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劍凝霜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寶相莊嚴的孝和尚
    領先的四名騎士到了,先頭一名留三給長須,四方臉的騎士沉喝道:“住手!不許行凶,怎麼回事?”

    車馬全停住了,三部輕車的窗簾掀開了一條縫,車內的人悄悄向外瞧。

    公人們真聽話,出刀的人停手說:“死囚大膽,竟敢搶奪水囊,在下要教訓他。”

    “他為何要奪水囊?”騎士和氣地問。

    “他……”他要喝水。

    “你為何不給他水喝?”

    “這……”

    “你們多久沒給他水喝了?”

    “閣下不必管咱們的事。”公人惱羞成怒地說,又道:“一個殺人死囚,不能對他太客氣。”

    騎上仍然淡淡一笑,平靜地說:“未經刑部定案的人,皆不算是死囚,你們是哪一縣的解差呢?”

    “金鄉縣的解差。”

    “送到府城麼?”

    “是的。”

    “囚犯姓什,名誰,所犯何案?”

    “姓南名鳴,是劫車殺人犯。”

    “知縣大人定了案?”

    “罪證確實,判決不待時。”

    “咦!罪證確實,只須呈文到府,候命處決,為何將人犯解府?”

    死刑犯的判決,有絞、斬、凌遲、杖殺。行刑有立決、秋後決、決不待時。決不待時,意指不必等到秋後,除了規定的停刑月、日,皆可行刑,罪證確切的重犯,可以將審訊經過向上呈報,不必將人解上,由府呈文刑部,候批核准就地正法。這是指偏僻地區而言,在山東地境是不許可的,一聽便知對方不熟悉官場事。

    公人也糊塗一時,說:“在下奉命解送人犯,不問其他。”

    騎士尚未回答,第二輛輕車的車把式叫道:“施爺,主人有請。”

    騎士應喏一聲,兜轉坐騎馳抵車旁,馬上欠身向車窗低聲道:“請姑娘示下。”

    “施叔,保全那人的性命,可好?”車內人也低聲說,語音極為悅耳。

    “在下當為其緩頰。”

    “有勞施叔了,保全他到府城便可了。”

    “不敢當,在下當盡力。”微含笑答,兜轉馬頭重回原位。

    聽三人的回答,令人摸不清邊際。車把式稱車內是主人,而主人卻是姑娘。施爺神色謙恭身份甚低,卻又自稱在下。而車中的姑娘,卻又稱騎士為叔。三人之間的稱謂神情,透著邪門。

    騎士瞥了眾公人一眼,淡淡一笑道:“你們請記住,這位犯人如果不好好地解送府城,要是有了一差二錯,惟你們是問。”

    “你閣下……”

    “不必問在下是誰,總之,在下可以要你們替這位犯人抵命。”

    “你……”公人愕然叫。

    “在下是當真的說一不二。”

    “你赫唬……”

    “在下不是赫唬你們。請稟明知府羅大人,說在下施俊寄語,請他費神,對犯人的案情慎重推斷。”

    “這……小的從命。”公人順從的答。

    這位施俊竟寄語知府羅大人費神,來頭豈同小可?他不敢不順從。

    “你們該帶有詳文,給我看看。”

    “這……”

    另一名騎士呵呵大笑,說:“我說,你這位虎狼解差,最好給我這位兄長看看,你聽清了沒有?”

    公人打一冷戰,趕忙去找招文袋,取出詳文呈上說:“爺台請過目。”詳文內只是犯人的身世資料,與犯案的情由,犯人的審訊供詞,皆已先交差役先一日呈送府城,自然所有的文句皆對犯人不利。

    施爺將詳文交回,說:“不管犯人所犯何罪,他必須受到公平的審判,罪尚未定,你們不可難為他,知道麼?”

    公人唯唯稱是,車馬立即起程。

    囚車也開始移動,艾文慈總算因禍得福,不再受到公人的苛待。

    車馬以穩定的速率前進.不久.劈面遇上了迎面而來的三個跟蹤人,雙方相錯而過,各走各路。

    前駛十余丈,第二輛輕車的車把式又亮聲叫:“施爺主人有請。”

    施爺勒馬相候,等車駛到時同時並進、施俊在馬上欠身向車窗問:“請問姑娘有何吩咐?”

    “剛才那三個人施叔認識麼?”

    “這個……在下沒留意。姑娘認識他們?”

