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歲教育 後記——再看"教育"的實質
    教育是為了什麼?

    本書通過對現有幼兒教育的反思,認為現有的幼兒教育存在著重大的基本性錯誤,

    並試圖指出其錯誤的關鍵所在。

    關於教育的目的,正如《還剩一般的教育》當中所說,一定存在著"說真心話"和"

    貫徹方針"的差異。儘管大家沒有明確將它說出來,但實際上,我認為:其重點一直沒

    有偏離為教育而教育的方向。因此,大家默默認同了現有的教育,認為孩子進入學校就

    要默默地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並且認為現有的教育是天經地義的。

    教育教育,不僅要"教人",而且要"育人"。只有這樣,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而且

    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成長。因此,我希望大家理解:"育"在孩子還不會說話之前,具有巨

    大的力量,它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這就是幼兒教育和零歲教育的意義所在。

    此外,關於教育,以前大家全力以赴追求的是能用肉眼看見和確認的"物",而不是

    如何使人和社會幸福起來。可以說,以前的教育缺少精神和人性的東西。我認為,現在

    的教育必須把重點放在培養人的"精神"上。必須看到,計算機帶來了革命,帶來了時代

    的變化。正因為如此,我才希望大家重新考慮如何面向21世紀培養人的問題。

    在此,我打算對本書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

    第一個問題:瞭解胎兒和新生兒的能力

    從前,人們對胎兒和新生兒所具有的身體性能力和精神性能力認識不足。

    正如在第1章中所說明的那樣,直到最近,人們還只能採用通過聽診器來測量心跳

    等方法來觀察嬰兒的狀態。可是現在,由於超聲波診斷技術的出現,使得人們可以對嬰

    兒的狀態進行更加詳細的觀察。由於觀察能力的提高,人們的開始清楚地認識到,大家

    以前對胎兒和新生兒的能力評價是荒唐可笑的。因此,我們不得不對幼兒教育的應有形

    態,開始的時機和方法等各個方面進行重新的認識。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對整個教育進

    行重新思考。

    第二個問題:對臨界期的思考

    現在,我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胎兒和新生兒具有無限發展的潛能。當然,人們對

    潛能"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理解完全不同。

    "什麼時候"的問題對人很重要也很嚴肅,因此有多次重申的必要。有許多潛能,如

    果不趕在早期的某個時間之前去學會它,以後就很難掌握。這個問題,在此之前,誰都

    沒有去認真考慮它。因側,現有的教育淨再耽誤人了。讓人覺得,大家都在等教育出現

    問題以後,才去拚命地補窟窿。每每看到現有教育中存在著的問題,我只能暗自嗟歎,

    彷彿現有的教育在故意走一條艱辛的路。

    我覺得,有很多事情都必須更多地考慮懷孕期間。因為教育的時機既不是只幼兒園,

    也不是指三歲,而是指無限接近零歲的時期。

    第三個問題和已有的早期教育在目的上和方法上明顯不同

    長期以來,人們對早期教育和英才教育的是是非非,一直爭論不休。有很多人認為,

    早期教育和英才教育會妨礙孩子的身心發育。因此,儘管早期教育在社會上被爭論的沸

    沸揚揚,卻一直沒有關於早期教育應該做什麼,怎麼做以及從什麼時候開始做的具體研

    究。正因為早期教育效果明顯,能使孩子在智能或某方面的技術上取得優異的成績,所

    以才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意見的爭論。一種意見主張追求效果;而另一種意見表示反對,

    認為早期教育和英才教育會帶來負面影響。

    如果可能,我們要更多地相信人所具有的潛能,並在此基礎去做各種各樣的嘗試。

    為此,我們必須認真考慮,把"什麼時候,做什麼以及怎樣做"的問題和人類的真正幸福

    結合起來。

    如果要考慮新的教育,我們就必須考慮這樣的問題,否則,我們將永遠不能從現有

    的教育當中擺脫出來。這種對現有教育的重新思考必將會引起教育上的革新。

    第四個問題:分成"左,右腦"來考慮

    現在,"左腦和右腦"的說法已相當普遍。明確劃分左右腦,並對其功能進行分別考

    慮確定很有意思。但是,正如第四章 所說,人的左右腦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

    我之所以使用"左腦和右腦"的說法,目的是通過這種說法去表達"說理"和"感性",

    "物質"和"精神"的概念,並進而說明我們應該"何時,如何"去培養它們。

    第五個問題:類型教育和"精神"

    在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我以漢字卡片為例,提出了今後教育的一種方法——"類型

    教育"。在這裡提出如此具體的"類型教育",也許會有人覺得有矛盾。但是,當大家讀

    了第4章和第5章以後,我想,大家就不會覺得有矛盾,而且能夠理解孩子為什麼具有如

    此之大的潛能。

    但是,類型教育必須從培養人的心靈和品質開始,而不是培養人的知識能力,這一

    點極其重要。把以前日本教育所遺忘的"還剩一半的教育"放在第一位,把智能教育放在

    第二位,這就是我要強調的。

    孩子都具有卓越的能力和良好的可塑性。通過早期的培養,可以使這些能力和可塑

    性變成孩子的性格和氣質,甚至變成左右孩子一生的人性。但是,大家卻再漫不經心之

    間將孩子的這些潛能和可塑性一個一個地扼殺在萌芽之中。

    直到孩子上學以後,大家才想到要恢復孩子的潛能和可塑性,結果苦不堪言。這就

    是現在教育的現狀。

    1986年7月16日,文部省在重新審定「幼兒園教育綱要」的時候,公佈了一項中間

    報告。報告對文字,數量和漢字教育等進行了如下的闡述。

    "在個人差距很大的幼兒時期,讓孩子機械地背誦文字和數量,對孩子進行集體指

    導,會把孩子自發產生的興趣,愛好和思考扼殺在萌芽之中。"

    我對此表示懷疑: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能這麼說呢?

