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罡刀 第1卷 第三章 佔山為王
    細高挑漢子開言:「這位大俠武功卓絕,不知是哪條道上的?」秦正陽笑道:「在下初入江湖,大俠可當不起,武功卓絕就更不敢當了,看來幾位沒見過高人。」正中大漢抱拳道:「在下兄弟八人,在此山落草,若壯士不棄,請上山一敘。」秦正陽心想,反正沒處落腳,結識這幾人也有好處。於是點頭答應,與三位寨主並馬上山。路上得知,對方在大馬群山花皮嶺立下大寨。來到寨前,見規模不甚大,只有三四百人,百餘匹好馬。

    三位寨主請秦正陽聚義廳落座,為首大漢叫進五人,八人站成一排,大漢道:「我兄弟八人,都是在濟貧院長大,混跡在乞丐之中,巧得一本刀譜,才學了幾下刀法,在此立足。因為窮怕了,都以金為名,我是老大,卞金龍,老二徐金虎,老三董金彪,老四段金剛,老五袁金鼎,老六蔡金鵬,老七金錢豹,老八金童。」細高挑漢子是老四段金剛,白面青年是老八金童。秦正陽得知這八人都曾乞討,大有同氣連枝之感,抱拳道:「在下秦正陽,機緣巧合,遇到高人學了幾年武藝,初入江湖,居無定所。」卞金龍吩咐手下擺酒,八兄弟陪秦正陽飲酒。秦正陽探詢道:「你們並未拜師學藝,只憑一本刀譜就能立足綠林當屬不易。」卞金龍歎道:「我兄弟曾到中原向高人討教,誰知人家剛入門的弟子都能輕鬆擊敗我等,心灰意冷之下,只好到這長城外落腳。」秦正陽想起一事問:「你們既然乞討為生,一定沒讀過書,怎能識得刀譜?」段金剛道:「我們都不識字,只是照著譜上圖形練習。」秦正陽搖頭:「這樣練法,刀法中妙處領悟不到。」袁金鼎頗為機靈,從懷中取出刀譜遞過來:「秦壯士既然師從高人學藝,就請指點一二。」秦正陽取過刀譜,翻看之下吃一驚,譜上刀法變化不多,但極為凌厲,出刀方位精妙異常,竟是一流刀法。於是問袁金鼎:「這本刀譜從何而來?」袁金鼎答道:「我兄弟被丐幫人驅趕,逃到山中,躲進一個山洞,無意中得到這本刀譜。」秦正陽點頭:「看來是前輩高人所遺,這本刀譜非同尋常,若能習透,足可揚名江湖。」

    八兄弟中數段金剛最精明,看出秦正陽甚為愛惜這本刀譜,腦筋一轉,對秦正陽道:「我兄弟無人指點,只能在這窮鄉僻壤勉強度日,秦壯士若肯留下,我等奉壯士為首領。」其餘七人馬上會意,一齊附和。秦正陽思想片刻,義父本想讓自己借崑崙派聲名入江湖,若得知自己加入綠林肯定不滿。不過如今孤身一人,武功也沒能學全,眼前這本刀譜倒是個機會,不能錯過。想到此處,點頭道:「反正我也無處可去,就在這裡呆一段時日。」八兄弟大喜,開懷痛飲,直喝了一日。

    次日清晨,秦正陽召集兄弟八人在聚義廳議事,對八人道:「各位,我也曾乞食街頭,露宿荒野,若非遇到義父,早就屍骨無存。大家都是苦命人,義父教導過我,要想揚名天下,只有痛下苦功,再無取巧之道。各位既然奉我為首,就要聽我吩咐,刀譜不忙練,先要紮好基本功,還要讀書認字,總之今後與我同睡同起。各位若吃不了苦,我留此無益。」段金剛道:「我等流浪數年,什麼苦沒吃過,只要壯士肯留在山寨,一切聽命。」秦正陽點頭,卞金龍召集嘍囉拜見大寨主。秦正陽搖頭道:「寨主還是你們做,今後只呼我公子即可。」一敘年齒,八兄弟中最長的卞金龍二十四歲,最小的金童剛滿十八歲。秦正陽二十出頭,大家年紀相當,意氣相投,相處極為融洽。

