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地 正文 第5章
    更難以理解的是,為何李世民、李治和武則天都要求死後將《蘭亭序》隨葬?難道《蘭亭序》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而這個秘密必須永遠被埋藏,不能為世所知麼?

    而千古絕唱《蘭亭序》,便是在這個時期神秘失蹤,它的下落,成為千古之謎,有個說法,說是武則天去世後,《蘭亭序》真的陪她隨葬,就在今天乾陵內,而乾陵,從未被打開。

    一千四百年後,絕頂聰明的乾隆皇帝,也突然對王羲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是眾多王羲之的真跡都淹沒在歷史的風塵裡,《中秋帖》、《伯遠帖》、《快雪時晴貼》卻讓乾隆欣喜若狂,在故宮中單辟一間屋子,命名「三希堂」,自此,乾隆的很多時間都在三希堂度過,一生愛好廣泛、見多識廣的乾隆,為什麼對王羲之的這三幅並不算突出的畫如此感興趣呢?他的大量時光,究竟在三希堂中想什麼呢?

    話說王羲之的鄰居趙老先生,與王羲之家族有幾代通家之好,唯一讓這位趙老先生覺得遺憾的是,王羲之一生書畫無數,然而卻沒給自己寫過一個字,這天,趙老先生來到王羲之家,說明來意,想求王羲之給他寫幾個字,王羲之一聽不由得一陣慚愧,多年的鄰居一個字也不給寫,是在說不過去,便要趙老先生準備好紙筆擇日書寫。

    第二天,趙老先生來到王羲之家,鋪好紙、研好墨,只見王羲之提起筆,蘸足墨,雙眉微凝,深吸一口氣,便要落筆,突然,王羲之雙睜圓目,抬頭對趙老先生說:「老先生對不起,今天我沒感覺,不知道這字怎麼寫了,咱們兩家幾代修好,一定給你寫幅好字,才能對得起我們的友誼,這樣吧,你後天來,讓我考慮兩天」。

    求人寫字哪能強迫人家,趙老先生雖然心裡不爽,也沒有別的辦法,再說人家也沒說不寫,只能嘴上高興地答應,並約好後天下午寫。

    到了第三天下午,趙老先生按照約定來到王羲之家,鋪紙、研磨,王羲之提筆,剛要寫,又抬頭對趙老先生說「老先生,我今天的感覺還是不好,你後天來吧」。

    趙老先生心想:你給別人寫字都是一氣呵成,為何給我寫幾個字就這麼難?折騰好幾次,還找借口說沒感覺,無奈,只得回家。

    又過了三天,趙老先生又到了王羲之家,王羲之望著鋪好的紙,足足端詳了半天,趙老先生心裡想:你可別又沒感覺啊,只見王羲之突然提筆吃足墨汁,在紙上突然一畫,黑點飛濺,可剛寫了一個橫筆,只聽得王羲之「啊」的一聲大叫,毛筆落在地上,人也向後暈倒,搶救無效,一代書聖就此與世長辭。

    武聖關雲長、茶聖陸羽、文聖孔子的死,歷史上都有明確的記載,唯獨千古名篇《蘭亭序》的作者,書聖王羲之的死疑點重重。

    王羲之的死,讓趙老先生十分難過,本來是想求幾個字,沒想到才寫了一畫,倒把王羲之給累死了,於是這幅沒完成的畫便成了王羲之的絕筆,為了紀念,趙老先生命後人好生收藏,以資紀念。

    六百年後,趙老先生的一位後人,開創了堪與盛唐比肩的偉大王朝,雖然這個國度曾一度與北方蠻族征戰不休,並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戰績,但最終仍免不了偏安江南的命運,其軌跡竟然與王羲之生活的晉朝軌跡如此相似!

    這個朝代叫宋朝,這位後人叫趙匡胤。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時間又過了八百年。

    轉眼來到清朝,一日,乾隆微服私訪到一農家,見這家主人雖貧寒,然談吐不俗,不似一般農夫,兩人談興甚濃,不覺間已是掌燈時分,主人溫酒準備與乾隆小酌幾杯,但覺窗欞破損,冷風入室激得人直打寒戰,這主人便想找出幾張紙糊上,無奈家貧得連幾張紙也找不到,只好抽出祖傳的一卷黃紙,準備糊一下窗欞,乾隆猛然間瞥見這黃紙上有墨跡,便道:「慢著,讓我看看」,乾隆拿起紙,仔細端詳,只見這紙上只有一道黑墨,其餘是星星點點的墨汁,道:「老兄,你這張紙哪來的?」

