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老師在此 第三百四十章 試上一試
    不過數日,曹操便引軍到達壽春城,守城將軍乃是文聘前來迎接;到達壽春之後曹操也未急著用兵而是等待,紀靈、黃忠、張遼的東路軍馬到位之後再開戰,在此之間他也不會閒著,收集江東文武的資料、瞭解他們的特點也是一個工作;「奉孝可知道這孫權麾下有多少厲害人物?。」曹操問道,郭嘉輕搖羽扇:「比較傑出的將領也不少,蔣欽、周泰、韓當、黃蓋、甘寧聽說都不錯,不過,我只在意二個人!」

    「我聽說孫策在臨終前遺言當中有這麼一句話: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奉孝可是再說這二人?。」沮授一邊執筆寫算著什麼,一邊頭也不抬的發問;「非也!非也!。」聽到了郭嘉的否決,沮授愣了一下:「那是誰?」;郭嘉笑道:「張昭真的有那麼強的能力嗎?當然沒有!此人我也不是沒見過,當年他來過穎川,他還談不上王佐之才!最起碼連你沮授先生都及不上!但他是江東士族的領袖!所以內事不決問他!沒什麼特別的!呵呵!我要說的兩個人,一個是周瑜,另一個是——魯肅!」

    「據衛弘傳來的情報來講,他是孫權最信任的人,沒有之一!因為魯肅最開始投效的就是孫權,而那個時候孫策正在迅速崛起!我認為他看到了孫策的下場!還有他曾經提出過天下三分的說法,現在看來他的預料還真有道理!此人有謀略,有遠見,又卓識,是個勁敵!」

    「還有這等人物?真是想見一見啊!那你對周瑜又有什麼看法呢?若使江東內亂,除了拉攏士族,恐怕計策就要用在這二人身上了!。」曹操一邊喝茶,一邊問詢郭嘉;「以在下之見,此人足可當得風雅超群、英雋異才、文韜武略之評。我軍若要進取江東,恐周瑜便是頭號勁敵!。」郭嘉淡淡的說道;「你說離間他與孫權可有一絲機會?」

    「恐怕很難!周瑜與孫氏上代之主孫策情同兄弟,如今又可稱是托孤重臣,而且觀此人過往事跡也並非朝三暮四之徒,想讓他對孫權產生貳心幾無可能!」郭嘉道;「但也不是全然沒有可能!關鍵就在於孫權此人心性如何?若孫權性多嫌忌,便可以周瑜功高權重,欲圖謀不軌,讓他自折臂膀;若孫權性情寬hou,有識人容人雅量,則此計必然不成!」

    「不管行與不行,總要試試的好!讓衛弘在江東活動活動!」

    「叔父,近日來流傳於江東諸郡的一些風言你可曾聽聞?」一名二十歲上下、面白少須、有著一對奇特碧眼的華服青年憂心忡忡地,對坐於他下首的一名中年男子說道。此人正是曹操口中的「碧眼小兒」孫仲謀;「主公所說的可是有關冇周公謹,意欲有不臣之心的謠言?。」中年男子乃是孫權的叔父孫靜,有些事情孫權只能與他們孫氏族人談談,就像這件事情;「正是!叔父,你以為此事真假如何?。」孫權點了點頭;「嘖∼∼!」孫靜擰眉略一思索後,沉聲說道:「周公謹應該不會起不臣之心!他與伯符乃是結義之兄弟,有生死之誼,況且伯符臨終之前更是有托孤之語,應該不會吧!。」雖然這樣說,但語氣卻不是那麼肯定。

    「此一時彼一時!以前大哥在世之時,江東六郡之兵盡掌於我孫家之手,周瑜自然起不得什麼貳心。但如今,江東大半軍馬皆歸於周瑜麾下,真正掌握在二哥手裡的兵馬反而只有少數。主弱臣強,難保他不會生出異心來!」

    說話的是孫翊,是孫權的親弟弟,孫堅的第三子,頗有長兄小霸王之風,在孫策死前曾經有人舉薦他成為繼承人,但孫策認為他脾氣太過暴躁,又喜歡意氣用事,所以拒絕了,將大權交給了孫權;他想成為一名將軍但是周瑜拒絕他在他麾下任職,因此他心中也憋了一口氣,其實這裡邊也有防止他將來聲明漸廣,給孫權的統治帶來危害的意思,周瑜何許人也?這裡邊的事情他能想不通!就不知道孫權理解還是不理解了;畢竟孫權還太過年少,在政治上的許多陰謀都不熟悉;「叔弼所言有理,江東大軍如何能讓非我孫氏一族之人掌握。若是讓程老將軍、黃老將軍這些追隨伯父、兄長征戰多年的老臣分散掌管還可放心,可如今周瑜大權獨攬,未嘗沒有其他心思!。」孫靜之子孫瑜陰陽怪氣的說,他與孫翊交情深hou,也同樣對周瑜看不上眼;「閉嘴!你知道個屁?」孫靜厲聲向孫瑜呵斥道,隨即轉身對孫權說道:「仲謀,周公謹應該是值得信任的。外間的那些傳言當是無稽之談!主公領江東也有二三年了,為何原本沒有,而曹操大軍到就有此傳言了?我看是曹操的計策!當務之急還是怎樣去防備曹操啊!」

