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日 第四卷 第三章
    西元1867年,一群武士在日本各勢力戰亂中獲勝,建立了以明治天皇為首的革新派統一天下的局面。他們提出了「文明開化」,「殖產興業」,「富國強兵」的三大政策,對封建社會制度進行改造。有鑒於近鄰大漢帝國的教訓,「富國強兵」這一政策對日本影響最大。身處島國,海洋、火山的災害不斷,資源又缺乏,這些先天的條件使日本民族產生了一種深沉的危機意識。這種危機意識使得日本人練就了一種審時度勢的能力。

    在對法、英、德等國進行考察後,日本仿照歐美建立了類似的兵役和軍事體制。與之相對應的是,日本的軍工從引進、吸收到自行研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接近當時最先進的水平。同時,各類的軍事教育機構,如水雷學校、通訊學校、炮兵學校等等也紛紛建立,為將來的軍事水平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得到優先發展的日本海軍,在日本軍事體系中zhan有重要地位。

    好學勤奮的日本人讓日本在明治維新二十年後,進入了軍事大國行列。有此政策,軍隊在日本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就處於十分特殊的地位,軍方可以直接左右日本的內外政策,並逐漸成為日本社會中最富有侵略性的集團。

    這就是日本軍國主義產生的根源。

    ※

    社會黨革命軍堅決不同意放下武器接受整編,這讓方雲感到有點厭煩。他在國家國民委員會上做報告時說:「當我們的國家在經歷災害和戰爭帶來的痛苦時,我們不忘記伸出友誼之手,派遣和平的使者。可是,我們得到什麼呢?他們說,他們是不會放下武器的。這是什麼意思?原來,他們說要和平是假的,說要聯合抗日也是假的,那麼我們帝國的軍隊應該怎麼辦呢?只有義無反顧地走過去,消滅他們。」

    方雲在國會的演講引起了巨大反響,原先同情和支持社會黨革命軍的有識之士也開始出來大罵社會黨革命軍不顧大局了,分明就是想搶班奪權。是民賊,是獨夫!一時之間輿論滔滔。

    這下,華澤民坐不住了,失去了輿論民心,社會黨運動被消滅是遲早的事情。他立即在延安發表通電說:「復興黨政府還扣押我黨高級人員,這種談判是沒有誠意的,如何進行?」洋洋灑灑寫了近萬字的文章。

    仔細拜讀了社會黨主席華澤民的通電後,方雲大筆一揮,吩咐道:「放人!這下我看你怎麼辦?」於是社會黨赴西安代表團被釋放,帝國政府還派了飛機直接把社會黨代表團送回陝北延安。

    這下,社會黨所提的條件方雲全部答應了,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社會黨革命軍只好同意接受整編。在整編方式上革命軍又提出異議,說是要把自己所有部隊變成一個軍。這讓前去談判的金必勝陸軍中將非常惱怒,他硬邦邦地說:「原帝國中央軍都全部被打散了充實到二線部隊進行培訓、整編,你們革命軍憑什麼例外?」

    隨即談判不歡而散。跟隨談判的帝國媒體記者如實報道了這一切,全國民眾弄得又是輿論大嘩,對社會黨革命軍的譴責聲不斷。

    在和革命軍談判收編的同時,山東、山西、綏遠的地方部隊收編、整訓也是非常順利的,除了有點麻煩的北京和廣東。北京的地方強權軍閥第二十九軍(甲級)軍長兼晉察國民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和李飛耘有很深的矛盾,而且他在北京有十萬軍隊,一直和東北的日本人較勁。在和日本人長年的對峙中,宋哲深刻地感到了大漢帝國軍備的孱弱,面對佔領了帝國東北的日本軍隊,常常是有心無力。

    李飛耘夫婦墜機身亡、何英清陰謀叛國等大事件過後,帝國的軍政大權忽然全部落到了新近崛起的西南土軍閥方雲的手裡,這讓宋哲頗為躊躇。從眼前的表現來看,方雲是一個堅定的反日分子,可是他對東北軍張良將軍的處理,又讓宋哲有點心寒。對宋哲來說,張良對他是有恩的,沒有張良當初的慧眼,也就沒有他宋哲的今天。為此,方雲讓帝國常務副總理兼教育宣傳部部長王文賓,前去山東樂陵,探訪在老家休養的宋哲將軍。

