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老師在此 第五十五章 文藝青年與二逼青年的決鬥
    就在曹老大苦心經營這塊陳留城時,大漢的江山發生了不少事情;其一,袁紹與公孫瓚在磬河大打出手,其二,被稱為江東之虎的孫堅——死了!

    這兩件事情與袁紹的兄弟袁術都脫不了干係,袁術此人在諸侯討董時坑了眾人一道,把他之前的名聲全搭進去了,現在他在各路諸侯眼中就是坨臭狗屎,不過袁術也並不是庸碌之輩,只是有時候犯渾罷了!

    回到南陽的他可謂是龍入於海,時人評價他:壯健有威容,愛士養名,賓客輻湊歸之,輜井、柴轂,填接街陌,很得豫州地界的人的心,加上他四世三公袁氏的嫡長子的名頭,很快就聚齊一大幫子文臣武將,雄霸江南,連荊州的劉表都對他又俱又畏;

    南方少戰馬,聽說袁紹得了冀州後,袁術心裡不是滋味,別人總說他不如袁紹,他心高氣傲哪能受得了,他一直未承認袁紹的袁氏家主地位,一聽袁紹得了冀州他就書信一封,其中大致的意思就是:

    我說本初啊!想當初要不是我罩著你,你小子現在能有今天?你得了冀州,那裡物產豐富,給哥們我送來幾千匹戰馬吧!兄弟我窮的連褲子都快穿不上了,你也是袁氏的一份子,給我這個嫡長子送點東西也是應該的吧!

    看到這封信後袁紹是掀翻了好幾個桌子,怒罵不止,這袁公路真拿自己當成老大了,就算你不承認我袁氏家主的身份,可我好歹也是一州之主吧!你居然命令我!

    袁紹就把袁術的話當成個屁放了,一點也不搭理;袁術也是大怒,不過距離有點遠,也不好發作,於是他又跟劉表借糧,要二十萬石!

    不管多與少人家劉表、劉景升好歹也是個漢室宗親即使他有所忌憚袁術,也不至於老老實實地被袁術敲詐,他立即遣蔡瑁陳兵與新野一代,嚴密的注意袁術的動作,然後書信一封,告訴袁術:要糧食——沒門!

    這下子好了,袁術也發現不是所有人都聽自己的,心中急轉的他做出了兩件事情,寫了兩封信,一封給公孫瓚,一封給了劉表,然後就引發了兩件大事!

    其一就是發生在冀州的大戰;

    卻說孫瓚知袁紹已據冀州,盡收當地士族、豪門的支持,知道大勢已去,不過他覺得自己作為這齣戲的反面男一號,負責嚇唬韓馥,袁紹這個導演這才成功的演出了這麼一齣戲,自己要點辛苦費總行吧!

    於是他派自己的弟弟公孫度來跟袁紹詳談,袁紹也是cāo之過急了,捂著冀州這塊地盤就像抱窩的老母雞,事情還沒瞭解清楚就出招了,袁紹是和藹可親的對公孫度說:「那啥,我跟你哥可是鐵哥們啊!這麼招吧···你先回去,等哪天我親自與你哥談!啊?」

    公孫度以為袁紹覺得他身份不夠,也是,兩個大佬談話,自己摻乎什麼啊,於是他就辭行了,不想——禍事來了!從冀州城出來行不到五十里,道旁就閃出一彪軍馬,口稱:「我乃董丞相家降也!」,亂箭she死公孫越。

    從人逃回見公孫瓚,報越已死。公孫瓚大怒曰:「袁紹誘我起兵攻韓馥,他卻就裡取事;今又詐董卓兵she死吾弟,此冤如何不報!」

    在你們冀州地界,離冀州的首府冀州城才五十里,哪來的董卓軍隊?就是騙人也不帶這麼騙的吧!不就是想跟你討要點辛苦費嗎?你丫的居然將我兄弟弄死了!公孫瓚的怒氣讓每一根毛髮都立起來了;

