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遊記 太子頭挽陰陽髻
    卻說一日國王升殿,傳奏說:「武當山樵夫陳春見太子,揭榜來見我主。」王命宣進,山呼畢,王曰:「卿既揭榜見孤,曾見太子否?」陳春曰:「小民日前見一人,同一道士入武當山去,臣思是太子,特來奏王。」王曰:「汝既見二人入山,汝可引路,孤即今指揮湯伯,校尉黃鐘,同五百金甲,將卿為引路官,去武當山尋見太子,回來重賞。」陳春謝恩出朝,同指揮等直往武當山進發。入山中,見太子頭梳陰陽角髻,端然坐在石壁之下。眾軍向前山呼,太子並不發一言,默默而坐。湯伯吩咐金甲將向前去扯太子回朝,只見一霎時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自北方而來,對面不能見人,沙石亂紛紛撒將下來。金甲將大驚,同湯伯等抱頭掩耳,走回朝中。

    次日國王升殿,湯伯同陳春、黃鐘入見,國王問曰:「卿等到武當山,曾見太太子被戲下武當子否?」湯伯奏曰:「臣到武當,果見太子坐於巖壁之下。小臣吩咐金甲將向前去請太子回朝,太子半言不答。一霎時間飛沙走石而來,對面不能見人。臣等只得走回,奏知我主。」國上聽罷,言曰:「既太子在武當山,寡人即再著陳春為引道官,同文武群臣,帶御林軍三千,排駕接太子回朝。「眾臣謝恩出朝。次日會齊眾僚友,陳春為引道官,一路而行,直抵武當山進發。來到武當山,入見太子,山呼畢,太子曰:「勞動眾卿遠來,有何話說?」眾臣奏曰:「臣等領國王旨意,特來接千歲車駕回朝。」太子曰:「未離國則可,今者誰家慕道,安敢忘佛法而歸俗,天地無私,若有一念不靜,可不自取其罪乎?」眾臣等奏曰:「某等聞人子出家學道,先蒙不孝。今者千歲執意不回,國主老矣,又無再裔即位,晝夜憂心。倘有危時,則何人可為披麻執杖者?又何人可為嗣位之主乎?太子安保不被卿啄之議論,眾口之公談乎?如此則千歲學道未成,而不幸之名則先成矣。眾臣乃千歲之赤子,安敢匿過,見而不言乎?乞千歲參詳參詳。」太子聞眾臣之言,忍不住腮邊下淚,亦言曰:「父王無子即位我亦知此久矣。曾問我師,師雲,我父王令歲當生一子即位。眾卿回奏我父,不必憂慮,卿等請回朝罷。但吾既出家,安有再入朝之理?卿等為臣為子者,盡忠尚不能盡孝,何況出家之人,不能顧父母之劬勞乎?倘得天從人願,他日入道,則我父母皆為佛矣。如其不然,事由天定,亦不能保其議論也。卿等勿復多言,作速回朝,盡忠輔主,以盡臣職,倘他日我母有弟長成嗣位,亦賴卿等輔政。」眾臣見太子不從,立意出家,只得拜辭回朝,一路而回。不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