    而廣東的國民政府,在失去中央政府親日派的遺老遺少的支持後,已經是日漸衰落。復興黨對廣東國民政府的滲透是成功的,廣東國民政府中大多數官員都已經倒向了方雲,唯有孫科頗不甘心,最後,在方雲的再三邀請下和國民政府的多數官員推舉下,孫科只有怏怏不樂地進了帝國國民委員會,就任副委員長,而廣東的國民政府也隨之解散了。

    西元1934年6月18日,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方雲在帝都南京宣佈了特赦令,赦免了一大批人,包括「西安事變」的張良和楊誠兩位將軍。這一舉措深深地收買了原東北軍系和原西北軍系官兵的心,隨即宋哲將軍在北京宣佈,接受帝國國防部對他的軍隊進行整編。最後,在陝北的社會黨革命軍也不得不接受了方雲的整編方式。

    收到這個確切的消息後,方雲笑著對杜英豪說:「呵呵,最後一個也倒下了。下面怎麼做,不用我教你了吧?」

    杜英豪陰險地點點頭說:「我知道怎麼辦。事情終於是有點意思了。」

    「英豪,你要記住了,我們沒有站到帝國權力顛峰的時候,可以用一切手段進行陰謀奪權。現在我們已經是站在了帝國權力的顛峰,那麼一切手段將用來維護我們的權力和地位。」方雲說道,「古人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我們站在了人民這一邊,站在了廣大無產階級這一邊,但是,國家的經濟命脈還是掌握在資產階級的手中,確切地說,已經是在幾大家族手中,李家、陳家、宋家和孔家等大家族手裡,這些家族手裡控制了帝國約40%的經濟命脈,這將是不允許的。」

    「主席說得不錯,我們的黨是不允許幾個家族來左右我們的政策的。我們接手的帝國在經濟上的確是一個爛攤子,我們在西南三省是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是隨著移民、安撫和軍費,現在已經是頗為困難。」王文賓在一旁說道。

    「卑職明白了,我們先拿李家開刀。」杜英豪微微笑了起來。

    「主席,還要對全國的官員進行一次民意考核,要選拔一些真心實意為老百姓做實事的官員上來,這可是當前的必須要做的重要的事情。」何凱說話了。

    「這個沒有問題,你和文賓商量著解決就可以了,我現在手頭的重點,還是軍隊。小日本扎根東北,如針刺在背,總是不舒服的。政府方面的事情,還要大家多多合作。」方雲有點頭痛地說道。

    ※

    社會黨革命軍在大漢帝國視野內消逝了,讓蘇聯很吃驚。再加上大漢帝國對蘇聯的政策不是很友好,這讓蘇聯的最高統帥斯大林元帥感到不舒服,他通過蘇聯駐大漢帝國的大使表示了對蘇聯在新疆和蒙古的權力的擔憂。

    王文賓直截了當地對蘇聯大使說:「新疆、蒙古是大漢的地方,蘇聯在這兩地有什麼權力呢?請注意,權力與權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大漢帝國還要和貴國談談被貴國割據去的領土的問題。我記得你們偉大的列寧同志曾經允諾過要歸還歷史上從我國割去的土地的。」

    「那是歷史遺留的問題了,和我們沒有什麼關係。」蘇聯大使狡辯道。

    「那我們談談現實問題,貴國政府在背後支持我國外蒙鬧獨立,又是什麼意思?」王文賓語氣是咄咄逼人。

    「這是謠言。我國政府歷來都承認外蒙是貴國的一部分領土。」

    「是嗎,那最近外蒙搞的什麼全民公決是不管貴國的事了?」

    「那是外蒙人民在爭取自己的權利,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蘇聯大使臉紅了。

    「那就好。我們也希望和貴國沒有關係。畢竟,我們還是友好鄰邦嘛。」

    「貴國這段時間的一系列動作,是不是要和日本帝國開戰?」

    「我們和日本帝國一直都是處在戰爭狀態。光復我們的國土,是我們帝國的職責。」

    「哦,我明白了。」

    這樣,幾乎全世界都知道了大漢帝國與日本之間要有一場新的戰爭,只是不知道戰爭的爆發日期而已。大漢帝國和日本雙方在各自國內都加快了戰爭準備。

    ※

    到了西元1934年中期,位於17區的龍騰基地已經是頗具規模。

    通過瑞華商貿公司在歐洲和美國收羅的精密機械、儀器、資料和帝國自行製造的機械設備,源源不斷地向第17區匯聚,包括丹麥著名核物理科學家丹尼斯。波爾教授在內的一大批受納粹迫害的科學家,在瑞華公司的遊說和幫助下,來到了龍騰基地,和先期到達的愛因斯坦等人一道,在五十多個科學領域開展研究,培養骨幹,為大漢帝國的國防軍工事業創建了堅實的基礎。