    他們是六安州五虎武家兄弟與九絕判官明義彰。五虎搶劫州南首富林公瑞祥,刀傷事主慘殺婦孺,七屍九命轟動南京。六安州李巡捕請來了安慶府的名捕神刀王舫,獨闖嘉年壯,格殺二虎刀傷九絕判官明賊,武家兄弟逃脫,明賊也幸逃得狗命。從此亡命天涯,四處犯案,被神刀王舫追得幾乎無處容身,想不到他們三人都在此地出現,不知有何圖謀?”

    “咦!真是他們?”施俊訝然問。

    車內傳出輕笑聲,問道:“施叔不相信我的眼睛麼?”

    “在下怎敢?姑娘之意……”

    “我要跟蹤他們!”

    “姑娘,那…哪怎麼可以。三兩無惡不做的小賊,不配勞動姑娘的大駕,在下轉回去,把他們一齊擒來便了。”

    "不,我要看看他們是否一起造孽。看他們行色匆匆。扮成村夫未帶行囊,去處當在附近。你保護芝姨和馥姐姐先走,晚間在金鄉見面。”

    “姑娘要……要一個人……”

    “一個人夠了。但可叫小琴跟著我。”

    “好,今晚在金鄉見。”施俊無奈地道。

    車馬繼續前行,驀地藍光一閃.車門倏開即閉,一條奇快無比的藍影激射而出,閃電似的隱入路旁的深草密林中,一晃不見。

    車後的四名女騎士在車把式示意之後,一名女騎士將韁拋給同伴,拔出長劍迅疾系在背上、飛躍下馬。也竄入路側的密林中,身法也迅速無比。

    車馬繼續向前駛,不久,趕了四匹光背馬的人匆匆而來。

    囚車向前推動,接近了前面一座矮林。剛好是下坡路,矮林從坡路頂延伸至坡底,坡對方是一座松林,兩端的坡度都不去。

    三個村夫在離開車馬後不久,便加快腳程急奔,趕了裡余,囚車在望。

    囚車因未下坡,三村夫大踏步到了。

    “喂!公爺們,等一等。”領先的村夭叫。

    八名公入一證,本能地止步。

    為首的公人轉身一看,看清來人是村夫,不悅地問:“你們鬼叫什麼?”

    村夫走近,上氣不接下氣地伸出一個革囊說:“剛才小的拾了一個皮袋,也許是公爺們遺失的,所以趕來……給你!”

    這瞬間,三名村夫同時動手發射暗器,先下手為強,三枚縹,兩枚九絕釘,一把飛刀,暴雨似的襲向八名公人。接著,拔出匕首笑著向前猛撲。

    八名公人驟不及防,變生倉卒,想躲避已力不從心。慘叫聲乍起,四名公人扭曲著倒地。

    “殺!”三名村夫虎吼,匕首破空刺襲未死的四名公人。

    四名公人三人用刀,一名用刑棍,大喝一聲,奮勇迎斗。

    第一名村夫撲向掄刑棍掃來的公人,左手一妙,便抓住了掃腰的一根,探身切入,匕首一閃,刺入公人的胸口。

    另一名公人從側方搶近,單刀來一記“力劈華山”,全力進擊。

    村夫向左一閃,一帶之下,把挨了一匕的公人撞向使單刀出招的公人。使刀的公人一怔,收招側躍。

    糟了!村夫的匕首治好擲出,不偏不倚入公人的右腰脅。

    “啊……”兩名公人幾乎同時倒地。

    村夫一躍而上,拔回匕首奔向囚車。

    另兩名村夫,將兩名使刀的公人,迫得手忙腳亂,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形勢非常險惡。

    村夫到了囚車旁,車內的艾文慈喜極大叫:“朋友,找刀來砍開囚車,不然就搜那位背招文袋的解差,鎖匙在他身上。”

    村夫哈哈狂笑,亮了亮匕首說:“朋友,咱們不是救你的,而是來要你的命。”

    “怎麼?你……”

    “給你一刀,早送你見閻王。”村夫獰笑著叫,一匕插下。

    艾文慈心中叫苦,囚車窄小,怎能躲避?起忙下躺,用拷鏈擋架匕首。

    墓地,矮林兩側的草叢內,跳出八名戴了青頭罩,穿緊身衣的怪人。

    青頭罩不但罩住腦袋只露出兩只眼睛,而且在臉部、面畫了猩紅的怪形五官,十分嚇人。

    每個人皆帶了刀劍,喝聲如沉雷:“住手!要殺犯人,得問本大王肯是不肯。”