    見禮過後,秦正陽向眾人講述自己經歷,八兄弟也覺傷心。立下規矩後,秦正陽命人請一位先生上山教書,仍與在秦鴻雁家一樣,每日只睡兩個時辰,半日讀書,半日練武。有秦正陽帶領,八兄弟互相監督,埋頭苦練。秦正陽潛心研習刀譜,指點八人苦練基本功,這是上天賜下的機會,一定要好生珍惜,自此安心留在花皮嶺。

    且說秦鴻雁會見同門,見師兄弟帶來的徒弟沒一個比得上秦正陽,不免吹噓一番,掌門師兄聽說有這樣出色弟子也想見一見。於是大伙都到秦宅做客,一進家門,秦鴻雁命人去叫秦正陽,秦天雄五兄弟早商量好,將偽造的書信呈上。秦鴻雁一團高興被潑了一身冷水,在同門面前失了顏面甚為惱火,草草收場,吩咐家人不許再提秦正陽,秦天雄暗暗慶幸。

    秦鴻雁對秦正陽心灰意冷,漸漸淡忘。秦正陽留在花皮嶺繼續苦修,卞金龍八兄弟見秦正陽如此刻苦,都不敢偷懶,每日讀書習武。經過一年,秦正陽對譜上刀法有些心得,著手指點八兄弟練刀,經一年磨練,八兄弟覺出自身變化,俱各歡喜。年關將近,山寨錢糧短少,秦正陽對八兄弟道:「這一年來未曾做買賣,難免坐吃山空,你們下山一趟,試試刀法跟以前有何不同。」八人高高興興下山,半日後興高采烈回山,搶得金銀綢緞兩大車。秦正陽為八人慶功,卞金龍眉飛色舞講述經過,段金剛歎道:「這一年功夫真沒白下,出刀比以前至少快了一倍。」袁金鼎深有同感:「多虧公子教導有方。」秦正陽笑道:「如今只是初見成效,若想與高手爭鋒,還要加倍刻苦。」眾人痛飲一場。

    次日秦正陽起身時天已大亮,且頭痛不止,深責自己貪杯誤事,召集八人道:「今後我滴酒不沾,你們也要少喝,習武之人貪杯就是把性命當兒戲。」八人一起答應。自此九人加緊苦練,刀法日進,秦正陽功底極為紮實,苦練刀法,每日鑽研刀法中精義。其實在秦正陽心底,有一股壓抑多年的怨氣,一朝武功大成,就要君臨天下,只是卞金龍兄弟未曾覺察。隨著刀法一天天精熟,秦正陽言談舉止中逐漸生出一股霸氣,喜怒不形於色,雖不曾動手殺人,但刀法中殺氣極重。八兄弟刀法都有進步,只是覺得秦正陽講的話越來越少,有時一天只說兩三句,但言語之中有一股無形威儀,說一不二,不由人不聽從。

    秦正陽刀法精進,在廳上練刀,四面擺放無數蠟燭,一趟刀法走完,刀鋒將蠟燭切成數截,蠟燭卻紋絲不動,出刀之快令人歎為觀止。一晃五年過去,秦正陽日夜苦練,練就一身銅筋鐵骨,二目之中精光四射,令人不寒而慄。此時刀法已經爐火純青,整個人也好像脫胎換骨,心底暗叫自己名字,十年辛苦,總算熬出頭,不把江湖攪得天翻地覆枉費十年苦功。這一日將卞金龍八兄弟叫到聚義廳,緩緩道:「經過五年磨練,你等刀法進步不少,當可立足江湖,我還有心事未了,準備到中原一行,明日就動身。」八兄弟刀法大進,早不甘心守此荒山,只是不敢提,怕秦正陽笑話。聽得此語,段金剛道:「若公子不棄,我兄弟願棄此山寨,追隨左右,效犬馬之勞。」秦正陽點頭:「我與你等同病相憐,今後只要協力同心,不難在江湖上闖出一片天地,你們下去安排,隨我入中原。」八人大喜,馬上分散財物,遣散嘍囉,收拾馬匹準備下山。經營多年,也有幾分家底,都換成銀票帶在身邊。