    西元1934年7月初,方雲在帝都南京召開國防軍三軍全體會議。在會議上,國防軍總司令孫仲倫元帥做了關於《加強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的報告,要「能夠製造新式的保衛自己的武器,像國防方面的原子彈、導彈、重型遠程戰略飛機」,「要根本上解決,就必須自己製造」。這是帝國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全體國防軍事會議上提出「兩彈」的概念。

    這是一個跨越了當時時空的理想概念。這個概念的提出,標誌著大漢帝國的軍事力量已開始規劃未來的世界格局——雖然只是一個雛形。

    會議後,方雲主持了帝國部長全體會議,在聽取關於在大漢帝國發展導彈技術的規劃設想的報告後,決定組建導彈航空科學研究方面的領導機構——大漢帝國航空工業委員會,他親自牽頭負責籌備。導彈研究設計院、核武器研究設計院等一系列科學研究機構相繼成立,大力推動了帝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

    西元1934年8月底,方雲親自領導制定大漢帝國第一個科學技術發展的十年規劃。在制定這一規劃過程中,他特別注意聽取各方面科學家的意見,包括不同的意見。他指出,縱觀我國的歷史,國家王朝的興衰都是由農業的發展的興衰決定的,要建立起一個現代的,穩定發展的國家,必須建立起與國民經濟相適應的各種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重點加強與生產的銜接工作,把我國由一個農業大國逐步向工業大國發展和轉型。科學研究不能只為促進科學發展而發展,應該面向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現代化的總任務。

    方雲認為,這許多不同學科中,總要有重點,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對於什麼是重點,專家們在討論中又出現重大分歧。

    一部分人認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是重工業,而重工業的基礎是鋼鐵,科學技術的發展應以此為重點;另一部分人認為要實現現代化的方針,重點應該放在發展現代科學技術上,以此來帶動傳統工業技術和傳統工業的改造,缺門的學科也要及時建立,以縮小與先進國家的差距。

    兩種思路兩種對策,提請方雲決定。方雲認為:現代科學新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發達水平的標誌,應當選定噴氣技術、核技術、半導體、計算機、電子學和自動化為重點。按照方雲的指示,經過充分討論,最後選定了87項重要任務。

    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八七工程」。

    ※

    對方雲來說,西元1934年儘管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但仍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成功。聖誕節這天,方雲對夫人林雪說:「這是我多年來最愉快的一個節日。」

    西元1935年1月8日,方雲在國會發表新年演說:「今天,本人必須感謝上蒼,是上蒼的恩賜才能使我一個無名小卒,得以為我們的榮譽和國家的權利進行鬥爭。」在演說裡,方雲回顧了多年來大漢帝國面貌的改變。他為收入較低的老百姓增加福利鋪平了道路,政府的口號是西部遍地是機會,他還建立起了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製造了價格低廉的轎車和經濟快捷的民用飛機,一般人都可以享受得起。

    他鼓勵工業界作出努力,以完全消除有毒氣體;凡是新建的工廠都要配有防止水源污染得裝置。教育制度發生了劇烈的改變,相當重視體育,重視種族生物學,重視大漢帝國歷史和文學,並接受民族復興黨思想的熏陶。

    方雲說:「千秋帝國的大廈自然不可缺少教育這塊基石,而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自覺培育新人使民族重生。」

    西元1935年2月中旬,方雲對經濟部、工業部和農業部的負責人說:「我們面臨的衝突要求巨大的效率。戰備是無止境的。前途不是勝利就是滅亡。如果我們勝利,你們都將得到可觀的補償。所以,我要求你們,全力以赴!」

    西元1935年3月,大漢帝國的戰爭準備已經接近尾聲。帝國華北、華東的人口、工廠大疏散已經基本結束。陸軍各部隊已經開始秘密向華北調動,空軍的戰機也開始秘密進入前線機場。

    西元1935年3月8日,方雲召開了軍政首腦的秘密會議,參加會議的除開方雲,共有8個人,他們是:國防軍總司令孫仲倫元帥,陸軍總司令陸軍上將林紅軍,海軍總司令海軍中將龐德,空軍總司令空軍中將陳瑞天,近衛軍總司令陸軍上將王力軍,帝國預備役總司令謝峰中將,常務副總理王文賓,國家安全局局長杜英豪中將,以及總統的軍事副官馬海龍上校。馬海龍上校負責會議記錄。