    此時的公孫瓚還不是燕趙大地上的唯一霸主,還有一個劉虞,就因為有劉虞的存在,他不敢搞的太過火,怕的就是劉虞抄了他的老巢;他與劉虞與其說是政治上的分歧,還不如說是兩種文化上的對立;

    劉虞主張以儒家的懷柔政策對待異族,而公孫瓚卻主張以殺止殺,以強大的軍事震懾異族,於是兩人的矛盾越來越深,幾乎到了大打出手的地步;

    好在雙方還有所克制,沒有動手,諸侯討董時他們就有過密議,劉虞身為漢皇宗親自當去勤王扶漢,可他見識到董卓的兵鋒之盛,他沒有信心,於是他把希望寄托在能征善戰的公孫瓚身上,由他鎮守邊關,公孫瓚去會盟討賊;

    這也是二人不計前嫌的結果,只是此時的對手換成名望甚高的袁紹那就不一樣了,劉虞對袁紹也是心存好感的,這更讓公孫瓚不得不謹慎;

    正當公孫瓚思慮時,袁術的信到了!信中說,他袁術聯合徐州的陶謙攻打冀州的南方,你公孫瓚從北方攻襲,事成之後、好處平分云云的;

    再加上他們與黑山軍的幾個大頭領都取得了聯繫,其首領張燕也答應出兵相助了,覺得時機成熟的公孫瓚起兵五萬直奔冀州而來;

    雖然覺得之前所作的有些不妥,袁紹還是硬著頭皮率軍迎了上來;

    毫無懸念的是,這是一場文藝青年與**青年的決鬥。袁紹和公孫瓚帶領著各自的嘍囉聚集磐河,大打出手。眾所周知,無論是排兵佈陣還是論智鬥法,**青年永遠都不是文藝青年的對

    所以很快**青年就輸了一陣。

    孫瓚打響了袁紹包圍網的第一戰。公孫瓚馬步軍五萬界橋南下攻取冀州,袁紹屯兵於廣川,面對強大的公孫瓚軍。袁紹聽取了沮授的意見,採取了以誘敵深入,打防守反擊的策略。

    公孫瓚誤以為袁紹兵少,想速戰速決。以騎兵隊速攻之。而這明顯中了袁紹軍下懷。

    以前一直混在雍涼之地、通曉騎兵戰法的麴義部知道公孫瓚定會以輕騎速攻之,這樣脫離整體的騎兵隊缺少掩護,進入伏擊圈。被麴義以伏兵襲之大亂,前軍混亂,後軍自然也好不了那裡去。

    但公孫瓚迅速的調整策略,選擇了向後撤退。中軍袁紹因為伏擊得手也接應伏擊的麴義,趁機追趕公孫瓚軍。麴義直至攻破公孫瓚大營,都沒什麼抵抗,似乎公孫瓚潰不成軍。

    但別忘記公孫瓚可是久經沙場的老江湖,只是先鋒部隊潰敗,但也不至於一敗塗地。這下子該輪到袁紹大意了,攻下公孫瓚主營,袁紹就以為勝利了。袁紹只留在身邊很少的士兵駐紮在公孫瓚營地。

    公孫瓚便率領兩千餘騎兵迅速對袁紹來了個包圍反擊。袁紹表現得異常英勇,終於在援軍到來前,抵擋住了公孫瓚的突襲。公孫瓚見情形袁紹援軍回援,便撤退到了磬河。但是冀州所有權的紛爭還未結束。

    這場戰鬥雖然以公孫瓚的失敗而告終,但是雙方素質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公孫瓚雖敗不亂,能夠迅速的組織反攻,可見其是真正的沙場老將。而袁紹差點就反勝為敗,其個人的英勇才避免了自己身首異處。

    一戰之後,公孫軍失利了,袁紹也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