    京城,內城九門,外城七門,人煙稠密,商賈雲集,大街小巷店舖林立。但最有名的鐵鋪卻在城外,彰儀門外有一村名叫西河村,只有兩百餘戶。村口有一家鐵鋪,父子二人打鐵,手藝出奇的好,但老闆脾氣也是出奇的壞,做生意全憑心情,高興就接,不高興就轟走。這裡打造的農具比別處的至少多用兩年,所以雖然老闆脾氣壞也沒人計較。打鐵的父子姓姜,這一日清晨姜老漢教訓一頓兒子,舉著旱煙到門口納涼,過往的人都知道姜老漢正在生氣,這時再大生意也不會接,偏偏有不識相的人找上門來。

    大道上走來一行人,九匹馬上端坐九人,一個個意氣風發,不可一世。來到鐵鋪前下馬,為首一人抱拳問道:「老丈可是姓姜?」姜老漢眼皮也不抬:「姓姜又怎樣?」對方施一禮道:「久仰老丈大名,特來奉求。」姜老漢一動不動,冷冷道:「今日心情不好,改日再來。」對方並不動怒,又道:「我等遠道而來,特備了上好精鐵千斤,既然老丈心情不好,先把精鐵留下。」姜老漢聽得有精鐵千斤動了心,起身檢視精鐵。九人中一個年輕人頗不耐煩,對為首之人道:「公子,打鐵之人哪裡沒有,何必受這老兒的氣?」姜老漢馬上搭言:「此話不錯,京城裡至少有十家,快去快去,」為首之人搖頭道:「我等所需兵刃江北僅此一人能打。」

    這一行人正是秦正陽與卞金龍兄弟八人,此番來到京城,一為尋高人打造趁手兵器,二為打聽秦玉娥下落。姜老漢聽秦正陽如此高抬自己顏色稍和,對秦正陽道:「要打什麼先讓我兒子記下。」秦正陽點頭,姜老漢兒子拿著紙筆走出來,抱拳道:「在下姜環,客官要打什麼兵刃?」秦正陽道:「我要打一柄刀,刀身長兩尺四寸,寬一寸八分,厚不能超過半指,龍頭柄,淨重三十六斤。」姜老漢兒子記完停筆道:「客官,半指厚可到不了三十六斤。」秦正陽笑道:「你父定能打成。」姜老漢卻吃了一驚,對秦正陽道:「老漢也打不了,借問一聲,方纔所記之刀誰用?」秦正陽微覺奇怪,答道:「當然是我用。」姜老漢心裡歎一口氣,吩咐兒子道:「你記下這八位客官要打之刀,我跟這位公子談談價錢。」轉身引秦正陽進店。

    落座後秦正陽問:「老丈怎知我八個兄弟都用刀?」姜老漢心頭一驚,展顏道:「公子用刀,手下自然也用刀。」秦正陽盯著姜老漢雙眼微笑道:「老丈言不由衷,我也不計較,只要刀趁手,一切都好說。」姜老漢額頭冒出冷汗,心道,好厲害的角色。假咳幾聲遮掩過去開言:「公子所要之刀老漢確實打不了,不過老漢有一位故人珍藏著一口刀,與公子所要之刀一般無二。老漢願為公子奔走一趟,買下此刀,只是價錢高了些。」秦正陽馬上答應:「老丈儘管開口,還是那句話,只要刀好,一切都好說。」姜老漢點頭:「先付老漢八千兩,見刀之後再付五千兩,另外八柄刀另算。」姜環在門口聽到這樣價錢懷疑自己聽錯了,緊接著卻聽秦正陽道:「一萬三千兩不算貴,多給老丈兩千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