    不遠處,寶藍色的身影與女騎士已早到一步.在村夫們動手的前片刻先到,因為發現此地有人埋伏.所以並不立即面,要看看結果。

    村夫想再給艾文慈一匕,第一名怪人激射而至,沉重的戒刀倏落。

    “給你!”村夫大喝,脫手將匕首擲出。

    怪人一刀斜振,“得”一聲震飛了匕首,可是,村夫的九絕針已經接踵而至,怪人想躲閃已不可能。

    “哎……”怪人狂叫,以手掩住小腹踉蹌後退,退了兩步上身一晃,丟掉戒刀發出一聲厲號擲倒在地。

    村夫存心下毒手,發射九絕釘傷人,卻不知第二名怪人也存心要他的命,在他發射九絕釘的同時,打出三枚袖箭,飛簧聲與箭夫同到。全射入他的胸腹。

    第二名怪人一把搶起被九絕釘射中的人,向後到的同伴叫:“分頭行事,快!不留活口。”

    一名怪人掄刀砍開囚車,叫:“出來,朋友。”

    艾文慈大喜,叫道:“在那位掛招文袋的解差身上有鎖匙,沒有鎖匙我走不了。朋友是誰?”怪人冷笑一聲,一把將他接住,冷笑道:“先別忙,等咱們殺光活口再說c”

    另一名怪人已取來了招文袋,探出鎖匙替他開銬鏈和腳鎮的鎖,正持將他拖出,卻聽嬌喝聲震耳:“住手!大膽賊人敢劫要犯,該當何罪?’,八名公人全死光了,三名村夫也一死一重傷,只有一名村夫仍和三名怪人苦撐,發發可及。

    八名怪人一死一傷,損失也不小。

    怪人們循聲看去,看到路中不知何時,站著兩名戴了面具的女人。

    那位渾身穿了寶藍色衣裙的女人,面具猙獰可怖,朱紅色的臉,藍色的眼眶,黃色的大嘴,金色的牙齒,可怖已極。另一位短打扮的女人,面具卻是藍色的,紅色的五官,更為嚇人。只有這位帶藍面具的女人背系著劍。

    “殺!”站在最近的一名怪人怒叫,挺劍猛撲、“畫龍點睛”劈面擊到,身劍合一,來勢洶洶。

    藍面具的女人玉手倏動,長劍出鞘,一劍振出叱道:“你敢無禮?”

    “錚”一聲暴響,怪人的劍脫手飛出路心,虎口血出,連退三步,驚得雙目失色,狂叫道:“風緊,扯活!”

    “你講的賊話,走得了?”藍面具女人叫,疾沖而上。

    怪人扭頭奔入林,像兔子般逃命去I。

    囚車向坡下滾,車內的艾文慈叫苦不迭。

    戴紅面具的女人,對殺人並不熱心,挺劍追擊另一名逃得慢的戴頭罩怪人,出劍凶猛志在必得的戴藍面具的女伴叫:“要活的,不許殺人。”

    藍面具女人的劍已遞近怪人的後心,聞聲變向,改攻右肩。

    怪人全力飛縱入林,突覺右肩後一震,接著有半身發麻,有臂握不住刀,刀不聽掌握脫手墜地。但縱勢未止,落入林中,雙足點地的剎那間,剛發勁再次縱起,無邊的疼痛洶湧地襲來,只覺雙腿一軟,“蓬”一聲沖倒在丈外的樹根下。

    剛想爬起逃命,腰背已被沉重的物體所壓,頸旁多了一段冷冰冰的劍尖,嬌叱入耳:

    “再逞強掙扎,割斷你的頸部經脈。”

    他怎敢逞強,“哎唷唷”鬼叫連天,渾身全軟了。接著有肩被人拍了一掌,被人抓住後領。拖死狗般拖回路中。

    附近已無人,留下了八具公人的屍體,和一名村夫的屍身。

    一名村夫已逃了個無影無蹤,另一名重傷的村夫奔向金鄉方面,恰好遇上帶了四匹馬的馬販子。馬販於是接應他們的賊伙,救了重傷的同伴,遺下兩匹馬落荒而逃。

    一具怪人的屍體,靜靜地躺在路旁,是被村夫的暗器擊斃的。

    藍面具的女郎拖著怪人到了路中,放倒在紅面具女郎的腳下,說:“小姐,為何不讓小婢殺這些凶手?”

