差,平安來到龍首山。這裡守衛森嚴,處處殺機,金童品級不低,知道匈奴不時侵擾,不能掉以輕心。一行人剛接近山口,已經有一隊騎兵攔截,萬松高叫道:「中原皇帝特使前來拜見金象王。」一名騎士近前,驗看金牌和關文無誤,才派人引路上山。這時秦正陽還在月氏國,靈虎在龍首山坐鎮,正在飲酒之時手下稟報,中原特使進見。龍首山與邊關經常有來往,中原的特使卻從不出關,都是邊關的人前來轉達消息。因此靈虎有些納悶,手下人回稟,來人乃是一品侯,平南將軍,靈虎更是奇怪,一品顯官怎肯到大漠受風沙之苦?於是吩咐人在王宮會面。銀鈴公主還在月氏國,靈虎一人高坐在寶座上,歸元子側坐。金童整衣直入,抱拳施禮:「參見金象王。」靈虎不太注重禮節,隨手一指道:「坐,朝廷有什麼事派你來?」金童落座後觀察靈虎,果然與秦正陽有三分神似,點頭道:「虎父無犬子,秦堂主的兒子果然不凡。」靈虎聽這口氣,對方顯然認得父親,問道:「此話從何而出?閣下識得家父麼?」金童歎口氣:「豈止識得,令尊對我有天高地厚之恩,我卻辜負了令尊的期望,慚愧之至。」靈虎久在西域,對父親的往事不十分清楚,母親玉柳根本不知道秦正陽的所作所為,聽說金童與父親有舊,登時來了興趣,吩咐人擺酒,向金童詢問父親的生平事跡。金童跟隨秦正陽時日甚久,就把當初在關外落草,巧遇秦正陽,一同習武,後來到中原闖蕩的事情源源本本講述一遍,靈虎聽得津津有味,不時詢問細節。歸元子聽得秦正陽叱吒江湖的事跡也覺得熱血沸騰,讚道:「真乃大丈夫,輸在這樣人手上實在不冤。」靈虎點頭道:「原來閣下與我父有兄弟之義,也是當世豪傑。」金童笑道:「微末之能,徒惹人笑。」靈虎問道:「不知閣下千里迢迢到龍首山何事?」金童歎口氣:「中原發生巨變,我是專程請令尊回去主持大局。」靈虎笑道:「原來與我無關,我父如今在月氏國做客,要找他還要費些周折。」金童道:「皇命在身,再難也要前往。」靈虎吩咐人給金童預備應用之物,帶好飲水乾糧,再派兩名嚮導,金童稍事休息就趕奔月氏國。

    路上自然遇到月氏國的軍兵,到了這裡,御賜金牌不好使,一品侯平南將軍也無用,全靠兩名嚮導,拿出龍首山金象王的令牌,到哪裡都是暢通無阻。金童深深體會到靈虎在西域勢力之龐大,影響之深遠。如果沒有嚮導,一年也找不到,有了靈虎關照,一月後就來到月氏國都城。萬松從未到過西域,感觸頗多,金童領略到大漠風雲,心境開闊不少。進城以後,當地官員聽說是金象王派來的人極為熱情,金童休息一下就打聽秦正陽,官員回說秦正陽一家人都住在皇宮,需要請示一下才能進見。金童只好等著,接連兩日沒有動靜,金童用珠寶賄賂官員,稟報的時候加上自己的名字,如果秦正陽知道是自己來了的話八成會見面。果不其然,因為銀鈴公主以為靈虎派人來接秦正陽,吩咐人不許洩露消息。後來知道是中原的人遠道來見秦正陽,或許有什麼大事,這才告訴秦正陽。秦正陽聽說金童求見心裡納悶,天大的麻煩也用不著費這些周折,難道出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於是特意找金童詢問究竟。見面之下,金童發覺秦正陽還是老樣子,只是從前眉梢眼角的殺氣不見蹤影。無暇多想,倒身下拜,秦正陽伸手相扶,笑道:「你我弟兄用不著多禮。」兩人落座,秦正陽問道:「賢弟奔波數千里定有要事,是奉了皇命還是為了武林安危?」金童答道:「既是奉了皇命也是為了武林,綠林與烈陽門大舉火並,海青師徒得罪了武林名門,形勢危急,無人能化解。」秦正陽頗為意外:「海青沉穩老練,風龍對他尊重之極,怎麼會出這麼大的事?」金童就把海青真氣逆行,導致天下大亂的事細細講述一遍,秦正陽沉思片刻展顏笑道:「原來如此,賢弟不必多慮,臨行之前,我特意留了一手,事情不會鬧僵。難得賢弟前來,剛好領略一下異域風情,杜鵑死了,回頭我送你幾個美人,人生一世,不能虛度光陰,熬到今日的身份自然要及時行樂。」金童對秦正陽的話一向視若神明,滿口答應。