    「但是無風不起浪,若是周瑜果無此心,為何有此傳言?為何這傳言偏偏是指向周瑜,而非是張公、程老將軍、黃老將軍他們?我以為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孫翊搖了搖頭,不服氣地反駁道。

    外敵當前,內患又生,孫權有些揣摩不定,門外傳來軍報,大都督周瑜來信——請辭?

    這事兒更有意思了!

    「公謹請辭都督一事,不知諸公有何計較?」孫權沉聲向廳中的一眾文武問道。

    在收到周瑜的請辭文函之後,孫族中的年輕一輩,以孫翊和孫瑜二人為首盡皆興冇奮異常,極力主張乘此機會收回周瑜手中的兵權。

    相形之下孫靜則持反對態度,認為貿然更換都督有失妥當,不利江東安定。孫權左右為難之下,也未敢輕率做出決定,遂召集了在柴桑的一眾重臣老將前來商議此事。

    議事廳中參與議事之人都知道近來在江東六郡廣為散佈著對周瑜不利的傳言,卻沒有想到周瑜為了避嫌竟會主動請辭。

    相互顧望了一陣後,老將黃蓋出列說道:「主公,以黃某之見,周都督請辭之議不可納!都督雄才濟世,對主公忠心耿耿,實為我江東之支柱!」

    「忠心??外間的那些傳言又是怎麼回事。」孫瑜低聲嘟囔了一句,但隨即被孫靜怒瞪了一眼,不大服氣地閉上了嘴。

    「張公,此事你有高見?」孫權頗為恭敬地向列於文臣列首席的撫軍中郎將、長史張昭問道。

    年近五旬、相貌矜嚴的張昭略一思索後,沉聲說道:「周公謹雖有些輕浮風流,但若說他會背棄主公,另起貳心,卻是不大可能。外間的那些風言風語不足採信!」

    張昭為人個性嚴謹、忠謇方直,與平素裡儒雅風流的周瑜性情截然相反,所以兩人關係並不融洽,甚至可說有些不和。

    但與周瑜不和歸不和,事情的輕重緩急,張昭卻分得非常清楚,在這個可能關係到江東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張昭並未乘機落井下石,反而為周瑜辯解起來。

    「嗯!」見到張昭也表示不相信周瑜會有背反之心,孫權微冇微鬆了口氣,心中稍寬。旋即,孫權留意到文臣一列末尾處有一人面露微笑,似是胸有成竹一般,急忙出聲問道:「子敬,你又是如何看待公謹請辭之事?」

    被孫權問話之人,三十許歲、相貌魁奇、氣質樸實無華,但眼中卻不時閃現出智慧的光芒,正是軍議校尉魯肅魯子敬,孫權最信任的人,也是最低調的一個人。

    魯肅聽得孫權相詢,舉步出列上前幾步,朗聲說道:「主公!周督請辭,無非是因為民間之風言。而這些風言,以肅之見,必是由他方細作所散佈,以此來離間主公與周督之信任情誼,攪擾我江東安寧!」

    「哦∼∼?」武將列中位於次席的程普輕捋頷下已現花白之色的長髯,有些疑惑地問道:「何以見得這些風言是由他方細作所散?」

    程普乃是追隨江東孫氏三代的股肱老將,位高望重!見程普發問,魯肅絲毫不敢怠慢,但神色卻依然從容自若,出聲答道:「前幾日初聞這些風言,在下便感覺有些莫名,故特意命人去各地,仔細查詢了一番這些風言究竟是先從何處散佈開來?」

    「可曾查出由何處散佈?」孫權急聲問道。

    「啟稟主公,是會稽郡、吳郡先有的!」魯肅點頭答道。

    「但這又能說明什麼?」程普不解地問道。

    「若是周督果真有不臣之心,這些消息當然是應該先從周督屯兵的鄱陽傳出,而不先出現在數百里外的會稽與吳郡,足可見此必是敵方細作刻意所散播之謠言!」魯肅冷靜分析道,言語自信讓不由得不感到信服。

    「當真是先從會稽與吳郡散播開的?天知道真的假的!」孫翊猶自有些不甘心,嘀嘀咕咕的;「叔弼,休要胡亂猜測!子敬先生乃是摯誠君子,又豈會做此下作之事!」孫權臉上一冷,沉聲喝止住孫翊。

    頓了一頓,孫權繼續向魯肅問道:「子敬,你以為這些謠言可能是由何方所散佈?」

    魯肅並沒有受到孫翊刻意刁難的影響,十分肯定的說道:「曹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