    “殺,你只知道殺。”小姐用責備口氣說。

    藍面具女郎噗嗤一笑,說:“事實上,小姐盡可阻止這場凶殺而不阻止,卻任令他們行凶。”

    “都不是好人,只好讓他們互相殘殺了。”小姐搖頭苦笑道。

    “但……這些公人奉上命所差……”

    “你沒看見他們虐待犯人的情形麼?這種傷天害理的害民吏役,比強盜土匪還要可惡。

    強盜土匪要冒生死風險,而他們卻公然名正言順地殘民以逞,怎不該死?”

    “反正都不是好東西,難怪小姐不加阻止。”藍面具女郎一面說,一面拉掉怪人的頭罩,訝然叫:“咦!是個和尚。”

    紅面具小姐也怔住了,說:“怪事!這些人到底………小琴,你到坡下把犯人帶來,我們要追查。”

    “小婢遵命。”

    坡下只有一輛被囚車,犯人已不見了。

    囚車滑向坡下時,車內的文文慈銬鏈剛解,一時尚難恢復活動能力,眼看囚車向下滾,急得他直冒冷汗。

    好在坡度不太陡,滾著滾著愈來愈快,他吃力地向車門外擠,要冒險跳出,免得囚車翻覆摔死。

    可是,已來不及了,前輪輾中一個小坑,前面一沉,車尾猛地一扭,車便扭至路側:接著“蓬”一聲大震,撞在路旁的樹干上,撞得他眼前發黑,幾乎昏倒。

    囚車十分結實,車門雖已被怪人砍開鎖柵,仍不致於撞毀。他烏天黑地地爬出囚車,仍不忘拾取拋出丈外那具盛贓證的皮囊。

    他找到皮囊拋落處,手剛伸出抓住囊口繩,一把劍尖突然自草叢中伸出,指在他的後心上,低沉的叱聲入耳:“不許任意移動任何物品,朋他想轉身看看是誰在後面用劍制他,喝聲又響:“不許移動。”

    “你們……”

    “咱們是善意的。”

    “善意是指要殺我滅口?”

    “日後自知。”

    當聲落,他感到左耳門道了一記重台,立即人事不省。

    這附近也埋伏有十余名戴頭軍的怪人.等戴藍面具的姑娘趕到,除了破囚車和公人們的行囊外,空山寂寂。所有的人全部撤走了。

    藍面具女郎即回原處,將所見稟明小姐。小姐略一沉吟說:“把和尚帶走,離開現場,以免惹官司上身,到偏僻處取口供,走!”說走就走,由藍面具女郎將和尚找上肩,匆匆走了。

    不久,從東面不了一群怪人,將所有的屍體全部弄走,囚車也拖至遠處擊毀,折樹枝清理路面的血跡,誰也看不出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血案。

    艾文慈悠然醒來,首先聽到蟬聲震耳,發覺自己已置身在一間相當寬敞的房間內,房中沒有擺設,床像是小客棧統鋪,近壁處放置了一排蒲團,窗口透進紅色的陽光,一看便知是晚霞和余暉,已是申牌未時分了。

    “這是禪房。”他想。

    他想坐起,但頭腦昏沉,渾身疼痛,骨頭似乎被人拆散了,虛弱得渾身脫力,想挺身坐起也感到十分艱難。幸好手銬腳練已打開,這是值得欣慰的事。

    他同時感到疲倦萬分,了解自己的處境並不樂觀,雖則看情形並不壞,至少目下他安全了,八成兒是怪人帶他到此地安頓,此地可能是荒山中的寺院,“他們把我劫來,不知有何用意?”他想。

    一面想,一面打量房間,首先便想到逃離險境。想著想著,一陣倦意襲來,他不再抗拒,慢慢地睡著了。

    一連串的惡夢糾纏著他,但由於疲勞過度,心中安定,並未被惡夢所驚醒。

    不知過了多久,他被人弄醒了。

    這次又換了地方是另一間尚算潔靜的房間,燈光耀目,已是夜間了。

    沒有床,他倚靠在壁根下,左右坐著兩名壯實的和尚。前面,有八名盤坐在蒲團上的老少僧人,全用平靜的眼神盯著他,似有所待。

    “這是什麼地方?”他突然問,瞥了眾僧一眼又道:“那一位大師給小可服下的治傷奇藥,定是療傷聖品。”

    “施主已兩次服下療傷聖藥千斤丹,這種丹只消受傷的人有一口氣在,定可藥到傷除,三五天便可下床了。施主受刑不輕,而且饑渴過度,驚懼與疲慮交熬,精氣神耗損過距,賊去樓空,因此三五天恐怕依然難脫床席。”一名中年僧人說。

    中間安坐的和尚慈眉善目,笑道:“敝寺位於山林深處,且在夜間,施主極為安全,尚請放心。”

    “哦!那麼,是大師將小可救來的了,小可尚未向諸位大師道謝呢!”