    秦正陽領金童進皇宮見月氏王,就在皇宮住下,萬松擔心中原的事,找機會向金童進言:「侯爺,此番奉了皇命,如果中原的事愈演愈烈,回去沒辦法交代。」金童笑道:「你哪裡知曉,秦堂主一向言出如山,既然留了後手,中原一定亂不起來,只要中原不亂,皇帝就不會怪罪。這裡的美女確實跟中原女子不一樣,回頭給你選兩個,再給清江挑兩個。」萬松搖頭道:「屬下不好女色,只是擔心中原的事有變化,連累侯爺。秦堂主確實掌握著整個江湖,可如今遠在異域,數千里之遙,就算是諸葛孔明也沒辦法控制局勢。」金童點頭:「你想的也對,退一萬步講,中原局勢失控,皇帝怪罪於我。可是秦堂主既然留我,一定會設法保全,皇帝深知秦堂主的能力,不會把我怎麼樣。」萬松見金童想得開,自己又何必多操心,於是盡情享受,果然大開眼界。秦正陽每日陪著三個妻子,好不容易可以找個借口清閒一下,時不時與金童盤桓。金童身在官場,言談舉止都有不少禁忌,這個時候才真正拋開一切,放浪形骸,萬松想不到金童也有另外的一面。秦正陽說到做到,果真挑選十名美女送給金童,金童明白,當今天下,能得到秦正陽禮物的人屈指可數,萬無推托之理。秦正陽做事細心,還挑選了一批中原罕見的珍寶送給金童,一部分獻給皇帝,一部分打點朝中權貴。這是官場的慣例,天大的事也要先看禮單,禮物重才能辦成事。金童毫不推辭,照單全收,還帶上一些西域的特產,來的時候輕裝簡從,回去卻預備了一個馱隊。萬松自然也挑選一些心愛的珍玩帶回中原,也算不虛此行。金童不能久留,三日後告辭,秦正陽本來也想回家,可是靈雲公主還沒盡興,不肯回去,只好留在月氏國。金童滿載而歸,又是珍寶又是美女,心裡盤算著慰勞一下萬松和許清江這兩個得力屬下。萬松卻頗為擔心,一旦中原局勢失控,皇帝怪罪下來,辛苦得來的地位就沒了。金童倒是滿懷信心,秦正陽的話一定錯不了。

    路上有龍首山的人照應,平安無事,進關之後,萬松馬上派人打探綠林和烈陽門的情況,消息傳來,綠林請出呂氏兄弟與武林名門比武,大獲全勝。烈陽門與綠林在洞庭湖和解,事態已經平息。萬松驚詫不已,秦正陽遠在西域,竟然還能控制中原的局勢,真乃神人。金童對秦正陽的話深信不疑,對和解的事一笑置之,命萬松挑選一些珍寶,再帶上十名美女送回荊門將軍府,自己上京面聖。此番進京,先見陳劍和,把經過講述一遍,又送幾件珍寶,陳劍和找機會向皇帝進言,皇帝在御花園召見金童。綠林與烈陽門的事圓滿解決,皇帝去了一塊心病,擺下酒宴款待,陳劍和坐陪。席間詢問金童西域之行的見聞,金童把經過講述一遍,皇帝吃驚不已:「青雲侯竟然早就知道中原亂不起來,看來此人非但武功絕頂,謀略也極為了得。」金童道:「陛下不知,青雲侯創立聚風堂之時,人單勢薄,危機重重,卻屢屢化險為夷,一半靠武功,另一半靠心計過人。」陳劍和點頭贊同:「微臣曾經查過,青雲侯智勇雙全,乃是當今首屈一指的奇才,可惜不能為朝廷效力。」皇帝笑道:「這樣的人朕可不敢用,恐怕天下無人能左右他。」金童道:「如今青雲侯不比往日,雖然武功登峰造極,卻有些兒女情長起來,不似當初目空一切,縱橫江湖的雄風。」皇帝點頭:「這才像個人,不能總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朕打算重開商道,與西域各國貿易,卿家有何高見?」金童答道:「只要結好金象王,商道就可暢通,如今龍首山兵強將勇,實力雄厚,對西域頗有影響。」皇帝對西域的情形有些瞭解,點頭贊同,金童找機會告辭回荊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