    這次會議從下午3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9點才結束。

    方雲說:「帝國改革的目的,是要鞏固和保存社會,並且把它加以擴大。因此,對日本帝國這一戰是必須的,不光要打掉我們國家內部的日軍,還要把戰火延伸到日本本土去。這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大漢帝國的經濟問題和人口問題,不是光靠喊口號就可以解決的,要解決深層次的社會根本問題,就必須擁有足夠多的土地和資源。經濟的發展,不能靠增加國際貿易來解決,重要的是在我們內部自身建立起良性的循環消費品市場。現在市場上的商品被歐美的商品充斥著,但這是必要的和暫時的,帝國要在軍事上迅速崛起,就必須在某些方面做出犧牲。「在海外謀求生產原料還不如在帝國內部或附近尋找生產原料的區域。」

    「在今後時間裡,帝國應該在它的軍事力量最大程度的時候採取行動。隨著戰爭的進行,帝國的生活水平和出生率將下降,武器裝備也會漸漸過時,所以必須要加快進行保密的『特殊武器』研製。沒有人能夠預知未來五年內世界將發生什麼變化。」

    方雲結束了自己的發言。

    接著,王文賓分析了當前的國際形勢,認為目前國際政治關係對大漢帝國非常有利,尤其和美國國會正在一種新婚蜜月期。然後是國防軍總司令孫仲倫元帥和三軍總司令各自介紹了各軍種的準備情況。方雲對海軍是格外關注,他認為現階段帝國海軍要超越日本帝國的強大海軍是不現實的,但是,帝國海軍可以利用潛艇對日本島嶼進行不間斷打擊,重點打擊日本人的海上運輸線,因此帝國海軍的重點應該放在發展潛艇部隊上。

    一周後,即西元1935年3月15日,孫仲倫元帥向方雲遞交了一份「迅雷方案」的初步時間表。方雲同意把6月23日定為向大漢帝國東北日軍反攻的日子。為了這個行動,帝國空軍、海軍潛艇部隊被要求提前參戰,陸軍、近衛軍借口要在華東、華北進行夏季演習,以便調動軍隊不讓日本人感到突兀。

    3月18日,帝國戰爭部受命完成了東北作戰計劃的所有細節。方雲所計劃打的是總體戰,它不僅要求軍事動員,而且要求國家資源總動員。為了統一調度這個規模龐大的工作,方雲在3月21日主持了一次國防會議,出席會議的有40多名部長,將軍和軍官,要求工業、農業、交通等部門,一切都要為前線服務。

    大漢帝國怒吼在即。

    ※

    大漢帝國海軍總司令龐德海軍中將的心情是激動的,心中多年的夢想就要由他自己親手來實現,讓他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帝國的海軍已經是頗具規模,已擁有了帝國海軍第一艦隊、潛水艦隊、第一海軍航空兵聯隊、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和岸防炮兵師三個,總兵力達到了10萬人。

    旗艦為一艘經過改裝的重型戰列艦---暴龍號。這艘美國戰列艦在紐約海軍船廠開始建造,該型號一共建造了兩艘。戰列艦建成後的標準排水量為36600噸,滿載排水量44800噸。最高航速30節。艦長(全長)252米,水線長247.5米;最大艦寬36米,水線寬31.85米;平均吃水9.635米,最大吃水12.82米。艦員編制:設計人數1950人(其中軍官120人,士兵1830人)。

    經過大漢帝國海軍船舶研究所和海軍武器研究所的改裝,更換了更為強勁的動力裝置,使其最高航速提高到驚人35節,加裝了新式的搜索雷達---海洋盾。主炮為三座三聯裝共9門420MM重炮,炮彈以重型穿甲彈為主。副炮為10座雙聯裝152MM高平兩用炮(每舷安裝5座),其中6座配置在主甲板上,另4座配置在上層建築甲板上。防空武器為18座四聯裝40MM高炮和36門單管20MM高炮。配備有4具600MM的魚雷發射器。

    第一艦隊還配置有重巡洋艦一艘(烈風號),輕巡洋艦兩艘(定遠號,定威號),驅逐艦七艘,掃雷艦兩艘。潛水艦隊有近海作戰潛艇26艘,遠洋潛艇18艘。潛水艦隊現在已經能夠每月增加1-2艘潛艇。第一海軍航空兵聯隊裝備有戰鬥機64架,魚雷攻擊機60架,水平轟炸機48架和俯衝轟炸機72架。