    “些須小事,何足掛齒?施主尚挺得住麼?”

    “藥是聖品,小可已感到痛楚已經消失。小可姓南名鳴,走方行醫為業。訪問大師如何稱呼,此地何名?”

    “這兒是金鄉縣城東五裡金莎嶺廣化禪寺………”

    “哦!小可記得有一位師父在小可人城時,曾經……”

    “那是敞寺的弟兄。”

    “弟兄?”他訝然問。

    和尚知道失言,淡淡一笑不加解釋,往下說:“貧僧釋悟淨,是本寺住持。有關東陵鎮劫車的事.施主可否坦誠相告。”

    他用目光在和尚臉上搜尋可疑的神色,弄不清對方話中的含義,避重就輕地說:“劫車事與小可無關。請問大師,小可冒昧請教,晝間劫囚車救小可的那些戴頭罩的人是不是貴寺的大師?”

    “是的,貧僧為了救你,師弟們一死一傷,冒了極大風險。”

    “大師為何救我?”

    “呵呵!就算是出家人動了慈悲之念吧。”

    他淡淡一笑,說:“依那次救小可的情形看來,貴寺的大師們似乎對小可並無好感,不然便不至於將小可擊昏方才帶走。”

    “有兩個女人出頭干預,她們的藝業駭人聽聞,事已急,為恐施主誤會,因此擊昏帶走。事非得已,施主休怪。”

    “小可不明白,大師為何冒此風險將小可救出,為何?可否見示。”

    “貧僧已經明白表示了施主是冤枉的。”

    “大師是否太過信任小可了。”

    悟淨漸漸不耐,神色漸變,說:“施主不嫌問得太多了麼?”

    “小可確是糊塗了。當然,小可不是不知感思的人,救命之思,不敢或忘,容困後報。”

    “施主在東陵鎮逗留多久,在商家混了多少日子?”

    他心中急感困惑,略一沉吟,問:“大師認為小可是商家的人?”

    “你否認?”

    “大師錯了。”

    “哈哈哈……真人面前不說假話,咱們別在兜圈子說話了。”悟淨大笑著說,接著臉色一沉又道:“”你不是下手劫車的人,但卻是商大爺的眼線。““大師這話從何說起?”

    “只因為你失風,所以商大爺不得不派人至金鄉放出不利於你的謠言,要假官府之手來口,因為他們知道必須犧牲你方可平安。接著派六安五虎中的三虎,明裡劫囚車救你,其實卻想乘機獎你置之死地,這就是三虎為何不救你出車的原因。”

    “大師……”

    “咱們打開天窗說亮話,貧僧救你是有用意的。”

    “請教。”他定下心神說,心中已有三分明白。

    “像商大爺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陰險泰山賊,跟著他怎麼有好結果?”

    “小可不是商大爺的人?”

    “呵呵,那麼,你是想偷商大爺的藏金庫的人了,恰好被車把式看出你的底細,三方沖突,商大爺占了上風,對不對?”

    他叫中疑雲雙起,笑道:“大師似乎在套話哩!何不開門見山談談?”

    “但不知施主是否有誠意了。”

    “小可當然是有誠意的,大師到底知道些什麼?”

    “商大爺的藏金窟,那就是貧僧將施主請來的原因。”

    “哦!這……”

    “施主不會說不知道吧?”

    “如果小可說不知道呢?”

    “那……我相信你不會,因為你不是個糊塗人。”悟淨的話中含義,昭然若揭,說當然好,不說就麻煩了。

    他心中一動,笑道:“在小可確知能分多少之前,要命你拿去好了,小可不可能供手奉送的。”

    悟淨大喜,欣然問:“見者有份,大家均分。

    他為人機警,立即打定主意,要裝就裝像些,不能透出破綻,搖頭道:“大師的辦法,不合規定。”

    “依你之見……”

    “三份均分,我一你二。你人多,見者有份我豈不吃虧?”