    正如前面所說,儘管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對人自身的認識還存在著許許

    多多的問題。就連文字和數字教育這麼簡單的問題,在現階段,人們還一無所知,不知

    道在那個時期教育孩子最合適。

    關於漢字教育的問題,我在本書當中也做了詳細的說明。幼兒再沒有進入幼兒園之

    前可以很好地記住漢字。雖然我是一個外行,但是如果孩子有適當的指導,我估計,孩

    子從早在零歲的時候開始就能記住漢字。

    我們很難想像,孩子記住了漢字會讓他失去自發的興趣,會扼殺他思考的萌芽。

    因此,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中間報告關於幼兒園教育的這一段發言的根據是什

    麼。

    確實,如果我們忽視每個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想在同一時間裡教會孩子同一樣東西,

    那麼有的孩子就會失去興趣,並且不能很好地掌握。但是,他的原因在於指導方法的不

    當,而不在於在這個時期開始漢字教育太早了。

    中間報告的發言似乎在告訴大家:在這個時期不能進行漢字教育,從而使父母深感

    困惑,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才好。

    另外,在剛才的「綱要」當中,也沒有把"與他人的關係"和"與自然的關係"列為這

    個時期的"重要是項"。誠然,教育需要從更早的時期,就開始考慮這些還事項。

    我認為,人必須在很小的時候就做好這些事項。如果從進入幼兒園才開始學習的話,

    那就晚了。

    正如本書所說的那樣,我們不許對"時期"的設定進行嚴密的考慮,看是從零歲開始,

    還是從胎內開始。

    總之,文部省對教育"時期"的看法是含糊的,他沒有明確的根據。不僅文部省,而

    且全世界對"嬰幼兒時期"的看法都很含糊。因此,母親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時會產生困惑,

    是理所當然的。

    母親們所追求的意識革命

    我們的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有不少看上去象常識,而實際上毫無根據。

    尤其在養育孩子方面更是如此。因為我曾經多次說過,關於零歲的嬰兒我們一無所知。

    這就是我們的現狀。

    因此,我希望母親們在照看自己的孩子時,不要被所謂的信息所迷惑,要珍視自己

    內心的感受,鼓起勇氣,大膽地進行實踐。同時,在今後,我們也要徹底改變自己對事

    物的看法不僅包括養兒育女,而且包括其他所有事情。

    以前,日本人看問題的方法源於西歐的理性主義,他是明治維新才開始進入日本的。

    西歐的理性主義不僅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且還對人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例如,人要幸福就要出生在好的社會裡,進入好的學校,並取得好的學歷。這是至

    關重要的,而在其他方面稍稍做出犧牲也無所謂。這就是以往日本社會的真實寫照,一

    切看起來都似乎合情合理。

    理性主義的想法確實使日本社會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今後,理性主義將越來

    越多地顯示出它的局限性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問題呢?這說起來稍稍有點難,但我覺得:把人作為一個

    整體去把握的東方思維應該提到日程上來了。

    說的再具體一點,就是:西歐的理性主義是分析性的,他注重對事物的分析,從而

    往往忽視了對事物整體的把握。

    例如,只顧發展工業,不惜污染地球上的空氣環境。由於放射性物質的污染,使得

    人類隨時面臨著生存的威脅。

    孩子的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為了發展科學技術,大家重視培養孩子的這方面能力,

    同時輕視了孩子作為人本身的培養。這就是以往教育的實際情況。

    但是,這樣做,人是不會幸福的。智力就是智力,它只能是人的一部分。人要幸福

    就不能只發展人的一部分,而應該發展包括智力在內的整個人。同時,人不光要在人的

    社會裡與自然取得協調,而且要在整個地球,乃至整個宇宙的範圍內與自然取得協調。

    因此,我們必須進行意識革命,擺脫已有思維模式的束縛。

    再考慮從零歲開始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希望母親們一邊尋找新發現,一邊面向"創

    造人"的挑戰。我覺得,只有這樣,人才能成為科學的人。

    關於如何從零歲開始教育孩子的問題,現在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這就需要母親

    們自己去創造。而且,母親們還必須具備堅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不受

    已有常識的束縛,才能不受身邊各種信息和雜音的迷惑。

    如果你真的想讓孩子幸福,我想,你自然就會有辦法。

    關於幼兒教育的詳細做法,我覺得,他會因母親和嬰兒關係的不同而不同。但是,

    如果大家記住了我在本書中所說的,我想,其大致方向是絕對不會錯的。

    目前,人類已經創造了高度的文明和文化。這是因為:人具有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

    如果人將這些智慧用於其自身,我相信,在21世紀,人類社會就會變得更加美滿。同時,

    我認為,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也只有人類。這是人類的特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