    龐德中將接到帝國最高統帥方雲的命令後,開始指揮帝國海軍,特別是潛艇部隊開始對日作戰。方雲給海軍下達的作戰訓令只有一句簡單的話:「海軍應與敵商船隊作鬥爭。」

    ※

    夜色下的上海依然是燈火輝煌,紙醉金迷。黃浦江依然滔滔,繞過橫臥的崇明島,流入茫茫大海中。

    已經是深夜一點左右了,在長江入海口外,花鳥山島一帶游弋的有一艘帝國海軍遠洋潛艇Q003號。靠近花鳥山島是上基隆到長崎、基隆到橫濱日軍運輸線。Q003號的值更官在指揮台上發現西北方向,在漆黑的夜空中有一個黑色的香腸式的龐然大物在蠕動。原來它是一個栓在一艘驅逐艦的尾系氣球。這艘驅逐艦就是海軍常說的「清道夫」,即做護航運輸隊艦隊的開路先鋒。值更官立即把這情況報告給了吳進上尉。

    吳進上尉是這艘潛艇的艇長。

    他接到報告後,立即上了指揮台,用望遠鏡觀察。不久,這種蠕動物在黑暗中越來越多,最後艦隊的龐大側影終於暴露出來了:這是一支滿載貨物的日軍護航運輸隊。

    吳進立即命令潛艇緊急下潛,保持潛望鏡深度,並且立即把情報傳回了海軍總部。這是一套精心設計的潛艇戰術。即在某個海域由多艘潛艇組成一個打擊集群,該集群在海域中巡邏,搜索敵人船隊,然後實施集中打擊。

    潛艇悄悄穿過了日軍驅逐艦護航兵力,準備對外側的那列商船隊的第一艘商船發起魚雷攻擊。突然,要攻擊的商船隊集體轉向,朝吳進的潛艇駛來。這種突然改變航向的做法,可能就是按預定方案沿「之」字形航線航行的一種方式。整個護航運輸隊這樣按「之」字形機動航行,目的在於增加潛艇實施攻擊的難度。

    於是,吳進急忙下令潛艇轉向,緊跟在剛才想攻擊的那艘大型商船的後面,但這時吳進又發現自己處於日軍第一列和第二列商船縱隊之間!吳進馬上果斷下令對第二列商船隊中的一艘大型商船進行攻擊。那艘商船馬上被兩枚魚雷擊沉了,日軍護航驅逐艦也發現了狀況,立即趕過來。吳進立即發出警報,緊急下潛,等待日軍驅逐艦深水炸彈的攻擊。

    但是,在整個緊急下潛過程中,毫無動靜,也許是日軍驅逐艦艦長怕誤傷己方的船隻,而未敢投放深水炸彈。吳進指揮Q003號潛艇從水下擺脫日軍護航運輸隊後,便小心翼翼地上浮。吳進親自扒在剛露出水面的指揮台上向外瞭望,發現日軍護航運輸隊在繼續東行。他下令把水櫃全部排空,讓潛艇完全露出水面,跟隨在那支東行的護航運輸隊後面。他是打算利用黑夜對敵再次實施攻擊。

    隨後收到海軍總部指令的其它潛艇從巡邏區域趕過來,加入了打擊行動。隨即潛艇集群隊商船隊發起了攻擊,經過反覆較量,潛艇集群擊沉艦船16艘。

    次日,Q005號潛艇在駛往琉球群島以西的作戰區域途中,又發現一支駛往日本本土的護航商船隊。各潛艇迅速靠攏於當日夜對這支護航商船隊發起了攻擊,共擊沉艦船15艘。是夜,這些潛艇又與從日本本土開出的商船隊相遇,共擊沉艦船11艘。這樣,散佈在東海區域的帝國海軍潛艇在短短三天的夜間攻擊中,共擊沉日本人的3支護航商船隊中的艦船達42艘,而自己毫無損失。

    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是因為日本人根本沒有想過自己的護航商船隊會被攻擊,反潛能力極差,可以說幾乎是赤手空拳和大漢帝國海軍搏鬥。

    這種搏鬥的後果自然對日本人不妙。

    最重要一點就是日本海軍部根本就不會把護航商船隊被攻擊的事件算到大漢帝國身上,在他們眼中,大漢帝國的海軍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