    悟淨用目光向同伴們征詢意見,眾僧皆陰笑著點頭首肯。

    “好,依你。”悟淨奸笑著說。

    “一言為定。”

    “藏金窟在何處?”

    他呵呵地笑,說:“大師等幾天好不好?三分之一的得主不親自出馬在場,還像話麼?”

    悟淨也知他不好對付,不再追迫,問道:“那家伙的藏金,到底有多少?”

    他心中冷笑,放出釣餌說:“多少小可不知道,反正僅是鎮西南的寨牆下那座………

    懊!據小可所知,僅是珍玩、手飾和珠寶,就有七個五斗櫥珍藏盛放。”財迷心竅的悟淨心中狂喜,心說:“好小子,不怕你奸似鬼,到底嫩得很,你終於透露口風了吧?慢慢來,你總會吐實的。”

    心中是這樣想,口中卻說:“我知道那家伙在泰山做賊期間,曾經洗劫過三批香客,珠寶豐盈,金銀如山。兩年來弟兄們明查暗訪,可是,那家伙確是精明,就找不到機會探出他的藏金窟來,目下有你相助,妙極了,你有何神通,居然探出眉目來的?”

    “呵呵!別忘了小可是走方郎中,誰要是不供給一些小可要知道的消息,他的病保證每況愈下。小可倦了,可否讓小可安靜些?傷養好了之後,小可在金鄉還有一些小事料理呢。”

    悟淨挺身站起,大笑道:“哈哈!你的小事我明白,放心啦,貧僧保證替你提前辦好。

    師弟們,走!”

    說走便走。艾文慈本想問原委,卻又忍下了,心說:“見你的鬼,你知道我要辦的事是什麼嗎?”

    其實他所指的小事,是想找機會再去找姜定遠,說明在東陵鎮所發生的事故,想要姜定遠速至完州傳信,希望兗州分店速至濟南府把巨無霸卞騰蚊找來,查個一清二楚水落石出。

    和尚們走了,窗外兩個神秘的黑影也悄然隱去。

    中都領府的車馬,在金鄉逗留不走。

    雲都尉岳琳一群男女.在金鄉與城武之間往返奔波,在官府的協助下,四出探查逃犯南鳴下落。因為白狼套劫囚的血案,已在三天前被發現了破碎的囚車,並且挖掘出被倉卒掩埋的屍體,方知死囚已經脫逃。I血案如山,金鄉的郭大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看來,他這項烏紗帽摘定了……

    晃眼便是十天,已經是七月中旬的最後兩天了,劫囚血案消息毫無,找不到絲毫線索。

    府城派了同知大人前來坐鎮,可苦了那些巡捕差役,三天一比,兩天一追,一個個都成了喪家之犬。失了魂的行屍,到處亂間碰運氣。

    囚犯的下落猶如石沉大海,音訊全無。

    終於,同知大人走了,臨行留給郭大人兩字:候參。

    七月二十,距鬼門關閉關之期尚有十天,中元節超度亡魂的餡火未熄。當夜,郭大人棄職潛逃,失了蹤。大概是怕府大人參他的罪,革他的官。

    艾文慈的傷養得差不多了,是時候啦!

    廣化禪寺曾來了幾批公人,少不了搜查一番,交待眾僧留意陌生人,留下南鳴的圖形,要眾憎抓住這位要犯解官領賞。賞銀甚高,白銀一百兩。

    夜間,寺附近經常有鬼影出沒無常。但所有的僧眾,皆不曾發現鬼影。

    這天人幕時分,文文慈正在秘室中整理他的金針盒,一名僧人匆匆進入,行禮道:“南施主,方丈有請。”

    他收好針盒,笑道:“有勞了,請大師領路。”

    僧人領著他出房,直超寺後的寶塔,一面走一面說:“等會兒施主便可看到奇景,但請勿驚慌。”

    “什麼奇景?”他訝然問。

    “天機不可洩漏,屆時自知。”和尚笑答。

    “咦!到何處去,這裡……”

    “塔旁有秘室,不必多問。”

    塔下閃出三名僧人,將他領入一條外面加草蓋的地道,到了一座秘室,對面有兩名僧人相迎,不由分說,五個人七手八腳,將他扮成一個頭發技散,身穿血衣,臉色灰白的怪人,擁著他進入一座稍寬闊的秘室。

