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完美生活 第一卷 江南秀 第四十六章 特別關照
    第四十六章特別關照

    沐清從東院得了最新消息,除了唇角露出抹淡然的笑意,其餘的話沒多說一句。

    她曾設想劉氏會不會因著猜忌而秋後算賬,可是劉氏沒有這麼做,反而慇勤地給自己和錢氏屋裡送這送那,這些東西自然是打著小陳衡的名頭送來的。劉氏為了兒子,再不情願也認了,時不時過去西院坐坐。

    對於劉氏特別關照,沐清有些受寵若驚,論理劉氏將這事壓下去便了,無須這般費心思討好她和錢氏。尤其是動不動就拉著她說,要是自家閨女就好了,弄得沐清不好意思。

    每次見到劉氏笑盈盈的臉,她總感覺劉氏是強顏歡笑,並非發自內心。暗地裡,越發覺得這事透著詭異,隱約猜到了幾分,卻又不願、也不想往深裡探究。

    在外人眼裡,兩房的實際掌權人大爺與四爺兩家非但沒有因為這事走遠,反而走得是越來越近,感情日漸親厚。但其中的別樣心思也只有個人心裡清楚。

    ……

    陳行計策未成,偷雞不成蝕把米,陳念藉機開始打壓陳行、陳恕父子。陳行暗恨,順帶連金粟也不待見了,漸漸冷落了她。

    金粟憋屈,後來冬上發現懷上了孩子,陳行才又來走動了幾次。金粟消了怨懟,天天盼著這胎是男的。因為陳徹婚後無所出,如若這胎真是男孩,那可是陳啟正的第一個重孫子。她也不再去陳行面前哭訴討寵,在新夫人進門前小心謹慎,只安心養胎,求神問佛,只等著來年生產能生個男孩。

    來年,過了老太君孝期,陳行迎娶了張侍郎家的孫女,陳徇則娶了莫七娘進門。

    張侍郎孫女生得尚可,書香門第,行規矩步,還算端莊得體,可卻比不上莫家七姑娘容色妍麗。兩相比下來,陳行對自家母親選的親事面上不說,可心上已經不滿,但礙著張侍郎的緣故,也不敢有何怨言,對新婦感情冷淡,只面上過得去罷了。

    且說金粟見新夫人容貌一般,對自己這個新婦未進門就先懷孕的小妾也未刁難,只當性子溫和,不足為患,膽子便也放大了。她見陳行不喜新婦,又使出渾身解數想法子勾引陳行再注意自己。

    她本姿色不俗,懷孕後更是珠圓玉潤,陳行冷落了一段時間,再見之時,金粟柔聲細語,撒嬌弄嗔,與那規矩木訥的張氏一比,儼然就是解語花。有孕在身還與陳行胡鬧,陳行覺得刺激,吃著甜頭,便又開始膩在她屋裡了。

    周氏知道金粟耍狐媚手段,讓陳行冷落了張氏,斥責了陳行與金粟不成體統,不顧肚子裡的孩子。另準備讓金粟搬到她院子裡養胎。

    沒想到,她正訓著,新夫人張氏施施然跑來勸架。還說把金粟擱在自己院子裡,她是主母,日後這孩子就先放在她屋裡養。另外,張氏當面還把自己的陪嫁丫頭指給陳行做通房。周氏見她大方得體,甚是喜歡。

    金粟一聽傻眼了,拉著陳行想挽回,可陳行因為得了張氏的漂亮丫頭,不好幫腔。金粟當即大哭,卻又被周氏罵了一通,只道再這般吵鬧,直接生了孩子把她趕出府去。金粟無法,只好認命。

    過了三月,金粟動了胎氣,早產。早先一番鬧台,鬱結在胸,胎位不正,她可沒有錢氏好命,有舒泓幫忙,好不容易生下個女孩,卻血崩了,翌日便去了。

    周氏沒抱上孫子,加上本就不喜金粟,直接將孩子扔給了張氏,打發給她家裡送了些銀錢,讓下人買了口薄棺,草草葬了。

    沐清為此長吁短歎了半天,這世事無常,若當初她沒注意印章,只怕陳行也不會派她來試探,更不會發現舒泓與自己走得近,才起了心思求舒泓看病。失寵再得寵,得意忘形,卻不記得像大家出身的張氏的小姐,早就見慣了深宅大院爭寵,要算計她這小小妾室的法子多得多。聰明反被聰明誤,到頭來只換的一縷香魂歸於塵土。

    金粟一死,事情還沒完。她房裡的丫鬟又被劉氏藉著上次流言事件餘波抓住把柄,說是四哥兒與金姨娘指使她買通大爺書房丫頭,她抓住金粟的把柄要挾,才讓金粟動了胎氣早產致死。

    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氣得陳啟正大病一場,將手裡的權力都交給了陳念。陳念獨攬大權,更藉機打壓二郎陳恕、陳行父子。陳恕一家在府裡的氣焰消了不少。

    沐清聽聞,不禁暗自佩服陳念夫婦的手段。

    自從掌了大房,陳念又與陳愈、沐清提了茶樓一事。沐清本不想再惹是非,無奈陳念說服了陳愈,並以此作為幫助二房生意的條件。沐清無奈之下,只好答應。

    陳念更分了一股給沐清,還讓她當了陳家茶樓的二當家。除非大事,其餘事項皆可全權處理,並能調動陳家櫃上萬貫以下的銀錢,至於沐清這個二當家的憑證印信就是陳念給的那枚印章。

    當陳念雲淡風輕地說起那枚印章是印信時,沐清只覺得上當,陳念一步步引著她入窠,她甚至懷疑,當初送印章時就算計好了。

    陳念面上對她不冷不熱,獨處時態度卻更親近了些。劉氏還是一如往常,往西院送東西。

    對於這種無惡意的特別關照,沐清安然享用,便宜不佔白不佔,雖然她對陳念目的百思不得其解。

    二房有了資金,生意上了正軌。沐清就把投身到茶樓的籌備工作中。

    茶樓開在鬧市區。大堂散桌,中間搭檯子請了說書藝人;二樓開放式隔間,賣的就是茶道和小茶點;三樓,就是精裝包廂。陳念為了茶樓還下血本從南北請了三個廚子,有一個還是宮裡的御廚出身。沐清弄了一套所謂精品茶樓管理辦法,從衛生到服務一條條事無鉅細做了詳細規定,又專門訓練了一批跑堂小二。

    秋天開張時,陳念請了知府來捧場,知府對茶道、吃食讚不絕口。自此陳家茶樓因菜色精明、服務上乘而名聲遠播,生意自然蒸蒸日上。

    秋去冬來,轉眼又去了一年,天聖六年開春,沐清便滿十四了,及笄了。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