    「祖上傳下來的,也不知道有什麼用」

    「這張紙賣不賣?」

    「這張紙還能賣?」農夫睜大眼睛。「你我有緣,送給你了」。

    「不行,你一定要賣,你開個價吧」

    「您這位兄弟真客氣,給幾文錢,夠你我兄弟吃幾碗薄酒就成」

    「好,我給你二兩銀子」,此紙雖為乾隆所有。

    乾隆回宮後,將其掛在牆上:「眾位愛卿,說說此畫如何?」

    「這是畫麼?」地下不禁竊竊私語。不過誰也不敢說實情,只得順著乾隆的意思奉承,討好乾隆:「此畫風骨剛勁,一看就出自大師手筆」、「一字與星星點點的墨跡配合得出神入化」,乾隆皆含笑搖頭。

    這時,乾隆把目光轉向紀曉嵐:「紀愛卿,你意如何?」

    「啟稟皇上,雖然此畫沒有落款,但從這僅有的一筆來看,應該是一個成名的書法名家所做」

    「何以知之?」

    「臣不才,蒙皇上恩典,也見過不少大家名作,但古往今來,一幅畫上只寫一個字的畫卻從未見過,一雖是最簡單的一個字,卻也是最難的一個字,不是名家,斷斷不會寫這個字」

    「還有呢?」

    「有人說這是一個還沒有寫完的字,不過依臣看來,這是一張完整的畫,只是沒有落款,應該是作畫時出了什麼意外才沒有把款落上,這幅畫的精妙之處,不僅在於它寫了一個字,而且,他真的是一副畫,一副有內容、有意境的畫」

    「紀昀,這哪裡是一幅畫啊?畫的是什麼啊?」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

    紀曉嵐看看大家笑而不答。

    乾隆來了興致:「紀愛卿,依你看,這幅畫是誰做的呢?」

    「以字體的風格來看,應該是書聖王羲之。」

    若干年後,此畫神秘失蹤。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軍部圍繞北進還是南進爆發了激烈的爭論,關於北進政策的戛然而止,史學界的通常的說法是因為諾門坎戰役的失敗導致的,其實在日本國內,據說,南進政策的實施,就是因為這幅畫。

    隨後日本對南亞及南太平洋進行了大舉侵略,雖戰功赫赫、輝煌一時,但終究難逃覆亡的命運,偏安的局面沒有形成,甚至連老本都賠上了。

    至於「道之為物」那段,豐曉研究了半天,只覺得涵義太過廣泛,說辭眾多,也沒研究個所以然出來。

    豐曉伸了一個大大的懶腰,躺在床上,床邊的牆上,是晨晨的一張大照片,照片裡的晨晨,身著和服,微笑淺淺,背後是大片的櫻花,漂亮之至。

    這時晨晨強加給豐曉的照片,並且強迫豐曉每天必須看三分鐘,這小妮子,豐曉想起來就好笑。

    想到這裡,豐曉想起來和晨晨相識的過程來。

    那是一年前,豐曉的單位準備和日本某公司合資,工作需要,豐曉要學日語,無奈勝鹿市的日語教師奇缺,便在網上發佈信息,沒幾天,這個周晨就主動聯繫豐曉,周晨曾經在日本生活過兩年,日語水平不錯,豐曉跟著晨晨學了半年日語,沒想到合資一事卻不了了之,豐曉被氣得咬牙切齒,浪費了大量業餘時間耽誤了找對象的正事不說,還賠進去五千大元,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和晨晨的聯繫卻一直保持下來,不過晨晨這精靈古怪的小丫頭,著實讓豐曉頭疼。

    豐曉在家裡正舒服地消磨時光,卻不想,發生了本文開頭時的那一幕。

    豐曉被兩個神秘人帶走了。代價是其中一人重傷。

    2008年9月11日下午,豐曉從出租屋被帶走15個小時以後。

    整個一天,豐曉都不接電話,晨晨只得找到出租屋。

    打開門,晨晨看到客廳裡一大灘血,一聲尖叫,差點昏厥過去。

    晨晨顫抖著關上門,發現陽台的窗戶開著,客廳中央放著一個桌子,客廳周圍是蠟燭和鏡子,房間裡沒有其他人。

    來到臥室,豐曉的衣服凌亂地堆著,床上有一本打開的《道德經》,還有很多介紹王羲之的書籍。

    晨晨念了幾句,不解其意,頭暈腦脹。

    晨晨驀地看到床頭櫃上的手機,拿過來,發現未接來電都是自己的。晨晨猛然想起,豐曉是新辦的手機號。

    翻到通訊錄,她看到了李大虎的名字。

    「該不該問問李大虎呢?感覺他應該是李大虎要好的哥們,不過我沒見過他啊,這件事應該不能報警,豐曉應該沒什麼大危險,可能是被別人挾持走了」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晨晨決定給李大虎打個電話。

    「李大虎你好,我是豐曉的朋友」

    「豐哥的朋友?哦,怎麼?」

    「這是豐曉的電話,他失蹤了」

    「他換號了?嗯,我們知道他失蹤了,都失蹤好幾天了」

    「不是,不是你說的失蹤,是剛失蹤,昨天我還看見他了呢!」

    「昨天你看見他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