    踏入室門,他證住了。

    上首的長案後,坐著維妙維肖的閻羅王,左判官,右鬼王。下面的牛頭馬面,還有赤身露體披獸皮裙的十六名鬼卒。案兩側,是刀山、油鍋、炮烙柱、刑樁。全室熱氣蒸騰,沒有燈,只有火光,照得每個紅藍惡鬼更為猙獰可怖,火舌搖搖,火光跳動,顯得每個鬼的臉部乍明乍暗,益增效果。

    “這……”他駭然叫,立即戒備。

    上面的閻王說話了,是方丈悟淨的聲音:“老弟,請你來看看陰曹地府,咱們鬧著玩,審一審那酷吏郭青天。”

    這一帶八間秘室,皆有暗門相通,室內藏春,共有三十余名鴛鴦燕燕。這些女人一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在外罩秘簾的暗門內向外瞧熱鬧,外面的人看不到她們,她們卻可看到外面的奇景。方丈早已交代過,准看,不准說話嘻笑,其中指定了五六名女人,聽招呼發聲學鬼叫。

    誰也不知道這些鶯燕中,有兩個不屬於她們這一群的陌生的女人。

    室內不准掌燈,誰也不知有人混入。

    艾文慈心中一定,含笑入室。

    閻王爺一拍驚堂木,淒厲地大叫:“帶贓官!”

    鐵鏈叮當響,兩名鬼卒連拖帶拉,拖入衣冠不整、臉色死灰的知縣郭大人。

    “贓官帶到,跪!”卒怪叫。

    “哎……呀!”郭大人如喪考妣地厲叫,不是跪,而是爬下。

    “帶原告苦主。”閻王爺的叫聲十分刺耳。

    兩名鬼卒將艾文慈帶人,如果他事先心理上沒有准備,真會嚇一大跳。

    郭大人狼狽萬分地爬起,惶然四顧,臉上湧起無盡的困惑和恐懼;身軀不住戰栗,看到了艾文慈,心頭一震,臉色大變。

    “哦!郭大人怎麼也在此?”艾文慈木無表情地問。

    “你……你是……”

    “大人就不記得草民南鳴了?”

    “你是……是人是鬼?”

    “大人相信鬼神麼?”

    “子不語怪、力、亂、神。”

    “但你問我是人是鬼,分明心中仍有鬼神。”

    “啪”一聲響,閻王爺拍著驚堂木叫:“狗官,你得了兗州車店多少銀子,膽敢貪贓枉法,誣良為盜?”

    郭大人胸膛一挺,強打精神說:“本官為官清正,從不貪贓枉法。”

    “住口,月初你升堂審訊東陵劫車案,一無對證,二無贓物,你竟然一口咬定他是劫犯,酷刑迫供,屈打成招,顯然你接受兗州車行的賄賂,因此不惜知法犯法強入人罪。說,你得了多少贓銀?”

    “本官頂天立地………”

    “住口!從實招來。”閻王拍著驚堂木厲吼。

    “本官為官心存君國……”

    “拉下去下油鍋,先炸他的左手食中二指。”

    三名鬼率拖死狗似的將郭大人拖至油鍋旁,捉住他的左手捆住一根木棒上,食中二指前伸,不容他動彈。

    “冤枉!冤枉……”郭大人掙扎著叫。

    “炸!閻王爺大喝,驚堂木最響。

    “嗤”一聲怪響,焦臭味上沖。

    “啊……”郭大人狂號,突然昏厥。

    “一盆水把他潑醒。”閻王爺的喝叫聲驚心動魄。

    “招不招?招不招?招……不………招?”

    郭大人威風全失,臉色死灰,干號著叫:“下官確是……”

    “招不招?”

    “且容下官分辨申訴……”

    “你並不曾給南鳴有分辯申訴的機會,本王爺一視同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容你分辯申訴。得了多少贓銀?招來!”

    “下官……”

    “拉下去炸他的右手。”

    郭大人號啕大哭,聲淚俱下地叫:“下官不……不曾收……收任何人的………”

    “炸!”

    鬼年如狼似虎,捆住了他的右手,尚未伸火鍋中,郭大人魂飛魄散他叫:“我招!

    我………我招……”聲落,昏厥了。

    冷水又將他潑醒,上面的閻王爺冷笑道:“狗官!你知道滋味了吧?

    郭大人頂門上已走了三魂,爬伏在地哀聲叫:“我……我……招……”

    “哼!不要你招了,你該明白三木之下,何求不得的意義了吧?”’“不………下官並……並未用………用油鍋……”

    “好,不用油鍋,我們從頭再來,就使用你的刑具。鬼卒們,准備荊條、夾棍、腦箍、挺棍、火鏈、烙鐵、鼠彈箏、燕兒飛、攔馬棍、灌鼻椒……”

    郭大人癱軟在地,聲淚俱下地叫:“我……我招……招了,我………我招………”

    “啪”一聲暴響,閻王爺拍驚堂木,吼道:“還未嘗到酷刑的滋味,招也不行。等你嘗到各種刑具的滋味後,再讓你上刀山下油鍋,動刑!先上荊條。”

    荊條,據說抽打時傷皮肉而不傷骨。官府審問犯人用刑,並不希望將人打死,因此規定用荊條的用意,一是顧惜民命,二是恐防未獲口供而犯人已死。荊條分三種,一是已判決行笞刑的荊條,長三尺五寸,大頭粗二分七厘,尾端減一分。二是已判決杖刑的荊條,長度相同,大頭三分二厘,尾端也減一分。三是問口供的訊杖,長度也相同,大頭粗四分五厘,民端減一分。答、杖兩刑,規定只許打臀部。訊杖可打臀與腿。

    可是,酷束們所用的荊條,纏上了牛筋、竹絲、甚至加釘片,一杖抽下,皮開肉綻,甚至可將人打死。

    這也難怪,朝廷中有一種專用來對付那些不聽話賢臣的刑罰,稱為“廷杖”,經常打死那些不怕死的忠臣。地方官天高皇帝遠,效法皇帝又有何不可?上行下效,失手打死幾個平民百姓小事一件。

    鬼卒們大叫一聲,將郭大人拖倒,荊條落在肉臀上其聲清脆,郭大人的號叫聲卻驚天動地,淒厲刺耳。

    一名動刑的鬼卒一面打一面數,數至三十二下,郭大人聲息僅無,昏厥了。

    一盆冷水將他潑醒,閻王爺怪笑著叫:“從實招來,從實招來……““我……招……”

    郭大人虛脫地叫,爬伏在地起不來了。

    “好,夾棍伺候!”閻王爺興高采烈地叫。

    夾棍尚未套上股骨,郭大人已像中箭的哀猿般狂叫起來:“殺了我吧!殺……了……

    我……吧!”

    “沒有那麼便宜。”閻王爺冷冰冰地說。

    艾文慈到底心腸軟,叫道:“夠了,饒了他吧!”

    閻王爺哈哈狂笑,叫道:“活罪雖饒,死罪難免,下油鍋炸了他。”

    “算了,這種人不值得跟他計較!”

    “咦!老弟台不是要在金鄉辦事麼?不是有冤報冤有仇報仇,要狗官的命麼?”閻王爺訝然地問。

    “在下所要辦的事,與狗官無關,放了他算了。”

    “好,依你。”

    鬼卒們放了郭大人,郭大人癱瘓在地鬼叫連天。

    “不許鬼叫!”閻王爺大喝,接著厲聲道:“狗官你聽清了,過去的兩年中,你只憑自己的好惡,酷刑迫供為所欲為,不知冤死了多少無辜。

    今天,你可知道酷刑的滋味如何了吧?狗東西,你還未嘗遍所有的刑具呢。如果不是苦主替你講情,今晚你將骨肉橫飛。死刑已免,活罪難燒。鬼卒們,割下他的鼻尖,送他回縣衙,這輩子他再也不會草營人命剛愎自用了。”

    鬼卒們一擁而上,先把郭大人打昏,割下其尖拾了就走。

    縣衙中為了縣太爺失蹤的事。鬧了個滿城風雨,亂得不可開交,大多數人以為他棄官潛逃了。豈知第三天一早,公人們發現縣太爺渾身濕淋淋,下身血肉模糊,鼻尖不見了,左手兩指脫皮紅腫而發焦,昏睡在大堂的公案下。

    經過悟淨方文自作聰明擄來知縣處治的變故,艾文慈反而不好到城中找姜定遠傳口信了。又休養了兩天,不能再拖啦!

    寺中留下十余名和尚看寺,其他的和尚先一日出發,名義上是至各地化緣,離開縣境各奔東西,預定五天後在東陵鎮南臥龍岡會合。

    悟淨帶了八名得力黨羽,在次日晚間動身,帶了應用物品,全扮成村夫晝伏夜行,向東陵鎮攢趕——

    掃描,xmwjw OCR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